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五十二章 比乱麻还乱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五十二章 比乱麻还乱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法露师讲完,就开始打坐了。

死抱一个话头,其实是很困难的。最开始,我用心中想“念佛是谁”,过不了两分钟,心就散乱走神了。再拉回来,再走神,这样七八下折腾,搞得我心烦气闷。

然后听到引磐,下坐,跟随大家一起经行。按要求,走路时只顾走路,不丢失话头就行,不能左顾右盼,不能掉队或者向前挤,跟随大家,甩开膀子,大步前行。

突然香板一响,大家突然停住,我由于走得太嗨,差点没停住,身体前倾,几乎要碰到前面的人了。幸亏哥们练过,对身体的控制能力还是有的,前脚掌用力一撑,总算停了下来。而此时呢,话头早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但我的心歇了吗?并没有,我只是用余光观察和耳朵听,看我的失态,引没引起维那的注意,香板虽然不厚,打我两下我也承受得起。但当众被打,滋味还是难受的。更何况,那香板打击地面的声音,在这安静的大厅里,着实让人紧张。

就这样耗了半天,坐与行交替。中间有送茶送点心的,和尚倒茶时,我甚至有点想急于求成:开水何进能够烫手,茶杯落地,我是不是也能开悟?

又回到坐上,反思一下,知道自己走神多,心乱动,根本没有照顾话头,心思比乱麻还乱,根本没有制心一处的状态。

不过,打七期间,有些东西还是有变化。从外部来看,至少晚上可以吃饭了,说是保持大家的体力。还有几个人挨了香板,估计是走神还是什么的。我庆幸自己没挨香板,是因为自己能够暂时控制自己的身体与表情。

晚上睡觉前也是参,白天打坐也是参,我始终有点参不上路。别说起疑情了,就是不忘记话头,都做不好。稍有动静或者变化,就跑掉了,白天参,容易散乱。到了晚上打坐,容易昏沉。

好不容易把话头抱住了,呼吸平稳了,结果又要开始昏沉了。估计是馒头吃多了,还是精神厌倦了,总想打瞌睡。我还可以用意志力坚持,我前面一个家伙,坐了一会,前俯后仰的,拿香板的和尚眼神再不好,也看得出来,你睡觉了。所以“啪”的一声,香板就在我眼前,硬生生地打在他的背上,他哼都不敢哼一声。痛在他身上,我却吓出了一身冷汗。

终于可以稍微平缓过来,我觉得,还是要找到对治的办法。与其这样勉强地死抱话头又抱不住,不如试试其它办法,等心平静下来,再作打算。

最开始,我还是使用最熟悉的观息法,很快就平缓了呼吸,人保持在一种朦胧的安定状态。但这种状态,却有点软绵绵的,提不起参话头的精神。

后来,我又改为念话头,当然是在心中默念,嘴皮还不能动,挺别扭的,搞了一会,心思总是被突如其来的杂念打断,还是上不了路。

好,那我就看杂念吧,看它是如何自生自灭的。结果,稍微一看杂念,发现如此之多,根本理不出一个单独的杂念来。就像捅了马蜂窝,乱箭穿心,无法抑制。

算了,回到看话头,好不容易有点眉目,引磐一响,下坐了。喝了点水,整理一下,上厕所,然后回来,就准备睡觉了。监督我们睡觉的,是明成师,他手上有香板,都得听他的。

吉祥卧是必须的,也就是右侧卧,右手放在左脸下,又腿微屈交叠,如同大殿里卧佛的形象。据说,这种姿势是释迦佛圆寂时的姿势。而在今天,这也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甚至是一种纪律。

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地睡觉,也是非常辛苦的,因为,我们都有睡觉翻身的习惯。偶尔一声香板响,听到不控制不住的“嗯”的一声,把我从朦胧中惊醒了,听得出来,优秀的万师兄,已经挨了明成师一板子。

