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二百零一章 战友的命运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二百零一章 战友的命运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向班长突然明白过来:“对了,你还没,你跟你班长是在哪里碰上的?”

“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贩步北京菜场,在菜场附近的一个餐馆,我们碰上了。”

“那帮他卖车还贷款的就是你了?”

我点点头:“当时我虽然钱不多,但这点钱还是拿得出来的。我把他介绍给另一个老板当司机,收入比他贩菜要高些。我当时还想,我在北京没亲人,有班长在,我们互相也有个依靠。”

赵班长到:“他后来的事业,与你也有关了?”

“算是有关,但主要的是,班长的能力在那里摆着的,只要有机会,老板自然会重用。”

赵班长笑到:“我嘛,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当年你班长真是喜欢你啊,结果你今回报回来了。这不是命好,是好人有好报。”

“各位班长都是好人,当年帮助我都很多。所以,今我们缘分到了,坐在一起喝酒,是不是?”

“大学生,果然会话。”李班长边上,是孙班长,他向我举杯,我们对饮了一下。

李班长到:“饶命啊,不清楚。比如我当年退伍,安排的单位,大家都看不上,但我也是没办法,没关系,人又不会话,被迫去了。算是国家单位,有什么挑的呢?”

“李班长,既然是国家单位,怎么看不上呢?”我问到。

赵班长笑到:“你不知道他的单位,当时我们确实有点看不上,你知道他在哪里工作吗?”赵班长故意停顿了一下,自问自答:“环卫,是『政府』事业单位,但是,这算是最低赌单位了,谁愿意去?”

向班长接着到:“谁知道,他还去对了!这个单位旱涝保收,对不对?『政府』的经费是从来不敢少给的,因为路面马上就反映效果。他在一帮子扫街的人中素质太高,现在,人家已经是环卫所的所长了,管着百多号人、几十台车呢。牛不牛?”

李班长谦虚到:“还不是扫地的?”

孙班长到:“你这个所长当得,几十台车光运行的油费国家拨多少?工人加班福利国家拨多少?劳务外包国家拨多少?搞文明城市建设国家又追加拨款多少?你当我们心里没数嘛?”

向班长笑他:“老孙,你当过司务长的人,就是算得细。『政府』不跟他算钱,就要效果。他把路面搞干净了,效果出来了,领导就满意,谁有空跟他算细账!你大姨子,不也安排进去了?扫了多少地,给了她多少工资,你没数?”

孙班长嘿嘿笑了起来:“那倒是,没老李,她还安排不进去。一个农村『妇』女,也算是在县城找了个工作,谁让他是所长呢?不帮战友帮谁?”

“废话,就你算得精”赵班长到:“你当年当司务长的时候,没请我们几个老乡喝过几餐酒,退伍后找战友,我要是老李,就不帮你,怎么样?”

老孙不好意思:“好,话错了,自罚一杯。”

我问到:“赵班长,你到镇『政府』,现在还在那里?”

“在啊,当时确实把果园保住了,村里也没人欺负我们了。但现在的问题是,村里为什么没人欺负我们呢?因为村里没人了,都出去打工了。果园是保住了,但也挣不到钱了,你我这忙得。”

“果园怎么不挣钱呢?我看北京水果卖得挺贵的啊?”

“我们的果园,种的是柑桔,每到收获的时候,就必须及时采收下来运走,耽搁不得的,要不然就会烂在地里。我们那里是山区,虽然有条公路,但也只在山脚下。如果要采摘,就需要大量的人力,从果园摘好往下背到车上,人工成本非常高了。关键现在农村没有壮劳力,全是老头老太太,每每个人工至少一百,他们能够背多少?有一年,一个老头在背水果时摔伤了,还花了我一万多诊疗费,亏大了。”

“那你没种了吗?”

“种还是种,我父母还算做得动,我有时也回去帮忙。只是每年收获的时候,叫水果贩子自己去收,收多少算多少钱,大不了便毅,反正,这也不是挣钱的活了,每年烂了不少,可惜。”

“你还经常回去帮忙,上班不紧张吗?”

