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五代河山风月 > 第135章 截胡老赵(5000,有什么求什么,读者老爷们,咱什么都不嫌弃)

回到大梁时候已是秋七月中旬。

史从云发现路上不只有随行的内殿直,东西班禁军,还有大批的南唐俘虏,大约一两千。

他不知道官家干嘛带这么多俘虏回来,难不成想要搞个献俘仪式之类的壮大军民信心。

当然这些都只是猜测。

回大梁前还发生了件大事,六月的时候南唐反扑,韩令坤守不住扬州想撤军。

郭荣不满,于是急召在京城权任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事的向训前往淮南,任命他为淮南节度使兼沿江招讨使,仍任宣徽使,命韩令坤为其副手。

之后他和向训在下蔡浮桥上见了一面,向训惋惜的道:“哈哈哈哈,你在正阳的威名,某在大梁就听到了,还想着来淮南与你一起打战,没想官家却想让你回大梁了。”

史从云心里正紧张害怕,也没闲情逸致和向训开玩笑,于是呵呵笑着应付过去了,笑得比哭的难看,向训十分不解。

之后他准备酒宴,请来在寿州的高怀德和向训痛饮一番,倒是把心里的害怕不安等负面情绪发泄出去许多。

几天后南面就传消息,向训果然是个狠人,赵晁、白延赞等人受贿赂,劫掠百姓,向训到任立即处斩众多胡作非为的军官,大军才稳定下来。

不过赵晁向训也不敢动,即便他索取贿赂,到处烧杀抢掠,还私自杀了三千多南唐俘虏,但官家不以为意,他又是赵匡胤、赵弘殷的宗亲,向训不满也不敢动他。

......

史从云惴惴不安的回到了大梁,随行之后闾丘仲卿和二十四名亲兵。

队伍到大梁北面,在封丘门外迎驾的只有暂时监国的王朴,其余官员三四十人,排场并不大。

史从云心想,这次皇后要是来了,他一定要在郭荣面前好好表现一下,就是看也不看一眼,结果皇后不知道为什么,根本没来,没给他表现的机会。

之后官家说要直接回宫,随行的二十几员文武被遣散各自回家,只有他是个特例,正准备走时有个宦官过来,小声对他道:“官家请节帅过去。”

在淮南的时候官家给他加了一个殿前副都指挥使。

那原本是老爹史彦超的位置,在殿前都点检,殿前副都点检,殿前都指挥使之下的四把手,在五把手赵匡胤之上,位列前十的高官。

是对他正阳大捷、破盛唐,收舒州的奖励。

这一仗打到现在,要说谁功劳最大,非他和赵匡胤莫属,两人各破南唐东西两路主力大军。

其余众将有不少胜仗,但都不是能决定战局的关键性大战。

而他的正阳大捷,显然比赵匡胤的清流关大战又更有含金量一些,正阳那里南唐水陆并进,光是陆地上的兵力就有三万左右。

清流关也是主力,但据说只有两万余人。

官家对他这么封赏还是合理的,史从云心里后悔,早知道不看他媳妇,还当着人家的面,是男人都不爽,以后私下里悄悄看几眼也不会有事,这种事都没法开口解释。

怀揣忐忑的心,史从云跟着宦官到了封丘门外的一处亭子见到了郭荣,监国的王朴也在旁边站着。

官家穿着紫红圆领便服,系一条玉饰腰带,头上戴着有两个电风扇叶片的官帽。

见他时史从云学乖了,行礼后把脑袋埋低些。

他刚才进来才发现王朴、魏仁浦等人在官家面前都会下意识把视线保持低一些。

个子高的魏仁浦面对官家时会刻意微低下头,他以前就没注意过这样的细节,前世的习惯让他吃了大亏。

现在他也学着魏仁浦的做派,把脑袋微微低下去。

听到官家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来:“史从云,你在淮南立下大功,今回京,朕特赐你玉带、锦袍,赏你金百两,银二百两,宝鞍一具,绢布二百匹。”

史从云听了有很讶,不过他反应很快,立即就单膝跪下谢恩:“谢官家赏赐!臣感激万分,永世不忘,愿竭尽全力为官家效死,上刀山下火海,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官家点点头,旁边的王朴听了有些尴尬,魏仁浦不自然的微微迈开脸,史从云脸皮很厚,根本没觉得尴尬。

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不管别人怎么想,官家哪怕觉得浮夸,心里肯定是高兴的。

魏仁浦在旁边哈哈笑道:“恭喜小节帅了。”

史从云听出他调笑的意思,哈哈一笑,想开句玩笑,可见郭荣在旁边,连忙闭嘴,装出一副正经模样。

众人不说话,气氛有些微妙的尴尬。

郭荣接着开口:“正阳那一战确实打得精彩,当时众人各有说法,战场上时间紧迫,也来不及等你细说,你现在说给朕听听,为什么想着那样打,是什么道理。”

