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离世间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离世间法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佛法不离世间法。其中的意义不言而喻,对于我们所接触的佛法而言,征对的人是世间的人,传法的场所是这个人世间,而解决的问题也是人道所面临的问题。所以,法露师讲授这种充满鬼神和奇迹的东西,一方面是宣扬佛教的超然力量,另一方面,也有道德与人世间的劝喻。

萨薄降鬼喻。很久以前有个商人,名字叫萨薄。有一次他去别的国家做生意,投宿在附近的佛门弟子家。那天,正赶上他们家举行“大福安施”的法会,众多高僧大德说法,讲论罪福、善恶皆由人的心、身行、口言造成以及及四谛、非常、苦空的道理。

远来的商人旁听,顿悟并产生了信仰爱乐之心。他受五戒,成为了一名居士。大德高僧以佛法劝勉他:“善男子应该维护身、口、心,应该做到十善。每持一戒有五位神保佑,五戒就有二十五位神。这些神现世可以让人免遭冤枉和横祸,后世则可以达成佛道。”

商人听到佛法无比欢喜地回国了。他的国家没有佛法,他就宣讲佛法。担心大家不接受,他就先讲给父母、兄弟、妻子及亲戚,让他们信佛。

在商人的家乡千里之外有一个国家,人民富足,物产丰富。两个国家隔绝而无交往已有一百多年。原因是有一个阅叉魔鬼住在中途,遇到人便吃,先后被他吃掉的人不计其数。商人思忖道:我如佛教导的那样遵奉佛戒,一定会受到二十五位神的保佑。听说阅叉鬼只有一人,我去降伏他,一定获胜。

当时与他一起经商的有五百多人。于是他对众人说:“我有神力,能降鬼怪。你们想去那个国家吗?到那个国家一定赚大钱的。”众人议论说:“两国不通往来已久,若去那个国家确实可得大利。”就同意一起上路了。

走至半路,见到阅叉鬼吃人所剩的尸骸、骨头、毛发狼籍。萨薄思忖:听说鬼阅叉食人,现在验证了。如果我死于搏斗,会吓坏大家。便对众人说:“你们在此等候,我独自去。若我战胜阅叉鬼,我回来迎你们;如果我没有回来,就是我遇害了,你们便回家,不要再去了。”

于是他独自迎战阅叉鬼。刚行几里路,便遇到阅叉鬼走来。他正心念佛,毫无畏惧。阅叉鬼问他:“你是什么人?”萨薄回答:“我是开通道路的向导。”鬼大笑说:“你听说过我的大名吗?你竟想开通大路。”萨薄说:“我知你在此,特意见你,好与你相斗。如果你胜,你可以吃掉我。如果我胜,道路归于万民,利益归于天下。怎么样?”鬼说:“谁先下手?商人说:”我来约你,该我先下手。”阅叉鬼同意了。

他先将右手插入魔鬼的肚子里,吸在阅叉鬼肚子里拔不出来;再用左手去打,结果一样。这样,萨薄的两脚及头都被吸入魔鬼肚中,动弹不得。

于是,阅叉用偈颂的形式向商人发问:“手足与头颅,五体被束缚。明明是送死,挣扎又何为?”商人也用偈颂的形式回答说:“手足及头颅,五体虽被缚,心坚如金刚,终不为汝俘!”阅叉鬼说:“我为神中王,旅力大无边。吃人有多少,无人能知晓。死神在眼前,何为佛法辩?”

