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三百五十九章 云南人笑传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三百五十九章 云南人笑传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当然,喝云南茶,唱云南歌,究竟如何,这得看云南人自己评价。刘大哥,因为一个问题,变成了这场聚会的主角。

问题当然还是我提出来的。

“刘大哥,云南文化,要说什么元谋人什么的,那是考古学家的事。要说什么大理国段誉之流的,那是武侠小说。按理说,文化这么丰富,特产又多,它应该很能影响中原的。怎么,内地人民,以前很少注意到呢?”

刘大哥并未立即回答我的问题,而是对对面两位老师说到:“你们搞得神圣,但我们云南人自己并没这样看。我们该唱歌跳舞勾姑娘,欢乐得很。我们就吃吃菌子,喝喝茶,这日子过得滋润,不想那么多了。”

他转向我,说到:“小庄问的问题,不如说是疑问,云南这样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为什么在国内存在感不高,对不对?”我点点头,他继续说到:“内地有菌子吃嘛?没有,我们去干啥?”

这种回答,明显是调侃式的,而刘大哥显得一本正经,好像黑白革命战争片,以描述沉重话题的基调,举重若轻地谈论生活细节,反衬出捧哏的幽默。

此时,文大姐在背后闪过,她是来给我们送开水来的,似乎专门为了我们泡茶,她专门拿出了留存的山泉水。并且坐在了一边,自饮自酌起来。

刘大哥喝茶如醉酒,有文大姐在场,他的表演**显然被点燃了,站起身来,手舞足蹈。

“老表,我们真的很想跑到你们那里去,像你们历史上的大人物一样,逐鹿中原呢!真呢!但是,这个路真的不好走呢!还有你们那个气候,干得很,我们不想适应呢!”

“我们这里的地形,名字就吓人呢,叫什么?十万大山,出一趟门,真的很难呢。县不说蔡锷和云南讲武堂的威名,连你们四川出身的朱老总,都是那里出来的呢。当年滇军,部队可是很能打的呢。但免不了穿草鞋、戴斗笠,为什么?我们云南山多雨多,不这样搞不行呢。出去了,本想让你们瞧瞧厉害的,结果,遭人笑话呢,笑我们土,我们打了胜仗,也当不了皇帝呢,不时髦呢,勾引不了内地姑娘呢。”

这话说得,我们哈哈大笑。

“交通不便,瘴气弥漫,植被茂密,好死找茶的老葛了。但无人区多,山多田少,盛产各种只有山海经和中原人小说里才有的毒虫猛兽,外地人来不了,我也们出不去。生产力不高,我们无法完成云南内部的统一。当年诸葛亮算是个狠角『色』,他也无法把云南整合到中原的行政体制之中,只能靠收服孟获这个当地土豪,搞民族自治,对不对?”

这倒是事实,武侯祠对联中的那句,怕就是说孟获这事的。“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我们三个是四川人,当然最熟悉这个例子。我想以孔明之才华,都无法进入云南人的『毛』孔,我们还能指望谁呢?当然,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中原文化难以融入云南而言。

“要知道,孟获只是云南少数民族领袖中的一个,其他部落众多,更是一团『乱』麻。云南内部无法统一,就没实力敲开中原的大门。外部思想进不来,云南的老祖宗就无法自己进化出星辰大海的志向,整天吃着菌子开心,我们自己就没有解放全人类的雄心壮志,谁知道,山那边,有没有菌子吃?”

菌子,是刘大哥的拿手菜,他居然可以将其扯到历史的高度来论证,是谁说的?“治大国如烹小鲜”。

“而且,就算是段誉上位,在全境进行九年武功义务教育,人人都掌握了六脉神剑,骑着大象,以孔雀为哨兵,那又怎样?我们拼尽全力向东北,扩张三个云南版图,那又怎样?我们才走到荆州附近,蚩尤后裔苗族侗族土家族的地盘,那在古代中原人看来,还是南蛮之地,离河南那地界,还远着呢。何况,陕西,还隔着什么蜀道难。”

“不瞎说,以我们云南人当年的『性』格,恐怕逐鹿中原时,是以山寨为单位的,在我们一个地级市的范围内,都统一组织不起一个整齐的队伍呢。市级太大,就是一座山,就有好些个老大,不好讲话呢。山脚是傣族的,山腰壮族,山顶彝族。文山那地方,你们也许听说过,中『药』材三七,产量占中国一半以上呢。但他们的政权就有个说法:彝族把山头,龙族把龙头,壮族把坝头,汉族把街头。各民族之间,要花姑娘不要打仗,大多数时间和睦相相处,互不干涉内政。”

