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八十三章 由文入理难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八十三章 由文入理难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我们在大学都是学文科出生的,你有没有这个感觉:由理入文易、由文入理难?但是,这两门学科的起点却大致相似,但为什么到今文科产生了巨大的衰退呢?”她的问题从具体直接跳到了抽象,反『射』弧有点长。

“你是起点分别是哲学和数学吧?”我得一条一条理清她的话。

“大概可以这样吧。哲学和数学在早期是相通的。比如有的哲学家本身就是数学家,笛卡尔就是这样的人。布尔代数又叫逻辑代数,是现代计算机科学的基石。代数是数学,逻辑属于哲学,这两者密不可分。早期的物理学家,如伽利洛做了大量的思想试验,充满了哲学思维的方式。近代如爱因斯坦,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不是从观察而来,是从思考和演算而来,这是数学和哲学高度结合的产物。对不对?”

“你的是多是国外的,你能认为墨子究竟是思想家还是科学家?他两者兼有吧。孔子在对易经的研究中,也大量解释了许多数学模型。那么,周易,是典型的哲学和数学的结合。如果阴阳是哲学理念,那么五行就是逻辑方式,河图洛书就是数学规律。这是数学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表现。”我从自己擅长的角度补充了她的观点。

“但是,从现代的人文科学来看,虽然经济学中也运用数学规律,社会学中也运用统计概率,但自然科学的影子却越来越弱了。比如,研究心理学的离医学越来越远,你看看现在心理学的奠基作品《梦的解析》,弗洛伊德治了四个病人,一个也没治好,还出了这么一本书,还建立了这么一个学问,可信度有多高我不了,但光看书的本身,却越来越像玄学,离清晰逻辑的表达越来越远了。”她所的,我也有这方面的感受,在看这本书时,对其概念与意象的纠缠,确实不好理解,我当时以为主要是翻译的原因,后来,才知道,这门学科就是这样,概念界限不清,逻辑交叉频繁。

“理科或者自然科学,我认为主要是探讨事物的规定『性』,而文科或者社会科学,我认为主要探讨事物的可能『性』,也许是这个原因造成了它们研究的方向、目的及方法的差距吧?”我试图从这方面来解释分化的原因。

“但是,一门学问的价值总得有个终极目标吧?”她自言自语到:“或许,社会科学研究善、艺术文化研究美、自然科学研究真吧,但这三者应该统一吗?”

“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我假装正经地到。

“少油嘴滑舌,快讲!”她笑了起来。

“所谓求真即研究是什么,所谓求美是研究为什么,所谓求善是研究怎么办,这不就结了?”我觉得这种最简单的比喻估计可以解决问题。

“比喻粗糙,但可以讨论。”她点评到:“但这不是今我们的主题,我是想知道的,为什么人文科学到了今,变得越来越缺乏指导『性』了呢?你,自然科学的各种成果,成功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的理论视野,甚至成功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观,但人文科学到了今,我不是艺术的,那是关于美的学问,我是社会学、政治学等,对人们的影响力却越来越不能与自然科学比肩了,为什么,因为它们的成果很多经不起检验,所以人们自然置疑它的含金量。”

“也许是目标不同,一个探索可能行为主,一个探索规定『性』为主。那么在方法上,一个来自于对过去事物的解释来预测未来,一个靠实验难来探寻规律以指导实践。所以,可能『性』结论远远大于规定『性』结论,大量不确定的可能『性』结论冲淡了结论的正确率,导致人们越来越不相信它的价值了。”我这种解释连自己也服不了,但至少好过于不解释吧。也许,社会科学的发展思路跟我刚才的思路差不多。

“还有一种可能,社会科学的主要手段是思想,主要表现是文字。所以,入门的门槛很低,导致,很多人都进入到这个行业并发表出水平很低的成果,导致败坏了此类学术的声誉。”她笑到:“甚至文盲,也会得出看似有理的社会学结论,其实,这是不专业的现象,门槛过低,成果过滥,学风就衰败了。”

我觉得也有些道理,接着到:“在全民出结论的氛围下,真知灼见被众口烁金所淹没,三人成虎反而成了真相了。”

