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二百二十九章 格老子雄起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二百二十九章 格老子雄起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我把电话给老隋,老隋接电话的时候,都显得很谦恭,嗯嗯啊啊地回应毛队长,我也没听清他们在说什么。随后,老隋就把电话递给了我。

“庄总,我们兵分两路,你在成都青羊宫一带打听,那不是我辖区,我不好直接出面。我到张继才家乡去打听,免得你到他家乡,打草惊蛇。”

果然专业,这我先前还没考虑过这多。但是,他用“打草惊蛇”这个词,是不是已经看出,我找张继才是不好的目的?如果我是来寻老朋友,肯定不用这个词。如果我是来找张继才麻烦,对方有意躲着我,用这个词才恰当。但是,毛队长是如何看出来的呢?或者,这句话本身就是在试探我?他常年办案,估计我的小心思,已经被他看出来了?

不管他如何理解了,只要他在安心帮忙就可以。我只好回答到:“那行,你帮我找找,免得我两头跑。”

“如果你在成都找不到,就给我打电话,我们通过其它渠道来。”

就这样,我继续回到成都。在路上,接到了贺部长的电话,只说是顺利,暂时还在德阳,免得他要知道我到成都了,又要客套,造成我们都不自由的局面。

中国的人情往来,就有这一点尴尬。互相客套中,掩饰了各自真正的想法;来往的应酬中,限制了各自的自由。

租了个车,只跑到成都市边上,我就得下车了。因为,他是德阳的出租,不能在成都市区营运。“捉到要罚款的,我一个月都白搞了。”他说到:“现在执法很严的,被管理部门抓了,罚款2000至5000,我们公司有人被抓过,脑壳青痛。”

我听到他所说“脑壳青痛”,就忍不住想笑,这个土话,很形象。我不好勉强,只好下车,另拦出租了。

在拦出租车之前,我在路边随便买了幅墨镜,免得张继才先认出我,悄悄溜掉。最后,坐上一出租车,七弯八转,大约又过了一个把小时,才到青羊宫门前。

典型的道教建筑,按风格估计是明清建筑,建筑年代比较久远,没有后期重修的痕迹,最多只是后期维修,保持了原始的古朴形象。门面斗拱挑檐,云龙彩雕鲜艳;扁额题字苍劲,两层琉璃金黄。我看了看它的门牌号码,“一环西二段9号”,可见是市中心区,保留着这样一座古老的建筑,没遇战乱的成都,确实存有大量的古迹。这应该是成都历史以来的一座标志性的建筑,因为,这个区,就叫青羊区。

我现在顾不上关心它的来历和掌故。要是小池在一起,肯定会对此品评一般。我是来找人的,现在是下午四点钟左右,青羊宫附近,还有一些算命打卦的江湖人士,我先围着它,转一圈,看有没有张继才的遗迹。

一圈下来,没发现张继才,但也看出一些名堂。这道观之外,与武汉的长春观大致相似,大量江湖算命的人在此摆摊。套路都差不多,只是有一点怀疑,这些人,见我路过,怎么就没一人招揽我的生意呢?

当我孤身一人,来到一个从不熟悉的城市,我的心境,与多年前在武汉时一样。漂泊感是如此熟悉,但此时,我有明确的目的,所以,情绪状态还是有所不同。

为什么没人找我算命,我自已分析了一下。我自己一个装成昂扬的年轻人,步履匆匆,要么是有事要办,根本没有心理的徘徊,不需要算命。另一方面,我的穿着打扮,犹如游客,不像是心怀忧虑的人,不是他们的客户吧。这些吃江湖饭的,对街面上行走的人,大多有准确的判断,他们不会在我身上浪费时间的。

这一圈找下来,我几乎穷尽了周边所有摆摊算命的人,没有发现张继才的踪迹。按老隋所说,有时,他也伪装成道士在周边游荡,但我没有发现有此类人。我看里面许多游客出来,时间已经五点多了,青羊宫也已经要关门了,我只得临时找个宾馆住下,明天到里面去探一探。

完全孤独的一个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不管有钱没钱,每到夜晚,你都会产生出某种凄凉的感觉。

