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四百零八章 实战型学者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零八章 实战型学者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在讲座没开始前,大量的听众,已经开始在会场外的走廊上,谈论开了。

“你说,房价增长速度,重庆明显干不过成都,难道我们这就白直辖了吗?”说这话的人,好像是个商人模样,听他话的人,仿佛是个官员,官员手上拿着一个玻璃水杯,泡的是普洱茶,还好,不是枸杞。

“王总,你话说的,我都无言以对了,你的楼盘不也赚了钱嘛,给你那低的地价,你只算差价就行了,还不嫌够?”

官员的说法,显示出亲密的程度,看样子,他跟这个王总非常熟悉了。

“你说得对,差价,只能算过得去。我是在想,我们重庆的地价,为什么不炒热它呢?”

“你这就显然是不知足了,政府控制是一方面,重庆这个现实,有其他很多原因的。”

“其实,我觉得重庆这个现实,我是一家之言啊,你别见怪。我们政府要开一块地出来,挖山填河的,比成都的成本高多了,他们那里,用石灰划个框,就可以卖地了。”

这话说得,周围好几个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确实,如果按开发成本来算,地价是最主要的成本。而重庆整理出地皮的成本,的确是远远高于成都的。

这时,出来一个很有风度,穿西服的人,好像是个老师,因为他提的包上,还印有学校的名字。

“这个问题是多方面的,也许有平均收入的差异,也许有供求关系的差异,也许有政府思路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咱们重庆的市情,一个大城市建在山上,本来就展不开,周围还被贫困的山区所包围,这个现实,或许决定了,在重庆搞房地产,制约因素太多。反正,我也没闹清楚,听听今天的讲座吧,或许他给我们有启发呢?”

这个教授所说的理由,官员们和商人们,肯定都想过,他说了,等于没说。

光说可能性,没有多大的学术价值的。教授也自动退回到人群之中,觉得自己的发言,没有引起大家的兴趣。

有一种人搞学术,利用辩证法的诡辩技巧,把矛盾的两个方面同时强调,好像很全面,其实没观点。这种官话什么时候传染到学术界,我不知道,但习惯很让人讨厌。

比如,有人说,工资低了,这是不好的。但他会说:工资低了,当然不好,但是,也有好处,比如你学会了节约和低碳生活。

比如有人说,孩子调皮,不听老师话。他会说:孩子调皮不认真学习,是不太好。但是,调皮,说明他身体好,精力好,甚至是有创造力的表现。对不对?

这种说法,简直就是不讲道理。这种不讲道理在于,他总是说,凡事都是有好有坏的,不要那么计较。那么,不计较就不是问题吗?倒底是好的占多还是坏的占多呢?如果不说出一件事的主要特点和倾向,我问你干啥?

这种两方面都说的人,不仅混淆是非,而且态度很恶劣。别人问你问题,是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你这种两面都说,戴着辩证法的帽子,实际是否认问题的存在。

会议时间是准时开始的。主角上场了,他的形象本来也经常出现在媒体之上,进来时,大家的掌声还是比较热烈的。

他开始客气了一番,这是礼貌,随即就开始了正式的演讲。他开始演讲的风格,就已经区别于大多数讲座了。

大多数人开讲前,总要说,这是我一家之言,我是来学习探讨的,请大家多提意见。但他没有这种托辞,只是直接开始。

他的开头,就与众不同。

“各位,闲话休谈,书归正传。来之前,大家预先给了我十几个问题,我不准备一一回答,我按我的套路,讲清楚几个问题,大家估计就有些答案了。”

这典型是以我为主的打法,在下面如此之多的官员、成功商人、学术人士面前,直接了当地讲课,毫不啰嗦。

“第一个问题:楼市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他直接进入问题,这种讲课方法相当简捷,是我喜欢的方式。