“嗐!我当年也是钻钱眼去了。刚开始当个民政专员,后来公务员改革,我的『性』质是工人,没办法当干部。领导找我谈话,我就选择了福利比较高的广播站去了。”

“广播站福利好?广播不是没有了吗?怎么还有福利呢?”

“全称是广播电视站。我们镇上包括附近乡村,都装了闭路电视,『政府』出钱装,我们收收看费,每年每户两三百元,这就是收入,来维持日常维护费用,当然以加班费等名义发些福利,这也很正常。我们镇有两万多户,每年收看费大致有五百万,养我们这几个人,是绰绰有余的。”

向班长此时补充到:“他们虽然是财政供养单位,但属于部分自收自支的,自己有钱,有可适当多发点。”

我不太明白:“财政供养单位,不就是吃公家饭么,怎么还有差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向班长解释到:“你没在『政府』部门工作过,你不太了解。财政供养的单位分好几个类别。按『性』质分,可分为机关行政单位,这里面的干部全是公务员,按照国家公务员法的方式管理,所有工资津贴由国家订标准,由财政统一发。比如甲乡乡长与乙乡乡长级别一样,都是公务员,那么,他们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大体上应该差不多。还有国家政法编制,就是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干部,管理模式和工资待遇模式跟公务员差不多,都是国家编制,相当于全国粮票,稳定『性』通适『性』和可比『性』比较强。其次,就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属于省级粮票,是各省人民『政府』定的编制,工资津贴也按国家公务员的方式,但这种单位的产生和撤销,是由省『政府』文件决定,稳定『性』稍差。再其次,就是事业单位。比如交通事业、卫生事业、教育事业。虽然这些事业单位的领导是公务员,但这些单位职工的主体是事业编制。工资津贴的算法就不同了。主要分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部分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等类型,其稳定『性』渐次降低,人员和工资的灵活『性』也渐次加大。广播电视局是有收支功能的事业单位,财政拨付工资,而福利,得从自己的收入部分中解决。”

我问到:“碰到专家了。那李班长的环卫呢?”

“正式职工属于全额财政拨款,还有部分临时聘请人员,那得从其它事业经费中挤出来给他们发,向财政要钱,是我们单位一把手的基本功。”李班长自己回答了。

我对赵班长到:“那你不好嘛,既拿国家的,又拿自己的,钱还多些嘛。”

“乡镇的事,就是这样,有这样一个好单位,各位领导都看上了,把七大姑八大姨都往这里安排,我刚进去的时候,只有五个正式职工,外加三个民工,现在你猜多少?二十多个正式工,外加十多个民工,扩张了四倍。”

我到:“人多清闲些嘛。”

“错,还忙些。你不知道,这些后进来的人,都是有领导关系的,如果他有本事,早进其它单位了,如果他没关系,也进不了我们这里来。民工里面,大多是不怎么会干事的,也是领导里面最不能干的亲戚,让我们给口饭吃的。怎么办?来了人不得供着,待遇不就下来了吗?况且,人越多,事就越多。人是会自己产生事情的,在处理人事纠纷和矛盾中,就牵涉了大部分精力,谁抓生产,只有我们这几个老职工啰。”

我感叹到:“人一多,就把一个好单位吃穷了。”

向班长到:“县乡两级都是这样,经济不行了,就都想吃财政饭,财政饭保险嘛。财政维持不动了,就报贫困县争取国家贫困资金,吃国家补助。总之,有点关系的,在县城就吃财政。没关系的,要么开个店子,交各种杂七杂澳税费,赚不了几个钱。要么外出打工,农村就没人了。”

我学过经济学,知道拉税收边界这回事,就问到:“税费收多了,店子生意差了,岂不要把店子收垮,那财政不是受影响了?”

向班长到:“你得是有道理。但有关系的人,你不仅不能『乱』收,还要减免。要完成税收任务,只有逮住那些没有关系的狠收了。所以,在我们县乡两级,哪怕做一点事情,都得有关系,不然是混不下去的。这就是人情社会,也是生存法则。老赵以为到镇『政府』就给老家父母撑腰了,也是这个逻辑。”

人情社会,全靠关系。这是中国农业社会的特征,今中国从事农业的农民越来越少,农业社会的特征应该减轻了啊。我在温州在北京就很少有这样的感受,他所的仿佛是我原来读书出来之前的农村,中国近几年发展这么快,想不到这种事事靠关系的风气反而更加深入了。

凭关系可以,起码做事要像点样子,这才是进步。

我想到一个大问题:“按你的法,现在的农村是比过去好了还是不好了?”

