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三百三十二章 思维主观性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三百三十二章 思维主观性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庄哥,你认为思维的客观程度有多大?”

“小苟,你怎么也问这个哲学问题?”

“我觉得,科学中,数学让我不自觉地思维到哲学层面了。”

他是学工科的,大概也经历过严格的数学训练,对图形、数据、判断等有敏感,此类思维方式,大体上与形式逻辑相似,哲学也从这里面产生。

我的数学基础不是太好,我觉得有必要请教一下。“你最先从数学感知哲学的存在,是因为什么?”

“坐标和三维空间”小苟说到:“所有几何图形都是从点线面体这个趋势来分析的,所有点在空间的位置和形象,都可以通过坐标系来定义。主观形象数字化,就是数学。具体情况抽象化,属于哲学。反正,这两者,都是说的一件事,只是角度和方向不同。”

我也算是学过几天数学的。中国的大学教育最基础的两门课:数学与哲学,我觉得它是现代教育的两大标志。坐标系,我当然了解,为了它,我不知道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庄哥,世界的所有事物都是立体的,但反映在我们头脑中,应该属于平面形象。我们看到的世界印象,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的投影,这是不是主观?”

投影这个概念比较好用,也形象。我们头脑中的事物是不是平面的,我不好说。但在学立体几何时,想在头脑中建立立体形象,确实费了一番功夫,许多同学,学了一年立体几何,在头脑中还是无法建立立体形象,是不是说明,他们头脑思维的层次是平面的呢?

“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平面图像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三维坐标,可以将立体图像表达出来,而世界是立体的,我们的头脑却习惯于平面,也许,我们能够认识世界本来的面貌,只需要转换一些思维习惯?”

小苟这个问题,相当理论,我还不好回答。

我只是启发『性』地说到:“西方哲学思想,我了解不够。在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有一个数字模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算是一个点了,可以假设为坐标轴的元点。生一,可以想象成一条线。两条线叫生二,这就建立了纵横坐标了,平面直角坐标第就建立了。二生三,加上另一个坐标轴,就形成空间三维坐标体系了。三维体系可以确定万物的立体形状。如果按这个方式联系,是不是古人也认识到这点呢?”

“庄哥果然是高手,连这两者都能够联系起来。我有一个假定,一个推测,不知道有没有道理。”

“你说说看。”我鼓励到。

“我的假定是,人的头脑主要反映平面图形,而事物是立体的。这就让我想起我看过的一些图形。你知道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吧?”

这个还是比较熟悉的,就是在坐标上的连续规则的波浪线。我点点头。

“我怀疑,这只是立体世界的映『射』。我做过投影试验,那还是刚上大学时没事,突然想到的。我把一张白纸折成了直角,形成了互相垂直的两个面。再把一个弹簧,用数学术语说,就是螺旋线。用电筒来照『射』它,它打在两个平面上的正投影,就分别是正弦和余弦曲线。”

我笑到:“你也真是没事,搞这种东西。”

“其实就是没事干,当时在咖啡馆打工回来时,发现学校停电了,同宿舍的人,都跑到网吧打游戏去了,那是平安夜,有钱的同学谈恋爱,单身狗合伙打游戏。而我一人在黑暗的宿舍,能够玩的电器,就剩下手电筒了。当时睡不着,就拿这个东西看,有了一点想法。”

“那你的推论是什么呢?”

“我的推论是,我们头脑的主观世界,通常是习惯建立平面印象的。就如这平面上的投影。所有人学术上和思想的争论,在面对一个事物时,争论的只不过是,它究竟是正弦还是余弦黄线。这就是主观错觉。而事物本身是立体的,它是一根螺旋线。”

这倒是一个颇具启发的观点。原来我准备启发他的,结果被他启发了。在黑暗中,一个孤独的人,要么是高尚的,要么是卑鄙的。他这个试验证明,他有高尚地度过孤独的习惯。

我联想到了另一个事实,说到:“你所看到的这种现象,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家那里,也有线索。比如庄子说: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也。我们看到的天是蓝『色』的,其实并不是,只是因为蓝『色』光波给够传得更远,更容易被我们见到而已。”

