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四百九十六章 情感之迷二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九十六章 情感之迷二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我还有好多套,敢不敢听?”万老师表面是回应小胡的话,实际上也是说给我听的。他的演讲热情一旦打开,就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

他是个天生的老师,有强烈的表演**,并且能够掌控课堂的节奏,对听众的反应有精准的把握。这样的问法,怎么可以拒绝?

以前我看过一个文章,好像是《新华文摘》里面看到的。我读《新华文摘》这种传统正派的杂志,已经是十几年前到大学图书馆的事了。

虽然我读了一个三流大学,但是图书馆的藏书量,也是我山区中学无法想象的。我当时又要打工又要完成学业,还要受到宿舍那帮不学无术的室友玩乐的『骚』扰,整片的读书时间,是很少的。当然,当时的我也算是不学无术。但唯一不同的是,我对读书这件事本身,不要说保持了热情,但至少还保持了一份敬重。

有时候,我到图书馆,借几本枕边书。直到后来,我保持看书的习惯,估计与那时有关。有空闲时间,拿本书来看。不管书的内容好不好,系统不系统,只要有书看,内心就可以安定。

当时我知道自己的大学不成体统,自己的专业是个笑话。唯一安慰自己的是,文科知识可以靠自学。于是,多看杂书,就是我心灵的安慰剂。

况且,那些打球的谈恋爱的喝可乐的同学们,我跟他们玩不起。人不风流只为贫,要知道,我倒也有身体素质打篮球,但是,输了怎么办?给别人买可乐?我是舍不得的,洗盘子得来的钱,如此花掉,良心不会痛吗?

大学时的恋爱,更是我不敢想象的。谈钱伤感情,谈感情,更伤钱。我只有用看书这种免费的方式,把自己在人群中心安理得地躲起来,以混过那被人嘲笑的贫乏时光。

图书馆关于文史哲的书,有的太专业,自己看不懂。有的太偏门,自己没兴趣。况且,我的读书时间也是零碎的,偶尔就拿杂志来凑数。

《新华文摘》是官方杂志,自带高大上的气质。在范围上,有一种浮光掠影的热闹;在内容上,有一种正襟危坐的庄严。很能够满足自己内心的虚荣。

当时有一篇文章,好像是某着名师范大学的教授写的,叫《教育的十种范式》,大部分内容已经模糊了。但是,它帮我建立了一个概念:填鸭式的灌输,比不上诱导式的教育,比不上启发学生主动的思考与兴趣。而万老师,诱导启发等方式,可以算是熟练地掌握了。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好胜心,问我们敢不敢,这明显是一种情感上的挑逗,与激将法相似,我们年轻人,自然就答应了。

“前面小胡已经敏锐地说到:艺术的第一个特点,是距离感。我们知道,艺术的价值在于对人类感情的触动强弱。这是简单的评判标准,但在创造艺术时,如何把对情感触动最大化,就得在距离感中下功夫。问题来了:如何把握这个距离感呢?”

我当时想的是,离得太远听不见,离得太近吵人,就可以算是一个答案了。但这个范围太宽泛,没有『操』作意义。

“其实,仅从声音的艺术来讲,就可以得出结论。我们世间上所有发出摩擦的东西,都有可能产生声音,但许多声音,其实我们是听不到的。比如说超声波或者次声波,比如地球转动发出的低频音,虽然如此巨大,但我们却无法感受。”

这个是生理学的基础知识,我跟小胡都知道的常识。人的耳朵,听力范围是很有限的,音乐对于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肯定不能称为音乐。早在人类思想史的第一个爆发阶段,以老子为例,“大音稀声”都已经成为智者的常识了。当然,我不知道,在老子所谓的得道高人耳中,是否真的听到了某种超越生理范围的大音。

如果有,那至少算是一种特异功能吧。当然,老子提出这个大音概念,是很值得怀疑的。他是仅凭思想想象出来的呢?还是用思维推导出来的?甚至,他本人就听到过这种大音?完全不可考。他也说过大象无形的话,疑问同样如此。

万老师的答案就精确得多:“声音不仅要被人感受到,还要对思想和情绪有所打扰,这种声音才是有意义的。没能够触发主观能动反应的声音,没意义,这是一个边界,我叫它低线。还有一个高线,这种让主观起反应的声音,必须能够调动一个确定的持续的情绪,如果杂『乱』了,情绪不确定,特点来鲜明,也不能叫艺术。”

综合起来,就是能够调动一处特点鲜明的主观活动,并产生持续情绪的声音,叫音乐。当然,按这个分类,引人恐惧的声音,也可以成为音乐的一部分。

“前面我们说,让人舒服的声音是音乐,但让人不舒服的声音,只要能够引起人们基本的情绪反应,也算是音乐。”

小胡问到:“你所说的基本情绪,是不是指恐惧与希望两种?”