“我当年之所以成立房地产公司,是因为它是市场的需要,也就是说,有需求,就有市场。简单点,就是能够赚钱的,事实证明,我也赚了钱。结果证明,我的判断正确了。我相信,在座的人,要不是房地产开发商,要不是政府官员,要不是相关学术界人士,都是楼市兴盛的受益者。这样大的受益面,通过结果,证明了我当年判断的正确性。而大家知道这个判断正确,但心里却总是恐慌,为什么呢?解释不了。人们总是对自己不太理解的东西产生怀疑和恐惧,这是人性。”

他这一段说辞,让人佩服。人们在兴奋中担心,肯定是不知道原因和理由,所以总是怕。

“我当年判断有三个依据。第一,全世界所有国家,一旦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后,就会开始城市化。城市化的后果,就是人口向大中城市集中,并且越来越向大城市集中。东京是这样,伦敦是这样。尽管为疏解大城市人口,日本和英国也做了些逆向的政策,但效果证明,那些政策失败了。为什么?因为不符合规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此时,下面有个人举手,好像要提问,主讲人点了点头,请他提问。他站起来,我一看,就是开始前讲话那个政府官员。

“请问一下冯总,美国或者一些欧洲小国,为什么没出现大城市化呢?他们的居住人口,好的地方,大多在郊区。”

“问得好,你这个问题是许多人担心的特例。当然,今天也不是特例,原因其实很简单,你所说的美国等,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美国的制造业及实体工业,已经连续二三十年衰退了,他们经济的主力,是科技化和全面金融化。服务业,已经成为他们经济的最主要内容。”

对了,这个解释,在明白人面前,不需要多说了。我国在工业化没全面完成时,根本无法与后工业化时代的国家相比较。并且,后工业化,给美国带来了产业空心化问题,而今给美国造成了许多结构性矛盾。所谓的08年金融危机,就是过度金融化造成的,这还是在它有美元霸权的情况下产生的。中国没有人民币霸权,要走这一条路,只能是死路。

而欧洲一些小国,根本没有可比性,因为它只要一个产业发达或者一个企业兴旺,就可以解决全国的问题。一招鲜,吃遍天,小国有小国的好处。

“我继续讲,制造业发达的中国,人口的聚焦效应,可以将资源配置和利用耦合出最大效益,所以,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甚至中国未来的大都市化,是必然的。我可以预测,今天搞的小城镇建设只能是过度,今天是农村的空心化,明天是小城镇空心化,这是肯定的。”

我们就需要明确的结论,不要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

“所以,第一条判断成立了,就决定了,大城市需要很多的房子,来吸纳新进来的人口,所以,需求决定了楼市必然兴旺。我是说的大城市,至于中小城市,得分具体情况。”

“第二个理由,楼市具有金融属性。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出现了一个法案,规定传统银行不能进行投行业务。为什么?按经济规律,如果在实体经济与银行之间,如果没有过度地带来隔离的话,产业资本会被金融资本高度控制。例子嘛,我就不举了,你们有空去翻摩根家族的经营史就行。反正,目前,这是世界上的一个共识,中国也一样。但中国还有个特殊的情况,加剧了这一趋势。”

如果存贷业务的银行,完全无节制地参与到投资银行业务,造成国家金融化,实体经济就会被严重控制。马克思所说的金融寡头和超级垄断的时代,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美元是世界代币,它都不敢这样搞,更何况是中国了。当然,我最感兴趣的,是他如何解释中国的特殊性。

“我们这些年靠制造业和贸易起家,巨大的顺差带来巨额的外汇,而我们的资本不能自由兑换,这就造成了因外汇占款带来的大量的货币超发,这么多货币在市场上,并没有引起物价的飞速上涨,为什么?因为许多钱都沉淀到楼市上了。楼市,是对付货币超发的稳定器。并且,由于楼市可以按揭,是有杠杆的,所以,楼市上涨也成了投资的放大器,这也就是楼市的金融属性,让你的收益率达到或者超过社会平均收益率的原因。”

这个观点我是认同的,多余资本要找出路,没有楼市这么大的盘子,社会上的物价,早就可以涨到天上去了。

“基于金融的原因,美国的房价也延续了大约六十年的总体上涨趋势,这就是证明。”

他这一说,我倒想起以前在北京时,看到的一个报告,虽然美国房价有波动周期,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几十年来,始终是保持上涨势头的。

