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三百九十二章 世事无常数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三百九十二章 世事无常数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既然弘学是在家居士,他夫人也是在家居士,那么,这种情况下,得到佛学的造诣和进步,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阻碍呢?

从我了解的浅薄的知识来看,以前认为佛门中人,严肃而不苟言笑,苦行而没人情趣,厌世而无家无友,这种概念恐怕是要修正了。

比如,书店老板,他与夫人几十年在一起,并没有耽误他与佛有缘。再说大了,赵朴初先生,就是居士,有家庭有夫人的。仿佛,这点,与佛教并不冲突。

既然是这样,那么,妍子为学佛,与我的夫妻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干扰,是可以避免的。因为这么多成就者用实践和成果证明,在夫妻生活中,仍然可以找到向佛之道。

突然,我内心中升起了一种强烈的信心。

我知道,妍子是我唯一的也是最后的一个妻子,我们虽然在法律上离了婚,但我们还有共同关心的事业和群体。我们之间家人般的亲情,也是割不断的。

这种亲情,因我母亲的参与与见证,而变得牢固,它是我人生轨迹上不可逃避的经历。

我记得,我看过大迦叶的经历,他与夫人在家都心向佛道,一个出来追寻佛陀,另一人在家苦等,结果,大迦叶寻到正道之后,为思念远方的妻子流下了眼泪,此事被佛陀看见,允许他回家,接来自己的妻子。他终于完成了约定,将正法带给妻子,两人都得到了解脱。

我说这个故事,并不是要自己像迦叶尊者一样,成为那么伟大的人。但我们从基本教义上看,成就的大菩萨们,并不回避感情。

比如鸠摩罗什,比如维摩居士,这样伟大的传奇,他们并不回避女色。也就是说,只要态度和方法是对的,其余表现出的生活状态,并不是最重要的。

假如,我能够找到最终的正法,并具备修持的能力。有一天,我带着这种能力,回到妍子身边,让她在学佛的道路上,有更大的进步,或者我们都能够成就。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啊。

总有人说极乐世界,总有人说西方乐土。但还有一句话,佛法不离世间法,学佛的根本目的,是得乐,而不是专门来自找痛苦的。

如果我找到那个终极的快乐,我将带给她,我将让她快乐。我想起海子的一首诗:“给每一座山每一条河取一个温暖的名字,给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我的快乐。”

那么,戒律究竟是什么呢?

我又处于矛盾之中了。还是学得少,见识得少啊。

但是,我必须给妍子打个电话了。这么久,不要说她不想我,但我肯定很想她了。

“妍子”电话一接通,我就轻声说到。这轻声之中,包含了多少无奈和欠疚,多少思念与小心啊。

“哎呀,是庄娃子啊”电话那边,传来了妈的声音。“庄娃子啊,你在哪里啊,也不给妈打个电话,忘了我们了?你这个没良心的,跑这么久,也没得消息,害得我们全家人,又想打你电话,又怕讨你的嫌,哎呀,你找妍子吗,我去喊。”

听到妈这么说,我已经开始哽咽了。我以为世界对我是无情的,结果,最无情的是我。明明他们把我当孩子看,而我却不把他们当亲人。

“别,妈,我先给你说话,你们还好吧?”

“庄娃子,我们有什么呢?我们还不是那样,肯定好的。只是你一个人在外面,是把我们忘了,还是有新的事情,我们不知道,你也不来个电话,我跟你爸说,怪你没良心,你爸还劝我,说庄娃子不是那样的人,估计有什么事,没顾得上。庄娃子,你在哪里呢?”

“妈,我在重庆,刚从老家来到重庆。妈,我很少,一个人漂惯了的,身体也好,又年轻,没问题,只是你们要注意身体。”

这时,听到妈哭的声音,爸的声音传来:“庄娃子,莫硬撑,有人关心你的话,是最好的。要是没人关心你呢,你就回来,你是这家里的人,别没得良心。好了好了,你们都别哭了,妍子来了,庄娃子,你跟妍子说。”

我哽咽的声音,被爸听出来了。隔着话筒,也听得到妈的哭声。

“哥,还好吗?”妍子的声音怯怯的,让我好怜惜。

“哥这国防身体,好得很,你最近怎么样?”

