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四百章 测不准原理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章 测不准原理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我之失态,来源于自身的弱点。我的弱点有两个,好为人师,婚姻失败。

第一个弱点,我想大部分读过几天书的人,都有。中国是个崇尚知识的国度,装有知识,骗得崇尚,哪怕短暂,也很过瘾。从小,老师的权威感让我们模仿,好为人师是这种模仿的惯性。

第二个弱点,来源于我与妍子,因为没有孩子,我至今漂泊。虽然嘴上说不重要,但这个情结却实实在在印在了我的心中。

当然,我必须从这种纷扰中走出来。如果重入尘世,有什么比我的过去好呢?我决定继续看书,以了解,圣人们是怎么看待人生和世界。

《证道歌》中的下面几句:“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机终不吝,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

这是阐释所谓无价珍的具体内容。说它有无尽的功用。利物,应机,这两个专有名词,是非常打脑壳的。比如,有个和尚悟道了,别人问他,悟道前后的感受。他说了,悟道前担水劈柴,悟道后也担水劈柴,但悟道后,是快乐地担水劈柴。

从这个角度看,只不过是心理感受的不同。还谈不上利物应机。如果只是改变人的心理状态,那么请教心理咨询师好了,或者找个街头算命的,也行。但事情肯定不止这么简单。于是,就有后面的三身、四智,八解、六通。三身我知识,是法身、报身、化身的通称。

法身是本体,报身是现象,化身是功用。比如经中说,观音菩萨有百千万化身,只要哪里有苦难,有人念诵他的名号,他都要去拯救。当然观音是男是女就不重要了,他可以百般应化,什么都可以。

六通前面已经明白,但四智八解什么的,连所谓的大圆镜智之类,我名字都弄不懂,就暂时放一边,没参照的东西,就不要试图去理解了。

其实做学问,需要老实。孔子说知之谓知之,不知谓不知,就是这个道理。不知道的东西,不要乱理解,免得犯错误。

有很多先生,为了保持老师的形象或者虚荣,给学生乱解释名词,就闹了笑话。传说李鸿章第一次听到一个外国名字,叫葡萄牙的,马上反问道:“葡萄还有牙?”这不是幽默,是他真不知道,他还晓得问别人,可见,他还没愚蠢到不懂装懂的地步。

毕竟一代高手,总有他聪明的地方。

但另一个故事就有点笑话了。一位私塾的老先生,在一个稍懂新学的学生面前,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问:“老师,伽利略意大利,是什么意思?”老师答:“伽利略的意思是,挣大钱。”老师这是望文生义,他把句都断错了。按他自已的判断,意是意思,大利是挣大钱。

有的也是随便类比,也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在中国古代,人们写文章喜欢类比,这是非常粗糙和不符逻辑精确的推理方式,基本没多少正确性。我们按金木水火土来命名太阳系的五大行星,意思是五行穷尽一切,所有行星都在这里了。后来又出现几颗,就不太好办了。只好以海王冥王来命名了。

但是海王应该是在大海,冥王应该是在地下,这完全乱了方寸,违背了传统。要是孙大圣知道了,岂不得冤死。当年孙悟空下海找的龙王,哪吒打死的三太子,难道都是假的?如果孙悟空改生死薄的事,发生在天上,那么,他就走错了阎王的门,他就无法长生不老了。

据说清朝时,已经有西学东渐,海国图志等书籍也在市面出现。有科举出题的人,赶时髦,出了一个中西结合的试题:“孔子拿破仑”,有学生不太明白,但必须得写啊。

怎么写?他姑且把仑当成轮的通假字,就联想上了。他写到,孔子为什么要拿一个破烂的车轮子呢?因为车轮子坏了,需要修理。为什么孔子要做这事呢?因为孔子说过,六艺中有御这一项技艺。孔子不是自己说过,他要说有什么爱好,那就是读书和音乐,如果有什么特长,那就是驾车和射箭。既然驾车是他的强项,那么修理车轮,也应该是行家了。

