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三十八章 理解小胡了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三十八章 理解小胡了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受刺激了?”我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一向法会后滔滔不绝的万师兄,很难表现出这种沉默与自省。

他没立即回答我,只是示意我陪他向山坡上走去。大理的冬天,山坡上依然有花有草,灌木杂丛,绿叶婆娑。

绕过小溪,来到一个高处,向远处望去,有一个小镇,在那边的山洼,烟火蒸腾。这是春节,行人已经归家,这是团聚,各有家长里短。

“你不到这坡上来,不知道那小镇,另外还有个世界,与我们所住的茅篷清冷,各是一个人间。”

此时,万师兄如同一个诗人,感伤中带点超然。

“你想到了什么?”

“我想到了小胡,他是聪明的。他离开,是因为决心没下,没有死心的人,念佛不老实。不老实的人,得不了道。”

这个思维跳跃有点大,也许,今天这位老参的两堂课,让他的情绪发生了巨大转变。

没有反对派就没有政治,没有交锋就没有谈论。我试图平衡一下正反方,说到:“其实,小胡就是想拥有一段爱情,没你说的那么深思熟虑吧。”

谁知道,他并不接招,提前妥协了。“也许吧,也许是我想多了。”

如果这样谈论下去,整个话题就像白开水,一点都不刺激了。他不争辩,我都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下去了。

过了好久,他才蹦出一句话:“本质上,我跟小胡是一样的,三心二意地追求所谓真理,不实修是不行的。这个师父是实修几十年的老参,他所说的东西虽然平实,但我们无一人做得到。所以,听了,又怎么样呢?”

“这只是一个侧面,与追求理论上的自洽,或许不冲突吧?”我安慰到。

“就像我们没上坡,怎么知道有个小镇呢?庄师兄,我们以前讨论的所谓真理的话题,都是想象与猜测。逻辑与数学的力量,人的智力,远没有达到概括真相的程度啊。你想想,我们在山坡下,怎么可以想象与推测,远处那小镇的风光呢?”

那是,我也只能沉默。

“要知道那风光,只有亲身上来才行啊。这就是实修。实修的基础,这位老和尚说得很明白了,就是生死心切,抱死一个话头。我们的念头太多,我们舍不得的东西太多,我们,至少我跟小胡,是做不到,抛弃一切可能『性』,只在这山上走路的。”

“不一定吧?观音菩萨不是指出闻思修的路径,闻与思,同样重要,至少是有益的吧?”

“那是有目的的真闻真思,不是我们这样,拿个逻辑或者数学的工具,凭空推断。况且,人家菩萨是什么人?历世修行之人,慧根卓越。我们呢?有情众生,怎么点得透呢?你没想过,六祖当年是怎么出家的吗?”

这一问,把我愣住了。最早对慧根有理解的,就是六祖的故事。当年他是一个卖柴糊口的文盲,只是偶尔听到外地商人念《金刚经》,那是最新出的书,莫说文盲,就是读书人,当时也极少有人听过。但那商人只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当时就愣在那里了,发明了出家的念头。

这不是宿世慧根是什么?按六祖的说法,他当时觉得,自己好像在哪里听过这句话。佛门说,这是前世积累的修行,在今世被唤醒。总之,这是对大慧根之人解释,最生动的实例。

近代日本一位高僧,也有这种表现。他是日本人留在中国的孤儿,战『乱』时期与父母失散,当地一名孤老太太收养了他,这位老太只知道叫羊角氏。

这孩子四五岁,一名五台山的和尚路过这里,到家里来喝水。看到孩子睡在地上,甚是可爱。就逗他:“你家有床,你怎么睡在地上呢?”