小苟也兴奋地说到:“是的,我们看日光是白『色』的,其实是混合颜『色』,是七种『色』彩的混合。”

我接到:“我们看到的天空,如同穹顶一般,天是圆的,这是我们的第一印象。为什么?因为我们只是看到宇宙在大气层中的投影而已。天在我们头脑中只是一个投影,地在我们头脑中,只是方形的想象。这种太主观的想法主宰我们好多年,以至于很多古人,抱着天圆地方的理念,多年不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这也许与人类头脑中,组成图像的习惯模式有关。”小苟承认:“我们不是研究脑科学的,也不知道这个机制。但我知道,思维的误解,在许多时候,歪曲了事实。直到宇航时代到来,我们才知道,天是黑的,没啥颜『色』。”

二维思维来反映三维的事物,只能通过映『射』的方式。再通过逻辑和数学模式加以组合,大致能形成较准确的图像。而检验逻辑和数学的,是实践。在太空上看到天的宇航员,就是实践出真知。

但是,人类对自己二维思维习惯的反思和批驳,一直就有。怀疑精神是第一步,组合能力是第二步。无怀疑无真知,禅从疑情起。

说明,思维中还是具有三维能力的,只是我们不太会使用,或者说没有习惯它。

百闻不如一见。因为闻,是从头脑到头脑,从主观到主观,其中还有一个容易失真的环节:语言。见,是从事实到头脑,虽然也经历了三维到二维的转换失真,但起码去除了语言的歪曲。

百见不如一『摸』,这句话是我发明的。『摸』时,除了能够见到,还有触觉的加入,立体感知这个事物,就可以排除许多的主观错误了。

“小苟,你所说的推论,我想起了一句话,是马克思的,他说社会发展是螺旋式上升,这明显比波峰波谷理论要强得多。因为螺旋是立体的,而波峰波谷曲线,只在一个平面。”

“对对对,庄哥。不仅是社会发展用了这个模型,而且在生物学中,基因理论中,也出现了双螺旋结构,也是立体的。可见,螺旋结构,是个很好的模型。”

“但这个东西要成立,还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或者说一个假定。那就是,事物的立体形状是连续的。”

小苟说到:“当然是连续的,要不然,那不成了两个事物了?”

“不一定,小苟,你想想,这个世界,发生了多少跳跃『性』的事件?跳跃得无法用量变到质变的方式解析。比如说突然的战争,比如说突然的灾害,等等。”

这是一个小为难,这个问题是可以解释的,就看小苟有没有这个能力了。

“庄哥,我觉得应该是连续的。如果你说有跳跃,那只是某处看似的断点,其实也有某种方式的联结。比如力、比如光等等,总之。不是一件事物在跳跃,而是连线不明显,我们没有察觉到而已。”

他的逻辑是对的,可见,他真的是个聪明人。

此时,小苟的思维开始放飞自我,他低着头自言自语:“我们看到,在空间层面是三维的,其实,或许还有四维、五维甚至更多的维度,只是我们没有认识到而已。要不然,墨西哥湾的一只蝴蝶,怎么能够掀起飓风?”

我反应过来了:“你是说,我们处在一个整体的纠缠的世界之中,维度复杂到无法量化分析,按我们人脑的思维层次?”

他点点头,继续放飞:“有些联系是隐密的,我们没能力分析,但不能抹杀它的存在。比如鬼神之力,比如某些莫名其妙的禁忌。”

我知道,他又要开始讲故事了,而且总与鬼神有关。

“在我们工地建设中,有许多禁忌,是多年流传下来的,说不清楚道理。比如奠基仪式,各地工匠做法不同,大家称之为『迷』信。”

“这些年,我也见过不少。比如奠基时,有杀公鸡的,这个仪式我经历最多,不知道那些老工匠,这样做有什么道理?”

我解释到:“杀公鸡,用公鸡的血祭祀土地神灵,这在中国有很长的传统了。为什么是公鸡不是母鸡?为什么要用它的血?我也问过以前的一些先生。他们认为,鸡属阳,公鸡是最具阳『性』气质的动物,用它的血来祭祀阴神,是取得阴阳平衡的办法,可以以阳驱阴,以辟阴邪和暗鬼,大概是这个意思。”

他点点头,表示认可我的解释。

“还有的,请端公或者道士来作法,画符等,你见过吗?”