您睢,这事,还真被他圆得像真的一样。

这种联想并不仅限于笨蛋,还有的聪明人,因受思维习惯的束缚,也会产生错误的联想。

比如林则徐,他可是响当当的大人物,科举场上的成功人士,政治上的近代标杆。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对联,至今让我热血澎湃。

但他并不是没有犯过错误。他曾经对同僚说:“西人,用刀叉吃饭的人,肯定是相当野蛮的。”这个结论和论据都算得上对,但是这个推理的过程,就相当牵强。

其实,在大量的文学作品中,都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中国和西方都有。比喻、拟人、通感,这些手法都是以人的观感来联系外界事物。这种联系,更能够打动人,因为有共情效果。

人们只会相信他们能够感受的东西,自身的情感映射至外界事物上,整个世界就充满了感情。姑娘好像花儿一样,阿里山的小伙壮如山。比如向日葵骄傲地昂起头,杨柳絮轻柔地梳理着春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人的认识是有狭窄的范围的,只有能够被感觉和对比,才能得到认识。那些不能被感受和对比的,我们假装它不存在。

超声波我们听不见,紫外线,我们看不见。现代科学借助仪器,我们才知道,这个世界如此丰富,而我们的感觉却如此简单。

当年在北京,看到量子力学的一本书,觉得好难以理解。然后跟李茅探讨,他问了一个问题,让我启发很深。

李茅问:“庄哥,你中学学过物理,知道你坐的椅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那么,一个原子中,空间大还是原子电子占有的位置大?”

我想了想,回答到:“原子和电子本身很小,相比而言,它们之间有着巨大的空间。”

李茅进一步问:“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一个原子,主要内容是空的?”

“可以。”

“那你坐在椅子上,为什么不会塌下去?”

对啊,当时我吃了一惊,如果主要成分是空的,那么我这大个重量,不把原子坐塌了吗?但事实是,椅子很牢固。

李茅解释到:“在微观世界,或者说量子世界,力与物质的关系是非常特殊的,其实也不算特殊,所有原子都这样。只是超出了我们感觉的习惯,超出了我们的直觉,所以不能用自己的感觉来设想量子世界,它是超越经验的东西。”

我虽然不太知道,量子论中最主要的力的描述和规律,但我知道,即使再经验丰富的人,也会犯无知的错误。不是你不聪明,而是因为它超越了你感觉之外,你根本没办法来推断类比。

当然,关于量子纠缠的方式和速度,暗物质的存在,以及虫洞,时空的扭曲,黑洞,大爆炸,等等概念,是以读了霍金的书后,才建立了一些概念。

但是,我总觉得,量子力学是物理学家的事,与我们的生活距离很远。我又不关心原子弹和氢弹,我也没机会参与量子计算机和纳米材料的研究,学那多干嘛。

但是,李茅又对我的观点提出了批评,他认为,我既然作为一个大师,如果懂些量子论,会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先进性。我虽然不是什么大师,但李茅很少这样严肃地跟说学术,我有点不服,他就给我举了一个例子。

“庄哥,我们住的地方,为什么是钢筋水泥结构?为什么历史以来,石头和木头是建筑的最主要材料,而现在却用水泥森林来取代它?”

“好用呗,这东西好施工,并且牢固。”我简单的以功用的角度回答了。

“好,你想想,水泥这东西,是粉末状的,根本不牢固。水这东西是流动的,也称不上牢固。为什么它们一混合,就越来越牢固了呢?”

“这我还真不知道”。

“这就与量子力学有关。水分子与水泥分子的结合,会产生新的力的关系,因为,牢固是一个力的概念,具体不解释,但你离不开量子力学,你服吧?”