在后来的解释中,我们明白,把就是掌握的意思。龙族就是傣族。龙头就是河流的意思。

“全云南范围内,你看看地图就知道,如果按简单粗暴的分法,民族分布大致是这样的。西部是藏族的,往东是白族,再往东是彝族,再过来是壮族,再过来就快到广西了。南边是傣族佤族和哈尼族,中间夹杂许多语言不通、文字不同、文化各异的杂七杂八的少数民族。分布杂『乱』,统一的障碍太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民族太多,语言不通。我们昆明人,根本听不懂香格里拉人说的话,就在我们这丽江,当地纳西人说话,莫说版纳人听不懂,就是我们长期住这里的昆明人,有时也不好理解呢。一个县有好几种方言。小庄,我们要工作的学校,那里的同学平时交流,只能努力地用普通话。如果你发现哪位同学,自己在那里叨叨什么听不懂的语音,不要怕,那不是什么咒语脏话之类的,他只不过在用自己民族的方言,自言自语,起个复习母语的作用。但如此丰富的语言,毕竟是中国语言,如此地大物博的神奇,如此绚烂的文化样子,自己都没看够,出去干嘛?”

文化的丰富『性』,让你天天感到新鲜,在内卷化的学习中,就占满了一生的空间,就没有向外探索的动力了。

“而且,骑马不是我们喜欢的动作,我们一般用马来拉东西,这山里弯弯曲曲的上坡下坡,骑马也跑不快,我们的步兵,又追不上你们中原的。况且我们闲来没事,并不热衷于打架。我们喜欢唱唱山歌,采采蘑菇,吃吃菌子,然后中毒死掉一些兄弟。还有和彝老表们围着火把跳舞喝包谷酒,要不和傣族老表们在芭蕉林里对对哥,调戏调戏小姑娘,三月三和白族老表赶赶花街,逗五朵金花,正月十五和纳西族老表过棒棒节,或者一大群人跑到版纳泼泼水,看湿身的姑娘。够我们爽了,这日子,快乐充满了人生的长度,还往外跑,哪里有这些好事?”

他讲到这里时,故意看了看一旁的文大姐,文大姐坐不住了,说了声:你们坐,我进屋有事。就离开了。

剩下刘大哥,在我们三个四川人面前展示云南自尊,尽情发挥。

“要说呢,我们西南三省的同胞,主要欢乐导向型的。人生嘛,不就两件事,不要耽误我追姑娘,不要打扰我吃好吃的。只要这个底线满足了,仗就打不起来。最多打打群架,也相当于雄狮的夺偶行为,或者算体育运动,总得要把生活热闹起来,属于吃饱了没事干类型。”

其实,他说到人类权力观念的源头了,除了食物争夺,就是交配权的争斗,但这明显是动物行为,不属于大社会类的战争。

“云南人虽然各族都剽悍,但也只是打架而已。今天打了架,出阵前喝了酒,回归寨后不是也要喝酒么?这是在给喝酒找理由。况且,今天有仇明天消,指不定哪天打架的两个寨子成了亲家,还要在一起唱歌吃菌喝酒。打仗就不同了,明天坟头草高三尺,只能吃元宝蜡烛了。好好的青干鸡枞见手青不吃要吃元宝蜡烛,老表,憨包噶?”

这个关于『性』格与生活,对战争的影响,虽然搞笑,但也有一些道理。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路太难走了,大部队行军困难,大规模进攻没场地铺开,就是想做几个城墙,都没有施工作业面。而地广人稀便于隐藏,很少能够出现部落间相互吞并的主力决战。人不能杀完,人家部落打不赢,往林子里一钻,哪里找去?指不定过个十几年,小仔们长大,又杀回来,何必呢?况且,部落间实力悬殊不大,长期对峙的结果就是大家不如和平相处。你在地图上看30公里的地方,如果你去走,怕是走100公里也没到。爬山下水的,打蚊子、砍树开路,架桥铺草,麻烦。”

此时,葛老师显然也被感染了,他一反刚才的冷静,加入到了刘哥的阵营。“我有体会,一路上有毒蛇、毒菌子、毒气、毒虫、毒草,还有野猪大象老熊什么的,走路都是麻烦,莫说带武器了。”