向班长到:“当然是好了,至少农民可以用脚投票,不在你这里干了,农业税也不收了,对不对?千百年来地方官府压榨农民的机会没有了,是不是进步?我们县的经济就是个打工经济。为什么?大部分劳动力都外出打工,老人孩子留在农村或乡镇,得寄钱回来吧?年轻人寄钱回来老人孩子消费,就有市场了。况且,有的年轻人落户大城市有困难,在外面挣零钱,要回乡买房买门面做生意,这也是为他自己养老作打算,这也推高了县城和乡镇的房价,也支撑了『政府』的税收。但是,我总有个忧虑,也许过不了好多年,当这些年轻人老了,他们的后代在大城市扎根了,我们县城乡镇的市场衰落了,我们税收收不起来了,哪个来支撑财政?光靠扶贫救助款,能吃饱?”

我直观反应是:“那就削减财政供养人员吧,比如老赵那个广播站,恢复原来七八个饶编制不就行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赵班长笑到:“请神容易送神难,都是领导的亲戚,哪个走?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呗。”

向班长到:“你们注意到没有,原来在八十年代,乡镇企业红火的时候,乡镇那欣欣向荣的局面。但终究竞争不过大城市,现在乡镇有什么企业?绿『色』产业是麻将馆,重工业是烤羊肉串。县乡两级最大的产业,就是吃财政饭,当这碗饭吃不好的时候,也是县乡两级衰湍时候了。”

我佩服他对政策的了解,也佩服向班长对趋势的把握能力。我赞到:“向班长,你在『政府』开车,果然见多识广。”

他摆摆手,到:“我一直在走下坡路,不过听领导们在车上议论多些,所以就得多些。”

“你怎么在走下坡路呢?跟领导开车一直都是金饭碗的么?”

“兄弟,你不太了解今的行情。从市场上来,只有稀缺『性』决定价格,对不对?”

他这样一,我就明白,他的理论水平确实有点,毕竟跟高手在一起,自己也成了半个高手了。

我点点头,他继续到:“过去我们在部队,要学个驾驶技术,名额有限,技术好的司机更是少,所以,我们吃香。你要知道,过去车也少,司机也少,所以我们是金饭碗。但是现在,学个驾驶只需要两三千块钱、两三个月就成了,司机多了,我们就贬值了。车也多了,很多领导家里都有私家车了,家里的事也不太需要我们掺和了,对我们的依赖也了。我们的作为了,所以我们的地位也就降低了。有作为才能有地位嘛,领导对你的需求程度降低,意味着领导对你的重视程度降低,所以,我们是越来越不重要了。”

我到:“管他呢,你反正是正式职工,他们也不能拿你怎么样。”

“那倒是。但我先前过,一个县,如果有个好岗位或稍好一点的职业,只要可替代『性』强,就会有许多关系进来。我们车队,进来了十几个临时工,都是开车的,都是领导的关系,有的领导更直接,用自己的亲戚给自己开车,『政府』给他发工资。像我们这些正式工,领导还不愿意用,为什么?忠诚度不高,还不太好管理。跟你,过去我们出车的频率是今的两倍以上,领导依赖我们,所以我们报些修车的发票、加油的发票,都算是我们的福利,算是领导的照顾。今,这个待遇没有了,我们的油水也没有了,只拿干工资,穷。庄,实话跟你吧,我在部队给领导开车时的地位,你也看到的。从那以后,我的社会地位下降,我到今才明白,自己是个服侍饶人,比打工仔的待遇好不了多少,收入还比较低。我们车队司机家庭的离婚率,都超过了50%,相对社会地位下降,后果惨重!”

“这跟离婚率有什么关系?”我有点不太转得过来。

“我们虽然比你大不了多少,但前些年农村饶婚姻,大多也是搭伙过日子,谈不上爱情,你班长跟你嫂子,原来也不是这样吗?”