商人说:“身体为无常,早就想抛弃。你今随我愿,愿将它布施。死而得正觉,成就我佛智。”阅叉鬼听罢皈依,说:“高僧大菩萨,世中实希有。终为度人师,德行将完备。在此愿皈依,受我头面礼!”就这样,阅叉上前接受五戒,悲慈的萨薄亦施礼,阅叉退回深山。

萨薄回来招呼众人,前去那方国土。这两个国家的子民都知道了萨薄用“五戒”、“十善”降伏阅叉、开通道路的事情,感受到佛法无边的威力。他们也都奉持戒律,敬佛礼僧,国家太平。后来萨薄得道升天,这是持戒高僧虔诚信仰的恩德威力所致啊。

佛告诸位比丘说:“当时的萨薄就是我。菩萨就是这样持戒修行,超度众生的。”

孔雀王喻。在遥远的过去,有个孔雀王,身边有五百孔雀夫人跟随。飞过众山,见到一只青雀,很有姿色,就抛弃五百夫人去追青雀。这只青雀很讲究,饮甘露,吃最好的果子。

当时有一个国王,夫人患病,夜里梦见孔雀王。梦醒之后她对国王说:“请大王悬重赏,我要得到孔雀王。”国王向射师发令:有能得孔雀王的,赐黄金百斤,并把女儿嫁给他。

众射师分布各山,看见了孔雀,身边还有一只青雀相随,射师们便把蜜麨涂抹在各处的树木上。

孔雀天天为青雀取食。孔雀习惯了涂抹在树上的蜜麨,再把蜜麨涂到自己身上。孔雀来取蜜麨,射师就得到了孔雀。孔雀对射师说:“我给你一座金山,你放了我吧。”射师说:“国王给我黄金与女人,足够终生享用了。”于是捉住孔雀并且报告国王。

孔雀对国王说:“国王您深爱夫人,所以捕我。请拿水来,我念上咒语,用来给夫人饮用、洗浴。如若治不好她的病,再杀我也不晚。”国王应允,令拿水来让孔雀念咒,夫人饮了,病真的好了。宫内外患各种病患的人都因喝了这种水病愈。国王统治下的民众都来取水,不计其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孔雀对国王说:“请把我系在木头上,让我在湖中自如往来,那时我来念咒。民众随意取水。”国王说:“甚好。”就把系牢木头的孔雀放到湖面上。孔雀极力用木棍控制自己,开始念咒。

人们饮用念过咒的水,聋的能听,盲人能见,瘸腿老太太的腿能伸直了。孔雀对国王说:“各种恶病都消除,民众像供神一样地供养我,我不想离开了。请国王放开我,我白天在湖面上飞,夜间栖息在房梁上。”国王下令放了孔雀。

几个月过去,孔雀在梁上大笑。国王问道:“你为何笑?”孔雀回答:“我笑天下有三痴:一是我痴,二是射师痴,三是国王痴。我有五百个夫人相随,却舍弃她们追求青雀,由于贪心被射师捕获,这就是我痴;那射师,我给他金山他不要,说国王会给他金子与夫人,这是射师痴;国王得神医,夫人、太子、国人的病被治愈,容颜更加美丽,不牢牢把握住神医,却放走他,这就是王痴。”说罢孔雀翩翩飞去。

佛对舍利弗说:“那孔雀就是我,那国王就是你,那夫人就是调达现在的夫人,那猎师就是不遵佛法的调达。”

裸形女喻。从前有一个国王,打猎来到旷野水泽边,又饥又渴,向远处望去,郁郁葱葱,有房子与林木,就向那里走去。见到一个女人,国王向她讨要饮食、果类,所要都得到了。

国王要见这个女人,侍从告诉国王:“这个女人没有穿衣服。”国王脱下衣服给她穿,这时火自燃把衣服烧掉了。再给再烧,反复三次都如此。国王奇怪,问这个女人:“这是什么原因?”女人回答说:“我前生是国王的妻子。国王向修行人施舍饭食,还要奉送衣服。这时我说:‘施舍饭食就行了,不必施舍衣服。’因此而受到惩罚。国王您要是可怜我,就做衣服送给城里的修行人或精通佛经的人,让他们祈祷,让我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国王闻听此言,回到城里就制做衣服。做好后就去寻找修行人,可是找不到,因为当时城里没有知晓佛教的。国王想:问问撑船人,他会有办法的。撑船人说:“从前,有一人乘船,他没有钱,就把携带的《五戒经》给我,我读过这部经。”国王说:“原来你懂佛经。”就把衣服送给他,让他祈祷,让那个**女人得无尽的福,解脱痛苦。那个女人因而时时有新衣服穿,也因此终结她的鬼道,转生到初禅第一天上。