“睡在地上,不会掉下来。”这是这位从未出过门没读过书的孩子的回答。而他所谓的教育,只是一个贫苦乡下老太的言传身教。

“不简单,有慧根”这位五台山和尚高度评价这孩子,向老太太提出,由他把孩子带回庙子。老太太年纪大了,无法养育这孩子了,就很高兴地同意了。

这孩子在五台山跟和尚学法,果然聪慧异常,进步神速。到了中日停战,作为日本遗孤,他回到日本时,就已经成了名震一时的高僧了。一个老太太,一个游方老和尚,能给他多少教育呢?他这种成就,从何而来?最合理的解释,是他的宿世慧根。

当然,后来,他在中日建交后,又回到中国,寻找师父,师父不在了。寻找养母,养母去世了。他隆重祭奠了老太太,修墓立碑,叩头念经,以报答救命养育之恩。

我们是平常人,不能跟这种宿世慧根之人相比,所以,要悟道,就是脚踏实地,一步步走。

“我们以前研究佛经,听它说,该怎么走,走到哪里去,哪里有彩云哪里有阳光哪里有极乐哪里有清凉,我们以为通过研究与模拟,可以重现。谁知道,我们是在刻舟求剑、缘木求鱼,人家是见过风光的人在说话,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究竟说的什么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你的意思是,我们没能力看懂?”

“字面意思当然看得懂,没办法想象,没办法参照与对应。你仔细想一下,所有经典与语录,是不是,都是成就了的圣人写的说的?是不是都是那些,已经上了山坡,看见了小镇的人写的?他们说,那里有条公路,那里有个高楼,那里有几辆汽车,甚至,还说出了汽车的颜『色』与速度,公路的长宽与车道。但是,对于没有进入工业文明的人来说,这些形容,有意义吗?”

这个比喻太绝了。根没有进入工业文明的讲蒸汽机,如同讲到一个怪物,无法想象,至少无法得到正确的认识。

假设你根一个从未读过书的农业社会的山民,讲解火车的原理与结构,他根本无法理解。那么,你就跟他画张图,甚至给他放个电影,让他看到比较直观的火车行驶的场景,他也无法理解。最多,他会发出感叹:“这家伙,爬着跑都这么快,要是站起来,怎么得了?”

“我们平常人,自以为聪明,拿我们有限的见识,去猜度那超然的世界,最终的判断,一定是可笑的。小胡看出了自己的不足,承认了自己机缘不够,他退出了。至少是暂时退出,是对的。当你不准备爬山时,就不要试图理解山外的世界。”

我大概明白这个意思,说到:“小胡选择了下山,而不是上山,因为他的路很多,他很年轻,想回头也有机会。”

“对啊,你看这些学佛的。我们来的人些人,我这几天观察,得出了一些结论。我把我们这群人,分为四个部分。”

这倒有意思,属于社会调查范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了解了身边的人,就大约了解了自己。小胡不用,他通过了解小戴的眼睛,就看清了自己。

“第一种人,是有点钱有点闲的,给自己的生活找到意义。我打听到,在我们这个队伍里,比如电力的通讯的大企业的中层,他们没有多少事业追求,但他们有钱有闲,为了给自己生命赋予某种意义,到佛门来碰运气,赶热闹,你说,有没有?”

我承认,这种人占比还较多,从穿着打扮及态度行为,都可以看得出来。他们追求佛门的东西,与追求艺术的态度差不多,就是个业余爱好。按兴趣出发,没有兴趣,就换方向。

“第二种人,是有病的有灾的,给自己的人生找条出路。这种人是最『迷』信的。他们要得多,他们自认为拥有少。他们总愿意相信有某个神秘力量帮他们走出难关。他们认为自己无路可走,学佛有临死抱佛脚的求拯救心态,这种人虽然最『迷』信,但是最虔诚。”

当然虔诚了,因为自以为无路可走嘛。把一切不幸归结为命运,要改变命运,只能求助于神。这种人,以年纪大的为主体。

“第三种人,是来碰运气的。他们什么都信,其实什么都不信。这种人有神就拜,有法就听。今天搞搞禅,明天问问道,后天,说不定还研究起星座,总之,机会主义,是他们的特征。”

这种人最多了。严格来说,宗教信仰是死信,绝对地『迷』信。什么都信,就等于什么都没信。这种碰运气的最大害处在于,找不到因果关系。比如明天中了彩票,如果昨天拜了菩萨,他就会以为是菩萨显灵。假如昨天拜了祖先,他会认为是祖先保佑。