这真是不讲情面的啊。万师兄因为他弟子是领导,给庙子,给法会,做了不少贡献。他翻身也要挨板子,更让我感到警醒。这跟部队的纪律差不多,动辄得咎。

不知道真正睡了几个小时,反正被催醒时,脑袋还有点错,这是典型的睡眠不足了。还得打起精神,吃完饭,上佛堂,进入打七的第二天。

法露师这次开示,是直奔主题的。

“我昨天讲了,现在是禅堂克期取证的时间。要在这七天取证,最主要最主要的就是要发道心。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心,什么也办不成。我们大家选择了出家,为了什么?并不是说没有饭吃才出家,并不是说没有办法活下去了才出家。既是出了家,就应当有一个大的志向,有一个大的决心,这样,你才能把用功办道搞好。出家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明心见性,为了了生脱死,为了成佛作祖。在坐有居士的,也有没受戒的,但都来吃苦,为了什么?都为了超脱生死,如果没有这决心,来找罪受的吗?”

这是讲的决心问题,既然都自愿挨板子了,我想这大众中即使最不认真的人,也该有些决心吧。

“但是,明心见性、了生脱死、成佛作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原因是什么?因为现在是末法时代。佛在世的时候,出家人的根基好,只要佛一呼,善来比丘立即须发自落,袈裟着身。要知道,佛的正法已经过去了,像法也过去了,现在正处于末法时期。我们讲末法时代,意思是说,我们众生的业障也重,根基也浅,善根也薄,所以才称为‘末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我们处于这个时代,能够开悟的,可能性低,这是符合佛祖当年所预言的,佛法也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

“佛在世时,众生的善根深厚,所以,修行自然很容易开悟。在唐代,也有很多开悟的祖师,他们修行很精进,往往因为一句话就开悟了。为什么我们现在修来修去,还不能开悟?这不能怪别的,只怪我们自己的业障太深重,善很太微薄。但是,虽然是这个样子,我们今天还能够得到人身,还能够闻到佛法,还能够出家修行,这也是很不容易的。这么不容易的事,我们已经得到了,所以,我们要珍惜人身。怎么珍惜呢?我希望大家一定要立大的志向,一定要发大的道心,一定要精进办道。古人讲,要想了生脱死,用功办道时,思想上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丧考妣’。如果没有这样的紧迫感,没有这样的坚决心,要想把功夫用好,谈何容易啊!”

反正,难是够难的,我折腾一天,虽然苦不堪言,但以资甚微,心里苦,说不出。

“我听说在坐的有大学生、专家、大教授,我很高兴,因为,这些知识分子能够学佛,一方面说明他们有善根,再一方面,他们的文化水平等各方面的素质都是具足,只要好好发道心,好好用功办道,好好学习佛法,将来他们就是很好的佛门人才。佛教现在正缺少人才。这些人将来会成为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教化众生的法门龙象。但是,这些大学生,高材生学佛了之后,并不是万事大吉。我希望他们还要继续发大的道心,精进办道。”

这一段不知是说万师兄还是什么人,反正,我本人,算不上什么知识分子的。

“有了高的文化水平和学历,并不意味着什么都好,什么都具足,还需要发心修行,所以,大家要谦虚,要努力,把功夫用好。大家想一想,释迎牟尼佛是一个太子出家,他家里什么都有,出家后,他父亲送几车好吃的、好穿的给他,他都不要,还要坚持苦行,每天吃一麻一麦。大家想一想,佛祖,一个太子如果他不出家,可以王位天下;他以一个太子的大福德来出家,他有没有因此而要好好地享受享受、要好好地骄傲骄傲呢?没有。不但没有骄傲,他反而还要到深山中去几年苦行,一麻一麦,坐在那个地方,芦苇穿膝。我们大家都是佛的弟子,是不是应当向佛学习呢?我想应当。”

放下地位与名誉,不仅仅当成个人爱好,还要当成伟大事业来追求,才有点机会。他这是在鼓励还是在打击呢?