人性的贪婪,让人们喜欢放大收益的杠杆,从而也放大了风险的杠杆。但当巨大的市场出现普遍标本断裂的风险时,政府就不得不以印钞票的方式来救市。

这样的后果,是财富再分配,那些没有投资的,仅在银行存款拿利息的人,就是最大的受损者。比如,在1930年,在银行存款为30万美元的人,到了1950年,按最高的利率,最终财富也许仅有一百多万美元,但当时的30万美元可以卖一栋占地一公顷的豪华别墅,而后来的一百万美元,只能卖到不值当时一半的东西了。

“货币超发是普遍因素,是历史必然,只要这个国家要前进。必须进行财富再分配,给那些愿意投资的人。保守的策略,在全社会人的**面前,始终是要失落的。”

他的这个结论,简直可以说是人性论了。经济本质上是个生产现象,或者有分配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反映人性的**。

“第三个理由,中国处于快速发展期,人们对好房子对大城市的需求,不仅在意愿上旺盛,而且在能力上有条件。大家想一想,进城来买房的人,是不是大多数是外来打工的人,他们原来是农民,对不对?他们的收入提升了,所以才有这个能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当然,我就是个农民出生的人。

“大家再想想,跟随时代前进的人,即使是城里人,大部分,是不是都换过房子,越换越大,越来越好?这是前进的力量,谁也阻挡不了。”

“这里面,还有工业化的积累问题,导致政府的倾向,这个问题,我想细说一下。工业化是需要积累的,比如道路、桥梁、通信这些基础设施,是工业化必须要的骨架。这种大项投资,钱从哪里来?短期内收益并不明显,长线投资只能由政府承担。政府的钱呢?所以,中国的房地产走了一条香港的路,高额税收促进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这个财力为改善城市条件和工业化积累提供了养分,这就是一个正循环。”

他所谓的细说,也只是说了一个思路。因为在座的都是专业人士,完全可以做到点到为止。

“以上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当年,我想到这些,就知道,赚钱的机会来了。我虽然不算太聪明,但也不太笨,包括跟我一起干的兄弟们,所以,时代成就了我们,并不是我们有多大本事。”

这倒不是谦虚,把功劳归结于好的时代,是客观的。因为风来了,猪都可以飞上天。

但是,他没本事吗?当然有。他在二十年前,都已经研究过世界房地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工业化相关的情况,也了解了美国及欧洲的历史,可以说是,他当时就已经站在了大多数中国人的前列了。所以,称他为房地产教父,是有道理的。

一个真正的高手,不仅研究出道理,而且他的道理,在实践中证明成功了,他才算得上是高手。

“第二个问题,衡量房价高低的因素。这个问题,估计大家都在关注,并且各有结论。但是,很多人的结论,往往在分析方法上,就错了。”

他这一说,下面议论纷纷,如果说下面许多人分析方法都错了,那这就是革命性的。你再聪明再努力,如果方法错了,就如同赶着马车去渡海,不要说淹死,估计到海边,你都不敢下水了。

“错误在哪里呢?很多人喜欢用价值的办法来讨论价格,还有的人喜欢用成本的办法来讨论价格。这两种情况,都是偏颇的。为什么?因为没有注意到工业化前进的过程,没有注意金融属性,更没有注意城市间的差异。当然,还有人用平均工资来计算购买力的,更错得离谱。”

这话一出,大家就炸了锅了,交头接耳的不少,会场嗡响起来。过了好一会,才安静下来。

主讲人并不急着继续讲,他让下面的议论继续一会,让子弹飞一会,当大家声音渐小时,他才开口。仿佛这是一场他早已看惯的戏剧,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演出下一幕。

“大家在计划经济时代所学的经济学理论,很多是不适合现代社会情况的。比如价值论,按马克思所说,价值是凝结在商品里的必要劳动时间。但是,这种劳动时间的计算是非常复杂的,甚至变得不可能。为什么?一个农民拼命劳动种出来一年的庄稼,为什么赶不上他外出打工一个月的收入?”

