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五十七章 优越感之一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五十七章 优越感之一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打七结束了,我们都回到了宿舍,大家都有一种要离开的怅然。钱师兄在整理他的背包,一件件衣服细心地叠,一个个用品稳妥地放,次序井然,节奏不变。

当你看到一个这样的人,不需要他说一句话,只需要看到他这样的动作,就明白,靠谱是什么意思了。

“要走?”我低声音问到。

“对,回去上班,春节不也结束了吗?你不走?”

听说一些人,会继续报名,到原来我们去过的茅篷静修,我本来想问他去不去的,结果他反倒问我了。

“我没资格,也没那能力。”我这不是谦虚,静修是需要条件的,至少,打坐有基础,心性能安定,参禅有消息。

“我劝你还是找见性师问一下。”

“我有资格吗?问什么?”

“你当然有资格了。你不知道,你是唯一没有皈依,但在打七中被见性师留下的。至于问什么,问你想问的,就行。”

要不是钱师兄提醒,我还差点忘了自己的身份,我连居士都不是,既没皈依,也没受过戒,在这百把人的打七会上,我是唯一的。

或许,我完全没有进入状况,与我没有皈依有关。不管从个人追求还是内心尊崇来看,我都应当拜见性师。他收不收我当弟子没关第,但至少,要表达感谢。更何况,我在打七中出现的那种现象,也该问问,那是好消息呢?还是坏消息。

正要出门,迎面碰上万师兄,差点撞上。我刚要叫出声来,他用手摆了摆,我懂得,他的意思是暂时不要说话。

他进来后,看了看钱师兄,当钱师兄回头看到万师兄时,我看到,万师兄给钱师兄合什行礼,钱师兄也低头回礼。他们俩平时不是这状态啊,这让我吃了一惊。

这就好比两人亲如哥们的兄弟见面,正经地作揖打恭,装得跟电影上的初次见面的礼貌似的,这种仪式感,让人更多联想到,他们之间有距离感了。

他们之间,肯定发生过什么。这是我的第一感觉。

如果说他们之间发生过什么,但又看不出他们心中的波澜,尤其是钱师兄,一如既往的平静,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而面对万师兄热情的帮助,也没表示出过度的欣喜或者感谢,倒像是应该这样似的。

最奇怪的是万师兄,他这个话唠,近段时间因为练功,不怎么说话,这我也习惯了。但当一个老朋友即将告别离开,他怎么还是没有说话的意思?

这也太奇怪了。

“咣”的一声,把我吓了一跳。钱师兄一个铁茶缸,在万师兄手里掉到了地上。此时万师兄既没道歉,也没解释,倒是发愣地看着钱师兄。

钱师兄一笑,这笑容里虽然平淡但很有内容。他点点头,说到:“我就送你了,万一有用呢?”

万师兄先是摆了摆头,然后又看着钱师兄笑,最后,弯下腰把那个缸子拿了起来,对着钱师兄晃了晃,又指了指我。钱师兄也笑了,对我说:“庄师兄,结个缘吧?”

我正在发愣,万师兄连忙把缸子递给我,说到:“庄师兄,你是狠人,铁桶你也钻得透。我不行,茶杯烂了,也打不醒。”

我这才回过神来,明白了刚才的意思。所谓茶杯掉地,是指虚老和尚开悟的契机,就是从此开始的。当时虚老和尚自我形容“疑根顿断”。而所谓钻破铁桶,是指打破无明,开悟见性的意思。

他们俩这种笑,是在故意演拈花微笑吗?他们不是演员,不可能故意演得这么自然的。

这两个打哑谜的家伙,神神叨叨的,怎么变成这样,咱也不敢问。我接过杯子,说了声“谢谢师兄”,他们基本没有回应,继续完成手里的整理工作。

送钱师兄出门时,我与万师兄一左一右,钱师兄走路只看路,也不管旁边有没有熟人打招呼,也不跟万师兄说话。只是出了庙门,下到广场,他回首看了看庙子。突然,他将身上的行李放到地下,然后面对大门,开始了我所看到的,钱师兄最虔诚的礼拜:他跪下来,认真拜了三拜,从合什到下跪叩头,动作庄严,不疾不缓,如流水一般。