“真正有一点道心的,真正想了生脱死的,真正想超凡入圣的,真正想明心见性的,毫无疑问,应当发大的道心,应当向佛学习。大家看过《法华经》,里面讲,佛本来已经成佛无量阿僧祗劫,但是为了度众生,他还要化现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来此娑婆世界八千返,还要精进修行,用功办道,其目的就是想给我们众生作一个好的榜样,以激励我们发道心。”

看样子,是激励无疑了。

“所以,我希望,不管是大学生也好,博士生也好,既来到佛门,就要好好修行,不要摆架子、自高自大,要好好发道心。出家是为了将来了生脱死,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的。带着这种心出家,自然不会贡高我慢。如果出家之后,还要摆架子,贡高我慢,我觉得太不应当了。所以,希望各位,不管是高材生也好,低材生也好,都要发道心。没有道心,什么也做不成。释迦牟尼佛,他是一个太子,有大智慧,大福德,他还要发道心,精进修行,我们的福德、智慧与佛相比,差得很远,所以,更应当发心精进。我希望今天在坐的,既是出了家,就应当好好用功。”

他劝我们不要骄傲,但是,自从打七开始,我没看出万师兄有骄傲的表面啊。当然,我也没有。

“另外,佛法不分高低,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平等的,没有厚此薄彼之分。只要能发心出家,只要能用心办道,任何人都有开悟、解脱的可能。所以不要认为出了家就高人一等,那是错误的。没有哪个人高人一等,佛法是平等的。高人一等,不是你自己来高的,自己高是高不成的,人家来尊重你,恭敬你,抬高你,那才是高的。”

知识的载体是语言,我觉得能够保持禁语的万师兄,虽然内心或许有骄傲的习气,但至少在努力克服,是有进步的。

“修行人不能自高自大、骄做自满。若心存贡高我慢,那干脆就不要出家。为什么呢?常言道‘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出家修行,用功办道,就是要把这些贡高我慢,这些坏思想、坏习气统统去掉。这些不去掉,你想要在佛法中讨个受用,是不可能的。所以,希望大家在这样一个精进禅七中,要用功办道。要用功办道,首先就是要发道心。发道心要你自己发,不是要我发,得到好处是你自己的,不是我的,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谁也不能代替你。好,大家去好好用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他所说的,没什么不对。但我想,肯定不是指万师兄一个人,估计,在我们这群人中,也有骄傲的知识分子,或者在社会上有地位的人。骄傲与自信往往容易混淆,但在佛祖面前,哪个有资格自信呢?

不仅不能自信,要自愧。甚至还要抛弃自我,连我都没有,才有机会得到佛法体验的。

谁说联想没价值?法露师根本没说自我的意思,但我联想到自我意识,马上就找到了缓解自己的钥匙。

所谓困扰我心灵的,都是自我的感受。所谓身体调伏不了,所谓心静不下来,不都是我太在乎自已的感受吗?感受是没有定性的,为什么要跟它跑呢。我老盯着感受的肥皂泡,被光晕乱了眼,哪里看得到话头呢?

有了这个想法,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心态。管它乱不乱,管它烦不烦,死抱话头,跑了就拉回来,回来就坚持住。挑战自我,跟自律一样,久了会上瘾。

这就像当年我在部队进行训练一样。最开始站军姿,半个小时就憋得难受。但是,如果你把这当成挑战自我的游戏,藐视它,就可以延续更长的时间,以至于,后来,可以站两三个小时。

最开始长跑也是这样的,身上背着挎包雨衣水壶,还要带子弹袋,还有81式自动步枪。负重二十多公斤,别说跑了,就是穿戴完毕,站着都觉得喘气。

等跑起来,很快就知道呼吸困难是怎么回事了。背上背一个大背包,背后的汗流不出去。手里还拿着枪,影响摆臂,动作非常别扭。尤其是这枪,挎在肩上重心不平衡,还在跑动中打屁股。放在背后背包上,前面还得有一只手拉枪带,不能摆动,很吃亏。当时我们新兵就想,宁愿多背十公斤,也不愿意拿这几斤重的枪。太约束人了。

但我们看到班长们,甚至帮人拿两三枝枪,也跑在队伍前面,就不好说什么了。

长跑就是与自己作斗争,熬过最艰苦的极限距离,剩下的奔跑,就只是习惯,进入相对自由的环节。

身体素质训练也是一样,做俯卧撑、收腹、举杠铃,个数一次次加,也是与自己作斗争。

时间长了,发现这种自我斗争的方式,还有利于分泌多巴胺,有种某名的快感。当你锻炼成习惯,有几天不让你动,你还有点想念。

好吧,现在,我就把这些烦恼,当成身体素质训练,坚持与自我斗争。并且,我现在已经体会到,真正无法战胜的自我,是不存在的。因为,从佛学中的本质来讲,我们人就没有真正不变的自我。