这的确是个大问题,也导致了今天的农村空心化。农民一年的收入几千元,如果他打工,一个月就挣到这么多。那么,一个身体和智力正常的人,为什么不出去打工呢?

“为什么,我们过去几十年,人人都努力工作和劳动,大家还吃不饱,而今天,粮食却吃不完了呢?”

这个问题更有说服力。

“不是说价值定律已经失败,但至少可以说,价值的计算确实复杂,不是我们可以完成的数学题。既然题目太难以至于我们做不出来,为什么还要在这个公式上主导大家的思路呢?考试过的人都知道,如果出现太难的题,避开它,先把简单的做了,把该拿的分拿了,就这个理。”

他这是回避法,他当然不敢随便否定老马的结论,毕竟有这么多官员在场。但他用回避法来说服大家,是比较好的切入点。这个人虽然表面很狂,其实很精明的。

“里面的逻辑很简单,我们比较一个农民与一个工程师的劳动价值,你可以说是教育和培训的价值提升了工程师的劳动价值。那工程师所受到的教育里,有的是老师和学校给予的。但知识体系本身,包含了人类几千年的科技和文明成果,你如果给这几千年的智慧估值?”

一提到给文化思想科学技术估值,甚至估计人类文明成果的价值,那就是一道算不完的题了。

“还有的人喜欢用成本的方式来估值,这也存在问题。大家知道,房地产除了地皮成本,还有建安成本,资金成本,税费成本等。地皮成本,我是指政府腾出一块地来的成本,看起来重庆比成都高,后面三项成本,重庆跟成都差不多,为什么,重庆的房价反而比不上成都呢?”

这其实是会议前,那个所谓王总与政府官员探讨的问题。当然,大家关注,听得也格外认真,会场完全没有杂音,连偶尔有人咳嗽,都显得非常克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光听成本论的人,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有什么调拨价,出厂价,批发价零售价。而今天,供需才是决定价格的主导因素,成本并不是。如果成本是的话,为什么有亏本甩卖呢?为什么行业间利润率差距会这么大呢?为什么股票涨跌中,中国建立不起真正的价值投资呢?为什么市盈率和市净率决定不了股份的趋势呢?”

这些问题,都是目前经济学界最基本的问题,一个做生意的或者搞实业的,甚至学生,都对此事有些迷惘。

“有的人,喜欢用所谓欧美银行的公式来计算房价的价值,这也是错误的。所谓房价收入比来看购买力,说十年不吃不喝才供得上房子,不划算。按这样说,那些在大城市买房子的都是傻瓜了。而事实是,他们都是比较成功的人。”

他不说答案,继续把问题引向尖锐。

“有的按所谓租售比来看投资价值,所谓房子总价除以租金,在200至300倍区间,投资才是安全的。学院派总这样说,现在有的城市已经达到400倍以上了,所以不值得投资。这也是乱说,不合实际的。”

最流行的几个观点,都先被他否定了,这就很刺激。

“所有理论的对错,一定要符合事实和历史趋势,符合基本逻辑,如果不符合,不是现实不对,是你的理论不对。”

实践才是硬道理。有人出书,说股票翻三倍的金点子,基本是胡说。他有那实力,何必来卖书钱呢?自己直接上股市不就得了?

“这些理论最大的毛病在于静态分析,而中国是一个处在飞速发展的巨大的变革年代,世界也随之震动,你为什么要用过时的、静止的观点来看事物呢?这不是形而上学,就是坐而论道,有意义吗?”

他先扣了一个老马哲学上的帽子,因为大家熟悉这两个词。

“在今天不断发展变化的中国,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不仅会改变所有中国人的生活和观念,也改变着全世界的面貌。历史以来,没有这么大体量的国家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前进,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你在奇迹面前,固守陈规,被时代抛下后,还要埋怨,那属于聪明过了头吧。”

这句话有点带讥讽了,但不会冒犯,因为大家抱着财富的目的而来,总体上,聪明人,还算是虚心的。这是他们成功的原因之一,在座的都有这个特征。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