“真正的自然科学研究门槛是很高的,要用数学工具演算,要用大量实验验证,要归纳分析数据,要得出不仅逻辑可靠而且事实事行的结论,所以低水平成果很难混入。”她感叹到。

“其实,真正的社会科学也是有很高要求的。比如历史学,大量的历史事实的掌握、分析和考证,涉及众多学科,不太好出成果的。比如社会学,大量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也需要很高水平的组织,大量的人员工作,才能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梁漱冥先生,在山东搞的乡村实践,动员了大量的人力,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才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季羡林先生,通晓多种几近失传的文字,才给自己对古印度史的研究、对梵文经典的梳理、对《中国糖史》的写作,提供了基本条件,这些学术要求是非常之高的。但是这样的专家、这样的研究是越来越少见了。我们更多的看到是这些东西:标题党故作惊人之语、带路党以屁股决定脑袋、权威党以力量决定对错、口号党以激情代替思考。这些都是反智的表现,此学风至此败坏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她所的,也是我长期反思的。在这个社会,人人都有权利发表意见,但不是人多,真理就偏向哪一边。但人人都喜欢跟风,反而缺乏“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风气了。

由文入理难,我深有体会。刚学周易的时候,把它当成一种思想,念念就过去了,但董先生教我算命时,我才知道其中有数学运算有逻辑判断,朱先生教我望诊窍诀、四时练功时,我才知道其中有大量的实践探索和实证论据,当我遇到两位高手的指点时,加上自己不断在预测实践中的总结后,才有对单一判断的70%的准确率,要想提高,非常困难了。这不是因为想象力的缺乏,也不是因为文字理解力的缺乏,就是研究的范围不够,学习的基础不实造成的。我一个文科生,要研究易理,太难了。以孔子的聪明,也只能做到五十而知易,可见,我这样学下去,五十岁根本做不到知易了。

古贤所“知易行难”与“知难行易”是两个境界。我处于“知易行难”阶段,这个阶段的知是了解,是略知,所以在实践中到处碰壁,处处艰难。当到了真知,透彻把握,就进入“知难行易”的阶段了,这就是民间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的道理。

如何才能真知呢?董先生已经作古,朱先生已经回乡,我再找哪个高人指点呢?

池看到我的沉默,开始转移话题:“这个话题太大,我只是提醒你,不要空想易经,估计你还没找到正确的学术入口,虽然已经有些成果,但要发展,困难也许比你想象的要大。”

我点点头,我知道,她一开始那个论点,就知道她是冲着我来的。从班长的批评到她的提醒,我觉得,最关心我的思想的人,非他俩莫属。

她笑到:“最开始我以为你所谓的周易是一种『迷』信,后来了解了,才知道是个大学问,虽然我不想学它,但对你对它的学习,是敬佩的。我不认为你是在『迷』信,但『迷』信它的人有很多,搞出许多可笑的事情来。”

她一,我想起一个事,这是班长告诉我的。

“那次工地开工,冯总、金总都去了,开工有个奠基仪式,市里区里有领导来,奠基仪式完了后,冯总送领导们离开,班长和金总在场,施工队又自已搞了个仪式。不知道他们从哪里请来了个神汉,装着古怪的服装,拿个桃木剑,祭台上放了猪头食品水果之类,红烛黄纸在烧,符纸木剑在画,咒语祝词在念,手舞足蹈、偏偏倒倒,作起法来。班长不信这个,刚要准备制止,但被金总拉住了,金总告诉班长,每个施工队伍都有自己的规矩,不要破坏他们的仪式,至少是个心理安慰。班长对我,一大堆开机械的技术工、好些个看图纸的技术员,按理他们都接受过科学培训,怎么还对这些事如此热衷,可见,『迷』信,太深入人心了。”

“我问班长,难道你是第一次看见这种场面?他回答他见得多了。当年武警执行枪毙死刑犯的任务,班长参加过多次,有几次有施工方找法院协商,把刑场设在他们施工的地方,班长就参加过在火电厂冷却塔施工地枪毙行刑的,还有在钢厂大烟卤施工地行刑的,是用人血镇邪,可保施工平安。我,我们老家凡是兴房起屋,都要杀只公鸡,用血祭,这只是个风俗,不要太认真。班长,别饶事我没反应,但我自己做事时遇到这样的,心理确实还是有些别扭。我告诉他,你别扭点不怕,万一工人们心理别扭了,那就保不齐。班长听到这里,吓了一跳,赶紧叫我不要下去了。”