赎沙门喻。从前,一位国王在海边打猎,得遇一位沙门,让他做了艺人。这位沙门夜间诵经赞佛,吟唱梵呗。国王说:“这个艺人真是善于唱歌啊。”只要有来客,就让他唱。

当时一个外国商人居士来到本国。国王让艺人为商人居士唱歌。商人居士听了艺人讲解高深的佛理,兴高采烈地离去。商人居士要为沙门赎身,价钱抬到三千万国王才把沙门交给他。商人居士向沙门施礼,说:“我用三千万钱才把你赎下来。”

沙门弹指,跳起来说:“你是赎自己,不是赎我。为何这样说呢?前世,国王是个卖葱的,你买他的葱,欠下三文钱。我当时听任你不还,你就没还这三文钱。现在本钱加利息,总计正是三千万钱。你应该偿还本来的三文钱。”国王闻此顿悟,决心悔过,接受五戒,成为居士。法师说:“债无论多少,不可以不还,也不该放任别人不还。”

兄嫂悔过喻。佛在世时,有一个小孩与兄嫂一起生活。小孩每天都去佛那里,接受佛法与戒律。哥哥、嫂子劝阻不了,就抓住孩子,用棍棒打他,并威胁说:“看佛和比丘会不会来救你!”孩子啼哭喊叫,恐惧万分,索性皈依佛、法、僧,得须陀洹道。

孩子借助于佛的威德神力,抱着一根木,人与木头一起腾空而飞,破墙而出,入地遁形,为所欲为。哥哥、嫂子见状又惊又怕,连忙磕头悔过。孩子就对哥哥、嫂子讲解行为的善与恶,并带他们到佛那里受戒。佛向他们展示前世因缘与今世果报。哥哥、嫂子心情愉悦、心智的大门顿开,烦恼一扫而光,双双证得须陀洹道。

沙弥为龙作子喻。古代,有一个罗汉与一个沙弥,在山中修行。沙弥天天到僧人家取饭,路过堤坝,在堤坝上行走,堤坝崎岖不平十分危险,所以常常跌倒,饭撒在地上污染上泥土,沙弥把干净的饭放到师傅的钵中,把污饭洗了自己吃。每天都是如此,非止一日。

师傅问:“为何洗掉饭的味道?”沙弥回答说:“去的时候晴天,回来的时候下雨,在堤坝摔倒把饭撒在地上。”师傅沉默无语,进入禅思,知道是龙在搅扰沙弥。于是起身来到堤坝上,用手杖敲击堤坝。龙化作老翁现身,磕头谢罪。

师傅说:“你为何搅扰我的沙弥?”龙回答说:“不敢搅扰,实在是爱他的容貌啊!”龙又问:“为什么沙弥天天走过这里?”师傅说:“去乞食。”龙说:“从今日开始,请天天在我家吃饭,直到我命终。”师傅欣然应允,回去对沙弥说:“你出去乞食,就地吃,不要再带回来了。”沙弥天天在外面吃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后来他见到师傅钵中有几粒米饭,香味入鼻不似人间饭食,就问师傅:“您是在天上吃饭吗?”师傅沉默不语。沙弥想知道师傅在何处吃饭,就偷窥师傅行踪。他钻到师傅床下,抓住床腿。师傅坐禅入定,人与床一起飞至龙宫七宝殿。龙、夫人、宫女先向师傅行礼,又向沙弥行礼。此时师傅方知沙弥也来了,让他出来,对他说:“你要端正心思,莫要胡想。这里是非常像状,小心被玷污。”

吃完饭,师傅带沙弥回去。师傅对沙弥说:“虽然龙有宫殿、七宝、妇人、彩女,它仍是畜生。你虽然是未得道的沙弥,但是你将来必定要转生到忉利天,胜它百倍。千万不要玷污自己的心意!”又说:“这种百味饭,龙吃到嘴里变为蛤蟆,讨厌它把它吐出来,吐净了就拒绝进食,不再吃。二是龙宫彩女无比美丽,要与她结为夫妇,会变为两条蛇交配。三是龙背上有倒生的鳞片,沙石生长在鳞片里,疼痛钻心。——龙有此三苦,你还羡慕它吗?”

