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是没问题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是没问题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也许是没机会,也许是没出口,也许是不好意思问。反正,我给人的印象,就是没问题。

“庄师兄,高啊,什么问题都没有吗?”万师兄调侃到。

我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因为我自己也解释不清楚自己的心理状况,只好微笑以对。

“你莫不是进入状态了吧?”他还不死心。我知道他的意思,他是说,我已经进入了不爱说话,一心念佛的状态了。其实我不是,但解释起来又麻烦,只好不搭理。

其实,我心中是有许多大问题的。这些问题无法得到答案,只有我用身心来自已证实。我相信,这些问题,也是当今世上,人们对信仰,对人生思考最多的问题。

我们处在一个科学的时代,这个时代,物质的力量,已经达到了变化自然的程度。并且,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中,对人类思维的启发,已经远远超过了过去。人们看到,许多过去的期望在今天变成了现实。而实现这些期望的,是科学而不是宗教。

比如过去所谓的神通,按今天的科技水平来说,就已经实现了。我前段时间在重庆,没事看了看网上的小说,看到一本书,说是五百多个掌握现代科学和管理能力的人,穿越到明代末年,他们带去的东西以及技术能力,足以让当时的人们,把他们误认为有魔法。不是神仙就是魔王,这就算是神通的效果吧。

假如说,佛能够了知一切,那么,他是不是像那些穿越者一样,站在云端般的未来高空,看我们今天人世的笑话呢?

我小时候,在仰望白云之时,总喜欢把云朵想象成一个人或者一张脸,云朵的空隙,那幽深的蓝,仿佛眼睛,盯着我看。当时,我并不害怕这种想象。那天空的眼睛如同上帝的视角,我并不怕它伤害我,也不怕它笑话我。我自已都在怜悯和笑话自己,或者,上帝之眼会出于同情,赐予我法力或者财富?

一个穷人,一个最底层的人,才不怕天下大乱呢。魔王来了也不怕,反正活得艰难。无产阶级砸烂的只是锁链,而得到的,或许可能是整个世界。

结果,天下并没有乱,我就不贫穷了,我就不困难了,我就没有锁链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做了什么功德吗?没有,我受到上帝的照顾了吗?我不知道。

所以,我第一个怀疑的问题是:因果律真有那么确定吗?

从哲学上来说,我倒是不反对缘起理论。毕竟,所有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且,从科学观察的角度来讲,蝴蝶效应也是缘起理论的一个证明。

但是由自然界相互联系的理论,推导到人世间因果报应的理论,总觉得这个推理缺少了点什么。

比如,我们经常看的《杂譬喻经》,当然我知道那只是打比方,不是说真的。但是,那种善恶分明的报应,太简单粗糙,在现实中,有点对应不上。

我们看到,现实中,有许多做好事的人,却并没有得到多少好报;而许多缺德的人,却活得很滋润。俗话就说:好人命不长、王经》,把共业与个体的关系说得很复杂,但有公式出来吗?可以用数学方法推导吗?如果没有,那就没有说服知识分子的力量。我所说的知识分子,是指具备数学思维的人。

我一直以为思维是分层次的。最低的,是线性思想。一无一次方程,非此及彼的思维方式。如同我们小时候看电影,一个人物出来,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判断,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如果是好人,一切行为都好。如果是坏人,总是干坏事。这总简单的思维,肯定是不符合现实的。

在现实中,人是一个复杂的混沌体存在,存在于一个更加复杂混沌的世界里。这里面,是非判断很少,数量判断很多。于是,更进一步的思维是逻辑思维,或者说是辩证思维。这是哲学和社会科学工作者最擅长的事。这种思维把一个人的行为,向好坏两方面看,都作分析,然后找出重点,或者说矛盾的主要方面。

这种思维,在中国今天的人中,或者说经受过义务教育的人中,占有大多数。但是,这种思维的方式,还是比较粗糙的。因为重点论和两点论,总在打架。无法精确分析一个事的趋势。

最好的思维,在目前是数学思维,这是定量的思维,包括新发展的拓朴思维、混沌思维、全息思维,包括原来就成熟的概率、极限和数论。这些思维方式,可以模拟世界的大致模样,可以解决现实的问题。人类的科学发展,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发展的结果。

而我与万师兄,数学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比较笨。但学文科的人总有这个错觉,因为比较能够嘴炮,总觉得自己比较聪明。而真正聪明的,华尔街最聪明,他们总在找那些学理论数学和流体力学以及高能物理的毕业生,因为,他们才是最聪明的人。

由此联想,我想到了第二个大问题。那就是神通问题。所谓神通,从大概念来说,是改变世界的能力问题。如果没有增强这种能力,那么学佛,只不过是个心理安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灵魂或者心灵与现实总是不能绝对匹配的,这种矛盾所产生的问题,就成了心理或者宗教所解决的课题。如果只解决心理问题,去找心理医生,或者改变环境就可以了。何必,非要花一生的时间,来学习宗教呢?