“我很好,哥,你一个人在外面,开心吗?”

“差不多吧,妍子,你平时坚持念佛,有进展吗?”

“还好吧,反正人是平静多了,也适应了,虽然没多大进展,但是,能够安心,不是很好吗?哥,我怕你不安心,一个人又过得苦,要不然,你飘累了,就回来吧。”

“妍子,我不累,过年前我还要到云南去看看。反正,文大姐他们比我能干,也不太需要我操心。妍子,我发现了一些学佛很有成就的居士,我也想学。如果我找到了好路子,就回来告诉你,好不好?”

那边顿了一下,好像还笑了声:“哥,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喜欢咋做就咋做,不要考虑我。我真的很好的,你也别担心。另外,找个嫂子的事,有进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她看样子还不太理解我现在的状态,我也不好解释。我只说到:“好,妍子,要不带嫂子回来,要不带佛法回来,你放心,我肯定会回来的,只是,我都没找到。”

“找没找到,想家了,就回来啊。哥,你知道,爸妈还是挺挂念你的。”

“没哥,我这状态好得很,让他们不要担心我了。你们在家好好的就行。”

又是一段停顿:“好吧,哥,自己要好好的。”

“嗯。”我们都在电话里沉默了好长时间,才挂断了电话。

其实一切都没变,我们作为一家人的牵挂,只是我的状态变了。当然,我信誓旦旦地说,要给妍子带佛法回去,这事,我连自己都不太相信。我自己究竟有没有这个决定,有没有这个缘分,我都不知道。

所以,我在跟妍子谈这个的时候,她却给我谈嫂子。她知道,我是个性情中人,随时在变化着自己的追求。

他们在北京,生活应该还不错吧。为了确认,我给班长打了个电话。

“小庄,是你啊,还记得班长啊。”

“对不起,班长,这段时间,心不定,不敢给你打电话。”

“所以,你现在心定了?”

班长的问题总是那么犀利,这是目前,唯一可以理直气壮批评我的人,也是我最亲近的人了。

“还没有,还在漂。”

“哎,你打电话给我,说明你也快定了,我懂。有什么事,你说吧。”

“我问一下,你现在生活还好吗?还有妍子,爸妈他们,还行?”

“没问题,只是我们都有点担心你。你也是,混得好不好,总得有个电话。要不然,最亲近的人最担心,这不对了。你们家,我每个月都要去的。都很好,包括我和金总,都不错。小庄,你呢,在找路,我知道。班长也不怪你,你没有根,心定不下来。但是,你要记住,这世界上,有几个牵挂你的人,你要把自己活好,让这些人放心,就是对我们最好的礼物了。”

这话说得,我有些内疚。

“另外,还告诉你一件事。本来早就想给你打电话的,你现在在哪里呢?”

“我在重庆,一个人。”

“喔,回老家去了一趟吧?过去的事情和感情,该丢的要丢,小庄,你是战友中,最有才华的人,想法跟别人不同。但是,你就是过去的感情包袱太重了,所以过得不轻松。时间不等人,世界在前进,你不想丢也得丢。要想得开,找开心的事干,班长只希望你开心干点自己的事业,不枉费自己的一身本事。”

这完全是在给我减压。我解释到:“班长,今天,我没什么压力了。人也轻松了,还在找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你放心。”

“这就对了。小庄,北京这边的事,我还没跟你说呢。那个张哥,张老板,又出事了。他不是送了别墅给别人吗?北京的政治风气变了,秦岭别墅是违法建筑,上面大领导发话了,必须拆除,还要反腐,清查来龙去脉,这段时间,北京闹得风起云涌的,官场在洗牌了。”

“什么意思?有啥动向?”

这是非常敏感的一件事。按商业的规矩,坐商不如行商,行商不如官商,而北京,活跃着中国最厉害的官商,如果这个游戏规则改变,那是会让商业趋势出现巨大的洗牌的。

“你还不知道吧,最近政治风气变化了。最早变化的,就是那个会所,金总和你都去过的那地方,关了。”

会所关了,这是一个重磅炸弹。原来何部长、黄总苦心经营的勾兑平台,就这样关了。我知道,军队是对政治风气最敏感的地方,军方动作可以作为政治变化的风向标。如果何部长都顶不住了,知道要收手了,事情肯定不小。

“那就事大了,那家会所,涉及好多人的利益呢。”我感叹到。

“小庄,事情远比你想得严重。那不是老板主动关的,老板已经出事了,是被迫关的。我也是听原来鲍老板的朋友给我说的。鲍老板也在检察院了,现在人还没出来。黄总也在接受调查,估计,何部长,好日子也没几天了。你知道,那个铁道部门的领导,已经被抓了吗?”