钱师兄这个动作,突然在我感受到信仰的神圣,那一刻,我仿佛也跟着他在心底里礼拜这座庙子了。

当他拜完起身时,万师兄已经伸手拦到了一辆出租车,把最大的行李包放到后座上,打开车门,请钱师兄上车,这种恭敬虽然毫无讨好的谦卑,但有自然真诚的尊重。

万师兄在接过我帮他提的小包后,突然把目光对准了我,我的目光也接上,不敢离开。因为,在他的目光中,我看到了一种温暖与冷静并存的内容,如同力量积蓄在平静之中。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目光?毫无波动的平静中,积蓄着巨大的能量,害得我不敢离开。如同高处的水库或者压到底的弹簧,虽然平静,但有强大的势能,只要他愿意,随时会释放巨大的力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透过这窗户,我感受到了他的力量。没有压迫感的力量,但吸引你融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庄师兄,我们有缘,都是佛缘。我希望,你这几天,一定要拜访见性师。”

说完,还没等我想好回话,他就钻进了车子,关上了车门,按下电动车窗,对我俩挥手再见。而那出租车司机,也迅速发动了车子,一加油,车子汇入主路,迅速消失在人流与车流的大海之中。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有缘”的珍贵,这个人,对我友善,值得我学习的老哥,也许今生,我们再也没有机会相见了。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充满了告别。那些曾经在我生命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人,许多再也没有机会再见。一个明白缘分珍贵的人,是会伤感的。因为,我们知道,所有人,包括自己,都是时间长河的过客。

当我的父母离世,当我告别战友们,那些帮助过我的,那些影响过我的,不管我对他们再留恋,记忆再深刻,终究要离我而去。最为悲哀的是,有时想求梦中见一面,都不太可能。

二娃,你可曾这样想过?

当我们再也看不见那辆车子时,回身转向,我问了那久不说话的万师兄:“你准备什么时候走呢?”

“还有两天,庙子里整个春节活动,有一个统计报告,明成师搞完后,他交一份给市民宗局,我带一份到昆明,给我那个厅官学生。他让我给他这个东西,一半是工作,另一半也是找个理由,在昆明请我吃一顿感,就这个意思。”

当然,潜在的意思我们都明白。自己老师来云南了,作为学生,如果一顿饭都不请,那岂不是让同学们耻笑?当然,具体原因不是他学生不想请,而是万老师对这种请吃并不感兴趣。

“你不是要拜见性师吗?”万师兄反问到。

“嗯”。我原来不太肯定是否要去找他,但现在,可以肯定了。

“明天不要去,后天去吧,明天见性师很忙,庙里的事多。”

“行,我们回宿舍吧,好久没听到你说这多话了。”我开始高兴起来,毕竟,跟万师兄的攀谈之乐,像是久已失传的节目,重新让人兴奋起来。

回到宿舍,我第一眼就看见那个铁缸子,钱师兄送我的那个,当时被我随手放在床边,还没来得及收拾。

“你得把它收好,或许,它总会给你提醒,让你想起钱师兄,钱师兄这么好的榜样,总会给你信心。”

万师兄突然这么说话,让我有些不太理解,我回头看着他,他看了看我,突然拍了拍脑袋:“你好像没明白我说的什么意思吗?我想起来了,在问答考核时,你好像没说过一句话,呆坐在那边,你当时怎么了?”

“我当时呆了,什么也不知道。”我说到这里时,万师兄好像又要问我进,我赶紧把话题拉到我感兴趣的点:“你快说,见性师考核时,大家是怎么问答的?”

万师兄满脸怀疑地看着我:“你当时真傻了?”

“先不告诉你,你得把现场情况先告诉我,我才跟你说我的事。”

万师兄盯着我,看得我发毛,好半天,他才说出一句话来:“我看了别人的戏,你活在自已戏中,那是怎样的一个小时啊。”

说完,他回身去倒了一杯水,喝了一口,然后说到:“这次打七,出现了几个有消息的人,钱师兄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居士中的唯一,其他几个,都有出家人。”

“什么?”我大为吃惊,因为我知道,所谓“消息”,就是至少有小悟,或者有具体体验实证经历的事。这种事,我以前在书上看到过,但在现实中,在我一起学习的同学里,居然出现了好几个,还有一个,甚至是与我们要好的,亲密的,天天睡在一起的钱师兄!

