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铁骨 > 第1796章 无愧于心

铁骨 第1796章 无愧于心

作者:天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1:27:56 来源:88小说

小杏花和冷月一直留意义父安毅的行踪,见他在沈凤道的带领下,匆匆走到后殿厢房,两个少女相视一眼,尾随而至,悄悄探头窥伺,被安毅瞅见,不由莞尔,招呼道:“两个小东西,还不赶快快过来?我刚才叫人去庙里要了炭炉,等下我们要谈正事,你们俩正好在一旁伺候,添茶送水,知道吗?”

两个少女一听,欢快地笑了起来,手拉手走进厢房。

小杏花所在的单位,原本就到处跑,没个固定的时间和场所,加上她是安毅心爱的义女,也没谁敢为难她。而冷月现在大小是个项目负责人,她一手创建的香水研究所推出的两款男士香水,在欧美一经推出,即引发追捧,特别是德国和英国,把香水当做战略物资采购,小小年纪便成为了大富婆。

想想在潮湿yin暗的、充满腐朽气息的战壕、碉堡或者是防炮洞里,突然感受到清新的花香和水果气息,对士气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这两款男士香水,以ly系列推出,名声大噪,供不应求,而已经通过美国药物机构检测的三款女士香水,则以“mnly”命名,冷月有信心把其经营成金字招牌。

冷月还有更大的野心,她想把这两个香水品牌,经营成奢侈品的代名词,未来主营香水之外,还经营男女服装、手表、眼镜、鞋类和皮具等。所有这些构想,她都以电报的形式,发到了美国华青社营销这两个品牌的林晓冉、林晓彤姐妹那里,并且得到热烈回应。

很快有僧人便把烧木炭的炭炉给拿了过来,几名shi卫从携带的纸箱里拿出紫砂陶提梁壶、茶叶和茶杯,另有人去附近的树林,用陶瓷托盘搜集了些积雪,然后放入紫砂陶提梁壶中,置于炭火之上,很快房子里便袅袅娜娜地蒸腾起了水雾。

shi卫们退下后,两名绝美的少女伺立炭炉之旁,倾听安毅他们的谈话。

赵瑞知道小杏花和冷月都是安毅绝对信得过的人,沈凤道就更不用说了,当下也不隐瞒,开始讲述汪精卫叛逃的始末。

“前年十一月,有感于我们的威胁,还有**的日益壮大,由周佛海、陶希圣献策,蒋委员长和汪精卫首肯的‘艺文研究会’正式成立,周佛海任总务总干事,陶希圣任研究总干事,李厚征为秘书,罗君强任总务组主干,陶希圣兼任编审组主干,叶溯中任出版组主干。”

赵瑞讲到这里,从公文包里拿出厚厚的一份资料,安毅接过翻开一看,发现是这些提及的人的资料,按照名册目lu翻阅一遍,了然于xiong后示意赵瑞继续。

“这个‘艺文研究会’的宗旨是:一,树立独立自主的言论,反对南华和**的信息笼罩;二,要造成一个舆论,使得政府可战可和;三,研究的政策动向,寻找媾和的有利时机。该机构的活动经费,由蒋委员长手谕军需署,从‘军事特别支持’项目内,每月拨二十万元。由于蒋委员长和汪精卫的大力支持,该机构先后在上海、杭州、徐州、长沙、广州、成都、重庆、西安、香港等地设立分会。

“该机构用优厚的经费,通过支付稿酬,送津贴,拉拢文化界人士,谁反对南华和**卖力,谁拿到的钱就越多。郑学稼、李圣武、樊仲云、姚鹏子等皆为其收买的对象,青年党、国社党则由蒋委员长密谕,由‘艺文研究会’每月备津贴一万元,由左舜生、张君历具领,为其言论摇旗呐喊。

“在此期间,汪精卫、周佛海派出他们的亲信、政府立法委员林柏生及梅思平赶赴香港,开设国际编译社,并创办蔚兰书店,由林柏生主持总务,梅思平主编国际丛书,朱朴主编国际通讯,樊仲云主编国际周报。该社助编有张百高、胡兰成、龙大均、连士升、杜衡、林一新等。根据我们的情报,该社每星期召开一次国际问题座谈会,讨论一星期内国际实事,主要是对日情报,会后草寄两份同样内容的报告给周佛海,让他转呈蒋委员长和汪精卫……”

“怎么会这样!?”

安毅叹息一声,站起来来回踱步。

蒋介石防着自己和,这可以理解,但他弄不明白,现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情况,比起原来的历史要好得多,尤其是有着西南工业基地的支持,中央军训练有素,武器精良,为何蒋介石还是一门心思想着和谈呢?