“什么?”这可是个大消息,这么大的领导被抓,肯定会掀起巨大风暴的。

“你还不知道吧?所以,你不回北京也挺好。免得沾上是非,毕竟,你们还是有交往的。据说,那事与空政那个李主任有关,李主任现在反正已经失联了,在哪里不知道。说是秦岭别墅,张老板送的那一套,牵涉出来的,具体倒不清楚。反正,张老板,已经在检察院了,估计只要老实交代,事倒不大,毕竟他是出钱的。收钱的人,估计要倒霉。”

这事,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班长为什么不早告诉我?班长给我通电话的时候,最先关心的,是我的心情与近况,可以确定的是,这事,在班长估计下,与我的重要性不高。

班长的优先顺序是,我的生活和情感最重要,其它事情再大,也不重要。这才是最亲的人,因为他只关心我的生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班长,你的意思,官商格局,要颠覆了吗?”

“不敢说,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以前所积累的所谓官场资源,估计大多不能用了。对于我们这种搞实业的人来说,反而是好事。避免了低水平野蛮竞争者的出现,我们可以安心做好自己的事。但对于那些过去在官场做得风生水起的人,可就断了财路了。”

“对对对,班长,看样子,做产业,比搞投机,要好得多。何况,对社会有价值,淘汰不了。”

“别说那些,小庄,你最近咋想的我不问,但是,你自己要健康、开心,这是最重要的。小虎子,有时还在念他这个干爹呢。”

“好的,班长,你也要保重。”

我们挂完电话,平静了一下,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多大波澜了。要是原来在做生意,遇到这样大的事,肯定会想想后果、方向、前途、机遇。但是,这样的事,今天,已经与我没多大关系了。

没在牌桌上,不关心输赢。

但是张哥出事,我还是不意外的。财来得凶猛,去的方式也凶猛。他靠官成事,也有可能靠官败事。他儿子小马,钱来得更容易些,所以出事就更早一些。这是命运的规律吗?

我原来听说股市上的一句话:“风来了,猪都可以飞上天。但风停了,最先摔下来的,也一定是猪。

本来,张哥出事,我还犹豫了一下,要不要跟乔姐打个电话。但转念一想,觉得没必要。第一,从原则上讲,她跟张哥已经没有关系了。第二,我跟她,也没有什么关系了。

如果打了这个电话,我能够提供她什么样的信息呢?是不是说,张哥倒霉了,没有机会和能力找她麻烦了?还是张哥出来后,狗急跳墙,过来长沙找乔姐诈几个钱?

这种可能性,我又能帮上什么忙呢?难道,我还要跟乔姐继续那种理不清的关系吗?何况,张哥凭他出来后的能力,还找不到长沙的乔姐。即使找到了,他也没能力威胁了,毕竟这里不是他的地盘。虎落平阳,英雄异乡,都是不能猖狂的。

这种形势的变化,对于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即便与何部长的关系断了,温州工厂的军品生产受到影响。但是,温州工厂的股东已经不是我了。更何况,以家人的角度来看,我虽然关心那个厂子的未来。但那个厂子,无论从技术规模还是产品,都可以在民品上立足了,根本不可能被淘汰。

与我利益与情感没多大影响的事件,再大,也不值得费心。

此时,我浮现出一个场景。那书店老板,似乎茫然似乎冷静地看着街面上的行人,那种眼神。究竟是参悟人世间那些无关人的命运呢?还是以冷静观察置身事外的态度,来理解自己的人生?

人需要照镜子的,最好的镜子,是他人。办法有两个,第一个办法,估计是绝大多数人采用的,就是进入他人的世界,尽可能地融入一个圈子和社会,用将心比心的办法或者攀比对照的办法,来确定自己的性质。

这种办法,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正确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另一种办法,就是跳出社会看社会,以冷静旁观的态度来观察人事,再反观自身,如同看两人下棋,虽然不语,但最清醒。

这是不是也算得上:反闻闻自性呢?

