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四十章 粗心与细心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四十章 粗心与细心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上午老和尚讲了许多用功的办法,其实,主要是一条,用好用牢那根绳子,就是话头。

他讲了其中一些境界,所谓无人我的境界,就是参着参着,不知道外界的东西了,外界一切声『色』与我无关了。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了,只剩下一个话头。

这种境界,我听说过,丽江的刘大哥也讲过这种情况。但是,依老和尚所言,此时还有一个法,修行办法的法,还有这个话头在,还有这根绳子在。

只有这根绳子在心里,可以说是很高深了,这种境界我也从来没出现过。当然外界的声『色』与自我意识的淡化,我还有偶尔有的,就是对自己情绪干扰不大的外界状态。但不大并不意味着没有,如果出现没有的情况,我怕是上了台阶了吧?

整个中午,从吃饭到回到茅篷,万师兄都没说话。其实,听完课以来,我们这些大众,就很少有交谈的了。看样子,大家都在自我检讨,原来这些年学佛,都是在好高骛远,没学会爬,就在学走的。所以跟头不断,却没前行。

他说这个笨办法,现代人实行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毕竟让你『迷』信一个死东西,看不到效果,时间久了,就懈怠了。自己对自己怀疑,是不是那块料。

对于我来说,我迫切希望今生,或者只用几年时间,就可以取得一些成就,如果迟迟在这个话头的圈子里打转,估计我自己也会疑『惑』。

即使不疑『惑』方法的正确『性』,也会疑『惑』自己是否适应这种办法。佛说一切法,据说有八万四千法门,就没有适合我,快捷一点的吗?

这种怀疑,当然不是那所谓的话头的疑情,这是不信的意思。话头的疑情,是刨根问底的动力。我的怀疑,是抛弃办法的动机。

或许老和尚已经明白大家的心意,或许他也经历过这个过程。在他一生漫长的学佛路上,许多人止步于此,他也许看得清楚,所以,下午,他从怀疑讲起了。

“从昨天以来,我就讲了个死话头,怕你们不相信,我还搬出了大家都听说过的几位大师来。看来,你们还是不太相信,这么笨的办法,可以解决生死。有的人在想:这个老头子,一辈子没什么成就,只晓得骗这些新学。对不对?”

此时,居然有人笑了起来,估计是说在心坎上了。

“刚才有人在笑,恭喜你,你承认自己有怀疑了,你有一个直心,不掩饰,不假装。所谓,直心是道场,学佛成就的人,有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不骗别人,更不骗自己。刚才笑的菩萨,你们会成就哟。”

这高帽子一戴,整个气氛就好多了。

“再说,你我几十年,哪个没被骗过呢?我年轻时,也跟从过大师,当然也遇到过许多骗人的所谓高手,觉得很有意思呢。”

把骗人与被骗说得有意思,看来是有故事的。

结果,他根本不讲故事。“我生活的年代,世事动『荡』,人命如草芥,莫说那些骗人的,就是老实种田的,有几个有好的归宿呢?我是幸运的,能够活下来,还活这么长,因为年岁长一点,到哪个庙子挂单,也会吃到豆腐汤,我还有什么埋怨的呢?”

这是开解的话,意思是从结果看,活着就是胜利者。

“再说,那些骗我的人,现在是死是活,我不知道,大概大部分都死了吧。即使他还活着,也在我心里死了。一个大活人,跟一个死人计较什么呢?大家听我这么说,是不是觉得我这个人有点骄傲?活得长有什么了不起?对啊,就该这么想啊。”

他这种正反都说的态度,就表现出态度上的张力,与前几课相比,轻松得多了。

“活得再长,也只不过多几十岁,有什么呢?无常鬼饶过你吗?天天在我身边游『荡』,如果摆脱不了它们,人生有什么意义呢?再说,我活八十几,虚老活了一百二十岁,他天天都在努力做功夫,我怎么敢骄傲呢?有一年,大概是一百一十来岁的时候,他被打了,人也病得差不多了,我们都以为他不行了。他昏『迷』了好几天,我们都围着他念经。结果,后来醒了,说他做了个梦,说弥勒菩萨说,要让他再驻世几年,任务没完成,不能走,所以,他又多呆了几年,做完了自己的任务。所以说,他活得长,是菩萨有任务的。我活这点岁数,也没有菩萨给我交作业,活跟死,有什么区别呢?”