把话头当成自我的全部,其余的,不管它,它自然会跑掉。这种想法,支撑我过好了后面的禅七过程。

在这期间,漠然地看着自己的种种不舒服,甚至所有思绪的断裂,升起或者消亡,都是那么自然的,不需要努力的过程。我的所有努力,都在那话头上,让它一次次回到我注意力的中心位置。

当以话头为中心时,不是没有妄想。我发现,许多杂念与妄想,不管有多少,不管持续时间多长,它都是变化的。也遵循成住坏空的规律,泡沫的产生与破裂,光彩的绚烂与消失,都是一种自然发生的现象。

我体会到一种新的状态,那就是隐约出现的断裂现象。也就是说,没有一件事,没有任何一个感受,是可以持续不变的。出来的时候是突然的,消失也是突然的。这个世界,只要我不去人为地连续它,它就是不连续的。

我原来看到过一个理论,也与此有关。

说一个人产生某个想法,这个想法驱动我们产生语言或者行为,最快的速度,也需要0.16秒。那么,按此推论,我们所有的言行,都是基于过去或者历史的思想或情绪。或者说已经变化了甚至消失了的过去的思想或情绪,主宰着我们现实的言行。这不可笑吗?这不荒诞吗?

所有言行并不由当下的思想决定。当下,是指绝对同步的时间。从理论上讲,言行与思想的时间差,造成了我们对事物认识的一个错觉,事物是整体并且连续的。

这就像我们看见的星光,表面上是我们看到现在的星空,其实,那遥远的星光,许多是几十万年发出来的,我们看到星球的样子,只是它历史上的样子。它今天是什么样,因为距离,所以无法看见。因为光,也是有速度的。

我们把当下那一瞬间的感受当成历史的延续,错觉就这样产生了。其实,当下的思想,早已变化。

不能任由这种变化,这种已经开始消失的思想情绪主宰我们现在的言行,所以,我们必须找一个不变的思想来代替,或者我们不做言行,只体验思想的某种稳定的确定性。这就是绳子,这就是话头,这就好比让情绪与身体按了暂停键,让我们有机会看到当下。

这些思想,也属于走神,但磨刀不误砍柴工。想通了,做起来就容易了。

过去有句话,叫“知易行难”,这只是开关的状态。陶行知先生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他进入了更高的层次。所谓“知易行难”,是因为你还没有真知道,半懂半不懂的状态,行动起来就非常困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但一旦有了“真知”,达到全知,行动起来就非常容易了。但是,全知谈何容易,那是大悟之人的境界。所以,高手们的状态,更多的是“知难行易”,只要你真正通晓了,行动起来就容易得多。

俗话也这样讲,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我是这样搞的:那些烦恼杂念与妄想,不把它当成自我,它是个客人,它来了,终究得走。反复训练了几个小时,发现我开始理解经典上所说:“客尘烦恼”这四个字了。

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既然这些思想杂念是客人,那么主人是哪个呢?主人就是那个一边看热闹的人吗?这是不是有两个主人的嫌疑,我是二重人格吧?这是不是有“头上安头”的弊病,我这是没事找事吗?

这种情况是无法分析的,不可能抓住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起来,也不可能在空中左脚踩右脚,让自己飞得更高。

无法分析就不分析了,我记起师父们的话,这话头,不是用来分析联想与对比的。话头就是话头,是用来拴心的,甚至是用来拴身体的。

跑香经行时,你得拿话头拴住自己。坐下来也要拿话头困往自己的思维。就连睡觉时,话头也尽量不忘,当然实践中肯定要忘的,我们还没高到那种程度。那就按要求,睡醒后,第一时间回忆起话头,把清晨第一丝清醒,全部交给它。

问题是,这两天,我根本就没机会睡醒,都是被叫醒的。叫醒后,还没来得及回忆话头,就要迅速机械地完成叠被子,整理床铺,洗漱等一系列活动。

或许到吃饭时,走在通往斋堂的路上,才猛然觉醒:“嗨,洗头丢了好久了,这才想起来,念佛是谁?”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