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三百一十二章 玄学思考题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三百一十二章 玄学思考题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经过好多天的折腾,生意上的事总算有了个头绪。妍子又在北京的寺庙请了一些经书,我得在书架上给它们腾地方。

在整理书架和书桌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堆材料,里面就有手抄的《玉匣记》,突然产生了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想起当时冒充郭大师的吴某,不仅是自己这个号称对传统文化有研究的人,而且包括纵横江湖几十载的宁老将军,都被他骗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估计,对古代文化的『迷』恋,是造成我们『迷』信的基本原因吧。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在对这些遗产的继承和学习中,不自觉地产生了古人崇拜。几千年积累和发展的东西,当我们穷其一生精力和智慧的时候,也有读不懂的情况,我们对不懂的东西,最直观的反应是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地崇拜也夹杂其中。

这就好比一个学习钢琴的人,在弹奏《野蜂飞舞》时,会不自觉地崇拜写这个曲子的人,他如此发达的手指,在键盘上准确地点击,快而不『乱』的音符,在房间里流动,那该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啊。

拉赫马尼诺夫在写拉三的时候,是故意炫技还是在故意为难后人?估计他是在用这种方式,与后世的天才们对话吧。

几千年沉积下来的精华,后人即使能够读懂,也是天才们干的事,这就是崇拜的原因吧。

从诗经到宋词,从六书到五音,在我们这个早熟的文化中,确实有值得骄傲的祖先。所以,每当读到闻一多先生的诗,我都情不自禁地激动起来。

“你隽永的神秘,你美丽的谎,你倔强的质问,你一道金光。一点亲密的意义,一股火,一缕飘渺的呼声,你是什么?我不疑,这因缘一点也不假,我知道海洋不骗它的浪花,既然是节奏,就不该报怨歌。如今,我只问,如何抱得紧你,你是那样的横蛮、那样美丽!”

每一个传统文化的学习者,都把自己看成海洋的浪花,当然地崇拜海洋;都把自己看成某个音符,当然地崇拜歌。

但是,这是对精华而言。五千年的沉积,还有大量的泥沙,以及这些泥沙搅起的浑水。我觉得,许多方术,都是浑水现象。至少,它们今天呈现出来的形式,就是浑水。用这浑水『摸』鱼的便利,捞取名利。

判断一件事是否正确,大概有两种办法。一是判断是否合理,这可以用逻辑来推测。二是判断是否有用,这可以用实验来检验。

现代科学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有这两种方法,可以重复检验证伪,才变得可靠起来。

妍子每天的功课后,就是陪妈说说话,走走路。这几天,我也进入一个暂时休整的状态。李茅在联系他的教育扶贫计划,还处于前期筹划阶段。他有了眉目后,答应过我,要邀请我实地参加,以积累经验教训。

小苏已经到非洲去了,先说要呆半个月,结果一到那儿,王班长就给我打了电话。“小庄,苏总来一趟不容易,我得让他印象深刻,没一两个月时间,根本完不成计划,你们作好思想准备,苏总要被我扣留一段时间了。”

我在小苏电话里,明显听出了小苏的兴奋。“庄哥,王总家的游泳池真是太好了,我跟你说,庄哥,你见过的事比我多,保管你没见过这么好的游泳池。”

“什么情况?非洲还有这好的游泳池?”我有点不理解。

“关键不是池子不是水,究竟哪里好,你懂的。”小苏撂下了电话,我已经明白,他是指的,一起游泳的人。黑白珍珠点缀,小苏乐不思蜀。这也不是坏事,他有这个**,让他满足后,他才能回归正常。

最主要原因,是王班长,他不会害小苏。

当有一个巨大的诱『惑』放在你面前,或者天上掉下来金黄的馅饼,我们总要向后躲闪,因为,不确定这是套路还是陷井。但王班长不是坏人,这是他追求的生活方式,小苏见识一下,倒可以平复他那躁动的心。

我有闲时间了,突然想到一个事情,倒有点意义。

玉匣记这本书写了许多预测方法,如果这些预测方法是有用的,何不用它来预测事实,看看它的准确『性』呢?