当你跳出家庭和社会,以一个旁观的姿态看待人与事,会发现许多平时注意不到的真相。比如,刚才打电话。妍子和爸妈,没一个人说生意上的事,没一个人说什么政治气候之类的东西。他们只关心我的生活和思想,只惦记我开心不开心。班长,最讲政治的一个人,在部队,所有对政治的观察和敏感,都是他教我的。但他给我打电话的最先话题,也是从生活开始的。

最关心你生活身体状态的人,往往是你最亲近的人。

最近看到网上,有论坛把一个话题搞得很热,就是不好面对亲戚。比如有亲戚老问你挣多少钱,有亲戚老问你为什么不带女朋友回来。他们不关心你身体好不好,心情怎么样,累不累、苦不苦,这不是家人的态度。

在亲戚面前,如果你说你收入高、恋人漂亮,那么,他们心里想的,估计是:你收入高,能不能借我一点呢?如果你说你收入低、没谈朋友,他们就会想:真没用,还不如我呢。

这种把幸福建立在与身边人攀比的基础上的人生观,是很多人痛苦和焦虑的主要原因。

比较是最没底的一件事。比如,我现在有六千万,要按一般人看来,我算是事业有成。钱够花,很了不起。但他们要是听说,我主动放弃北京的生意,主动与富家小姐离婚,肯定又难以理解了。

理解我的,最心疼我的,其实,就是今天打电话的这几个人。

今天在跟妍子打电话的时候,她问起嫂子,我真想跟她详细解释这段时间我的看法。但是,我还是没有说出口。

妍子,其实,夫妻双双在家修行,是可以不影响生活的。不要说历史上那些着名的大居士,什么维摩大士、鸠摩罗什,只说这几天读过他书的弘学居士,还有书店老板,都是居士。更何况,中国佛教界的领袖,传奇人物赵朴初,也是居士,也有恩爱的夫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所以,正常的夫妻,完全可以修行又顾家的。你为了念佛,就以为要彻底和我分居,这本来是有办法避免的。

我之所以不说,是因为我没有找到师傅,没有清楚细节,没有自己的成绩来证明。

如果我找到了一条好路,我一定会回来的。

人世间的事,总处在变化之中。对变化的不确定感,让人们相信了算命。其实在我算命的实践中,我越来越感觉到,人生更多的,是场悲剧。

不要说我跟妍子的情况,就是绝大多数人,根本无法逃避的悲剧,明明知道,却装着它不会发生。

比如张哥,一直游走在法律与政策的边缘,他的成功和失败都有巨大的偶然性的,他本人不可能没有感觉。但他装着认为,自己能够幸运地避免。

我们总是在祈祷,自己不是倒霉的那一个,我们总是希望,自己是最幸运的那一个。哪有那么多好事?

人生最大的悲剧,在于死亡。明知不可避免,却总想回避它。中国人最忌讳谈论死亡,以为它不存在似的。但是,真正的英雄,是面对它。

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腾蛇成雾,终为土尘。”这就是快意人生的做法。李白也是这样。而最执念的是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他明明知道,万事皆空,但还要求后代:“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里从逻辑上来讲,有两处错误。第一处错误,他死后有没有灵魂和主体,如果灵魂和主体都没有,即使后代告,谁在听?第二,即使有灵魂,能够与世人沟通吗?后代告诉的东西,他能够听得到吗?以何种方式传递信息?

但是,从结果上来讲,却又起了作用。

陆游的儿子、孙子,都遵从了他的遗训,拼命在保家卫国的道路上,流尽了自己最后一滴血,满门忠烈。这不得不说,与他这首诗有关。

但是,这也挽回不了宋朝灭亡的命运,元军的铁蹄,仍然踏遍了中原大地。

世间不是哪个人说了算,是趋势说了算。

但他就没有用了吗?当然有用。正因为中华民族有这样一群群的人,所以中华文明未灭,中华总能够重新站起。

事在人为,这句话如果对的话。那么,成事在天,这句话就错了吗?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