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三百零八章 聪明人这事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三百零八章 聪明人这事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既然话题转到聪明这事上,就有得调侃了。

“从桌子上的情况来说,我们三人的聪明程度,如果按一个统一的标准,李茅第一,小苏第二,我第三,这是按高考的效果,一把尺子量下来的,严格的可比『性』,对吧?”

“你说高考,如果按这话说,我倒没意见。”小苏故意摆出骄傲的神『色』。

李茅有点坐不住了:“瞎说什么大实话,本人虽然中过秀才,但也没当官啊?”

“所以说,人的聪明这事,得分特点。比如诸葛亮聪明吧,还不是一生为刘备效力。刘备厉害吧?武不过张飞,文比不上关羽,算什么呢?就连当官这事,也不是靠谱的比较方法。李杜高三人,要按诗歌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李杜肯定比高厉害,但是,高却是这三人中,官当得最大的。”

“是吗?庄哥,这事你得好好讲讲,我还没听说过呢。”李茅的兴趣又来了。

“这说了有什么意义吗?难道你要跟你那没出世的孩子讲这些?”

“我不是为了孩子而学,更多的,是为了然然而学,你知道,要打败一个文科生,没点冷门知识,是有点难的。”李茅承认了,他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要给然然交差。

“李白这人,如果当官的话,肯定是个政治上的糊涂蛋,所以当年玄宗赐金还乡的决策是对的,这个人在政治上很愚蠢。”

小苏望着我:“庄哥,我第一次听人说,李白很蠢。”

我简要介绍了李白的求官经历。“李白的家庭属于商人出生,按当时社会地位排序:士农工商,这是最末一等,没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的。虽然富,但出生低微,被人看不起。但是,他会写诗,舍得花钱,经人引荐,当然是走的夫人路线,这个事就不细说了。”

“见了皇上,仍然不改狂放气质,结果赐金还乡,这段历史,大家都知道。但是,他当官的理想还是不灭的。后来,安史之『乱』后,玄宗逃到四川,这就给当时的太子留下机会,自立为皇帝,尊父亲为太上皇。此时皇帝就是肃宗了,但肃宗有个兄弟,叫永王,这人也有野心,为争夺皇位,到处拉拢名人站台,就拉上李白了。”

“李白这人在政治上没判断力,一听有人要重用他,就兴奋了。还帮永王写了好多吹牛的诗,自以为要大展宏图了。他根本就没看清楚,天下已经变了,肃宗派兵镇压永王后,李白就有罪了,被流放夜郎。要不是天下大赦,他估计要死在贵州了。最后以戴罪之身,流落民间,根本没有当官的机会了。不几年,他就死了。”

他俩仔细听完我的叙述,李茅若有所思地说到:“是的是的,我记得,李白是有一首诗,写永王的军队威武的,搞得人热血澎湃。”

“其实,永王的军队在实际战争中,不堪一击。李白这个说大话的人,把任何小事都可以写得有声有『色』的,读了他的诗,估计永王自己也像打了鸡血似的,这点实力,就想分庭抗礼,不知轻重。糊涂的王带着糊涂的诗人,就这样了。”

小苏不解地问到:“他这么聪明的人,怎么办这么糊涂的事呢?”

“太想一展抱负,太想当官了。被追求蒙蔽了双眼,将虚幻看成了真。扭曲了判断,就是这样了,你敢说,你没这样的经历?”李茅的话有点直接,点了小苏的痛处。

小苏有点不好意思,他当年被小马所忽悠,不也是发财心切,狂心不歇的缘故吗?

“也不能说他是糊涂,他是给自己的标准定得太高,现实中没有实现的途径,一个貌似冒险的道路摆在面前,他也想去试试。”我解释到:“李白给自己定的地位,不仅是要当官,甚至是要当一个改变天地的官,当皇帝的老师,建开疆辟土的功勋,挥洒自己豪放的意气,纵横江湖、快意恩仇,这恐怕是他的本『性』吧,从他的诗就可以看出来。大抵天才就这样,天下已经装不下他,总要做一些冲动的意气之举,不然对不起自己的热情。”

李茅问到:“李白的定位太高我承认,杜甫的定位估计就很低了,那他为什么没有好结局呢?”