他所说的虚老被打,是指历史上有名的云门事件,这事在政治与佛教中,影响很大。这位老和尚,当年亲历这种重大事件,可以说人生是经历过巨大风浪的了。

“我们经常被人骗,天天被自己骗,对不对?所以,作为修行人,我们要明白,在没有打破黑漆桶的那天,我们看到想到的一切,都是自已骗自己,所以要安下心来,不要埋怨。”

那说得轻巧,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任何人知道自己被骗,都会自动产生愤怒的情绪,这该如何化解呢?假如说,你教我们这个死话头,我搞了一辈子,结果任何成就没有,临终时,想愤怒,也发不出来,那才叫上了大当叫不了苦,那就惨了。当然,控制自己的情绪,这种方法,还是要学的。因为,这是高手必备的课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我记得,贺部长曾经告诉我:“不要怕首长发脾气,那是工作需要。”这句话相当经典。首长总是在需要发脾气时故意发怒,需要装亲切时满面春风。贺部长还给我说过:“连自己情绪都控制不了的人,怎么控制千军万马?”

这种情绪的控制,其实也是一种骗人。但老和尚下面讲的,不是这类控制,他是讲用正确的心态,来化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修行人在被骗时,该具足什么心态?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三种想,就明白了。哪三种想呢?了业想,感恩想,忏悔想。”

想就是想象,通过想象,达成某种观念。我以前看过关于《白骨观》的书,好像是南怀瑾写的。里面说修白骨观时,要有脓血想、白骨想。人的思想,总是把零散的知觉,通过想象结合成整体的观念。如果想象的方式改了,观念也就改变了。这相当于小胡所说的心理学规律,自我暗示。

“当你被骗时,首先当知这个成熟的业已经了结了,所以于此时应当心生欢喜,而不应当生气嗔恚。我们今生被骗大都是因为前世的业因所致,所以在被骗时,要知道这是业力成熟的表现。”

业力成熟,也就是过去的因已经受到了果报,从此再也不会影响你后来的果了,是还债的意思,当然是一种轻松的暗示。

“其次,骗你的人骗你时不仅了结了你的业,同时他骗的行为也是在磨练你的道心,承办你忍辱等道业。因此作为修行者,在面对骗你之人时,应当以供养感恩本尊的心来观待对方。真修行者要这样做才行,若仅仅认为自己被骗就当还债了,那么你于被骗时仅仅得到忍辱的功德。在心态上,你只承办了看淡的一种心态,连看破都算不上。”

这相当于把苦难当磨炼,把被骗当课堂。不仅要看淡,更要看穿。

“若你被骗时,能以正观而观三轮体空,放下能骗、所骗及被骗物的执取,那么于此中即可承办无数功德,所以于此时当对骗你之人生感恩想。你更应该清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骗你的人如本尊及善知识一样是来帮你承办道业的。因此要于此诸人等生感恩想。”

如果这样说,那烦恼即菩提,这句话也推导得出来了。佛教中,总有这种二元一元化的理论模式,至今,我跟万师兄也不太熟悉,这里面推导与认识的规律。但印象最深的是,佛教中总喜欢把二元的东西合在一起说,但又不像辩证法,搞出主要次要矛盾,搞出内因外因。

“最后,在你被骗时你还应当具足忏悔的心,有了忏悔的心这个罪业(你前世所造被骗的业)才能彻底清净。若你仅仅想了一下了业了,而不具备真正忏悔的心,如此则这个罪业不能完全清除。因此若你能以此因缘而发起真正忏悔的心,那么即使你生起一念忏悔心而念金刚萨埵心咒结果就不一样了,于此相应的业全部能摧毁。”

这个咒我在书上见过,但不敢念,据说念咒,需要专门的传承与上师的加持,我这个门外汉,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此中,更当进一步了知业之所以感果是因为其因与果皆无有自『性』,故而才能如是无欺而现起。因此当安住于因果、罪福无生的正念中成就殊胜的忏悔。”