至于周佛海和陶希圣,当年在南京期间,安毅就对两人知之甚深。

周佛海早年留学,曾参加**一大,二四年国共合作形成,周佛海接受时任中央宣传部长的戴季陶之约,出任中央宣传部秘书,于当年九月脱离组织,并加入。时革命气氛浓郁,身为右派的戴季陶在广州呆不下去,于是带着周佛海,一起跑到上海,随后周佛海再次前往留学。

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进入江西,周佛海眼见蒋介石坐大,连忙归国投靠。二六年十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成立,蒋介石自兼校长,张治中任该校教育长,周佛海奉蒋介石之命,任该校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

当时蒋介石正指挥北伐军进攻浙江,张治中兼学兵团团长,校内工作大半由周佛海负责。翌年一月,蒋介石从南昌到武汉视察,周佛海因**染上梅毒,正在汉口人开的医院治疗,蒋介石找不到人后大发雷霆,周佛海闻讯后紧急返回学校,向蒋介石密报学校内部国共两党的情况,给蒋介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一二后,周佛海携带妻子逃出武汉,投奔蒋介石,从此一路高升,先后担任中央学校政训处长、中央政治训练部主任等职务,和杨永泰、陈布雷并称蒋介石身边的“文胆”。

安毅曾经在中央军校和周佛海相处过,知道此人两面三刀,不好相处,于是敬而远之。不过,由于蒋介石的赏识,周佛海一路青云,一九三一年被选为‘四大’中央执委,后历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武汉行营政治训练部主任等职。抗战爆发后,他开始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委员长shi从室第二处副主任。

安毅曾听说,第二次淞沪会战期间,自己在上海带兵打仗,在后方的周佛海担心日机轰炸,便在南京西流湾八号的花园洋房的花坛下,修建了一个地下室。许多人听说周宅有这么个地下室,纷纷前来躲防空警报,有的干脆搬到周宅,来客中间武将有顾祝同、熊式辉、朱绍良,文官有梅思平、罗君强、陶希圣、胡适等。安毅估计,这个力主和谈、唱衰抗战的团体,便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

陶希圣毕业于北京大学法科,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二六年冬,周佛海担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期间,邀请他出任政治教官。二七年五月,为讨伐夏斗寅部的叛乱,该校师生改编为一师前往阻击,陶希圣先担任该师政治部秘书,后担任军法处处长。二八年,周佛海又推荐陶希圣任中央军校政治总教官,结果被黄浦嫡系师生群起驱逐,无奈之下,只得跑到上海租界躲避。

陶希圣不甘寂寞,参加了改组派的反蒋活动,结果蒋桂大战、中原大战汪精卫败北,眼见就要倒霉,慌忙求到周佛海门下。周佛海念及旧情,求得陈果夫、陈立夫系的谅解,到南京中央大学任教,一二八后汪精卫任行政院院长,陶希圣担任农村复兴委员会委员。卢沟桥事变后,此人日夕与周佛海等人沆瀣一气,鼓吹“抗日低调”,密谋对日停战言和的途径。

安毅心中千般念头转过,忽然回过头,好奇地问道:“照理说周佛海是蒋委员长一系,为何他又与汪精卫搅在了一起?这次失踪的人员中,想必也有此人吧!”

“确有此人!”

赵瑞点点头,随即一脸苦笑:“周佛海曾经多次与汪精卫chun枪舌战,互相臭骂对方‘不是东西’,都发誓不再与对方‘共事’。西安事变后,汪精卫以为有利可图,匆匆从欧洲归国,周佛海与邵力子、周启刚、彭学沛等人奉命前往迎接,周、汪两人相谈甚得。周佛海为表忠心,大谈‘亡国论’低调,与汪精卫一拍即合。从那以后,周佛海就变成了汪精卫的心腹,汪精卫此次出逃,也是周佛海一手策划。”

“哦!?”

安毅连忙回到座位:“继续说吧,我倒想听听,周佛海到底在汪精卫出逃中扮演了什么角sè。”

赵瑞道:“去年一月,汪精卫和周佛海在南京设立了一个以搜集情报为名的机关——‘问题研究会’,由高宗武任主任,公开的名义是促进和平运动……”

“高宗武?我在南京的时候,怎么从未听说过此人?”安毅问道。

赵瑞指了指先前给安毅的资料。安毅拿起翻了一下,果然在目录中发现高宗武此人的名字,按照索引,细细查阅,才发现此君颇不简单。

高宗武是蒋介石的同乡,从小留学,于九州帝国大学法学院毕业,被人称为中国的“通”。三十年代归国后,于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汪精卫当时兼任外交部长,于是便邀请高宗武加入外交部工作,先在亚洲司任科长,不久即升任司长,其能力甚至得到蒋介石的认同。

根据情报,卢沟桥事变后,汪精卫、周佛海等“低调俱乐部”人员,商量要打通与的外交渠道,决心把这项任务交给高宗武去办,于是便由胡适向蒋介石推荐高宗武。蒋介石面见高宗武时,此人夸下海口——“我当以热诚,说服近卫首相,籍近卫首相的政治力量,以永定河之线为转折点,使日军由华北全部撤退。”

结果当然不用说,高宗武去后一事无成,但在滞留的半年时间里,此人与近卫文麿搭上了线。

赵瑞继续道:“去年二月,高宗武以上次之行未完成任务为借口,从陈布雷那里骗得经费,再次由上海出发前往。其时,海陆军已在东南亚攻城略地,对于中国的战事,早已决定以维持为主。当然,如果有机会扰乱南京政府法统,对于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