“杜甫啊,在我看来,他的定位更高。如果说李白做官是想施展个人的抱负而已,杜甫就简直是以天下为已任的一个人了。也许最开始,他只是想在京城混口饭吃,毕竟他比较穷,想落个长安户口。但高考失败,就到处托门子,走关系,为的就是讨口饭吃,不过,他人老实,又不会像李白那样吹牛,也没钱打点关系,所以处处失败,境遇凄惨。”

“但后来,他的个『性』就显示出来了。当肃宗登位后,他政治上还是清醒的,就去投奔新皇帝,得了个拾遗的官位,但他仍然不知轻重,犯颜直谏,得罪了皇帝,又被贬了。他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为了天下为了良心,可以不顾自己的荣华,这是读书人的楷模。为什么叫他诗圣,除了他诗写得好以外,他做人的道德良心,也可称为圣人了。这么高的定位,在『乱』世,是不可能成功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小苏笑到:“庄哥,你给我普及了知识了。我原以为诗圣是指他的诗写得太好,想不到,还有道德理想的缘故。”

“当然,他的诗确实写得好,光从写诗角度上讲,他也是圣人。这是他本人的良心与才华的体现,更是那个巨大变故的时代给予的,后世人,即使有他的才华与理想,也不可能如他那样,有如此巨幅波动的生活与时代了。后来没产生新的诗圣,不是后人不行,而是没那个时代的机遇了。”

李茅问到:“难道他是遇上了好时代?怎么觉得有点滑稽?毕竟人家过得这样惨?”

“至少从诗人的角度看,他是幸运的。艺术来源于生活,他是艺术家最有生活的人。他见证过中国历史上最兴盛的朝代,大唐盛世。他交往和见识的长安是世界第一在都市,世界的中心。他见过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听过最伟大音乐家李龟年的音乐会,看过最美的女人杨贵妃编排的舞蹈,见识过最厉害的舞蹈家兼武术家公孙大娘的剑舞,贵妃及宰相在长安河边春游的场景也可算是前无古人了。”

“后世诗人,如果见到过任何其中之一的盛况,都足慰平生了。你想想,这些见识,岂是后代能够赶上的?当然,他也经历过中国最悲惨的时刻,安史之『乱』。投宿孤老家庭,流离逃难人群。家人因饥饿而死,茅庐因破而寒。曾寄人篱下有乞讨之辱,曾困守茅屋有童子之欺。后来当官也算厅级干部,得罪皇帝又流落江湖。庙堂之高与底层之苦皆有尝试,肥马轻裘与衣不蔽体皆有经历。这种丰富的人生体验,只有在他那个时代才会拥有,这就是他作为天才诗人的幸运。”

“从杜甫的诗来看,他主要成就几乎涵盖了所有题材。从生活到感情,从国家到民众,无所不包。可以这样说,凡是你认为值得咏叹的东西,总有一首杜甫的诗,摆在你前面。所有在文学上有一技之长的人,在情感上有独特体验的人,都可以在某一首杜甫的诗中,找到学习的榜样。诗歌的百科书,那是一个诗人的轴心时代,杜甫是轴心中的元点。”

“等等,庄哥,你好像说了一个数学名词。”李茅是理工男,当然不会漏掉他专业发挥的机会。“你刚才说元点,是指坐标系的元点吗?”

我点点头:“所有诗人,写任何题材,只要拿杜甫相同题材的诗一比,就知道自己的位置了。”

“妙啊,庄哥”小苏赞叹到:“你这样一说,我就明白了。你这个比喻,怎么那么恰当呢?元点,我记得你是学文科的,怎么还擅长数学名词呢?”

李茅故作严肃地教训到:“小苏,在高手眼里,所有学问都是相通的。”

喝酒算是暂时休息,不久又继续下面的内容了,因为他们俩不说话,盯着我看,就是等待我把话题继续下去。

“高适呢,目标就更小了,也许他有建功立业的打算,但起码得先当官才行。所以,他的方法就很直接。”

“对,谈恋爱,得先有个女朋友。”小苏今天的『插』话,这一句算是精当的。

“当官是个技术活,好在高适出生官宦之家,这属于童子功,政治敏锐『性』就强多了。这事还得『插』入一个人,就是李林甫。这个人名字上虽然与杜甫有一个字完相同,但他就是上天派下来专门整杜甫的。”

李茅说到:“这个人名字好熟,我记不太清了。”

“口蜜腹剑这个成语听说过吗?就是说的他。”

“对了对了”小苏也喊到:“怪不得那么熟悉,大『奸』臣啊。”

“他当宰相的时候,为了防止科举中产生新的政治对手,就给皇帝说,天下的人才都被皇帝您选拔完了,科举可以停一停了。皇帝一听,这是好话啊,就信了。这一年,恰好是杜甫准备科举最充分的一年,书也读好了,门路也找好了,刷题量到应试技巧也琢磨得差不多了,结果,朝廷却宣布取消高考了,你说,这是不是命?”