“对了。人的本能有两种,生存与快乐。人作为动物,如果没有生存的本能,早就灭绝了。与生存相对应的情绪,就是恐惧。人作为社会『性』动物,是追求快乐的,有生理与社会的基础,所以,艺术也有愉悦的功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他继续举例到:“比如有一个交响乐,叫一个华沙人幸存者的回忆,原名的翻译有多种,但那是二战时期,一个华沙人死里逃生的回忆,这种音乐,当时引起了世界的轰动。叙述中夹杂突然的鼓声,让人非常恐惧,但最后,这种恐惧,转换成了圣歌。犹太人集体赴死前,以合唱圣歌的方式,保持着信仰与尊严,对抗着生死的恐惧。圣歌是恐惧的另类反应,崇高与悲剧的美,实际是对恐惧的对抗,非常感染人的情绪。”

我们都没听过这种音乐,但在看战争片或者恐怖片时,也经常听到令人『毛』骨悚然的音乐。但把它们发展到崇高与悲剧的地步,估计是宗教情怀的作用。

“人们通过大脑的主观能动,与自然现象的死亡相对抗,产生了宗教般的情怀。宗教本身,也是用思想对抗死亡的产物。所以,在所有的宗教中,都注重音乐的作用。话已至此,我们可以轻松地想象,在所有宗教中,承认音乐的作用,就等于承认情感的作用,对不对?”

小胡说到:“大概也算是很早的共识吧,我看过一本书,西方古典的着作,说的是宗教与诗歌与艺术与酒的关系。诗歌是现实的变形,是文字的情感化。酒的作用也如此,就是把自己的主观与现实,拉开一点距离,如同我们讨论的艺术。”

万老师又拍桌子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们这三个自称读书人的家伙,养成了拍桌子这个土匪般的习惯。

“说得太对了!主观世界反映客观世界时,本身就是有距离的。艺术是接近这种距离的,最直观的手段。所以,艺术距离感的把握,就是在主观与客观世界之间,架起的桥梁,刚刚好,搭得上,就行。”

“有时候,主观与客观,情感与现实,也隔得太远了。”小胡盯着水杯,以发现真理的态度,寻找水分子的间隙。有点夸张,但很真诚。

他这是有感而发。在感情上,他的主观世界,骗了自己十几年。

“因为有一种基本情感,叫希望。”万老师讲到:“希望是你自身**的表达,人们总想把现象理解成自己希望的那样。所以,最善于思考的人,总爱做白日梦,在现实生活中闹笑话。主观过于发达,就经常与现实脱节了。但是,道德与善良的天『性』,以及外公外婆对你的爱,让你保持了理智,所以,小胡,你是健康的。当然,如果你学了艺术,你有可能疯掉。”

说一个学心理学的高材生,会疯掉,万老师怕是疯了吧。

“对,有一阵,我明白自己,不由自主地处于幻想的困扰中,甚至有抑郁的前兆,我明白自己的『毛』病,好在没有疯。”小胡亲口承认,我也就不怀疑万老师的判断了。

“但是,你为什么说,如果小胡学艺术,疯掉的可能『性』会增加呢?”