我得给自己找点事干,我先给班长打了电话,了解了岳父母在北京的情况,一切正常。我就把在成都的经历给他说了一下,他虽然也同意我找那个断手人,但提醒我不要冲动。

“你是去解决问题的,庄娃子,尽量不要制造问题。”这是班长对我的忠告,我听了过后,心情也冷静了些。

晚餐在哪里吃呢?成都不是好称小吃之都吗?我问了问,又好玩又好吃的地方,有人给我说了,在府城河边就有很多。我搭车往那边去了。

远远看到,有一座廊桥立在河上,灯光惹眼,我叫司机停下,就这儿了。迎面而来的是个照壁,上书《廊桥赋》,我一看作者,是号称巴蜀鬼才的魏明伦写的,仔细看了一下,这家伙以严格的赋的形式,加入了许多现代的内容。借桥抒发情绪,借赋搞点幽默,是他的风格。

四川是个出才子的地方,比如古代最有名的,李白,苏东坡一家三父子。近代就更多了,郭沫若、巴金是近代最有名的大家。从中国文化史上来看,四川出才子的比例,大概与江浙可以齐名了,究其原因,估计与生产生活水平与方式有关。天府之国与江南的鱼米之乡,在生活富足程度来比,大致相似。况且川西坝子,更是因为都江堰的存在,每年人们闲时多、忙时少,就给欣赏艺术带来了群众基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穷不养艺,自古皆然。

但是,四川出的大才子多,还与安宁的社会环境有关。除了明末张献忠的屠杀以外,四川大部分因地理的原因,与中原有隔绝,造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氛围。这里风景秀丽如峨眉、西岭,完全可以给诗人提供想象与歌颂的空间,还有川西高原、贡嘎雪山,壮美的风格,给人以大气的风骨。这是江浙文人所不能比的。江渐文化虽然精致,但大气,倒比不上四川了。

天下才子来四川,四川才子出天下。这也是一个独特的现象,这里好像是个文人的中转站,外来的才子,如果到一次四川,文化艺术的风格就会得到杂交和改变,焕发出从前完全不同的雄奇风采,比如杜甫。四川才子出了四川以后,很容易名满天下,是不是也是这种文化杂交后的产物呢?

比如陈毅元帅当年出川时写的诗:“三峡束长江,欲使江流改;一旦破夔门,东流归大海。”

四川的文化人,如果不出四川,就小家子气,如魏明伦般,才虽有才,但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却要打折扣了。他写的《潘金莲》,虽是川剧,但当年也是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些冲击。他把历史上人们认为可遭痛恨的潘金莲这个人物,写成了妇女解放意识的觉醒先驱,这也算是个独特的视角。但是,后来,并没有再产生更有影响力的作品了。因为,一个文人,如果不将自己的思考对象,放到中华民族整体的文化背景上,不把自己的写作对象,放到当今时代的反思上,它是形成不了巨大影响力的。没有影响力的作品,哪怕再精致、再大胆,也是自说自话。

这让我想起了陕西的三位作家。贾平凹是最有才气的,但他的才气与中国现代的关注点没有合拍,所以,只能叫做怪才。而路遥的才气明显不如他,但他将自己的作品直接对准这个时代,所以就有了《平凡的世界》。陈忠实企图将近百年中华传统的演变史写出来,大则大矣,但焦点不集中,情绪不饱满,意义虽然多,但冲击力差了些。但《白鹿原》的影响,也远比贾平凹的任何作品强,虽然贾是陕西第一才子。

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池,如果她在这里,免不了要跟我辩论一番,她会有哪些观点和结论呢?

算了,肚子有点饿,先填饱再说。

走到河边一个宵夜的摊子,要了一个兔头,几碟凉菜,一瓶啤酒,就着这偶尔吹来的河风,喝了起来。

过了几分钟,邻座就来了几个外地人,口音估计是东北的,其中有一个成都口音的人作东,估计是招待外地朋友。他们倒是高谈阔论,令我兴趣倍增。

东北人和四川人,都是中国优秀的吹牛大师,我倒要听听,这个成都人,拿什么故事来招待北方的朋友。

“东北当官的多,四川当大官的人少,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成都人的问题,现场就激发了大家的兴趣,我在一边,也很好奇,看他怎么演绎。

要说,小说就是讲故事,吹牛也就是艺术了。要吹得感情澎湃要吹得别人想听,还真是个技术活。他的话从问题开关,一下就抓住了观众,简直是教书一般的写作经典了。

“主要是追求不同。你们东北人,追求霸气,我们四川人追求安逸。所以,结果也就不同了。”

你看看,先提出结论,这结论本身就不凡,看样子,他举的例子,或许更有听头了。

“追求霸气的人,要么占山为王或者行侠仗义,要么当个大官或者出个大名,追求的是人人都感受得到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这两种力,在官场上才会得到极致的体验,你说是不是?”