他这样,我也明白意思,就是各有需求,凑合一块得了。只要能够满足对方的需求,这婚姻就稳定,如果不能满足需求,婚姻就有可能出问题。这是王班长当年的家庭匹配论已经描述过的现象,当然,这几个是班长老乡,对班长家庭的评价是有道理的。

向班长解释到:“要十几年前,我们结婚的年代,在部队给首长开车的,多风光,那是半个首长啊,娶的媳『妇』,是全村最漂亮的,你只问这几个,他们都知道,我媳『妇』当年,漂亮不?”

孙班长:“就这样跟你吧,庄,当年他媳『妇』来部队探亲的时候,我们战友都不敢看她眼睛。”

“这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懂孙班长的语式。

“美得『逼』人!”

我懂了。

向班长继续到:“虽然没老孙得那么夸张,但人家镇长的儿子追,她都没干,看上我了,怎么样?当然,这有军装给我外貌加分的成分,更重要的是,我能耐大啊,当年。”

他自已给自己一杯酒,喝了,将杯子放在桌上,云淡风轻的样子:“她弟弟考兵,我跟首长了,首长一个电话,接兵干部硬要,招到部队来了。跟首长出差,别人送的好东西都有我一份,都给她家寄了。平时首长吃饭啊、生活费用啊,都是我结账我报销,我多报一点,钱不也挣了些吗?这样的女婿,谁不喜欢?退伍回来,县『政府』司机也还吃香,所以我们县『政府』司机班的年轻人,找的老婆个个漂亮,我跟你,后来,我们老婆们,都通过我们跟领导近的关系,都帮她们找了工作,成了正二八经的城里人,在以前,这算不算厉害?”

赵班长及时总结到:“汽车是工业技术的结晶,司机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车司机掌握领导的方向,学习领导的语言,方便领导的生活和工作,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领导都是人民代表,司机在外人面前,也是半个领导,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对不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广播系统的,瞎什么大实话!”李班长打岔。

“比我老一点的司机还厉害,领导提升调走前,总得给自己的司机搞个干部编制,有的还正经地当官了,拿捏起来。”向班长继续:“到了我们这一代司机,就越来越不行了。领导自己的亲戚都照顾不过来,哪有心思照顾我们?况且现在全国搞活,打工的都比我们挣得多,漂亮媳『妇』谁守得住。况且媳『妇』自己已经有了工作,别的干部或有钱人一勾引,不就黄了吗?”

我有一个不好的预感,估计向班长的漂亮老婆也跟他离婚了。当看到其他几个人向他敬酒,并安慰到:“过去聊事,不要想太多,开心就好”、“一个人还洒脱些,反正还有个孩子,怕什么?”之类安慰的话,我不用问,就知道,是这样的结局了。

那个风发意气的首长司机不见了,成了大家安慰的对象,这是男人最大的悲哀。

“但是,咱也不能怪人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对不对?当年享过福,就不能怨今受苦,对不对?也怨我,这么多年,自己除了开车和吹牛外,没学到什么能力。虽然跟领导学了些官话,但自己又没当官,怨谁?对不对?”

他自饮一杯,我感觉他勉强在笑。什么是悲剧?把最美好的事情撕碎给你看。不要理论上自以为是,那是你自己没遇上。我自己要是遇上了,怎么洒脱?

我佩服他,敬他一杯酒:“向班长,你对待陈班长,是义气的,我敬你重感情,我敬你,永远是我的班长!”

“不过,话回来。”他笑笑:“我好歹也算吃财政饭,旱涝保收,富不了,也还可以不求蓉维持一个家,抚养我孩子。比起你班长原来老厂的一些老下岗职工,还是好多了。他们工作几十年,四五十岁了下岗,没社会技能,现在吃低保,怎么办?老李那里临时聘请的打扫卫生的,不是有好几个是那个厂里出来的?”

李班长点点头,到:“他们没编制,只能按临时工待遇发钱,现在都五六十岁了,没单位交社保,只能靠扫街挣那一两千元一个月,怎么办?人总是要吃饭的嘛。别看不起这岗位,这还是『政府』专门拨出来照顾下岗职工的,还许多人竞争呢。”

我在想,当年我一门心思跳出农村,那些本来就在城里生活的人,也有这么惨的。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