沙弥没有回答师傅的提问,他日夜思念龙的生活,不思饮食,终至病死。他转世投生到龙胎,做了龙子,威严和神力,勇猛无比。他的父亲龙死后转生为人。

法师说:“当一个人未得道的时候,不可以让他看见道内和宫内的生活啊。”

月女与乞儿喻。从前,国王与夫人,膝下有一女,名叫月女,女子长得端庄美丽。国王给她衣服、珍宝,她总是说:“自然啊!”十六岁那年,父王发怒了,说:“东西都是我给你的,怎么能说自然得来的呢?”

后来,一个乞丐来乞讨,国王说:“这就是你的丈夫!”月女说:“是的,自然啊!”说罢跟乞丐走了。乞丐惊慌失措,不敢娶她。月女说:“你讨饭为生,常吃不饱。国王送你一个妻子,干吗不要?”于是他们一起出城了。

他们昼伏夜行,来到一个大国,恰巧赶上国王驾崩,没有太子。乞丐夫妇坐在城外,出入城门的行人问他们:“你们是什么人?姓什么叫什么?从哪个国家来?”他们回答说:“自然。”过了十多天,当时的主事大臣派遣八个修行者把守城门,行人出入,逐个相面,唯有乞丐此夫妇符合所求的相面。这时,全国上上下下一起奉迎新国王——乞丐。

国王夫妇以正法治理国家,人民安宁,各个小国的国王都来朝拜,月女的父王也在其中。宴饮过后,月女特意留下父王。月女用七宝作鱼机关帐,牵动一条鱼,就出现一百二十条鱼;推动一条鱼,宝帐的门就打开。月女下座向父王施礼,对父王说:“现在我得到自然了。”父王说:“夫人按自然行事,老臣不及。”

法师说:“月女与乞丐前世本是夫妻,一起在田间劳动。丈夫让妻子回家取饭食。丈夫远远看见妻子在岸边遇到一个沙门,沙门停下来向妻子讨饭,妻子分出饭给沙门吃,沙门就吃了起来。丈夫远远看着这两个人,不认为他们是在干坏事,就执杖前往。沙门见他来,腾空离去。妻子说:“你的那份饭在这里,不要生气。”丈夫说:“再分成两份,我们一起吃吧。”

法师说:“丈夫先前曾生恶意,所以落入贫家为子。后来看见沙门就喜欢,自我忏悔,所以与妻子同享这份福气。”

三醉人喻。从前,佛与众比丘同行,遇到三个醉酒的人。一人跑到草丛中逃走,一人端坐在地大打自己嘴巴,说:“我行为失礼,违反戒条。”一人手舞足蹈,说:“我也没喝佛的酒,怕什么?”

佛对阿难说:“跑到草丛中逃走的人,将来弥勒成佛时,他会得到罗汉果位而解脱。端坐在地打自己嘴巴的人,等到千佛出世之后,能得到阿罗汉果位而解脱。手舞足蹈的人永不得度。”

狗听经喻。从前有个沙门,日夜诵经。有只狗卧在床下,专心听经,不思进食。这样过了几年,狗死后转生成人,生在舍卫国做女人。长大后,她一看见乞饭的沙门就很高兴地跑过去给他们食物。后来她追随沙门而去,做了比丘尼,修行精进,得阿罗汉道。