比如当年我学易经的时候,用它来倒推过去发生的事,有超过随机概率的准确『性』。顺推将来发生的事,也有相当的准确『性』。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可以证伪的方法,我怎么不可以试试呢?

当年,如果我拿几天来试验这种方法,也不至于上了那吴某的当,搞成一个笑话。

事实每秒都在发生,而预测的时间或者征兆点,却是随机产生的,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所以,这种预测的实验,究竟需要多少时间,需要多少的对比量,需要运用哪种结构来归纳比较,这确实是需要设计的。

首先,是数据的录入,就比较困难。因为时间不固定,预测出结果的验证时间更不固定,如何在这时间和结果不固定中,以一定标尺来评价和比较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比如,耳热法、眼跳法,都分时间,以一个时辰为单位,在这两个小时以内算是一个时段。具体的部位,也分左右的不同,得出不同的结论。

最理想的判断方法是:假设在某个时辰以内,先后很短间隔中,都出现了耳热和眼跳的情况,将两个预测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在预测的文字里找到验证的时间,再将验证结果记录,这就算是一次标准的样本了。

即使在同一时辰,这种样本也要分四种情况:比如左耳热、左眼跳,右耳热、右眼跳,左耳热、右眼跳,右耳热、左眼跳。

当然,还有两种特殊情况,两耳同时热,两眼时跳。

这只是对耳热法、眼跳法进行对比,可以列举出五种情况。如果再加上所谓灯焰法、喷嚏法等等方法,这个分析模式的数据录入量,应该是项目种类特别多了。

当然,以上每一种变量的录入,仅有一次验证是不够的,样本量太小,根本无法得出结论。比如昨天晚上某时刻,我左眼跳,按通俗说法,左眼跳财,那么第二天,我果然在路边捡到了一百元钱,这是巧合,根本无法说明规律。

况且,即使我捡到了一百元钱,也根本算不上发财。因为按我每天超过五万元的绝对收入来看,每小时自动入账两千元,那么,每个时辰,都有四千元的收入,捡一百元,根本没有发财的含义。这就意味着,确定事实与预测是否一致,除了定量的关系,还需要定『性』的关系。

更为困难的是,假如至少需要相同情况的十次样本分析,才能够得出大致有意义的概率结论,那么,单纯以眼跳法来验证,一年时间恐怕都不够。比如,一年内,我能够确定,我的左眼会跳那么多次吗?

这仅是确认一个左眼跳的预测与事实是否有关联,就这么难。那么,还要比较眼跳法、耳热法、灯焰法、喷嚏法这四种方法,预测准确『性』的高低,需要的时间得多长?

其中,判断事实正确与否,是一个定『性』判断,但所有的定『性』,应该有定量的规定『性』,要不然,只能是跟着感觉走了。人的感觉,是难以客观的,应该不能用作科学判断的依据。

比如夫妻和合这个判断,就比较主观。以我与妍子目前的关系,属于夫妻和合还是不和合呢?和合究竟是什么呢?是指完全浓烈的感情,完全和谐的状态,完全交融的思想,完全协调的行动。如果按这个标准,我可以说,任何一对夫妻,在这一生中,都不可能完全做到。

即使在某一个时段,夫妻间达到如胶似漆的状态,但两人的思想和情感角度,也会有差异。按理想的严格的标准来定义和合,几乎是不可能的。

那还有一种定义方法,和合,就是排除了不合和的状态。不吵架,不闹矛盾,不互相拆台,不给对方使脸『色』,不给生活找麻烦。但是,这种相敬如宾的状态,就是和合吗?我跟妍子都达到了,但同床异梦的现实,确实让我感觉不到和合的快乐。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在这些所谓预测的结果中,大多数判断,都是主观的判断。而主观判断是否准确,全凭事实来临后你的心情。

当年二牛,就是王叔的儿子,刚在温州,在我的帮助下开手机店的时候。他曾经形容过这种感觉的差异『性』。他说:“大哥,生意好的时候,哪怕天上下着暴雨,我都觉得是艳阳高照的好天气;要是生意迟迟没有开张,即使天上太阳火辣,我也觉得得阴气沉沉的。”

心情,可以影响对天气的判断。而天气判断,是人类最基本,甚至可以说是最具明显『性』一致『性』的判断了。

问题出来了,当你误以为拿着逻辑之盾和事实之矛无比强大时,非常有把握地企图刺破玄学的真相时,才发现,那事实判断的敌人,不过是个貌似旋转的巨大的风车。

事实判断的目标,是个主观的感受,如何用客观的标准来量化它呢?