因与果无自『性』,都是镜花水月,你『操』心那干什么?『操』心月亮掉进井里了,那是猴子的愚痴。这种观念比喻,倒是有用的。

“然后你想能帮助你摧毁所有罪业的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要不要感恩呢?他帮助你摧毁业障了,虽然你曾经欠他了,但此一生帮你摧毁业障了。以前也讲过当他骗你的时候他检验了你到底有没有烦恼,让你发现了烦恼,这样的人是善知识要感恩的。所以感恩的是他帮助我们清楚了业障。第二他让我们发现了内心的烦恼与执着。我们第一刹那的一点点不悦意就是执着,他就是个烦恼,他就是个不舒服。我说过的我在被骗时明知道对方骗给对方的,我认为我没烦恼,事实上错误的,当过了一会儿心里很不舒服,因为过了一会儿其实你观察了。”

这三者的关系是递进的,但是我还理不太清中间的逻辑。他虽然讲得语言平实,但我还是觉得有点快,反应不过来。

“修行佛法不是念了多少经,念经是方法,最关键的是每天观察自己的心,每一个起心动念。修行来至于点点滴滴,不要自欺欺人。”

我当然听说过,修行即是修心。但这种自我暗示的方法,是不是也是在骗自己呢?更何况,如果分析我们的心,有无数个层次,细细分析其中的关系,永远没有穷尽。如果在这种毫无穷尽可能的过程中,耗费一生,有什么价值吗?

“说到用心,我们参禅,杂念纷飞,须知那是妄心甚至狂心,不是真心,既然不是真心,你就不要固执。只需要用那话头,那一个心就够了。所谓一白遮百丑,以想对万想。最开始,心是粗的,降伏不了,后来,心越来越心,就有下手处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果然,分析对照自心,还是有办法的。

“今天我讲一下粗心用功与细心用功,也就是有心用功和无心用功。什么叫粗心用功呢?就是我们刚开始修行的时候,妄想多杂粗重,用功太粗疏,不细密。心也种粗粗用功,就叫粗心用功。粗心用功因为心是粗的,气是粗的。,所以,很难把功夫抓住,很难把疑情提起来,即便偶尔提起来了,也难保持住,时间延续不长,过一会儿就没有了,没有了之后,又提起来,它又有一点,时间又不长,又消失了。所以,粗心用功,它的力量不大,时间不成片,容易失掉。失掉之后,要把它再提起来,都很不容易。原因就是,你在用功的时候,心、气、念都是粗的,功夫是断断续续的,不绵密。”

按我的了解,不光是我,就算是万师兄,也还停留在这个阶段。不知道钱师兄,是否已经超越这个层次了。

“那么,功夫怎样才能由粗变细呢?要知道,功夫的细,不是你有心去细的,有心去细是细不了的。功夫用久了,它会慢慢变细的。昨天我讲过,一个人活了几十年,一天到晚打妄想,形成了一种习气,要它不打妄想是很难的,你不有意打妄想,它也会自动打妄想的,这都是我们自己一手造成的,怪不得别人。为什么会这样?时间久了,习惯成自然。各位想一想,你活了三十岁,有没有用二十年的功夫?没有的,光打妄想。如果你用了不止二十年的功夫,时时刻刻都在功夫上,你的功夫也会越来越细的,也会成为一种自然。”

还是他的笨办法,长用力。现在,我最需要的,是对治,如何由粗变细。

“粗心用功夫,好比上下两层,上面是用功夫,参念佛的是谁,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地参究,找这个念佛的本来面目。下面呢,尽是妄想烦恼,它们还在翻来翻去,一刻不停,像一锅开水,吵吵闹闹,上上下下的。这种情况,我昨天讲过,大家不要怕,怕也没有用。它翻它的,你搞你的,不要有心跟它斗,不要起烦恼,你只管心平气和地去用功。因为你是粗的,它是细的,但是时间久了,你也会细的,那时就该它走人了。”

果然是过来人,他所说的状况,跟我自己的体验太贴切了,上上下下的心,总是不得安宁。烦它、怒它、恨它,就是甩不掉它。

“要知道,打妄想也是心,用功夫还是这个心,等到用功夫和打妄想合到一块去了,那就好了。那时,你有了功夫,就没有妄想;有了妄想,就没有功夫。所以说,粗心用功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小过程,而是一个大过程。因为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功夫太粗了,还没有细下来。如果我们不从功夫上来细,而是有心地去想细,那就会细出『毛』病的。所以,用功的人,一定要思想上去细,思想细了,功夫自然就会细的。功夫不是说,你叫它细,它就会细。要从功夫上细,不要有心去细,有心去细,那是错误的。从粗心用功到细心用功,这是一个自自然然的用功过程,功夫到了,它自然会细。”

什么叫功夫到了?什么叫细功夫?他不说,我也不清楚。难道,这东西,是说不出来的么?