“官家,那场全靠对面唐军大意不知战阵,后方没有留预备队,又把骑兵布置在前,堵塞大军退路。

想必是南唐主将骄傲大意,经年累月不知兵导致的。

当时臣一看就想到打法,先让我部骑兵引诱对方骑兵随后击溃,让其无法及时增援,随后将精锐全部布置在左翼,力求在短时间内以多打少,以强凌弱,快速击败敌人主力,他们战线过长,没有骑兵,没有预备队,中军和左翼都来不及支援右翼。

我军中军和右翼只是虚招,为迷惑敌人,人数本来就少,要避免第一时间接敌,所以落后敌人主力,梯次落后前进,延缓接敌的时间。”

官家听了好一会儿没说话,小亭里安静了一段时间,只听到风声吹过,不远处城头旗帜猎猎作响。

最终是王朴先开的口,“这打发是节帅临时起意还是古籍兵书上的记载?”

“是临时起意,不瞒官家,其实某当时脑子很乱,随意一想就想出这么个打法来,让大家见笑了。”史从云“憨厚”笑道。

王朴下意识吸了口气,“噫”了一声,随后便不多说话,魏仁浦看向他,眼中眸光闪动,有别样神色。

郭荣微笑开口:“这份智计确实罕见,随机应变的本事是朕见过的诸多将领中最为出色的!”

“淮南这一道你劳苦功高,出生入死建功立业朕都看在眼里,李重进也跟朕说过不少你深明大义的好话。

你回去休息两天,之后朕有大事要你去做。

朕对你有很多期许,也盼着你往后的表现,不过有一点要改,往后不可再像以往那么轻浮了。”

史从云心里惊讶,连忙又跪下谢恩。

郭荣不是要雪藏他,而是带他回来让他做大事?他越发不明白郭荣的意图了。

这种人心之间的迷雾,比战争迷雾之类的可更厉害多了,他想理解郭荣的想法很多时候都是雾里看花,水中捞月,模模糊糊全靠猜。

但身为臣子,他必须去猜,去蒙。

郭荣这次没跟他打哑谜,直接道,“淮南这一趟朕越发明白,想要彻底击败伪唐,没有水军是不可行的。

我军攻占淮南诸州,却没有拿下沿淮河的寿州、濠州、泗州、楚州,这些地方在,大军在淮南立足就不稳,没法彻底占据淮南。

所以朕早在前线就下令给王朴在大梁汴水造船,又收聚众伪唐国水军俘虏,准备回到京城之后教我军如何水战,新训练一支水军。”

“王朴,大梁如今有战船多少艘?”郭荣问。

“回官家,老夫征发大梁工匠,已造成战船一百二十多艘,后续还在日夜赶工加急建造,预计今年之内能造战船三百艘以上。”王朴如实道,像是对着郭荣汇报,又像是说给他听的。

郭荣这才看向他,“朕所说的大事就是希望有一员大将,替朕训练率领这支新水军!”

史从云惊讶了,他没想到郭荣会把这种事交给他,训练率领周国水军,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原本朕想让赵匡胤随驾回京,代替朕训练率领水军,不过思来想去你似乎更适合,朕也放心。”郭荣说着起身,往前一步。

他个子太高,不过很有悟性,没人提醒就连忙单膝跪下,好让郭荣能居高临下的拍到他的肩膀。

郭荣轻拍两下他的肩膀,声音从头顶传来,“朕将这样的大事托付给你,你能让朕放心么?”

要是换做别人,只怕早就感激涕零,激动得要鞍前马后,在所不辞了。

史从云只是表面上装出如此,嘴上连说好话,心里却是有些懵的,一时间难以揣测郭荣此举的动机,也不明白郭荣的心思。

他演技不错,郭荣很满意点头:“这是件大事,若你有什么要求可以说出来给朕听听。”

史从云心思一动,下意识就想到司超,司超十分熟悉水军,他曾经负责防御过渤海沿线,对水军水战很熟悉,于是当时就道:“官家,光州巡检司超曾经在渤海率领过水军,对水战十分熟悉,臣请官家把司超从淮南调回大梁,协助训练水军。

有熟手在,训练出来的水军才能能征善战,为官家开疆拓土,荡平四海。”

官家听了点点头,“好,朕可以把司超调回来协助你,还有什么要求么。”

史从云正想摇头,脑子里却灵光一闪,突然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这样直接更皇帝要人的机会,这辈子说不定都碰不到几回,如果错过了岂不可惜!

于是他深吸口气,按照脑子里的记忆,努力转动脑子组织语言:“官家,某认识一个人,原本是宣义、保义、静难三镇节度使折从阮手下从属将领,如今是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李继勋手下从事官,名叫李处耘,有些本事,臣想要他来帮忙。”

他尽量说得仔细,怕找错了人,其实他根本没见过李处耘,也没听到过消息,跟别说知道他如今在哪里,身居什么位置,全是靠着他对历史的认识推测的。

说完连小心观察官家反应。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之前看了皇后一眼就差点闹出大事,如今他这么肆无忌惮要人,会不会引起皇帝猜忌?