这是一个巨大的困境。这个困境如何突破呢?本来想从主观到客观,结果又回到了从主观到主观的道路上。

有没有客观判断的预测法呢?有的。就是在玉匣记中,也记载了大量的客观判断,比如做生意赚钱的内容,比如疾病治好的状态,但这种状态,并不是每天发生,以什么时间点来判断预测的准确『性』呢?

比如,某时段某眼跳,预示着做生意赚钱。但以我的情况来说,我做的生意大部分时间和项目,都是赚钱的,这个结果根本证明不了什么。因为概率不对等,条件不限定,结果也就没比较的意义。

所谓『药』到病除的状态,也是不太好预测的。要知道,我现在年轻,根本没什么病。即使有感冒之类的病,当然是『药』到病除了,这也属于正常状态。如果『药』到病不能除,我估计离死不远,当那一天到来,谁还关心预测的准确『性』呢?

疾病治好的预测,如果说它准确,大概也属于幸存者偏差。治好了的,说预测得准。没治好的,根本没机会说它不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要说江湖算命中的逻辑陷井,也有这一套玩法。“兄弟,你一直向东走,一路虽有坎坷,但最终路会通,没大事。”

废话,一般死不了人,有什么大事。有坎坷,是走路的常态,还需要你算?有的江湖算命老手还加上一句:“如果我说错了,你要有大灾大难,你来找我,我不走!”

牛哄哄的样子,好象很为自己的预测负责。其实,不要说江湖算命的,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四处游击。就是他家住在这里,就是他一生不走。你有了大灾大难,你有能力来找他吗?你只要没死,他都可以说你没灾。甚至还继续忽悠:“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如果你死了,你能够阴魂不散?

要说,在预测中,以明确事实来推断未来的,估计有诸葛亮马前课了,关于行人,关于疾病,关于口舌,关于官司。但我发现,这些判断,在人生中也属于小概率事件,要碰上,是很难的,验证起来,不太容易。

但,毕竟它还有个客观的事实描述,不依赖于主观的判断。比如那次跟乔姐算的丢失的钥匙,预测中就有“失物在坤方”的判断,结果,也被证实。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样一个以客观事实为判断依据的预测方法,之所以流传千年,还是有自信的,因为结果太好验证了。

这给我一个启示,凡是对未来预测中,客观判断项占的比例越大的,只要流行时间够长,很可能准确『性』比较高。

当然,这只是一种推理,这个结论本身,也需要实践的多次证明。从概率上讲,诸葛马前课的准确率,以我的感觉,与周易预测,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准确『性』是差不多的。

这使我产生另一种比较模式,从理论到理论。比如,某次眼跳,以它的结论记录下来。同时,我也根据诸葛马前课和周易来同时预测一下,看看结论是否相同。

如果把后两者的准确率定为70%,那么,以这70%为基数,来比较所谓玉匣记里的几种预测方法,就可以得出它们大概的准确率了。如果其准确率低于50%,那么,它就低于了随机概率,根抛硬币差不多,就毫无预测的价值了。

毫无预测价值的东西,就证伪了,那就是『迷』信,就是胡编『乱』造的东西。

但,这会产生新的矛盾,这需要巨大的数据量。比如,如果诸葛马前课与周易预测的结论,不一样,这会经常发生的。因为两个70%并不重合,两个30%也体现各异,这种不重合,会造成分析上的困难。

但是,只要样本数量足够大,还是会回归了大体概率70%上去的。

但这个样本究竟要有多大呢?比如这个70%都是单一判断还好,如果不是单一判断呢?比如在诸葛马前课中,一个判断,会包含多项内容,是不是所有内容都要出现才算准确?或者只要其中一个判断对了,就算准确了呢?

在周易中,此种情况就更复杂了。比如里面有好多判断,尤其是系辞中有一句“君子观此”,当如何如何,这里面有一个行动选择然后产生不同结果的话,这话该如何确定其准确『性』呢?