我当然服了,这些日常接触的东西,原来我们只以为是经验,没有细想深入的理论。

我也曾经与张思远探讨过经济学,当时我对股票预测感兴趣,当然是失败了。他读研时学的经济学,估计,他也深受李茅的影响,学了点量子论。

我当时预测股票,起卦的方式,经历过多次试验。关键是起卦。比如,我曾经拿股票名称中最关键的两个字,中国石油,我就取石油两个字。以笔画来算,石是5划,油8划,那么,按先天八卦的顺序,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上卦就是巽卦属木,下为坤卦属火,木生火,而两个数字加一块,就是13,除以6,商2余1,则初爻变,为震为木。

按体用分析,上卦为体,为木,下卦为用为火,木生火,吉而费用。从变卦体用比合的情况看,结局还是好的。但是要费些力气。但是,这种测法有一个问题,就是不知道时间和具体价格。在股票波动的市场上,不知道买卖时间和价格,等于没有预测。何况,这个预测的大方向,与中石油的股票价格变化,根本上是错的。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满仓中石油。

那么,我就用另一种方法起卦。用价格时间来起卦。比如今天,某股票开盘价格是21.15元,那么,21除以8得商2余3,则上卦为第三卦为离,为火。15除以8得商1余7,则下卦为第七卦为艮属土。21 15=36,36除以3,商12没余数。没余数的卦,设置为第六爻变,则上卦因有变卦,则为用卦,下卦为体卦。火生土,用生体,大吉大利,说明此股要涨。

当然股票始终是有涨跌的,何时涨何时跌,则看黄历。如果年月日中,最利于火的,比如火年火月火日,必大涨无疑。土为体的属相,则土年土月土日也一样。什么时候下跌呢?克土的水,水年水月水日,这股票就不行了。

但是,这种预测方法,总是与股票市场的实际结果没有关联。也就是说,这种测法,没有道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然后,我还用了其它的办法,也没找到关联性,所以就放弃了。

最后,与张思远探讨时,他说了一个观点,据说是他研究生导师说的。

他导师说,研究经济学的,投资的,或者说股票市场的人,最好学好数学。当然,华尔街的大佬们,不知道什么原因,总喜欢学物理的,尤其是流体力学的或者量子力学的人,或者说是高能物理的。

我知道,高能物理的人,也是学量子力学的。我问:“为什么?”

张思远也问过老师,他老师当时回答是,也许大佬们认为这些人比较聪明吧。当然,学数学及高能物理的,抽象思维能力强,建立模型分析的能力强,这肯定的。

“但是,我老师随后说了句话,让我有点摸不着门”张思远接着说到:“老师说,也许,相对于宏观的股票市场,每一个投资人,都是以量子态存在的吧。”

这个说法,引起了我的巨大兴趣。以量子态存在,也就是说,股票市场表面上是价格与价值,但每个人看到的信息和作出的判断,各有侧面和偏好,他们集体表现出来的力量虽然在价格上体现出来,但他们具体到个人的冲动及理由,的确是混乱的。

我们通常把量子世界理解为混乱,理解为物理学上的一个名词:熵。

其实量子世界并不混乱,只是不能以我们的经验来猜度。不以经验猜度的世界,我们是难以认识的。我们对难以认识的世界,就统称为混乱。

当然,也不是没有道理。比如“测不准原理”,这是我所知道的量子世界规律的几个之一。要知道一个电子的位置就测不准它的速度,要知道它的速度,就无法测量它的位置。

当然,我还知道什么泡利不相容原理等等,也算是规律。但终究,我们对量子世界知之甚少,我本人知道得就更少了。

人们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判断一只股票,并且这种分析判断是建立在人心的基础上的。人的心变化有多快,多么复杂,可能比量子世界还要混乱和难测。

人心难测,这句话的确是经验。

所以,我放弃了对股票的预测。不是我的能力差,是前辈根本也没给我留下这方面的经验,更何况,在理论上,它也是难以测准的。

流体力学相对于量子力学而言,历史悠久一些,况且,更符合我们观察和体验的习惯。我们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最喜欢拿流水来作比喻,更增添了我们认识世界的底气。也许,华尔街大佬们,喜欢流体力学的学生,也是这个原因吧。

老子就聪明地把水总结出七个德,他是最称赞水的,因为水更像是人心。古代文明中,最伟大的圣哲也都喜欢用水来说明世界。当然,我们这个地球,水是点大部分面积的。

何况,生命来源于水,这是常识。

所有古代伟大文明中,不管是西亚埃及印度还是中国,文明都发源于巨型水系。水的泛滥与滋养,不仅养育我们的**,还启发我们的智慧。

黄河的泛滥与治理与运用,华夏文明产生了。大禹是最懂水的人,所以就成了天下的圣王。在八卦中,水与土可以算是最典型的矛盾统一体,没有水没有力量和生命,没土就没有基础和承载,这是最伟大的物质。