“高适就不同,他一看这形势,考试不行,就走后门呗。托关系,找门路,写诗吹捧李林甫,得到赏识,居然靠推荐,也当上官了。”

李茅说到:“我原以为高适是个英雄,原来也是个小人。”

小苏反驳到:“要当英雄,起码先当个官才行。英雄不问出处,能达目的,有时只能不择手段了。”

这符合小苏的『性』格,底层人士要冒头,就顾不得名声和规矩了。

“但是,这只是高适进入官场的第一步,后来的事证明,他的政治素质是最高的。当他看到李宰相不行了,马上转投潼关武将哥舒瀚,最后安史之『乱』暴发,武将吃香,他又升职了。安史之『乱』后期,皇帝逃难到四川,他又积极投靠新立的皇帝肃宗,官就当得更大了。你们想想,三番五次换老板,次次跳槽都成功,这是什么素质?”

他们两人在赞叹时,也说不出来什么,因为他们也没在官场混过。

“据我粗浅的理解,高适的经历,鲜活地证明了官场的定律:不怕你不会,只怕跟错队。跟错了老板,就永不翻身了。李白就是一个反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小苏问到:“高适发达了,后来怎么不拯救李白呢?毕竟他们是哥们。”

“错,如果他拯救李白,在政治上就站错队了,下场比杜甫好不到哪里去。必须在政治上坚决与皇帝不喜欢的人,划清界限,才是保『性』命的关键啊。”

“这就有点不够意思了,高适这人,没什么人情味,这种人,不交往也罢。”小苏还在耿耿于怀。

“人『性』是复杂的,高适仍然是个可交之人。”我停顿了一下,夹了口菜,吃完后继续说到:“虽然他不如他诗歌中所描写的那样英武,但人情味却是不缺的。”

“当年,杜甫在成都落难,有段时间,高适在成都做刺史,要不是他多次慷慨资助杜甫,杜甫恐怕是要饿死了。有杜甫的诗歌为证,也有高适的诗歌为证。当年,高适在杜甫面前并没有居高临下,杜甫也没有卑躬屈膝,他们仍然如朋友如兄弟如知音,二者互有唱和,还是很讲感情的。”

小苏端起一杯酒:“看样子,我对友情还不至于太灰心。来来来,我们三个为这友情,干一杯。”

李茅喝完酒,很诡异地说到:“有一天,我是说假如,我们三人如他们三人一样,那么,谁是那个倒霉的李白呢?”

小苏看了看我们两个,突然用手指着我,说到:“当然是才气最高的庄哥了。”

李茅说到:“如果按科举成绩,我最好,按才气来说,当然是庄哥最高,庄哥,你不要有意见啊。”

“你们真敢往上捅词,兄弟们,我们三个比作那三个,也真大胆,人家即使不叫天才,至少也叫人才,我们三个,只能算人口!”

这话估计让小苏产生了联想,他随即问了个新问题:“要说聪明人,我以前就觉得读书人中,苏东坡是最聪明的。那么问题来了,像苏东坡这样的能天才,他与李白比,究竟谁更聪明呢?”

这可是个大问题啊,我还真没想过。我仔细思考了一下,说到:“小苏,你这个问题没答案,因为你问题错了。他们处于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风格,当然也有不同的特点。虽然王安石说过,苏东坡这样的人物,五百年才会出现一个。但是,不能因他一家之言,就断定他比李白聪明。如果要准确地说,他们在写诗这个问题上,都是当时最聪明的人。”

“难道一点也不能比较吗?”小苏还不甘心。

“天才的产生,除了与自身的聪明程度有关,还与他所处的时代际遇有关。要说李白表达了中国人内心渴望自由的一面,杜甫表达了中国人家国天下的一面,那么苏东坡就表达了人格独立的一面,这是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关系的。”