“你们听说过顾城的故事吗?”万老师这一问,当即提醒了我们。

顾城,一个曾经着名的诗人,因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而名噪一时,但后来,他喜欢上一个姑娘,把她带到海外一个岛上,企图过世外桃源的生活,结果,最后让他承受不了感情的压力,杀死妻子后,『自杀』。

与之更有名的,是诗人海子。今天,朗诵海子的诗,成了一种另类的时尚。但这样一个天才的诗人,也『自杀』了。

这是一种现象,在国际上,『自杀』的艺术家很多。比如海明威、梵高。有人给这种现象安了一个名字,叫哲学『自杀』。但无论怎么说,在基督教中,『自杀』都是有罪的。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是在佛教中,『自杀』都是不可原谅的。

在医学上,『自杀』是一种病。强烈的精神疾病,疯掉的极端体现。

“这种现象确实有点多,尤其是诗人。但是,原因呢?”我问到。

“诗歌作为一种艺术,除了我们前面所说的两次扭曲以外,还有一种扭曲:文字与意象的扭曲。所有诗歌的灵魂是意象的表达,但能够把意象通过文字精准表达的人,并不多。优秀的诗人,是意象极其发达的人,他们能够形成文字的诗歌,只占他们意象中很少的一部分。因为,文字的表达能力和意象传递能力,毕竟很有限。”

这是说语言的表达功能,当然,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抽象,文字再抽象一次,意象会变得模糊。所以,有的诗歌,让人半懂不懂。

“意象发达成就了诗人,但也容易毁掉诗人,他容易陷入自己的意象之中,整天做白日梦的人,离现实会越来越远。我们读海子的诗,比如那首面朝大海的诗,我们想到什么?想到的是田园牧歌般的孤独的生活,太自我,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人群,就会有美好的生活吗?太天真。当然,这种天真的意象,造成一种距离的美感,读者是享受的。但对于他自己来说,这是他带着感情的意象,他认真了,有时就走不出来。他会被自己纯净的想法与高尚的意义所感染,并试图在现实中复制它,这就危险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你是说,他们的职业或者说才能,导致了他们的距离感,这种巨大的距离感造成了情感的冲突,冲突剧烈后,承受不了,才『自杀』的?”小胡是心理学专业的,当然问得很细。

“也许吧,这是你的专业,小胡。”万老师笑到:“当然,你不靠这吃饭,我不靠这吃饭,我们只是闲聊。”

海子当年如此大的名声,让他把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搞混淆了。他在生活中,只是一名大学老师,只是一个追求漂亮姑娘的青年。但是,诗歌带给他的意象以及读者带给他的热情,让他对现实有了不切实际的期盼,这就是基本感情中的希望。

结果,在生活中不顺利,恋爱中受到拒绝,当然是一种打击。但据我所知,他『自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当时在练习气功,按当时练习气功那样疯狂的风气,简直有点邪教的『色』彩了。他的死,或许不能完全怪到诗歌或者艺术之上去。

这方面,有他留下的遗书与文字作证,许多现在的读者,不愿意把海子的死往气功上想。你想想,诗人的事,多么高尚和纯洁,怎么可以跟愚昧的邪教『迷』信连在一起呢?走火入魔这事究竟有没有,我不知道。但伪气功导致的悲剧,却多次上演。

诗人最擅长的是情感的夸张和极端化。这本来就离现实很远。那些伪气功们,将这种远离带到了无法回归现实的地步,确实害人不浅。

但是,万老师兴趣顾城的例子,是恰当的。这是一个被诗歌自我极端化的人。主要表现在,他对情感的态度上。这个情感至上主义者,情感的极端化不仅成为他诗歌的主要养料,更成为他生活的主要标准。

远离社会现实太远,他就更想远离。他想拥有诗歌中所描写的那种单纯的爱情,单纯到没有第三个人。鲁迅还说过,有人喜欢世界中只有林妹妹和他自己,但也少不了一个卖烧饼的人。

在一个小岛上,就能够构造完美的生活与爱情吗?答案是失败的。敏感的顾城在猜疑与嫉妒的折磨下,在失败与占有的交织下,做出了罪恶的行为。不能因为他诗歌的原因,就不谴责他的罪恶。

从他生长的环境讲,一个出身背景特殊的人,在汉文化圈子内受到追捧,本身就有距离感。再加上,没有适应过被爱的人,不懂得如何正确地爱别人,这是规律。

所以,万老师所说的最好的话,莫过于说小胡的幸运。他虽然经历了感情的两次折磨。一次是父母亲情的断裂,一次是想象爱情的幻灭。但是,他不缺少被爱。外公外婆对他的无私的爱,那姑娘最单纯的姐弟之爱。被爱过的人,有善良的习惯,有情感的底线。所以,他是幸运的,他不会疯狂。