这我比较熟悉。我跟他介绍了《玉匣记》中的一些符篆常识,也说了关于二十八星宿辟邪的规律,他听了半天,企图想作笔记,我制止了他。

“这些东西,在市面上买得到,《玉匣记》是一本普通的书,大图书馆都有。”

“我回去找时间看看。”

他这样说,我还是吃了一惊。一个学科学的人,居然对所谓神秘文化如此感兴趣,我有什么理由嘲笑自己和那些北京的老将军们呢?

“当然,最不理解的是,有些端公,穿着的东西,拿着的道具,太粗糙了,太不正规了,让人想起山寨版,这些人,管用吗?”

我也不知道他说的什么,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我见到过个端公,在工作动土前,日子是他看的,方位是他选的。当他被老工头请到工地上作法时,我才见到他的行头。关戴一个四方帽,是纸糊的,上面画有图像,是佛是仙我不知道,但图像很粗糙,根本不精细。衣服倒是道袍的样子,但绉巴巴的,掉线发白不算,居然好像好久没洗的样子。手里拿根木剑,倒是纯木的,没作假。但剑上彩纸糊得,比孩子的玩具还要山寨,这像是正经跟鬼神打交道的人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我笑了,农村这种人很多。他们本身就比较贫苦,当然没有好行头。当然木剑是桃木做的,这基本上没假。

“最让我不放心的是,他画符时,手拿『毛』笔画红字的时候,握笔的姿势,如同小孩握棍子一般,我都怀疑,他练没练过『毛』笔字。”

我说到:“按理,所谓红字,红『色』的黑是朱砂,而握笔方法,也许像握匕首一样,有这种情况。”

“对,就像手里的笔是匕首,嘴里不知是唱还是念,奇怪的语音,我是一句也没听懂。直到最后,他总要说的那句结束语,我算是整明白了。”

我俩几乎同时说出了那句程式化的语言:“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奴令!”

“当他法事做完,行头去掉,在最后请他吃饭时,我发现,他就是一个农民,言语粗俗,举止粗陋,根本看不出一个高手的架势来。再看他收到酬金后,满脸堆笑的样子,我怀疑,他就是来骗钱的,根本不起任何作用。我倒是疑心,工头为什么要请这种不靠谱的人来呢?”

我说:“不是不起作用,你已经是知识分子了,见得多。而民工们,倒会真有人觉得,这是个高人。不管他对真实的鬼神起不起作用,但他至少对民工的心理起作用。要不然,工头也不是傻子,凭什么请他?工程复杂程度决定了,不可预测的因素多。大家把不可预测的,都归到鬼神上去。那么,在危险工作的同时,需要安心。这个人只要能够让工人安心,就起作用了。心慌意『乱』的人,在工地上,不是更容易出事吗?”

“对对对,至少起了心理安慰的作用。”小苟修正了他的绝对观点。“但是,在我印象中,道家的人,应该是仙风道骨的,起码也是神秘莫测的,但这端公看来,怎么是这种东西?”

“你误解了道家与巫家,甚至道教、道家、道士之间,都有区别。”

看到小苟有兴趣,我给他讲述了这几者之间的区别。道家是一个学术流派,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他们主要研究哲学思想,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内容,也得出了系统的方法论。所以,我们称道家进,往往习惯『性』地把他们称为道家思想。这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巨大的成就,这个思想所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仍然启发着今天的世人。

但道教就有所不同,它起源于东汉的五斗米教,虽然在理论上尊崇老庄,但在实践上,是以得道成仙为目标的。有内丹派,是通过对身体内精气神的修炼,有点像气功。达到《黄帝内经》上所说“上古真人”的境界,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有外丹派,通过炼出金石丹『药』,有点像西医,达到长寿成仙的目标。

到今天,道教又有“全真派”和“正仪派”的分别。这两派别的道士,禁忌不同、修法不同,完全是两个事了。比如前者道士,是不可以结婚,不可以吃荦的。后者,就完全可以。比如江西的龙虎山,是正仪派的大本营,许多所谓道士,出门跟人消灾避难、驱鬼画符,由于没禁忌没严格规矩,假冒的多,就不好区分了。