刘大哥受到了鼓舞,继续说到:“80年代,闭塞的哀牢山,还有刀耕火种的部落。我党进去播洒人民『政府』的光辉,他们一脸门清地笑问,当今皇帝是谁。在这种自然条件之下,我们老司机从昆明去香格里拉打仗,走到大理附近,就废得只剩下300斯巴达了。”

后面所谓老司机斯巴达的段子,与近期流行的歌曲有关,但主要是指战士们被姑娘们和包谷酒,烧得走不动路了。

于是,刘大哥开始了总结陈词。

“所以,第一个原因,云南路太难走了,对于古代人来说自然条件太恶劣了,大家统一不起来,力量不足以逐鹿中原。就算历史上有名的南诏国和大理国政权,对云南大部分地方,都做不到中等程度的军事占领和政令统一。大理发出的命令,还没到西双版纳,就没人理睬了。南诏皇帝说,走,打四川,煮四川气锅菌。曲靖人说,不去不去。普洱人说,管你管你。这个这个,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

“第二个原因,就算云南高度统一,也不好出去。往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往南,缅甸和越南,占了没意思,不就是热带雨林吗?还没我们云南好呢。往西,高原啦,不好爬啦,山太高了,不长菌子啦,谁想去谁去,我不如在家吃菌子。而且藏族老表政教合一,团结得很,吐蕃政权厉害得连中原都打,就问你怕不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那就只剩下往东了,广西和贵州的生存条件比我们好不到哪里去,我们老司机的山歌又唱不过人家刘三姐,占下来,对歌占不到便宜,抢不到老婆。而且广西壮族老表人数多,还团结。在我们云南数量也不少,我们云南的兵还没动,作战计划就已经被几个内部壮族战士,偷偷通风报信,向他的壮族同胞透『露』了,怎么打?万一打不过,菌子都被人家抢了。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难道打下来后天天就着老干妈喝茅台?万一爱上老干妈,菌子怎么自处?出不去啊!难道我带着部队走个二万五千里,去逐鹿中原,还不如唱唱老司机呢。”

这一通说,笑得我们几个,简直没谱。好在大家有心理准备,要喝茶的就赶快下咽,含在口里装品尝高雅是不行的,必然会喷出来。

“最后,就算出去了,估计没几天我们就又回来了,因为,他们在外地遇上了恶劣可怕的一种气候:冬天。草发霉都长白『毛』,有时天上还掉什么灰面,白得吓人。当然,夏天也受不了,外地的,居然有些地方气温会超过38度,天啊!人到38度就算发烧了好不?天都烧包了,人怎么活?我估计,云南人向东北进攻,在古代,冬天的极限是贵州,遇上冻雨就吓得要回来。夏天战争势力范围远些,可以到武汉,40度高温,战士们都要说胡话了。”

刘大哥刚要端起一杯茶润嗓子,我们也想赶快喝两口,因为如果他开讲起来,说不定我们喝茶就是为喷茶作准备的。谁知,他突然放下茶杯,意气风发的样子,吓得我们赶紧搁下手中东西,等待他的神经发作。

“况且,而且,并且!要是出了云南,我上哪吃菌子去啊!长江以北我听说过,也不打算去。我就问一句,你们有菌子吗?你们没有!什么?逐鹿中原就等于没有菌子吃?滚滚滚,谁爱去谁去,我们有老司机和菌子,就够了。切!”

当我们笑得肚子痛时,他却一本正经地喝起茶来,眯着眼,装成高雅的样子,甚是怡然。

当然,这个节目后,午餐时间也到了,果然是菌子为主,果然是刘大哥在演讲中无意透『露』的青干鸡枞见手青,这可把那两位乐坏了,我不知道他们在乐什么,我只知道,他们夫『妇』烧这东西,好吃。

抖机灵的贾老师,觉得完全可以欺负我这个小青年,席间他问了我一个谜语,他居然是唱出来的。曲调有点直白,所以字句还听得清。“天上不撒子,地上不开花,越嫩越好吃,老了不吐渣”,要我猜那是什么。如果平时一个人要我这样猜,我恐怕无能为力。但听了刘大哥那关于菌子影响中国的演讲,吃了文大姐这以菌子为主的席面,我用脚趾头都想得到:菌子嘛。

