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四百四十五章 能量的唤醒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四十五章 能量的唤醒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如果出现昏沉,是你的能量没能够提升到大脑的一种现象。其实,只要憋一口气到丹田,保持大约三到五秒后,然后再用力呼出来,就行。”

我按他的方法,试了一下,发现,确实有一种力量,升了上来。难道真的就这么简单?这是什么原理呢?

“你再多试几次,看看效果。记住,不是把气憋在胸口,腹式呼吸法,沉在丹田。用鼻吸,用嘴呼,熟悉一下。”

我又试了几次,发现真的有奇效。

有些东西,你不服不行。比如当年朱老先生,教我的呼吸法,虽然名字很神秘叫周天循环法,但是治疗落枕有奇效。刘大哥教的,也是很简单的办法,却让我头脑一下子变得很清醒,很有活力的样子。

我问到:“刘大哥,原来我在北京时,有一个老中医,教我一个周天循环法,治疗落枕很有效,并且,会让身体变得很舒服。为什么,仅仅改变一个呼吸方式,就在短短几秒时间里,就改变了身体的状态呢?”

“你跟我说说看,具体的『操』作。”

我站起来,给他边比带划,讲述了一遍。

他点点头,表示明白了。我问到:“这呼吸方法,就这么神奇么?这是我见到第三种最有效的呼吸办法了。”

“第三种?还有哪一种?”

我就给他讲了讲,过去我当兵的时候,练习散打时,班长所教的大小金丹的呼吸方法。也就是拳时,为防止对方对自己最薄弱的腹部进行攻击,只需要出拳时,呼吸从腔体里压出来,嘴里发出“丝丝”的声音,就可以保持腹部肌肉的紧张,具备了搞击打能力。

“刘大哥,这些方法,对身体影响如此之大,呼吸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东西。”

“你虽然没有明白道理,但已经有所实践了。而这些实践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大道理。”

我当然想听,刘大哥也不保守,给我讲了一些原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呼吸代表着生命。从生理上来说,呼吸是能量转换最直接的工具。有人说,人体是个化学工厂,把原料转换为能量,需要大量的化学反应。”

这个道理我明白。我们吃进去的淀粉,最主要的成分,在胃和肠道的吸收下,最终变成血『液』中的糖,而糖变成热量,需要氧气来参与分解与化合的反应。整个反应过程中,需要的氧气与排除的二氧化碳,靠的是呼吸。

这就好比,没有氧气的条件下,油是点不燃的。

“我们每天吃的东西,因为呼吸的缘故,除了保持身体这个物质中细胞的新陈代谢以外,主要变成了能量,以供我们的行动和思考,如果收入和支出是大体平衡的。如果不平衡,就会突然的胖瘦,那都是有病的表现。健康,其实是保持能量平衡的意思。”

这也属于生理学的常识,刘大哥所讲的理论,恐怕不止于此。

“你前面所说的中医,包括后来说的武术,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实真理总是相通的,传统上,我们把人的能量的表现形式,分为三个类型,那就是精、气、神。”

果然,他开始讲到更深层次的东西了。

“也许,你已经对精、气、神的描述,有所了解。这是中医的基础。但是,道教中,对精气神的重视,却整理出一套修行的方法,你听说过吗?”

“我听说过,叫什么炼精化气,炼气还神,炼神还虚。只是,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操』作的,我也只是文字上听说过。”

刘大哥笑到:“果然是青年才俊,所闻可以算得上广博了。”他一表扬,我倒有点不好意思。

但是,他没接着解释这种道教的修为方式,而是给了一段评论:“人类的宗教,尤其是佛教与道教,相通的地方太多。道教被称为黄老之学,推崇黄帝与老子,而中医的基础理论《黄帝内经》,也算是道教的经典。所以,道教中有很多医学的大师,当然也有许多化学大师,这点与西医相似,医学也算一种化学。比如晋代的葛洪,既是道教大师,也是医学大师,还是化学大师,因为他练外丹。”

葛洪我就太熟悉了,在北京,虽然是受骗,但也学了几天《抱朴子》原文。

“道教与佛教原来并不相融。说来也奇怪,西藏的密教中,许多修为方式,却与中原的道教相似,这就不得不让人感叹。人类追求真理的办法和人种各异,但得出的结论,却在一个方向上。它们并没有互相参考过,但方法与效果却是殊途同归,这不得不让以赞叹真理的力量。”