当然有人接话了,什么东北官员多、土匪多,什么人都想出名之类的,好像在自动证明那个成都人推断的准确性。

“我们四川人的追求是安逸,是自我生活的一种状态,不需要当官发财都可以得到,所以,外人看来没追求,在我们看来,要的就是这种状态。”

有人附和到,这不就是自得其乐嘛。但得到了纠正:“不仅仅是,还有乐观豁达的因素在。”

“比如汶川大地震,就有几则真事,我跟大家分享一下。”

故事要来了,这才是正餐。

“这么大的灾难,四川人照样雄起,这就是乐观。当时地震时,我们成都也是蹦迪的感觉,地板喝了酒,墙走我不走。”

这个形容简直绝了,活灵活现,这是个语言大师啊。

“当时,人民公园几个阿姨打麻将,突然地面跳起来了,但她们没跳,她们的第一反应是,马上按住自己在桌上的麻将牌。等地震平稳了些,一个阿姨摸了张牌,说到:自扣,要不是刚才地板跳了几下,我非要整个七队,算了,屁和,给钱!”

听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汶川一个小伙子,被埋在废墟里几天了,俄罗斯救援队来了,花了好几个小时,才把他从黑暗中挖出来,他出来一看,怎么全是蓝眼睛的外国人,吓了一跳,说出了这几天来的第一句话:格老子,这地震还凶喔,一家伙把老子震到外国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种跳跃式的举例,有特定,如果电影中的蒙太奇,非常有画面感和代入感,收获了笑声和激烈的评论。

“最恼火的,还是国家。”

我听到这里,就知道他又要幽默了,所谓正话反说,即如此。

“派出了好多心理专家,说是要医治四川灾民的心灵。四川人,有心灵问题吗?太看不起人了。这些专家倒是很尽职责,到处灾区都考察过了,他们看到的是,在救灾帐篷里,最多的根本不是哭声,是麻将声,家人死了好几个,他还在麻将桌上,这有什么心理问题?专家表示自己无用武之地,又不敢这么早回去向国家交差,就只好陪灾民们打几天麻将。后来,专家毕竟是专家,还是看出了关键问题:只要打麻将让他们赢,他保证心情高兴。专家为了完成国家任务,把路费都输光了。有的没钱回去的,现在还在四川麻将馆呢。”

这就比较荒诞了,但听起来有趣就行。不管合理不合理,关键是客人要开心。

有人问,四川人怎么这么淡定,没心没肺的样子。

“这是传统,四川人天生就是这样的。自己的苦难自己扛,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遇事要雄起,装硬气,不臊皮。就举一个过去军阀混战的故事,你们听听。当年四川两大军阀杨森和刘湘打仗,战争正激烈的时候,你猜这两个主帅在哪里?他们在一个桌子上打麻将。”

大家觉得不可思议,打仗是要死人的,这俩人居然这么谈定?

“杨森的参谋长过来报告军情,看见刘湘也在,不好说。杨森说:不怕,都是自家兄弟,尽管说就是了。这边,他也不怕刘湘知道了军情。当然,刘湘也不能离开,因为,如果谁离开这个桌子回去通风报信,谁就失了格,不义气,怎么还能够在四川混?”

这倒是大家难以想象的,为了所谓的格,居然连战争胜负都要赌上,这是哪门子讲究?