这就像是那跳舞的鸽子,以为跳舞是得到食物的原因。其实,那只不过是个巧合,投食是人为安排的,与它跳舞不跳舞,没关系。

把一个个体的特殊事件普遍化,并且冠之以宗教信仰的名义,是违背基本逻辑原则的。

我想起小时候,我们班有个同学,本来英语就学得晚,初中的英语老师水平不高,他自己也不努力学。到了考试,英语中有5分是客观『性』试题,就是选择题,只有15分是作文。

英语是我们全班人的短板,但他考下来,却最轻松,大概只需要半个小时就交卷了。问他怎么做到的,他的方法最简单。他说他第一次英语考试,选择题靠抓阄来决定选项。结果呢,还得了四十几分。这个命中率,已经比他认真答题高多了。所以,他坚持,凭运气。

他还神秘地对我说:“只要你是有运气的人,就坚决地相信它。不然,运气就不灵了。我一直这样坚持,所以英语考试,我答得最快,管它多少分。也许,我这种坚持,会感动上帝,最后中考时,会特别好,甚至会超过五十分,也说不定。”

当然,后来的结果是,他没考上高中,英语究竟过没过五十分,就没机会问他了。

“第四种人,就是我和小胡这种,自以为学了不少知识,理解力与判断力都高于常人。不是说这种能力对学佛悟道有什么帮助,就是学佛这方面,对于提高自己在世俗学问中的能力与范围,也有帮助。这种类似于洋为中用,或者杂交水稻,算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与提高。我们本着这种借鉴偷师的目的而来,结果越学越麻烦,对自己的能力都有点不太自信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他对自己所谓“追求真理”的态度,作了批判。追求真理是人人都想的。但人类发展到今天,进步的主要动力,总有思想与推理的基因,我们就盲目地崇拜思维的能力与作用,认为只要思维能力强了,就可以理解,至少是猜度一切。

用老马的哲学来分析,所谓的理解与判断,所谓的智力与知识,都属于认识。而认识,不仅来源于实践,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从我思故我在,到劳动决定人的本质,这是个伟大的哲学飞跃,他们的错误,或许在于夸大了认识的作用,忽视了实践的决定『性』意义吧。

“那我呢?万师兄,我想听你的老实话。”我有个感觉,在朋友中,能够批评我且让我接受的,恐怕不太多了。

“你是四者都有,庄师兄,我没能力给你贴个标签,因为太了解你,所以认为,你是复杂的,立体的,四维的,所以不太好谈。”

我正想细问,他就接着说话了。“也许每个人都不可以贴标签,每个人都是复杂的立体的,但为了认识与讨论方便,我们简化了而已。”

“万师兄,不要玄之又玄了,你说说我的复杂『性』。”

“好吧,我分析得不一定对,但可以讨论。我说你是四者都有,你自己想一想。第一种,有钱有闲找意义,你已经算是人群中最有钱有闲的人了,你社会上的意义没找到,到佛门来找人生的意义,有点像吧?”

这还真有点像,我不得不点头。

“第二种人,有病有灾找出路。你也有这个因素。你的病是心病,家庭带给你的失落感,自己人生的虚无感,这是心病,但是小胡治不了的那种,因为不是心理疾病,你这是思想病。你找出路,为什么到佛门呢?因为你夫人在念佛,你想找出其中的真理或者错误,总之,有真理,就告诉她真理,有错误,就阻止继续。因为如果你对她没有用的话,你就无法心安理得地回到家庭,对不对?”

这个万师兄,仅凭我们平时在一起的闲谈,就可以猜测出我家庭的基本面貌,因为他的阅历比我更多。我们之间倒不是很爱谈家事,但他可以凭经验推断出来,可见他的经验与聪明。

“第三种人就是机会主义者了,有用就学,无用拉倒。这个你得承认,你至今听了这么久的法,并且自己也打了这么长时间的坐,你就是没有皈依,你在想什么?在犹豫什么?在迟疑什么?你原来是学道家易经算命的,今天来学佛家。你也企图通过学历史来看透人生。你这样样都学,样样都半信半疑的状态,跟这种人表面上,最像的了。当然,你不太相信怪力『乱』神,好在还有点理智。但你想抓好处,这点没错吧?”