行动决定结果,这事与预测有根本矛盾。又回到原来我的疑问上去了。如果改变自身行动就可改变未来结果的话,预测是很难准确的。如果无法改变,人生的所有努力又都是无意义的。

宿命论和随机论,都是不可靠的,这是我们的经验和常识。但要避开它们,在预测这个领域里,你只要实际『操』作一下,就知道会有多么难!

下午的阳光下,熟悉的阳台,我又开始泡茶看书,因为妍子占据了书房,她念经时是不能打扰的。尊重她所做的一切,是我目前唯一能对她做的事。

我现在仔细看的是孔子为周易作的系辞,这些东西我早就读过多遍,以前读它是为了理解话语的含义,但今天读它,我找到了一个新角度。

我用统计学的方法来看,寻找某些重复率最高的词句。最关注的一句话就是“君子观此,当如何如何”,这个句式,在他的十翼中,出现概率非常之高,在六十四个卦象中,几乎有一半的解释中,都有。

这意味着什么呢?

孔子为什么要这么翻来覆去去说?有什么道理?

我估计,孔子大概是读懂了些道理的。至少,以我的聪明程度,我理解周易的能力根本赶不上他。他这样反复说一句话,肯定有其特殊的意义。

这个意义估计可以这样理解:当贤明之人看到这个卦象时,为了趋利避害,就得采取某种行为态度,态度端正了,行为模式就有了,行为模式有了,命运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化。

行为决定命运,而态度,或者说心,决定行为。这是他的逻辑吗?

如果按态度和行为来改变命运的话,那么,六十四卦就活了起来,就没有一定之规。在这六十四个卦象中,每一个卦都有好的和坏的一面,只有一个卦,仿佛没有坏的一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个卦,就是谦卦。谦,是一个态度,也是一种行为模式。在这种态度和行为中,人的命运不会向坏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所谓最好的卦了。

但是谦,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大概只有两种人能够真正做到。一种人是不得不谦,这是弱者,只有柔顺地适应社会、顺应自然,才能保存生命、避免灾难,这种人,除了先天不足的或者天生残疾的人,其它大多数人,不是这种情况。

另一种,是圣明的高手。如同孔子那样,站立在世界思想之巅,俯瞰着芸芸众生,作低头状,貌似谦虚谨慎的样子。因为他上面没有人了,他不需要骄傲地昂头,什么人都看不见。这种大师级的人,对人类表现出的只有慈悲般的谦和。这种人,本身就是命运的强者,是主宰自己的人,本身就有最好的命运。

所谓最好的卦,对大多数人没有意义。因为,根据我的经验,真正发自内心的谦虚,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除了本身就是弱者外,最大可能,他本身就是强者,真正的强者,是不需要在弱者面前骄傲的。

不怒自威,这不仅仅关乎于表情,主要是实力。

当然,还有一种比较方法,可以用来证明玉匣记中所载预测方法,这是用来证伪的,即使不通过那漫长的大量的事实验证,也可以证实其不正确『性』。

比如,在相同的时段,同时产生了耳热、眼跳的情况,那么这两种预测结果,应该具备某种一致『性』。如果按耳热法的预测,做生意要亏本,同时段,按眼跳法来预测,又说做生意要赚钱,那么,这其中总有一个是错的。

如果这种自相矛盾的地方多了,至少可以说明,某种预测被证伪。那么,结合喷嚏法、灯焰法,就可供证伪的因素就更多了,我要等等那些模式,在某些时刻,一同到来。

我想起科学实验的一些故事,很多时候,研究在积累原始数据的同时,也需要一些运气。没有这种运气,各种因素不可能在某一时段集中爆发,这毕竟概率太小了。

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表的时候,有一个关于看到盘着的冻僵的蛇的故事。在大量研究元素周期表排列形态的门捷列夫看来,这是上帝的提示。但在中国戏曲爱好者看来,这或许是描写许仙救白蛇的由头。

阳台上,以妍子念经的声音作为背景,我胡『乱』地翻着古书,胡『乱』地思考着八字没一撇的对比实验,有时有种强大的自我怀疑:我与妍子在这美好的阳光下,正在做的事情,究竟有没有意义?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