如果说股票市场的决定机制中,人心起了很大作用。那么用水来认识人心,就是最好的办法了。

人心是流动的,人心是导向型的,人心是易变但终归要走向利益的,这些特征,都可以用水来比喻。

人们走向股票市场,是想挣钱的。这种挣钱的市场,就像洪水。既要用规则和制度来控制它,又要用**和人性来导引它。迅速变现的功能,瞬间挣钱的功能,在规则下变得有序,这个规则如同疏通了的河道,这就是治水的道理。堵疏结合,堵不如疏,这就是大禹的道理,也是李冰父子的办法。

他们,可都是流体力学的奠基人啊。当然是古代的朴素的原始的。但我们的人心,不是也没变过吗?

嘿嘿,我仿佛发现了规律,人心似水,市场如水,不是吗?

我有点得意,但得意之余,又有点失望。牛顿的刚体力学,可以用矛盾和逻辑来推断,可以用八卦和五行来预测,但流体力学,是另一种学术思维,我还不会,我所有学的工具,根本无法在市场中运用起来,这是失望。

但是,我要运用它干什么呢?穿透人心的事,是好事吗?如果人心就是天机,透露天机有好命吗?

何况,我缺钱吗?

类比的推理方法要起作用,从逻辑上讲,必须有一个理论前提,那就是天人合一。钱穆老先生思考了一辈子,说中华文明的基石就是天人合一。要是天人不合一,那么,中华文明就该抛弃吗?

但我虽然不能认证天人真的是合一的,但我也无法论证,天人是不合一的。

假如古代所说的神仙和菩萨,是真的穿透了世界的真相,那么,他们是不是能够预测股票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也许能够吧,世界的所有真相,不是如同镜子一样,呈现在他们的智慧里吗?不是叫大圆镜智吗?我不知道我理解得正确不正确。但是,神仙,肯定可以穿透这个世间的人心百态的吧。

佛陀也说过,即心即佛。假如我理解为,他心通,就是看穿所有人的心,那么,能否看穿股票中人心的波动呢?

如果能够看穿,也许他们会成为高手巨富。但,他们肯定不关心这个东西的。毕竟,比起钱财来,生命更重要。况且,凭我的浅薄的佛道知识而言,我知道,一个人的钱财多少与得失,是受因果支配的。道不离因果,佛不昧因果,这是他们的基础理论。

既然是因果,该发生的按它的规律发生。佛道的目的,是要跳出因果,肯定不关心股票的。何况,那些苦修的人,简单的生活和需求,与钱财没多大关系的。

那些关心钱财的,不如关心生命来得更为伟大。毕竟,如果没有生命,钱财就失去了价值。人在穷的的时候,以为钱就是一切,如同我过去一样。

现在我有了钱了,曾经还很有钱,知道,那还是不能解放许多问题。钱财能够解决的,都是小问题。而生死事大,非钱财能够解决。

宗教是解决生死问题的,与利益关系不大。别说生死这种大问题,就是健康这种小问题,也是钱财无法真正解决的。我母亲就进了最好的医院,我就有最好的条件,结果,还是早逝。

生死的问题,本来就已经够大了。还要超越它,佛教说,人心的问题更大。比如生死轮回,多少世,多少次生死,如果不解决心的问题,所有轮回都解决不了。说明,人心的问题更大。

除人心的问题外,比生死更大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这个世界,这个宇宙,所以的时间与空间的集合,这比个体的生死更重要。

佛教研究的,是一切世界和众生,这个概念的范围太大,早就超越了个体的生命了。

在这种巨大尺度上思考人生,他们居然说自己得出了结论。虽然这个结论说不出来,但我怀疑,世界真的有终极真理吗?这么复杂的运动和表现,真的有一个主宰吗?

有时候思考世界之大,佛却叫我们思考自身,观察自己的心。这是不是旁证了一个结论:天人合一?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