施甘果喻。从前维卫佛在世时,国中各大姓人家同时供奉佛及比丘僧众。当时有一大姓人家,贫穷没有什么可以供奉的。他说:“我发一愿,诸位比丘有想得到药物的,我会供给他们。”其时,正有一比丘有病在身。这位大姓给一个甘果让他吃,吃后比丘果然安然无恙。

大姓死后转生为天神,在五方面胜过其他神:第一是身体无病,第二是体貌端正,第三是寿命长,第四是富有,第五是智慧。就这样他在九十一劫中,上生则为天神,下生则托生到大户家,不堕三恶道。到释迦佛出世时,转生到四姓家为子,名多宝。他见佛则喜,做了沙门,并且精进得道,号为罗汉。施舍是高尚行为。而沙门一旦违戒犯罪则殃及一国人。

新学比丘得道喻。从前有一对夫妇,一起修持五戒,事奉沙门。有个入道还不懂佛经的比丘到他们家乞食。夫妇请比丘坐下,用过膳,夫妇一起站起来给比丘行礼,说:“我们从小事奉出家人,从没听他们将过佛经,您能不能讲给我们听,让我们祛除愚昧?”比丘低头无法回答,说:“苦哉苦哉。”夫妇听了心领神会,说:“世间是苦啊。”立即领悟了佛法。比丘见这两人欢喜,也悟得佛法。法师说:“前生这三人是兄弟,都愿意学佛法。他们共同修行,所以一起得证佛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国王绕塔喻。昔从前有一个国王,出门打猎,回来时绕塔礼佛,臣属们都笑他。国王察觉,问群臣:“有黄金在釜中,釜中的水正沸腾,伸手取金,能得到吗?”群臣回答说:“不能得到。”国王说:“倒进冷水,可得到吗?”群臣回答国王说:“可以得到。”国王说:“我做国王本分之事,出行打猎就像釜中的水正沸腾,烧香、燃灯、绕塔就像把冷水投到沸水中。作为国王,有善行也有恶行,怎么能只有恶行没有善行呢?”

鬼持沙门喻。从前有一个沙门,来到别的国家,夜间不能入城,便坐在城外草丛中歇息。到深夜,阅叉鬼来了,抓住他说:“我要吃你。”沙门说:“那我们就互相离得远了!”鬼说:“为什么离得远呢?”沙门说:“你害我,我就转生到忉利天上,你就堕入地狱,这不是相离很远吗?”鬼听罢连声谢罪,行礼之后离去。

藏七宝喻。从前有一个国王,让人叫一位善知识过来。善知识说:“代我谢谢国王,我正在挖地凿坑,埋藏七宝。”国王听到这话大为吃惊,让人又去唤善知识。善知识说:“现在我正把七宝埋在坑里。”国王再次唤善知识。善知识向国王报告:“现在正在平整地面,平整好地面我就去。”

国王见到善知识,问:“你好蠢啊!藏宝还告诉别人吗?”善知识说:“刚才正在做美味佳肴,好去侍奉佛与比丘僧——这就是挖地凿坑;盛汤分饭——这就是把宝放到坑中;扫地、准备洗浴用水、讲习佛经——这就是平整面地。”他还告诉国王:“这些宝物是水、火、贼、官、恶子这五种灾难不能损害的。”国王说:“善哉,善哉!你为何不早说?早知道如此,我也该埋藏宝。”于是国王打开仓库,大行布施,施舍饭给佛与比丘众僧。佛为国王讲说向佛之心,国王也萌生了求道的心愿。

当然,整个杂比喻经说法,也大概进行了一周左右,这期间,对于迷信的信众来说,通过故事,他们知道了道理。

但对于钱师兄和我们来说,只是加深了道理了印象。钱师兄还跟我开始了私下的自问自答:“庄师兄,你知道,在这部经里,为什么出现那么多国王的故事吧?”

我按习惯,听他自已的回答。“其实,古印度是一个城邦林立的地方,根本没统一。大的国王统治地相当于一个省,小的国王,权力不过相当于村长。因为,国王太多了。”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