我知道,他很久都不给我说的西藏密教,现在恐怕是要透『露』一些消息了。

“道家强调的精气神,在密教中所说的,相对应,就是热力光。而佛教经典中所描述的,是暖顶忍。大概,这都是说的一类事情。不仅『性』质相似,而且阶段和发展方向,都是相似的,这真是表明了人类智慧的伟大。正如孔子所言,东方有圣人出焉,西方有圣人出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这更让我觉得,这基本上快接触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质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主要内容可用儒释道来概括,而刘大哥这一段话,几乎把三者都贯通了起来。

过去我看过的经典也算有几部,听过的概论课,也有一些。所谓北大清华的教授以及民间的高手们,都是从理论到理论,却没有一个人,能够从实践中,来讲述文化真理的统一『性』。而没有实践经验的人,讲得对不对,他自己都不知道。

“以道家的思想来说,人体就是一个化工厂,就是一个炼丹炉。那么,既是炉子,就得有热。火代表着热。所有物质的精华,如果没有热量来促进它的反应,都是无法完成分解与化合的。而所有分解与化合过程中,又产生和消耗热。你学过化学,这个应该不难理解。”

当然理解,不要说化学世界的反应有热量的变化,就是物理世界的蒸发与凝结,也有热量的变化。

“所以,道家的精,就差不多等于密教的热。这是能量的初始形式,是能量转换时的表现和条件。热这个字的本身,最开始是产生于人体感受的。所以,能量在人身上的反应,就是热。打坐时,就会充分感受到它的存在,它是你打坐上路的第一个反应。”

终于说到实践,并与我目前练习的打坐结合起来,让我兴趣大增。

“我们坐着的时候,海底『穴』的位置,就像是我们精气所存的仓库,这个仓库开始发动之时,最开始的热量,就会传递到脚上,我们打坐时,如果方法正确,只用几天,你就会感受到,脚底板是热的。这是生命能量开始激发的表现。当然,人的死亡,也是从脚冷开始的。我是说大部分人,是这样。你发现你脚的温度变化吗?”

我点点头,是这样的,还是刚打坐的阶段,几天内我就感觉,脚底板是热的。

“你设想一下,当你下半身是热的时候,上半才开始有热量来源,那么,人体,像不像一个炉子?”

对啊,原来炼内丹的,把身体设想为一个炼丹炉,是有实践依据的。发现这个大秘密,我简直不能再兴奋。

但刘大哥的神态,非常平静自然,仿佛,还有更大的秘密将要揭示。

“暖,从脚底开始感受,但这点暖,是远远不够的。暖的感觉,会伴随你整个静坐的始终。暖到很高层次,会让你身体变得柔软,就像红苕没熟的时候是硬的,而烤熟后,就是软的。软是暖的功夫到家的一种表现,在身体上,就已经彻底被改造了,你还没达到这个程度,因为你连腿都没有软,还感受到酥麻胀痛,还很生硬。”

我承认,这是我功夫不到家的表现。按他的说法,其实功夫到没到,除了心理状态上的指标,其实是有生理上的硬指标的,是可以外化表现出来,甚至是可以直接考核的。

“暖到一定程度会产生软,除了腿软,然后是身体,最后是脑袋,整个人有多么软呢?大概像婴儿一样柔软。这是很极致的状态,这个状态的人,是阳气最为充足的时候。这与道家的某种形容是一致的。”

我想到老子有句话:能婴儿乎?对,就是那个状态。老子对婴儿的状态是非常推崇的。说婴儿整天哭却嗓子不哑,没穿多少却不怕冻,是阳气最旺盛的阶段。并且,他说过,阳气最旺盛的人,是没有『淫』欲的,这叫精满不思『淫』。从这个角度,我理解了和尚和道士,那些苦修的人,到了一定程度,不是他禁止自己好『色』,其实他那时候,连『色』心都没有,不需要禁止,就能够自动守戒,因为精满,所以,根本不思『淫』。

