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一十四章 品牌纯正性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一十四章 品牌纯正性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当我回宿舍时,在路上,看见万师兄一个人在回廊边打电话,他没看见我,我也不好打扰他。

“庄师兄,你路哪里去了?万师兄也不见,我以为你们有新任务,不管我了呢。”

“我出去打了个电话,万师兄,有前面那回廊边打电话呢,不是要过年嘛。”这话刚出口,我就有点后悔,这恐怕是给小胡伤口上撒盐,过年了,他连一个值得打的电话都没有,估计要勾起他的伤感。

但是小胡并没表现出兴趣,只是问:“明成师又去开会了,说是民宗局和公安局来人,说关于打假的事。我以为,你们也去参加了呢。”

“什么意思?庙子与打假有什么关系?”不知是我没理解,还是小胡没说明白。

“我也这样想啊?问过钱师兄,他听说,要整治混迹于庙会的假和尚假道士,尤其是我们朝山的,中途这么长,肯定有许多算命看相以及欺骗香客的家伙,公安与民宗部门,要打假的。”

“对对对,他们组织得好,这个事,肯定要做,要保持这个朝山及庙会品牌的纯正『性』,这可是个千年品牌呢。”

小胡问到:“什么意思,千年前,就有人朝山了?”

我解释到:“鸡足山,是饮光迦叶的道场,不管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包括东南亚的小乘佛教,都把这里当成圣地,历代以来,到此朝山拜佛的人,数不胜数。这品牌是迦叶尊者所创,蜀汉之时,就有小庵,但第一个给它打广告的大佬,却是唐代的,所以,我叫它千年品牌。”

“什么意思?哪个?”

我简要介绍了一下鸡足山的兴盛史。蜀汉时佛教已传入这里,建有小庵。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载:"迦叶承旨主持正法,结集既已,至第二十年,厌世无常,将入寂灭,乃往鸡足山。"

迦叶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最后入灭于鸡足山。又相传,迦叶至鸡足山后,进入禅定,奉持如来附嘱之金衤阑衣,以待弥勒出世而授之。显然迦叶入定的鸡足山是在印度境内的摩揭陀国,中国之鸡足山由僧人附会、仿造而来,同时也作为迦叶道场载入中国释史。至明代,山上僧尼云集,佛事最为鼎盛。"琳宫绀宇不知数,浮图宝刹凌苍苍。"据统计,有"大者七十二所塔院",且"规天矩地,制度虚敞"、"院宇壮丽"。另外还有许多"静室精舍"。至清代,这里还有寺36所,庵72所,盛时常住僧尼5000人以上。翻开有关志书,可见这里历史上几乎无山不寺。

佛教在鸡足山的发展,其一可能与南方的开发有关。南宋政治中心南移,鸡足山渐为更多的人所知,至明代这里就更加着名了。其二,许多僧人奔迦叶道场而来。其三,这里的自然环境幽偏僻而美,适宜静修。其四,这里是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云南上座部佛教荟萃之所。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这里佛教文化的兴盛。

历代在此活动的高僧很多,惜无详细的记载。知名者有唐代的明智、护日,宋代的慈济,元代的源空、普通、本源,明代的法天、大错,清以后的虚云、自『性』等。许多僧人远道而来在此结茅修行,于是在这些高僧大德修行处,一座座寺庙建立起来。鸡足山是僧人向往的一块净地,明代僧人静闻的事迹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据冯志《仙释传》,静闻原为江苏迎福寺莲舟法师的法嗣,他禅诵达二十年,剌血写成《法华经》,发愿将此经供于鸡足山。崇祯九年(1636),他同徐霞客结伴西游至湘江,不幸遇盗堕水,但将写经举在头顶,独不遗失。后创病死于途中。临终前嘱徐霞客将其骨灰带至鸡足山埋葬,以了其生前未了之愿。徐霞客带着静闻的骨灰和血写的经书,展转数千里来到鸡足山,将其经供之于悉檀寺,并在山上为之建塔埋骨。徐霞客『吟』诗《哭静闻禅侣》六首以悼念。其中云:

晓共云关暮共龛,梵音灯影对偏安。禅销白骨空余梦,瘦比黄花不耐寒。西望有山生死共,东瞻无侣去来难。故乡只道登临少,魂断天涯只独看。

小胡听到这里时,打断了我:“庄师兄,莫说那么多了,我只是觉得,以唐朝这么伟大的朝代,以玄奘法师的英明,那时的佛教,恐怕要兴盛而且纯正吧。”