全真子丘处机,是搞内丹的,理论水平非常高,当然后来在历史上,也成了一名政治家。抱朴子葛洪,是搞外丹的,动手能力非常强。当然后来成了『药』物学家,也发现了青蒿可以治疟疾。当然,外丹派的物质贡献,包括炼出了汞、火『药』,都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后,我跟他解释了端公的项目。“他们以鬼神为工作对象,借神镇鬼是他们的日常。在中国农村中,老百姓残存万物有灵的风俗,这就给了他们巨大的市场。市场大了,进入者就多,假冒伪劣也普遍,不要过于认真。”

说到这里,我们俩都笑了起来。

我接着解释到:“端公所从事的工作,更接近于巫术。你知道,巫术是人类发展史上必经的一段,如同泛神论一样。巫术的衰落是与人类的进步同时的,但在中国还有漫长的传承。比如汉代宫廷中就流传镇魇之法,还掀起了重大的政治事件。”

“是不是电视上所说的在小木人上扎针那种?”

小苟这一问,倒给我了启发,我说到:“那是其中一种,反正,形式多样,连皇帝都重视,可见巫术曾经还是很有地位的。”

“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那种不太可靠的巫术,渐渐丧失吸引力了。于是,为提高自身档次,他们就往学术上靠,引入了许多道家佛家的观点或者神灵。你所看到的纸帽子,上面不知是仙还是佛,我告诉你,他那上面,也许既有佛也有仙,反正是大人物,能够镇得住。”

“庄哥,那要按你的这个说法,端公,就是巫术加上了正统宗教的包装,故意要使自己高大上了?”

“当然,没好的包装,卖不出个好价钱。”

“那么,为什么佛道的包装,就那么高档吗?”

我解释了巫术与宗教的区别,以及佛道的共同特点。这是我长期思考过的问题,说得比较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人类能力的发展,基本上解决了与物的关系问题。人类在早期,被动地接受自然环境的磨难,与猛兽搏斗也不占先天的优势,人类是卑微的,所以俯身崇拜万物。

但当人类能力提升后,生存的压力就变小了。因为人能够改造自然,能够战胜猛兽。原来我们的思维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随着思维的发展,它开始独立出来。

思想的体系开始建立时,基本上就进入了农耕社会,稳定的生活,闲散的时间,思想开始发展。当思想独立于日常之后,人们的自信开始从身体力量向思想和知识转移。

在中国最传统的文化中,儒家占有很高的地位。因为,当时的中国,人与物的关系大多得到解决,那么新的主要问题,是解决人与人的关系了。

直到今天,所谓的道德,所谓的伦理,都是解决人与人的关系而存在的。

还有一种关系,只能建立在思维能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当人们面对自己,反思自我的时候,需要面对一个问题:人与自己的关系。

宗教就要解决这个问题。人与自己的关系,重心究竟在哪里?各有各的模式和答案。比如道家,还是后来的道教,认为,这三种关系是一种模式:天人合一。理论根据在《周易》、《黄帝内经》中表达明显。他们研究天地运行规律,再将找来的模式套用在人身上,让大周天与小周天统一,就形成了道家的主干思想。

佛家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它认为人与自己的关系,在于心。这个心,既是本体论也是认识论。这是研究坐标元点的工作,包含大量的思维模式和技巧,不是常人能够读懂的。

但心毕竟在每个人身上存在,所以,它的研究结果,总有一部分能够打动每一个人。这也是佛教后来在中国成为第一大宗教的原因之一。

不管是道教还是佛教,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没有一元神。也就是说,所有成就,上不封顶。佛家更彻底,反对偶像崇拜,只追求觉悟,既自心的成就。

当我把这些常识介绍给小苟时,他发出了感叹:“照这样说,那么,佛、道二家,是人类思维自成独立体系的产物,也是人类对自身思想能力极为自信的产物了?”

“对,相信自己能够认识世界,自己能够认识自己。”

他加了一句:“还能改造自己。”

就凭这句话,他就是个聪明人。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