当然,我也意识到,贾老师主要不是要请我猜谜,主要是想展示他收集到的曲子和山歌。

葛老师就实惠些,他主要跟我介绍的是知识。吃着美食,听着知识,欣赏原生态音乐,算是精神物质又丰收。

据葛老师讲,云南人痴『迷』的菌子中,最精华的那一部分,暂时无法人工养殖,他们学院倒也有教授曾经搞过这种研究,以失败而告终。野生的、大山里的、经历着风雨雷电雾气虫蛇的,才是最好吃的东西,透『露』出自然中最神秘的信息。比如,长白山人参,虽然人工可以养殖,但『药』用价值,赶野山参,就差多了。

他还不忘给我介绍了其他一些云南美食,他们多年在云南山区搜罗美食,当然品种很多,但葛老师毕竟理工出身,讲究言简意赅,比较有选择地讲了一些重点。

最有名的,我只知道过桥米线、烤麻雀之类的。但在葛老师的介绍下,我才知道,有许多我没听说过的云南美食。饵块、榨肉,町咕噜,腌菜、鲜花、生腌鱼,树叶、草根、生牛血,蚂蚁、蚂蟥、蚂蚁蛋,蜜蜂、蚕蛹、蜜蜂蛹。总之,还有好多,葛老师就以这三种类型的食物搞一组,念成七言律诗似的,摇头晃脑的,好像他原来专门这样背过。

果然,在贾老师的追问下,他亲自整理过两百多种云南美食的奇怪名称,并且按这种方式编成了诗歌。他不是为了自己背,而是准备教给学生时,以一种好记忆的模式,把这些名字,记下来。

当然,介绍云南美食只能在农学院算一个讲座,不能算正式课程。况且,这种课程,最好在南翔厨师学校云南分校展开,在国家正规高校,是不可能给你排总课表的。

我突然想起一个大问题,我经常梦见的祭师,那么,在云南,宗教传统究竟是个什么面貌呢?

我问到:“几位老师,你们见过识广,你们所到之处,看到云南的宗教我民间崇拜情况,都有哪些特点呢?”

贾老师说到:“要说特点,不如先说分类。这里的宗教信仰,大约分两大类。佛教与民间崇拜。佛教我不用说了,刘老师比我还了解些,但云南是个佛教博物馆,这恐怕是许多人没想到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什么意思?这个说法,我还是第一次听到。

“据我了解,佛教有,上部座佛教,也叫小乘佛教或者原始佛教。还有,下部座佛教,或者叫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又分显教和密教。从地域来看,也可分大乘佛教为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以及所谓的上部座南传佛教。”

贾老师这样的介绍方式,我就知道是典型的学者模式,以分类准确严谨而展开叙述,是值得我认真学习的。

“这些,在云南,都有。比如西双版纳,以上部座佛教为主。偏西的地界,以藏传佛教为主,包括丽江,也有活佛。向北,就是以汉传佛教为主体,重心就在昆明和鸡足山。所以,如果说云南宗教的特点,就是和谐。各种宗派可以互不争斗地和谐相处。”

我附和到:“佛教本身也要求,不要谤法,也有关系吧?”

“你这是在否认云南宗教的特点吗?”他立即反问。果然是学院派,马上意识到我那句话的问题。我那句话,是说佛教宗派本身是和谐的,并不意味着,这特点是云南宗教信仰领域独有的。

“云南宗教的和谐特点,还体现在各民族各山寨,图腾巫术及原始信仰的和平共处。在云南,部落之间虽然有时因意气和财产,有争斗打架,但从来没发生过宗教战争,连民间草根信仰之间,都是互相尊重的,没有排他『性』强制条款。”

贾老师这一说,我才真正地相信,云南民间信仰和谐的特点了。毕竟,民间信仰和大的宗教,在人类历史上,都曾经是战争和冲突的原因。

所有宗教,如果有强制『性』的排他『性』条款,对僧侣和教职人员来说可以,但如果对信教民众灌输这些,恐怕,与其它宗教的和谐,就不可能了。

比如有的宗教,不允许跟异教徒通婚,有的按自己宗教『性』质,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并划清各种界限。有的还在教义中极力鼓吹对异教徒的杀戮与镇压,有的还强迫别人信仰自己的宗教,这种强制『性』的排他教义,是人类战争的重要原因,也是世界和平的一大危害。

中午吃了饭后,我们互相留了电话,他们俩要离开了,马上要开学了,他们要回四川。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