“他们是怎么问答的?快说说?”我着急了。

“说了有意义吗?跟猜谜语差不多,公案你看得少了?”万师兄这一问,还真是。禅宗考察学生的问答,我们看了千百个语录与公案,没一个弄明白了的。

“也是,除了那谜语问答后,还有些什么话?”

万师兄好像并不跟我的问题走,只顾他自己的思路。“我只跟你说钱师兄吧,最后见性师跟他说的:你终于有个落脚处了,站住了。”

这个意思我理解,也就是说,见性师已经肯定了,钱师兄的修心办法已经上路了,修行已经有把握感与方向感了,他可以自我修行了,这就是落脚处的意思。就好比,考驾照已经通过了,接下来的驾驶技术,仅靠自己在实践中熟练它,就可以达到人车合一的高手境界了。

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可以说是心灵比较自由的人了。他不管在做任何事情,在任何场合,都可以当成道场,锻炼自己的心,最终离佛道越来越近。

见性师告诉他“站住了”,也许有两重含义。第一,是这个落脚处是正确的,而且是坚实的。第二,是勉励他,一定要站稳这个点,就没有大问题了。

我有一个疑问:这个落脚点,是指疑情还是话头?是指悟境还是道路?是指法门还是心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但这些疑问,都不是用语言可以作答的。退而求其次,我问万师兄:“那钱师兄说了什么?”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爬下来,给见性师叩了头,但当时,他流泪不止,虽然没有哭出来,但抽泣的呼吸声音,我还是听到了。”

“就这?”

“就这。”

钱师兄哭了,他在哭什么?大概都可以猜得出来。这么多年,坚持不懈地追求与努力,今天终于找到了路径,看到了目标的光芒,哪个人不激动呢?这种激动,有感恩有欣慰,更有脱胎换骨的新生。

“那几个出家人的事,还需要我讲吗?”

“不需要了”我回答到。别说我不了解那几个出家人的情况,就是如此了解的万师兄,他究竟得到了什么,与见性师考核时讲的什么意义,我都无法明白,更何况他人了呢?

钱师兄的禀性与努力,我也算是很清楚了。他是一个理工男,一个曾经因为患病而在佛门求超脱,决心很大的人,也是相当努力的人。一个在家当公司技术总管的人,业余时间从事的修行事业,实修的经验与能力,远远超过我与万师兄。尽管,他的年纪,比我大,比万师兄小。尽管他学佛的经历与时间,与万师兄差别不大,尽管,他也是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尽管,他世俗工作比我们还要忙。

身边的例子是最为震撼的,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教育官员清廉一百遍,不如你抓了他身边一个贪腐的人。

我们与钱师兄最大的差别在哪里呢?我想了想,以我、小胡、万师兄作为参照,钱师兄与我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很少说,只是做。

绝知此事要躬行。

“万师兄,你也得到消息了吧?”我试探性地问到。

他摇摇头,叹了一口气。我立马安慰到:“你这么聪明智慧,肯定快了。”

“不,我可能永远都隔了一层,因为我的发心与钱师兄不同,这就是因不同。因地不真,果遭纾曲。我的发心有问题,如果不彻底纠正,这一生,恐怕无法成就的。”

万师兄这一说,我还真没想到。我一直觉得,他的思路,一向以严谨与科学为特点,路子不会错。按他自己现在的说法,他一开始的发心就错了,究竟错在哪里呢?

面对我置疑的眼光,他继续说到:“你发现没有,钱师兄才是拿生命当赌注,来学佛的。因为从小身体有病,生死压力大,所以,他来学佛,是为了超脱生死大事,这是正确的因,正确的发心。这种发心,决定了他的信是真信,他的学是真学,所以有成就。而我们,包括你包括小胡,都有问题。”

“我跟小胡有问题,这我们都承认过。但是,我们觉得,你以追求真理的方式进入修行,这是很正确的啊?当年,佛祖不也是这个发心吗?怎么说它错了呢?”