不过郭荣的反应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没有生气也没有猜忌之类的表现,只是皱眉有些茫然。

随即回头问身边的魏仁浦道:“有这么个人物么?朕怎么没听说过。”

魏仁浦也皱眉,仔细想了好一会才回答:“好像有,老臣依稀记得好像当时折从阮临终上表说是个不错的人,希望朝廷给他安排个差事。

恰好当时李继勋镇河阳,枢密院便让人去李继勋手下为从事官了。”

“是个能做事的人么?”

魏仁浦摇摇头,“官家,这......老臣也不清楚,毕竟不是什么要紧的人,朝廷也是给折从阮的人面,所以........”

“朕知道了。”郭荣打断他,“既然史从云想要人,又不是什么紧要人物,那枢密院发道文书过去,把他调回大梁就成。”

说着看向他,也没有再让他开口的意思:“人朕给你找了,船王朴自会与你交接,银饷物资自有三司给你准备,人你自己去招募,切莫让朕失望。”

史从云连单膝跪下,“臣定不敢辜负圣恩。”

“好,你退下吧,舟车劳顿,回去休息几日,之后枢密院会知会你。”

史从云心里高兴的退回去,心里想着李处耘什么时候来他手下听用,又会不会是同一个李处耘.......

待史从云出了亭子远去,魏仁浦才开口道:“管家真要把这样的大事交给他么,史从云却有本事,又是有见识的年轻人不假,可老夫觉得还是太年轻,十六的年纪应该再历练几年。”

王朴也颇为认同:“血气未定,容易冲动,美色难戒,做事不够稳妥是难以避免的。

当初在蜀国能打是能打,种种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了,像用官家驿站给美妾送七夕情书之类的荒唐事。”

郭荣看了他们两一眼,笑道,“你们的担心自然有道理,朕也想到了,史从云有本事,但太过轻浮,心浮躁不定。

原本朕是打算让赵匡胤随驾回京,来训练水军的,临时又换成了史从云。

他们两人都有本事,淮南两场最大的胜仗就是这两个年轻人打的,但相比起来,赵匡胤更加沉稳忠诚,史从云不安分。

所以让赵匡胤留在淮南,史从云随朕回京,让他在朕眼皮底下做事,朕才放心。”

王朴、魏仁浦听了连连点头,感慨道:“官家知人善任,真有古之明君风范,这样安排两人再好不过!”

郭荣一笑,没再多说,心里肯定是对自己的安排满意且自得的。

........

满意的不只是郭荣,还有史从云,他怎么都没想到,原本以为死定了,这下居然得了这么大的好处。

首先是可以借着训练水军的名义向官家要人,这点对别人来说或许没什么,但他有先知的能力啊!

他知道哪些人名留青史,知道哪些人有本事,有能力,能趁着这个机会,都把他们要过来!

即便以后大家有调度,不在一处共事,有这份情意在,这些人肯定会站在他这边!

王仲、邵季不不说,就如董遵诲,往后哪怕他高升别处,不在控鹤军,若真发生什么大事,肯定也会毫不犹豫的站在他这边。

其次就是培养自己的嫡系部队!

虽说周国皇帝已经下意识的开始让带兵和练兵的将领分离,经常把节度使到处调动,可为保持军队战斗力,依旧无法做得彻底。

最简单的,他手下的控鹤军左厢,如果离开他的率领,战斗力肯定会大打折扣,因为将士们在他率领之下连战连胜,他在军中的威望威信已经建立起来了。

控鹤军左厢已经可以算他的嫡系部队,他的号令绝对比别人的号令管用,这样的部队越多他越感觉安全。

人人都知道赵匡胤黄袍加身,岂不知老赵也是学郭荣的义父郭威的黄旗加身,也就是当朝开国皇帝,那还只是几年前的事。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天子宁有种?兵强马壮者为之!忠诚的嫡系部队越多越安全。

如今官家又让他去训练组建周朝水军,如果他做得好,岂不是又有一支嫡系部队?

听官家的意思,这原本该是老赵的活,结果阴差阳错,居然被他截胡了!

想到这,史从云激动不已,人逢喜事精神爽,原本他惴惴不安的回大梁,心里全是烦恼,半点兴致没有,回大梁也不快乐。

如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兽性大发!

一入封丘门就打马急急往开封府对面的史府奔去,准备和家里的赵侍剑大战三百回合,存了那么久的弹药库,再不挥霍都要过期了。

同时经历这次心惊胆战的经历,他越发觉得这样的世道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讨好官家身上,不能幼稚的以为围着官家团团转就能万事大吉。

要尽快想办法把符家的老六娶过来,这样有老爹在身后,又有符家在,官家即便不高兴也不会轻易动他,再往后多培养一些嫡系部队,和军中有本事的将领结交,他就越来越安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