“他所处的北宋,是中国文人最好的朝代。因为宋朝有个不成文的习惯,不杀文人。当年苏东坡在政治上受改革派排挤,还得罪了当朝的皇帝,在其他朝代,就是死路一条,但在宋代,他却奇迹地活了下来,这是时代给他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他受到的待遇,也是其他文人没有的。当年皇帝贬他,目的是故意羞辱他,想看他的投降和狼狈,这皇帝也好玩,不杀他,只是想在心理上战胜他。结局呢,皇帝败了。苏东坡以自己旷达的精神、独立的人格,成了永远在精神上不倒的英雄,给后世文人树立了标杆。”

李茅把杯子转来转去,若有所思。我知道他原来看不起文科生,现在,我要纠正他这个观点。

“苏东坡所做出的表率是有巨大意义的,他是第一个完摆脱文人与官场两元联系和对立关系的人,他建立了一个完独立的精神空间。以前,虽然李白也写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但这种人文精神的树立,只是相对于官场世界的对立面存在的。”

“如黑与白,互相有概念的对称,才能矛盾『性』地存在。陶渊明是逃避法,屈原是反抗法。高适是融入法,杜甫是批判法。也就是说,读书人原来有两件事,一是当官,所谓以天下为已任。要么是批判当官的,显得自己高风亮洁。大家想想,离了当官的这个背景,文人的独立话语在哪里呢?”

“有出世思想,比如当道士或者和尚。”李茅敏锐地注意到这点,说明他逻辑思维能力起了作用。

“那是思想的事,与精神世界还是有区别的。在现实生活中,苏东坡告诉我们,还有一种玩法,文人,既可以与家国天下无关,也可以与故意逃避批判和对抗无法,你只专注于生活本身的志趣,只专注于自己的感情生活,就可以活得很厉害。他没有故意逃避政治上的失败,也没逃避生活上的困难,但他总能真实地找到生活中的快乐,这很不容易。也就是说,文人另有一个世界,可以让你的人生有意思,这就是他独立人格之所以树立的条件。”

他们俩没说话,估计没听懂我的意思。

“当被贬的时候,他并没有骂谁或者抱怨自己,他在种菜唱歌喝酒。当生活困难吃不起好肉时,最差的肉,他也能研究出新的烹饪方法,发明出东坡肉来。当他遣散身体家僮的时候,只留下一个侍女,还不忘记嬉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当他后来重新被启用的时候,还不忘拜望当年的政敌,如同文人知音一样,谈论文学思想的话题。他的快乐让皇帝生气,但他的快乐又是别人阻挡不了的,是他自己精神世界自已生长的,根本不需要借助外力。怎么办?就是这么强大。”

我总结到:“至此,文人有了一个新偶像,在自得其乐的世界里,第一次摆脱了政治的纠缠,成为自己。这可以叫做中国最成功的人文主义祖师吧。”

李茅此时仿佛有点明白了,问到:“这是不是有点逃避社会责任呢?”

“并不。对这世界的大多数人来说,当官是不可能的。对于大多数文人来说,也当不了官。难道,就活得不好吗?苏东坡就是榜样,可以活得非常有滋味。也就是说,一个文人,一生都可以不追求当官,也可以拥有成功。他的范例,给大部分老百姓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精神之路,开创了一个新的生活方式。尽管,苏东坡是个货真价实的政治家。”

“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这样理解起来,不仅是一种态度,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吧。”李茅这样感叹。他是清华生,应该是听说过这句话的,只是过去没有注意到。

小苏不依不饶的问题,大概与名利有关,这是他的兴趣点:“庄哥,你说说,这么聪明的人,为什么当官却那么难呢?”

“当官是一项比较专业的技术,文人不一定学过。当然你看的《鬼谷子》倒是一门当官的学问。为什么?当官的诀窍,在我看来,不是做事,也不是会写文章。岳飞既会干事也会写文章,但当官就很失败。”

“为什么呢?因为当官是做人的工作,把别人弄好了,当官才有希望。比如掌握上司的心理,掌握下属的需求,掌握敌人的情绪,这一套,李白哪里学过?即使他懂,他这样自我的人,怎么愿意照顾别人的感受?有的是不会,有的是不愿,更多的,是没机会。”

“为什么没机会呢?”小苏问到。

“中国人多少?几乎人人都想当官。这个竞争面有多大?但官位有多少?只有那几个,淘汰率有多高?不仅要比综合素质,更要比少犯错误,还得好多运气,对不对?”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