“后来,杨森输了,兵败如山倒,仓皇离四川。他的父母还住在成都呢,没机会接出来了。但是,刘湘占领成都的第二天,就带上礼物,专门到杨府拜访了杨森的父母,还解释说:打仗是我们两兄弟的过节,与老人家无关,小侄对不起老人家,让你们家人不得团圆,今后小侄会经常来拜访,希望老人家安享晚年。你看,这名声,这义气,这叫不失格,这才能够在四川站得住。”

大家对这个故事感觉怀疑,对他的推论也不太信服。谁也不会想到,这两个各自拥兵十几万的人,居然把表面文章做得这么好。

“你们哪,还是不懂我们四川人。明天,你们要是不信,到武侯祠去看看,认真读那上面的对联。这本来是在总结诸葛亮治理四川的经验,但到今天,还是管用。上联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下联是: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看样子,这也是个文化爱好者,不同于普通市井小民,这对联背得出来,说明他是读过几天书的,且看他如何解释。

“上联是根据诸葛亮七擒孟和的故事而来,虽然擒了人,但又放了,为什么?攻心呗。如果不攻心,光擒了这个孟和,今后统治的时候,还会有张和李和王和,擒不胜擒,蜀国安有宁日?大后方都经常有反叛,怎么进取中原?下联说,治理蜀国的政治家,要审时度势,不能蛮干,就像张献忠那样,硬用武力解决,但即使杀光了四川人,四川人也不投降,你想想,这是何等的骨气?”

在大家的掌声中,我默默地为他点赞,这一连串的故事,最后能够在幽默中,把意义升华到这种程度,这是才子级别的啊,虽然他现在看起来,只是个普通人。

成都的悠闲文化,我是在早上起床后才遇到的。我一般六点半起床,洗漱完毕后,大概已经是七点了。我不想吃宾馆提供的早餐,我想在街上转转,看成都人平时早餐有哪些好吃的东西。我虽然是四川人,但对成都不太了解。

以前,跟小池探讨过四川的历史和文化问题,当然只是来自于书面的推论。在古老的传说时代,在汶川一带有一个部落首领螺祖,是蚕桑丝绸业的始祖,她后来与黄帝通婚,形成了我们今天的华夏民族,所以螺祖是我们的共同祖先。

这个传说历史不可考,但反映了她作为部落首领的情况,是母系氏族的代表,而黄帝是父系氏族的起源。传说螺祖走后,该部落就分为两个部落了,一个中蚕丛,一个叫鱼凫。

当然,我们可以把这两个部落认为,一个是靠蚕桑业为特点,一个是靠捕鱼业为特点。反正,蚕丛留下川西,就是后来的蜀国;鱼凫顺江而下到今天的川东及三峡一带,就是巴国了。李白在《蜀道难》中写到:“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四川的文化,也与其相对封闭有关。“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正是因为出入不易,才保留了它的独特。正是因为自给自足,才培育了它的气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地理的封闭并不导致四川人的保守,相反,正因为外来的文化和客人,来之不易,四川人反倒更喜欢接收和亲近,要说最不排外的城市,全中国,非成都莫属了。

对自己人苛刻多,对外来客更宽容,这也许是成都文化中的一道风景。因为自己人太多了,外来客不容易,物以稀为贵吧。

就是外来的物品,在四川也得到了充分的欢迎。海椒、胡椒、番薯、番茄、洋芋,哪一样不是外面品?都在四川广泛种植和使用,成了川菜的重要内容。

川菜的复合味,最能够体现文化特征了。在不停的试验和创造中,新的味型和菜品被发明出来,立即会得到食客尝鲜的奖赏。四川人喜欢创新,在菜品上,每一个主妇都不甘寂寞。

其它菜系,以老字号老味道而着称,但四川这样一个饮食发达的地方,人们对老字号的推崇,反而不怎么热烈。因为创新太快,以至于人们喜欢面对目不暇接的新品,对记忆中的老字号,倒稍有冷落了。不是说四川没有老字号,也不是说川菜老字号就不吃香,但与新东西比起来,老字号的号召力,就不那么大了。除了火锅以外,谭鱼头、唐肥肠、周黑鸭,全是新近创造的菜品,照样风靡大江南北。

这种试验和创新的精神,是四川人在狭小的区域空间,不断发展的源泉。

四川人的钱财观,生活观,权势观,以及所有的人生观,都是与安逸相联系的。如果不安逸,那么,其它的都不重要。这种将精神层面的需求提高到物质之上的特点,是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

最有观众的艺术是幽默,如果不幽默,就没意思,如果没意思,那你活着有什么劲?

街角人头攒动,店内风起云涌。我热血沸腾:“老板,来碗肥肠粉,多给芫荽。”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