“道家所谓的精,与密教的热以及显教的暖,都是能量充沛的表现。打坐,就是让自己能量充沛的手段。当能量充沛到最高处,有些表现形势是惊人的。在密教中,有一种定叫拙火定,就是身体内像是有一团火,根本不怕冷。显教中那些苦行僧,能够不管天气变化,总三件单衣,冷热根本影响不了他的定境,也是一种功夫,叫热量的功夫。比如密勒日巴,白教尊者,他光着身子在雪山之上的石洞内,生存好些年,没有这种热的、暖的,或者如他自己所说的拙火,早就冻死了。”

这是一种非常难以理解的状态,他在山上,也没吃什么有营养的东西,无非是些野草和根茎,没有防寒的东西,却能够长久的生存,从能量转换平衡的角度来说,是极度不平衡的,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你也读过道家的东西,知道小周天,也就是叫宇宙这个概念。人体这个小宇宙与世界的大宇宙,其实不仅是相通的,而且是相似的。”

相通与相似是两个概念,他越说越玄,而我不知其所指。

“我先说相似。如同你有一点天文学知识,在大尺度条件下,我们看整个宇宙的空间组成,与人的脑细胞的组成连续方式,有惊人的相似。如同世界的海岸线,总是惊人的相似。有人把这种形状上的相似小分形理论,有人也把这种小尺度空间完全包含了大尺度空间的特点,叫做一个什么全息理论。总之,相似,这个观点,你能够理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宇宙的形状,至少以今天的科学观测,与人脑的细胞结构,有惊人的相似『性』,虽然科学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却承认这个结果。

“宇宙包含所有的空间与时间,前面我讲的是空间的相似『性』。而时间,主要表现为运动。如果没有运动和变化,就没有时间,对不对?”

牛了,刘大哥也算是牛大哥了。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哲学问题,我不知道他哪里学了这么多东西,一个不懂物理学的佛教徒当不好一个厨子,这是个全才啊。

时间是衡量变化的尺度,最简单的变化,就是直线运动,物体在空间位移的速度,就给了我们时间的概念。当然,如果世界是不变的死寂,就没有时间可言。

“人体的运动,是以关节点为支撑或者为圆心的圆弧运动。星球呢?也是以圆弧运动为主要的运动形式的。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在膨胀,但膨胀过程中,宇宙中星体却并不完全走直线,而是在画弧。所以,近圆的轨迹,是人体与宇宙的共同点。比如,在人与物体的大尺度上,也许你走路是走的直线。就好比,宇宙膨胀时,整体都向外扩张。但是人体内部骨骼肌肉的运动,却是在画圈圈,如同太阳与地球之间。”

这种解释,我是第一次听见,但我信服。从时间和空间上看,人体与宇宙,都是相似的。而宇宙的定义,是所有时间与空间的集合。

“而宇宙是充满能量的,如果没有能量,宇宙就死了。这与人的生命一样,没有能量,就死掉了。确切地说,是能量的转换。所以,世界万事万物,都是能量转换的一种形式,爱因斯坦最伟大的结论,就是推导出质能转换公式,物质与能量的互换,宇宙与生命,仅此而已。”

高啊,这么高深的物理知识,居然可以与打坐修炼联系起来,简直就是一堂理论物理加宗教实践课。

“爱因斯坦还有一个伟大的预言,而今天得到证实,那就是能量最为密集的地方是黑洞,因为光都逃不过去。所以,圣人悟道的境界,是光都表现不出来的形状,何况语言呢?所以,圣人不说。所以有言语道断的说法。”

这样解释言语道断,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但从理论上看,这是自洽的。“若见所相非相,即见如来。”也就是说,那个至高境界,是没有相的。没有形相,有点类似于黑暗,或者黑洞,因为光不能反『射』。

“其实,两个巨大黑洞碰撞前,是能量最大化的时刻,那个时刻,也就是将并未并的时刻,仿佛两圆圈的交融,在我看来,有点像太极图所描绘的形状,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如果这个猜测准确的话,那就说明,太极所代表的宇宙文化,也是研究宇宙能量的高手。”