“哼哼”万师兄冷笑了一下:“追求真理,说得好听,这只不过是拉大旗扯虎皮,自已跟自己脸上贴金。其实,驱动我学佛的原始动力,在这次打七会上,我才明白过来。或许,这次打七,我也有收获,就是照见了自己,究竟是什么人。”

这是反省的意思。一个懂得自我反省的人,虽然不能说是圣人,也算是贤人了吧。曾子,不就是榜样吗?

“我所知不多,却得了所知障。其实,所谓的所知障,其实是自我意识膨胀的表现,以我以为打头说话的人,都有这个毛病。庄师兄,你认为,这种情况,在我身上,或者说在我、你、小胡身上,明显吗?”

我回味了一下,总得有道理。我们都懂一些知识,也会一些分析手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算是稍有成功。总总世俗上成功的事例,加强了我们身上的自我意识,让“我以为”这句话,形成了下意识的思维习惯。当然,我们的大学老师们,也喜欢用这句话,作为讲课的开头。

“对,过于强调自我意识,而佛法要求观法无我,这就是矛盾。”我承认,不抛弃自我意识,是无法进入无我的空境。这在理论上,写在经典中,明明白白。

“光从理论上认识它还不够,虽然我们都晓得,我们的自我意识太强,但在实践上要去除它,是很难的。因为潜意识总是支配着我们的情感,我们必须在心理上充分认识到,产生自我膨胀意识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纠正它,日积月累,才会有成效。正因为这个原因,时间周期太长,在短时间内,我是不会再上山学佛的了。”

他这个决定太突然了,我没意识到,怎么让他产生如此悲观的看法。我问到:“你觉得,你自己,或者说我与小胡,驱使自我意识强化的心理动机是什么呢?”

“优越感!”他不假思索地说了出来,仿佛早就等我这样问,他早就准备好了标准答案。

“愿闻其详。”以我们之间的谈话习惯,当我说出这四个字时,不是装风雅,而是真要听他的分析。他当然也能够理解我的心情。

“自从我们掌握了逻辑分析的工具之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小成功过后,我们就开始狂妄起来。以为只要经过逻辑推理,就可以趣向真理大道,这是今天知识分子最容易犯的毛病,因为这个逻辑能力,让我们成功,强化了我们的优越感。在逻辑的推动下,社会科技进步如此之快,我们能够成为逻辑工具的受益者,我们也自动成为它的传播者。我们虽然没有自大到自以为掌握了真理,但我们总以为,逻辑会让我们逼近真理。这种狂妄,是一种优越感,不仅觉得自己了解了知识,而且觉得自己甚至可以创造知识,直到发现真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他说这一套,我完全可以理解。我们三个人,都是这种,要不然,我们在湖边讨论那些天,都是在做这种尝试,还乐此不彼。我们陶醉于那种空谈的快乐之中,以为语言的交锋与逻辑的算式会让我们产生灵感的火花。而灵感的取得,让我们感受到真理的力量,这种虚假的正反馈,让心理上的优越感得到奖励:我们是有知识的人,我们更靠近真理,仅仅用说话与辩论,我们就可以达到。

“现在想来,自己是多么肤浅!”万师兄说到:“逻辑只是个工具,而事实才是材料。没有材料的工具,是没有用的。我们在没有实践体验的情况下,如同没有木料的木匠,如同没有大米的巧妇,怎么产生出家具与米饭呢?”

这个比喻很好。相似的,还有铜钱与线的比喻。古代有人评价一个人的学问时,说到:知识如同铜钱,如果没有穿钱的线,你带到集市上的钱数量也是很少的,衣兜的大小决定了你用钱的多少。

如果有了穿铜钱的线,你可以把铜钱穿成一串串的,挎在身上、缠在腰间,这样,你到市场交易的钱,就是成倍的增长。

而相对万师兄的比喻,我们用来分析整理知识的工具:逻辑,就是穿铜钱的线。但是,我们的铜钱不够,那多的线,有什么用呢?更何况,他转换了一个概念,他把铜钱再不比喻所谓的知识了,他用了一个词“事实”,对,只有事实,才是真理最终所指的对象。

我们没有接触到事实,无论多么强大的分析方法,都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只是空想家,没有力量的武术家,打个毫无实战作用的花拳绣腿,除了安慰自已以外,也让不懂行的看客,有几个掌声。这种卖艺的把式,骗不了行家,有人来砸场子时,只有溜之大吉。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