“根据我们的情报,高宗武滞留东京期间,军政要员刻意拉拢,五相甚至亲自出席欢迎高宗武的宴会。高宗武于去年八月回国后,数次与汪精卫、周佛海等人密商,虽然不知道具体内容,但无疑与叛逃事件有关。”

这时,茶壶“咕咕”地冒起了声音。

正听得入神的小杏花“啊”了一声,赶紧拿起茶叶盒子,给安毅、赵瑞和沈凤道面前的茶杯里撮入茶叶。

一旁,冷月从兜里拿出块手帕,折叠后好小心翼翼地放到茶壶柄上,端起紫砂陶提梁壶,给三个茶杯里各盛了半杯水。小杏花乖巧地把头茶水倒掉,然后冷月继续给三个茶杯斟满,不一会儿,茶香四溢。

安毅问道:“这些情况,蒋委员长都知道吗?”

“应该是知道,我曾经多次写成书面报告,上交军委会……”赵瑞摇了摇头:“可惜,一直杳无回音,只能继续盯着,无法进行抓捕,审讯查证。”

“那这事就应该是高宗武负责,怎么你又说是周佛海一手策划的?”安毅有些不解。

赵瑞端起茶,抿了一口,感觉chun齿留香,赞了声“好茶”,接着说道:

“高宗武回南京不久,就病倒了。原来此人在期间,频繁出入风月场所,染上了梅毒,you发了结核病,一个劲儿地咳血,暂时无法处理事务。周佛海见状,又派在香港的梅思平与人接触。经过我们查证,梅思平先后在香港的香岛酒家、格罗斯特旅馆以及上海的梅华堂与日方代表会面,而由始至终,都是周佛海在为梅思平打掩护。

“上个月,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先后取得珍珠港、菲律宾以及偷袭巴拿马运河的胜利,同时土耳其也倒入轴心国的怀抱。随着日军与土耳其军队在叙利亚会师,梅思平与人的接触更为频繁。当时我就有预感,汪精卫等人以为轴心国会获得世界大战的最终胜利,急于下注,有可能在近期出逃。”

安毅也端起茶杯,喝了口含在嘴里,细细品味一番,回味悠长地把茶杯放回了几案上,看着冷月端起紫砂陶提梁壶把茶杯斟满,这才问道:“你把这些发现告之蒋委员长了吗?”

“我当时就去了憩庐!”

赵瑞苦笑道:“可是,那天轮值的shi从室第六组组长唐纵告诉我,委员长不在。不过我却知道,那一天蒋委员长哪儿都没去,一直待在憩庐家中。我知道他不愿意见我,于是决定自行其是,全面监控汪精卫和他的党羽的一举一动。”

旁边一直默默倾听的沈凤道好奇地问道:“我记得小毅曾经嘱咐过你,一旦发现情况不对,立即派人击毙汪精卫,为什么你不动手?”

“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枪杀汪精卫!?”

赵瑞连连摇头:“汪精卫是内的二号人物,影响力巨大,就我所知,为了对抗蒋介石利用日军消耗地方军的策略,李宗仁、张发奎、阎锡山、余汉谋等人都紧急团结在汪精卫周围,一旦汪精卫在没有lu出叛国意图前出意外,很可能引发全面内战。到时候人趁虚而入,这个巨大的责任,我可无法承担……”

“没错,翔云的顾虑是对的!”

安毅冷静地点了点头:

“汪精卫的名望,绝对不能低估。枪杀汪精卫后,内战还是轻的,我担心在有心人的促成下,说不一定蒋介石会顺水推舟,把矛盾引向我们,说我们才是幕后指使者,到时候有理也说不清了,一番大战下来,得利的只能是人!

“这些年来,咱们忍辱负重,面对蒋介石和汪精卫的一再进逼,步步退让,为的不就是谋求个团结统一,一致对外吗?诚然,现在我们的实力,哪怕开战,最后的胜利也会是我们,但在此之前,会死多少人?又会有多少人指着我安毅的鼻子骂我不忠不义不仁不孝?国内势力错综复杂,若是发现情况不对,那些地方地方军阀,甚至南京政府的蒋委员长,都有可能会倒向人,最后吃亏的又是谁?

“中国人历来重视正统与传承,讲究师出有名,若是内战由我们挑起,那么,民众会认为谁是正义的,谁是非正义的?土地和民族政策确实是我们的法宝,但**创建的那些抗日根据地,实行的也都是相同的政策,到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有些人说我安毅懦弱,有些人骂我软骨,但是,那些都是活生生的人命啊!

“我安毅征战至今,虽然两手沾满血腥,但我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的良心!不管现在还是将来,我们安家军,枪口只会对外,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我敢拍着xiong口说,我尽可能多地保存了这个民族的血脉,扩宽了炎黄子孙的生存空间,我无愧于这个时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