“其实不然”我否定到:“所有宗教生存于社会中,如果兴盛,就如同名牌,总有人想仿冒。况且,江湖术士,自身没有学术地位,但又想投机取巧,骗术一直存在。如果要骗达官贵人,如果国外传说中皇帝的新装,如果要骗升斗小民,就如同街头卦摊。不管佛教道教,还是其它什么教,只要有人信它,就是骗子想混进来。”

说到这里,我回忆起原来在武昌碰到的恩人,想起后来在北京受骗的术士,我想,这没什么道德可分,这只是一种骗人的职业而已。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他们的存在。收智商税的后果,就是混淆了宗教与术士的界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于是,我给他专门讲了,他所谓佛教兴盛时期下,术士依然活跃的几个故事。小胡不太相信,在佛教高手遍地的情况下,唐代的达官贵人,居然还会被术士所骗。而要让小胡认识到,历史是最好的社会教科书,我专门选了我所阅读过的,唐代的事情。

第一个就是唐宣宗时期的一个故事了。司农卿韦廑,三品,已经是个不小的官了,可韦廑并不满足,一心一意要弄个夏州节度使当当。

有一个江湖术士知道了韦廑的想法,便主动上门自荐:“我精通占星术,为人求取官职不是我次两次了,每一次都心想事成,得偿所愿。”

韦廑大喜,当晚在庭院里摆上占星的器具,一切准备就绪,并且按照术士的要求,亲笔在纸上写出所求的官职。

术士得拿到韦廑手写字迹,立即对着大声喊道:“韦廑要造反,『逼』我为他祭天。”

韦廑吓坏了,带领全家跪在术士面前苦苦哀求:“恳求仙人给我全家百口一活路,家里所有财产全都送给仙给人。”

术士带着金银财宝,穿着绫罗绸缎,大摇大摆出了韦家,正巧遇到巡逻的士兵,他身的华贵衣装,引起士兵的怀疑,把他当成盗贼抓了起来。

术士无奈之下,只好招供:“韦廑要造反,给我这些东西,是为了让我不要告发他。”

此事禀报唐宣宗,唐宣宗把韦廑叫来当面审问,了解了事情的经过,由于韦廑出身望族,又是被『奸』人诬谄,总算给了点面子,只是将他贬为永州司马了事。至于那个术士,送京兆府治罪,以杖刑处死。

官场之人想升官,应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正常心理,也许韦廑送礼了,也托人了,却总是没有半点进展,于是便怀疑自己是不是流年不利,哪路神仙没拜到,这才不敬苍生敬鬼神,着了江湖术士的道,偷鸡不成蚀把米。够可笑,也够可怜。

至于那个江湖术士,道行还是有点浅,把韦廑一家治得服服帖帖,没想到栽到巡逻士兵手里,煮熟的鸭子飞了,还赔上一条命。够可怜,也够可笑。

还有一个故事,与着名的武则天有关。武则天是笃信佛教的,并且把它定为国教。当时河内有个老尼姑,是麟趾寺住持,与韦什方等人勾结在一起,以妖言邪说『迷』『惑』百姓。老尼姑自号净光如来,说她能预知未来;韦什方自称三国孙吴赤乌年间出生;还有一个外族老头自称五百岁,说自打见到僧怀义至今已经二百年了,怀义的面貌越来越年轻。武则天对他们很信服很尊重,有求必应,说啥是啥,还赏赐了很多钱。

老尼姑白天当着外人只吃一点麻籽和一点米以,到了晚上就与收养的一百多名弟子一起杀牛宰羊,烹鲜调羹,宴饮作乐,荒『淫』无耻,为所欲为。武什方吹嘘自己能配制长生不老『药』,武则天也深信不疑,派他乘驿车去千里之外的岭南采『药』。

明堂火灾发生后,老尼姑入宫,向武则天表示慰问。武则天大怒,痛斥道:你经常说你能预知未来,为什么不提前预警明堂火灾?我看你他妈的就是故意的。

老尼姑被赶回河内,她的弟子以及那个异族老头都逃得无影无踪,还有人不嫌事小,向武则天举报老尼姑等人的种种罪行。

没想到武则天接到举报后不但不追究,反而下令让老尼姑返回麟趾寺该干啥干啥。老尼姑心里那个乐,心想太后终究还是离不开我们,逃散的弟子们听到这个好消息,立马一个不少地全都回到老尼姑跟前。

老尼姑等人屁股还没坐稳,武则天派来的兵将就到了,稀里哗啦全抓了起来,通通没入官府充当官婢去了。武什方从岭南回来刚走到偃师,听说老尼姑已经败了,眼看自己回到朝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