这几乎把佛教理论与道教理论结合起来了,两种理论结合的工具,居然是物理学。

“所以,我们不一定是要吃饭的,能量在宇宙中无处不在,我们本身就是能量的产物。吃饭只是我们的习惯,只要我们接通了宇宙的自然能量,我们就不需要吃饭。当然,在接通宇宙时,我们自己要打通。自己通了,然后才能和宇宙相通。我们最直观的,打通的概念是气脉,当然最常见的,是呼吸。”

我问到:“吃饭,只是我们的习惯?”我显然不太相信这个理论。

“对,吃饭消化是我们转换能量的习惯『性』方式,这极大地限制了我们的生存状态。我打个比方,你知道,电是一种能量,要不然电灯是无法点燃的。那么发电,需要用什么方式呢?以前,人类习惯用煤来发电,煤燃烧后用水蒸汽为载体驱动发电机转子转动,利用电磁原理产生电能。有人说,地球上的煤矿藏有限,这样用下去,不得了,很容易过几十年上百年,就消耗完了。”

我接着说到:“对,以前有这个忧虑,后来人们用石油、天然气发电,也有这个担忧。”

刘大哥笑道:“其实,这个担忧是被自己的习惯所困扰的。现在人们可以用原子能发电,那么,对铀的裂变控制下,所产生的电能之大、所用的原料之少,大大缓解了人们对化石燃料短缺的担忧。我听说,现在的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核聚变技术发电,那么海水中所包含的聚变材料,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的。在地球存在的时间内,它是用不完的,所以,有的人把它形象地称为人造太阳工程。”

他举这个例子,无非是说明,人们当时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只不过是被困于习惯而已。

“所以,人的能量不一定非要来自饮食。人既然与宇宙是相似的,甚至是相通的,只要接通那宇宙无限的能量之源,就可以变得很强大,让生命处于高层次的运动之中,保持着空间与时间上的巨大自由度。”

我问到:“《黄帝内经》上讲,上古真人,把握阴阳,提携天地,与天地同寿,是不是指的这种状态呢?”

“也许吧,反正我没到过那种程度,我不好回答你。但是,《西游记》写孙悟空出生时,却很形象,吸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这种生命力量,是宇宙力量,所以,他是力量的代表。当然,这只是个比喻,让人好懂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那在实践中,如何实现呢?如果太玄,空谈理论,没什么用的。”

“对,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在实践中找到,唤醒生命本身的能量的办法。所谓唤醒,其实就是打通,因为你的能量始终在。你想想,一个氢原子,就可以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氢弹是可以摧毁地球的武器,那么,你人体的质量,不知道大于多少氢原子,何愁没能量呢?”

“原理是这样说,能够实现吗?”

“可以部分实现,因为我没到那种程度。但实现的第一步,是打通。比如,你所说的周天循环法,是打通自己身上的气脉。而我所教的呼吸法,也是打通气的方法。气通才能够身通,这是最基础的。”

“有没有什么标志,或者什么表现呢?”

“有的。我都经历过。”

一听说他经历过,我马上就注意了。一个过来人,他所说的,都是实践验证的东西,肯定是有用的,可学的。

“当打坐久了,思维越来越少,呼吸越来越弱的时候,就意味着,以前的能量转换习惯,在开始减弱。你知道,大脑是我们身体上最耗费能量的器官。你要减弱原来的能量转换习惯,就得暂时减弱消耗,当消耗减少,对原来习惯的依赖也就减少,而本体的能量,才有发展的可能。”

这差不多相当于绝圣弃智的做法,也相当于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所说,静而生慧、淡泊明志的意思。

“当这种程度持续一段时间,当你感觉不到呼吸甚至苦学不到自己身体存在的情况下,你的海底就开始发动了。此时,你就会碰上你修行的第一个关口。”

“什么意思?”

“当海底发动,生命的本能起来时,你的能量虽然产生了,但并不充沛,也不通达,所以,此时,你习惯的本能,会想让它排泄出去,此时,你的『淫』欲的想法,就会非常强烈,甚至会达到精流如注的程度。”

这是个什么情况?我为什么连听都没听说过?

“凡是经过这个阶段的人,就已经非常难得了。那是修行的第一个身体上的消息。如果把握得好,就可以进入到更高的层次。”

他严肃地看着我,说到:“但是。”然后,就是很长的停顿,没有说话。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