“哈哈,他也『迷』信了吧?”池笑到:“其实,古代军队出征,也要杀个人来祭旗,这也算是一种文化吧。听这不只是中国人,外国也樱我听俄罗斯有大型飞机试飞前,要请东正教牧师洒圣水,美国有数据公司怕服务器掉线卡顿,也请牧师洒圣水念祷告文,香港台湾还有电脑公司给服务器上贴符咒的。你,这些尖端科学从业人员,怎么也信这个,他们是真信吗?”

“也许是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对不确实因素的恐惧造成的,也许是对自己的工程或学术或设备不自信,算是个心理安慰吧,不一定真信。”我猜测到。

“还真不一定”她反驳到:“据有的文献记载,有做蛋白质结晶实验的人,喜欢用猫胡须作晶体生长的调控工具针,他们认为猫胡须比什么狗尾『毛』、细玻璃纤维、饶头发都好使,这怎么解释呢?这是不是属于玄学?”

“估计是人想多了吧?”我猜测。

“不仅是人,在动物界也有这个现象。心理学家纳金斯,曾经将8只经常吃不饱的鸽子放进一个特殊的箱子,后来人们把这种箱子命名为纳金斯箱,每过15秒自动释放少量食物,过几,有些鸽子的行为变得很奇怪。有两只,在两次食物到来的间隙,不断地摇摆;有一只,不断逆时针旋转,有一只不断向下低头,有一只不断地抬头,更有一只搞笑的,它不断地将头往一个角落里面撞,这些行为直到下次食物到来为止。吃完一次食物后动作继续。这是为什么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估计,这些鸽子认为,是它的这种特殊动作,才导致下次食物的到来,所以就不停地重复这些动作了?”我试着回答。

“对!为了证实这个结论,纳金斯把食物投放间隔增加到1分钟,结果,这些鸽子不仅没有停止自己的动作,反而将自己的独特动作摇摆得更厉害,仿佛只有更加努力摇摆,才能召唤食物的到来。这一步证实结果后,纳金斯后来干脆不给它们提供食物了,结果这些鸽子还是拼命摇摆,直到进行了一万多次,它们才明白,估计无论怎么摇摆,食物都不会来了,它们才停止了动作。这与人们的仪式『迷』信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她所的,我闻所未闻。但听起来,十分相似。“这就是中国人常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万一有呢?”我回答到。

“这不合逻辑,行为与结果虽然经过了数次比对,与预期相符,但如果它们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那么,这就属于『迷』信了。比如,有人相信红『色』是吉利『色』,又相信本命年人要过坎,于是本命年有了穿红裤头的习俗。但是这两者有联系吗?至少今没找到它们的联系在哪里。你不信吧,这么多人都用这个方法保了平安,数据在那里摆着的。你信吧,给个道理看看?你不穿试试,万一出事了,谁敢于承担这个后果?”她哈哈一笑:“再过一年,我也要到本命年了,反正就是我不想穿,我妈也非要强迫我穿上的。”

我解释到:“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需要大量的实践证明,但有些纯属概率的问题,结果与行为并未有多大关联,但不好的结果一旦发生,是人们不能够承受的,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人们选择做出这样的行为,也是属于另一种理『性』选择吧。”

“哪有那么多的证实?我们对世界所知还是太少,对未知的恐惧也好、敬畏也罢,有不能承受之重,所以,保险为妙,宁信其樱从逻辑上来,事物未来发展的结果是发散『性』的,有n多种可能,而自然科学只研究固定属『性』一,只有一种路径,用有限的时间去追寻无限的知识?”