改变世界的能力,老马说那是生产力。当然不只是这么狭隘,因为很多能力,并不用来生产或者生活。有的只是好奇心而已,心理驱动的结果,产生某些美感而已。

但是,如果不对现实有所贡献和改变,这种宗教和思想,是没有多少意义的。毕竟,你可以说万法皆空,闲着眼睛说这个世界不存在。或者说,这个世界与我没关系。但眼睛总有睁开的一天,这个世界总是无法离开,除了你死亡。

在佛教的经典里,对神通总是语焉不详。它不否定神通的存在,比如大迦什的故事。历代高僧传中,也写了许多神通的故事。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仔细点。

一个问题是,这些历史人物的神通,难道真的存在过?我们在中国历史的研究中,总是喜欢相信书籍的记载。因为我们古代的文字,现在也读得懂,这是我们的宝库,有这个便利条件。但仅靠文字就说有这个事,那就是玩笑了。

比如《山海经》,虽然是传说,但也有半官方的性质,那它里面写的东西,就真的存在过?考古学和化石研究中,没有找到证据,是无法断定的。

比如我们历代被大写特写的三皇五帝,真的就如历史上写的那样吗?证据呢?历史遗留呢?当然我们没有证据,无法证明它的不存在,但也无法证明它真的就存在过啊?

经典也一样,都是三千年以前的东西,那就真的发生过吗?中国古代,爱说龙的故事,但龙这种东西,连孔子都没见过,谁敢这么肯定呢?

神通是否存在,光靠描写古人神迹的文字,是无法说服人的。另一个疑问在于,神通这东西,好像仅从文字上,也不是佛家的专利。

许多宗教都有神通的故事。中国道教里,都有八仙的故事,那不是神通吗?先不说它是不是真的存在。假如它是真的存在,我为什么非要学佛呢?学道不是很好吗?

在西藏密教中,对白教祖师密勒日巴,也有早期神通的记载。他早期,为了给父母报仇,找到西藏原始的宗教苯教的法师,学了好多神通。比如大白天,可以召唤冰雹,打毁一个村庄。但后来,他悟道过后,神通的描写,就显得不那么确定了。

他的记载中,有两次对神通的描述。一次是他的妹妹来雪山上看他时,他没穿衣服,据他自己解释,那是因为有拙火定,根本不冷,这算是一种神通吧。另一次是对他的弟子惹琼巴,说他可以钻到牛角尖上,找不到他。这种神通的示现,就比较玄幻,不太好理解。

对比之下,反而,他学佛之前,在苯教中得到的神通,写得更具体和确切。

这是疑问之一:神通,不一定有。如果有,也不仅仅是佛门才有。那么,学佛的真正价值,在现实中,如何体现它的必要性和唯一性呢?

还有一个疑问,就是神通对社会的作用。假如有神通,如果对社会的作用不太好,也是不对的。在那个穿越小说里,五百众来到明朝,带着枪,这对当时的人来说,那就是神通了。毕竟,当时的冷兵器时代,现代枪炮的威力,可以算是神奇。

如果这东西掌握在坏人手里,那简直就是社会的灾难。即使小说中那些抱有再造神州良好愿望的穿越众,也干了好些个影响普通人命运的坏事。

最直接否定神通作用的,还是大迦叶,他为了避免释迦族免受战争灭亡之苦,运用神通,将自己的钵罩住了整个族群,以为外族刀兵攻不进来,保护了他们的安全。谁知道,最后外族军队离开后,他找开钵子,看到,全族的人化为一滩血水,全部没有逃脱灭亡的命运。

如果神通无法用来改变社会,那要这些神通有什么作用呢?

佛教在经典教义中,也否定了神通改变因果和共业的能力。释迦族的因果,神通改变不了。在《愣严经》中,对十种仙的描述,虽然肯定了神通的存在,但对它们的功用,却用了很简单的方式,加以了否定。“唯于刀兵及王法,不能幸免。”

为什么?神通,是个人的事,它大不过人类共同的业。或许是基于这个原理,佛教中才慎谈神通。

这两个悬案,既无法证实神通的真实存在,又不肯定神通的积极作用。那么,拿什么来证明,佛法是有效的呢?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进入了科学崇拜的时代,科学却有这两个功能。第一,它证明了神通的存在。对于古代人来说的神通,千里眼和顺风耳,早已被无线电技术所实现。精卫移山填海的能力,挟泰山以超北海,庄子都认为无法实现的东西,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之下,以现代工程技术的能力,那都不是事。

孙悟空腾云驾雾,飞机和火箭已经实现。以一人之力或者一物之力,改变众人的命运,想一想氢弹。

现代科学有今天的地位,都是靠实践来证明了的。虽然,这种所谓的神通对社会的影响是有好有坏的。比如诺贝尔因为发明现代炸药而造成战争和死亡,他因此而后悔。但是,对于人类来说,移山填海的能力,积极意义还是主要的。

原子弹曾经给人类造成恐慌,连爱因斯坦都认为它是上帝的力量。但是,今天恰恰是因为核门槛,才阻止了世界大战的发生。更何况,有原子能发电呢。当然,杀人的武器同样也可以救人,医院的核磁共振设备,已经在救人的道路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科学不仅证明了神通的存在,而且对社会对人类发挥着极积的作用。那么,人们信仰它,肯定是合理的。

从宗教发展的意义来说,它好像只有两种功能是比较实在的。第一种功能,是对生死提供解释。但这种解释,没有多少证据。第二种功能,是对心理进行安慰,但这种安慰,心理学家也在逐步进入。

如果佛教仅有这两种功能,那么,它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这个问题,靠推理是推不出来的。我来这里,是因为,我想用自己的实践,来证实一下。证实之前,先得有一个好的态度,就是以最老实的方法,一步步实践,看能不能得出有益的结果。

那么,我到底是挑战者还是信仰者呢?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