这是最严厉的批评了,我像一个偷师学艺的人,既不想承担徒弟的义务,又想要师父的真传,这就是机会主义。

“第四种人是显然的,要不然,你跟我与小胡,不会成为朋友。我们本质上,是一类人。就是对自己的判断推理能力比较自信,说白了,就是有点骄傲,总觉得自己能够超越古人,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收成。”

“这样不好吗?”我反问到。

“这种要得太多的后果,是就业余。我们学佛是报着业余的心态与精力,还想得到专业的成果,是不可能的。”

这个词太好了。我自己知道,不要用自己的业余爱好,去挑战人家吃饭的能力。

今天给我们的老参,是典型的专业。一生几十年从事一项工作,并且拜了名师,刻苦练习,才得到今天这些体会。而我们,三天打鱼两三晒网,还想求得大道,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除非,我们有宿世慧根。

“我承认,你所说的因素,我全都有。我知道贪多嚼不烂,貌似四面出击,实则一盘散沙。但是,我还是想找到一个明白的师父,认真地学一盘。”

万师兄看了看我,想了想,再看了看那远处的小镇。光线渐暗,隐约轮廓在晚霞中,有一种特殊的美,当然小镇上的居民,或许没功夫欣赏这种美,他们或许在吃晚饭。不同的世界,不同的心境。

“你如何判断谁是明师呢?比如这个老参?你敢肯定,他没悟道吗?比如某个学术上的大牛,讲经说法名闻海内,你能说他有道吗?判断的依据何在?依靠神通吗?佛门禁忌是不允许随便示现神通的。依靠评价吗?世间欺世盗名的例子,你在北京应该看得很多了。”

对啊,这才是个大问题,根本没有一张试卷,能够考出佛门圣人的分数。要么不及格,要么满分。得道之人,就是圆满。

金庸的武侠小说虽然是编的,但有些合理的部分,最能够打动人心。天下名闻的君子剑,或许就是个小人。而最不起眼的扫地僧,才是天下第一的大师。

“所以,我们还是要回到最初的教义。但是,光读经典,也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经典是过来人写的,那些已经登上山坡的人,他描写了小镇的风光。但我们没登上的人,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什么叫根尘迥脱,什么叫灵光独曜?没看见的人,怎么体会呢?无体会的人,怎么运用呢?无运用的事,怎么检验呢?无检验的人,怎么判断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几个怎么,相当雄辩了,但我要的不是这个,我只想要个路径。

“或许,还有一句话,可以帮我们。佛祖临终前,要我们以戒为师。但是,守戒,何其之难!它就是要抛弃世间一切的东西,完全在山路上辛勤地走一条独路,你有这个决心吗?反正我没有。你现在也没有,因为你连皈依都在犹豫,你都不愿意受戒,你在红尘中的念想,还没熄灭,所以,按现在的状态,你不能,我也不能。”

这是实话啊,简直把我的弱点全部说出来了。不是真朋友,不会这样说。不是真聪明人,说得不会这么全。万师兄,是我学佛以来,对我帮助很大的人。不仅仅是在学佛这一件事情上,他的出现,让我看到,比我更聪明的人,是如何的优秀与锐利,是如何的直率与真诚。

敢于面对自己面对朋友的坦『荡』,是最有自信的人。

万师兄当然应该拥有这份自信,他在世俗社会的成功,不是靠运气的,他全凭的实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一个人绝对的自信。而我今天所取得的世俗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运气。

比如当年在武汉,如果没有那一连串的巧合,就不会遇到钱哥,更不会遇到董先生。后来在北京,如果没有遇到干妈,就不会有后来的财务自由。我的命运链条中,只要有一个运气没出现,就不会有今天的我。

而万师兄就不同了,他的成绩,不借助运气,他走了一条聪明加努力的路子,所有得到的,都是他应得的,他才是应该自信的人,这种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人,都是高人。

而我,只是与那几个有钱有闲的人一样,运气好一些罢了。被运气所支配的命运,让人们疑『惑』。人们为了解除这种恐惧与期待压力,所以都喜欢算命。

算命,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方式,是没有办法理解世界与自己,找一个宿命论的解释。我靠众人这种心理,赚了我的第一桶金。这种赚钱的能力,也是命运巧合中,董先生送我的。

董先生为什么要教我呢?我没那能力解释,只能勉强自慰到:这只是命运。

因身为漂萍,只能随运走。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