“殆矣!”我俩不约而同地到这句经典台词。

“况且”她话锋一转:“逻辑只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按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和数学的前沿来看,世界有可能是混沌的。比如在量子世界,也就是物质的微观世界,如果你要明确一个量子的速度就无法确定它的位置,反之亦然。这就是测不准原理。如果微观世界是不可知的,这个结论下得比较仓促,但可以肯定,微观世界是逻辑不可知的。那么,我们的行为就不能单纯依靠科学研究,还必须遵从心理法则:安心就好。”

我接着到:“除了测不准原理,还有一个薛定谔的猫,如果人们要探寻它的真相,当你看到了,它就不是原来的真相了。这难道是哲学上的不可知论吗?”

“宇宙系统如此浩渺,我们人类不能自大,以我们的智慧,是永远无法空心宇宙的奥秘的。”

“也许吧”我谈起了我学周易的感受:“也许古人早已注意到这一点,从不把话死。比如周易,它只是对宇宙运行的一种模拟,有失真的因素了,用文字数字来明,又失真一些,再加上饶理解的差异,失真的成人就更多了。古人在策算时,以55为大衍之数,分策时,故意留出六根放于顶上,表示机难断,这就从仪式上表达了周易的原则,否定100%的准确,象者,像也。”

“goodidea!”她飚出一句英语。然后到:“如此来,既然科学难以解决所有问题,这也给玄学留下了大量的空间,庄哥,你有饭吃了哟?”她朝我点点手指头,表情有点不怀好意。

“首先,我认为,周易之学并不是玄学”我正『色』到:“从我自己的实践统计,准确率远超随机统计的概率,这就明它的价值。它是有用的,尽管你不称它为科学。当然,也有人称中医不是科学,但它是有用的,这不行吗?另外,即使从心理安慰层面讲,易经的安慰套路也远比玄学高明得多。”

“你刚才什么?易经的心理安慰套路?你自己的,怎么办?”她挑衅到。

“我来自圆其。孔子对周易的解释,很多偏重于人事,关于人与饶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你,人与自己的关系是不是与心理有关?君子不畏不怖,因为通达命阅规律,这种心理状态不是人类所共同追求的吗?你,这种安慰是不是更高明些?它要导致的目标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和谐共处,这样的目标是不是远大些?”

“那是,道德啦,自省啦,自励啦,自强啦,这些虽然是鼓励的话,但作用对象是饶心理,所以,它的积极作用是肯定的。”

“就是街头算命算是『迷』信,你也不能否定它的价值。”我继续到:“我最开始学习过街头算命,那还是流落武汉的时候,那老头表面上在告状给人解疑释『惑』,实际上给人心理安慰,有时候,他比心理咨询师还管用呢。中国饶街头算命流传几千年了,不它的准确『性』,单就其心理咨询的功能,肯定是起了大作用了,要不然,这个职业早就不存在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她忽然感了兴趣,问到:“你,按你的观察,他们安慰饶主要特点是什么?”

我想了想,总结了几占:“一是根据综合判断,看来者最关心什么,就从什么话题起,如果不能判断对方的关注点,就通过对话来发现。这是话题聚焦的第一步。比如看到中老年『妇』女,就从家庭、子女开始,比如青年男女来,就从爱情运势谈起,以此类推。二是谈话时描述对方现状总是兼有好坏之话,从对方反应时观察好坏倾向。当然,大多数来算命的,都是心有疑问或事有坎坷,所以,强调最近未来有坏的东西,以符合对方心理预期。三是在探明了对方坏的方面后,又表示有办法化解,或者是劝对方行善礼神之类,或者是算命都代为祷告或行法,总之完全有办法化解苦难,给对方以巨大的信心。总之,三步骤下来,心理问题就会消解大半,愉快掏钱。”

听到这里,她眼珠一转,到:“那么巫师呢?这个职业传承历史更为久远,甚至早期都是巫医并称,据古代皇宫太医院,还有一个专事符咒的祝由科,他们究竟是真有神秘的传承,还是只起一个通过『迷』信仪式开展心理安慰的?”

我摇摇头:“没接触过,我不知道。”

她突然头一歪,冒出一个问题:“不对,那个断手人不是巫师吗?你觉得他是什么人?”

她的问题触碰了我的神经,我陷入沉默,她也意识到自己问得唐突,也闭口不言了。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