“人类是很奇怪的,如果没有被爱,是很难长大的,也许,这是人类组成社会的必要条件,与动物不同。”小胡说的这一段话,有点突然。

他解释到:“在动物界,离人类最近的是哺『乳』动物,这些动物,无论是牛羊还是猪狗,它们从一生下来,就具备了一定的自我生存能力。但人类,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最低的。”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在我与万老师的注视下,他继续说到:“那些哺『乳』动物,毕竟一生下来,就可以站立,还能自主地跑到母亲的怀里吃『奶』,遇到危险,还知道跟父母一起逃跑。但人就不行,一生下来,几乎没有站立的能力,也没有主动寻找『奶』水的能力,更没有判断危险的能力,更莫说脱离危险了。”

“如果母亲不把『奶』水送到他嘴边,他都不知道吸。有的甚至生下来几天,连眼睛都不睁开。从这个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刚出生时,生存能力几乎为零。如果没有父母的爱,他都活不下去。完全的爱的滋养,造成了人类强烈的感情因素,这种感情因素,超过了所有动物。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原因吧?离不开的爱成了我们的本能,组成社会,也就有了基础。”

我笑到:“所以,我们骂人时,总说对方是畜生。意思是这种没得到人类的爱的人,根本上就是恶『性』的。如同动物一样。”

“这也证明了一个观点,缺爱的人,付不出来爱。所以,情感的产生,与人类的生存方式,紧密相连。”万老师既是总结,也是保持话题,免得被转移了。

“既然与生存方式有关,那它的主要表现方式,就与直观的感受密切。自然『性』与社会『性』交织之中,直观是我们认识判断的最主要基础。直观的表达与接收,直接影响情感。所以,情感是以前五识为材料,在第六识中加以加工,为我所用的渠道,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并以行为及语言的方式,直观地表达出来。”

“太绕了,说人话!”我玩笑到。

“如果没有理智的约束,人人都想快意人生!”万老师这样说,简洁明了。

快意人生,最好的艺术作品,可以追溯到童话。比如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单纯而直接表达了希望。比如白雪公主与毒苹果,直接绕开了恐惧。得到希望,避免恐惧,是童话的最主要内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所有艺术作品中,浪漫主义传统是最漫长的。浪漫的意思有两点:一是距离现实比较遥远,所用的修辞手法,多是夸张,如同李白的诗歌,如同肖邦的月光。二是让意象更大程度地符合自己的情感,而不管在现实中是否合理。

但因为它们为了情感配合,而过度地牺牲了现实合理『性』,所以都以童话与神话等方式表现出来。但是,毕竟成年人,经历现实太多,也就不太相信这种远离的东西,所以,主要是给儿童和青少年看。

但成年人仍然有他自己的童话,比如武侠小说,就是成年人的童话。把最大的恐惧抛开,把最好的希望实现,但又有点与现实的结合,显得半真半假,有点可信度,让人不能自拨。这个距离感把握得,相当到位。

比如金庸的小说,那里的主人翁,最开始遇到的,总是恐惧。比如贫穷啊,比如仇恨啊,比如受到追杀啊,比如受尽欺侮啊,等等。无一不在恐惧之中的弱者,几乎没有生存能力了。

最后,不停的奇遇,之所以说是奇遇,是在现实生活中难以遇到的。比如韦小宝,他的几十次奇遇,每一次,在现实中实现的概率,比中彩票大奖还要低。但你不能否认这种奇遇的存在,毕竟,现实中确实有人中了大奖。

连续中奖的过程,几乎是武功权力金钱美女名望,在一个人身上的集中爆发,然后成就了希望。

金庸小说还有一个特点。主人公最开始的希望是很小的,结果最后,一次次超越初心的美好的实现,让读者将自己的愿望映『射』到主人公身上,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惊喜。这种渐次升级的情感撩拨,简直是情感爽快的体『操』,欲罢不能。

得到你想要的,甚至得到超过你想要的,这希望超额实现。消灭你所怕的,甚至消灭一切威胁你的力量,你再没有任何恐惧。

极大地满足基本的心理需求,以激发你的情感为目的,这就是艺术最大的特点。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