“接下来讲一讲有心用功和无心用功。我们现在的用功都是有心用功,因为我们用功都是有意的,念念都是有心的,并不是自自然然的。而无心用功则是自自然然的,无意的在用功。无心用功并不是说没有心,像木头一块,它只是不起去用功的念头,它的用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有意着念,它往往是不参自参,不疑自疑,不照而照的。我们开始时都是有心用功,有意着念,到了无心用功的时候,它就成了一种自然,你不用着意它就会自动去参。无心并不是说无一切心,无自『性』。若认为没有自『性』,没有用心,那又是错误的。实际上,尽管我们没有去动参话头,去观心的念头,但是客观上在自动地参话头,观心。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又要参话头,又要不故意。这种状态,想要它自然?如何达到呢?

“从有心用功到无心用功,这中间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也是一件功到自然成的事,非有意求得。有意去求,总是有心,不可能是无心。在功夫没有达到无心的地步,疑情便不能打成一片,疑情既不能打成一片,开悟就没有指望了。所以,你们要想开悟,必须有心用功进到无心用功。到了无心用功并不就是完事了,还隔着一重关,还必须破了这重关才行。”

看吧,到无心用功我都无法理解了,更何况,后面还有一个大关在等着。要理解全部的意义,光听他说,怕是不行的,还得自己走。

“功夫到了无心的地步,才可以说疑成了一团,打成了一片,这个时候能不能桶底脱落,那要看你的时节因缘,时节因缘一到,一句话就悟了。所以用功的人到了无心的地步,还要破一重关,这一重关不破,还是不行。古代有个禅和子讲:去年穷,还有立锥之地;今年穷,穷到底,连立锥之地也无。锥子虽小,但还是有。只要还有一点点东西牵系,就不行,因为那还是有心,还是有生死。到了连锥子这么一点东西都没有了,才算是到了无心的地步。当我们的功夫到了连立锥之地也无的地步,开悟就有了可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这恐怕是经书上所说,毕竟空的道理吧?我也不知道,看过好多书,接触好多名词,但在实践中没办法对应上来,所以,听说如同听天书。

“我们讲到要细心用功夫,怎样才算细呢?要细到什么程度呢?这里我想讲一个公案:当年四祖到南京去,看到附近山上气『色』很好,就上去了,在那儿,他看到了有个叫懒融的禅师住茅棚,打坐的时候,有只老虎给他看门。四祖见了这只老虎,心中一惊,懒融禅师就讲:你还有这个啊!四祖不作声,直接走进茅棚,在他打坐的蒲团上写了一个佛字,请懒融禅师坐,懒融禅师不敢坐。四祖就说:你也还有这个。要知道,这两人个都是很有见地的,功夫都是用得很好的,他们之间谈禅话道,谈得很投机,也谈得很晚。”

这是相当精彩的一个公案,我在书上见过。我当时觉得很玄妙很神奇,不知道真假,今天再次听到,觉得精神为之一振。

“茅棚里只有一个卧具,睡觉时,懒融禅师就把这个卧具让给四祖,自己就在蒲团上打坐。夜里,四祖睡在那里,打鼾打得不得了,搞得懒融禅师坐在那儿,定也定不下去。过去出家人身上长虱子,他就『摸』到一只虱子,往地上一摔。早上起来,懒融禅师就批评四祖:哼!还四祖哩,昨天晚上打呼噜,打我的闲岔打得厉害!四祖应道:我打你的闲岔,你还打我的闲岔哩!我打你什么闲岔?你把一只虱子摔在地上,断了一条腿,它哭了一夜,尽打我的闲岔!想一想,功夫用到细处连虱子的叫喊,蚂蚁的叫喊,都能听到。各人想一想,你们有没有这个功夫?像四祖这样,才是真正的细心用功。四祖跑了一整天,辛苦得不得了,但他的心还在功夫上,一点也没有离开,连睡觉时还在功夫上!”

这哪里光是功夫,已经是神通了吧?什么老虎看门,石头上用手写字,这相当于武侠加玄幻,小说也写不出来。

假如有这样一个人,当场表演出来,天下人敢不信他吗?当今世界,还有这种人吗?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