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锦衣镇山河 > 第927章 好一幅众生相

锦衣镇山河 第927章 好一幅众生相

作者:肥胖的可乐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3-12-31 01:12:08 来源:88小说

数日之后,张鲸外宅张灯结彩。府门高高挂起了两盏红灯笼。灯笼上贴着大大的“寿”字。

张鲸是二月生人。深秋时节过的哪门子寿?其实,过寿只是个借口,卖官儿才是目的!

万历帝一口气将七十多名言官的任免权交给了张鲸,张鲸岂能不借机大捞一笔?

一大清早,来张府拜寿的官员便排起了长队。

一个身材肥胖的六品官儿,排了整整一个时辰的队,终于排到了门口。

一个七十多岁的门房老头,站在门口,问那六品官:“你来这儿有何贵干?”

六品官答道:“自然是来给张公公拜寿的。”

门房老头冷笑一声:“拜寿就像是拜佛。佛是要一尊一尊拜的。先拜护法的罗汉,再拜观音,最后拜佛祖,对么?”

六品官倒是很识时务。他连忙从袖中掏出一张五十两的银票,塞给门房老头:“老人家,行个方便吧。我敬佛之心虔诚的很。若是拜不成佛祖,是会肝肠寸断的!”

门房老头道:“进去吧!”

六品官儿进得前院。只见前院之中,摆着一张桌子。一个小太监坐在桌子前,桌上放着笔墨纸砚和一个册子。

六品官道:“小公公,下官通州府丞徐桓,特来给张公公祝寿。这是礼单。”

小太监却没接那礼单,一言不发的看着六品官。

六品官心想,这应该就是门房老头所言的“观音”了。他从袖中又掏出一张五百两的银票,塞给小太监,陪着笑脸说道:“小公公,劳烦了。”

小太监这才懒洋洋的提起笔:“说吧,多少银子?”

六品官答道:“一万两。”

小太监在账册上记了几笔,而后道:“看到院儿西那三列队伍了么?你排最后一列。等着罢。”

六品官问道:“排在最后一列?小公公,不知道这有何讲究?”

小太监答道:“五万两以上的,站第一列。五万到两万两的,站第二列。两万两以下的,站第三列。哦,对了,十万两以上的,随时都能见我们张公公,无须排队!”

六品官心中暗骂:老子拿出了一万两的血本,倒头来,却只能在这张府排个老末!

六品官心里骂归骂,可为了换一顶更大的乌纱,只能屁颠屁颠的站到第三列队伍当中。

张鲸书房。

一名官员双手将一份礼单递给张鲸。

张鲸打开礼单一瞧,礼单当中,夹了一张五万两的银票。

张鲸合上礼单,笑盈盈的问:“你叫什么来着?”

官员道:“属下礼部主事,常方。”

张鲸道:“礼部主事是正六品。你想换个什么差事?”

常主事答道:“属下不求升迁。只求平级调动,能到都察院做个山西道监察御史便心满意足了。”

山西道监察御史,职正六品。职位虽小,却管着监察山西通省官员。

张鲸眯着眼睛问:“这倒是奇了。花了五万两银子,却只求一个平级调动?”

常主事解释道:“在张公公面前,下官不敢隐瞒任何事。下官的姐夫,是山西巡抚赵正隆。原来山西道的御史,天天在京城里憋着找山西一省官员们的茬儿。稍微抓住点鸡毛蒜皮的事儿,就大做文章。我姐夫甚为头痛。”

张鲸笑道:“于是乎,你姐夫出银子,替你买下这个官儿。今后自家人监察自家人,你自然不会给山西的官员们难堪。”

常主事道:“要不说张公公您圣明呢?正是如此。”

张鲸道:“罢了!君子有成人之美。我就给你调动调动,让你做山西道的监察御史!”

常主事千恩万谢的走了。

书房门口的小太监喊道:“下一个!”

一个七十来岁,满头白发的官员走了进来。

官员自报家门:“下官大兴县令李元君,见过张公公。”

张鲸皱了皱眉头:“李县令,你贵庚了?”

李县令将右手放在右耳边:“张公公,您说什么?下官上了年纪,耳朵有些不好使。”

张鲸大声说:“我问你贵庚。”

李县令答道:“哦,下官虚龄七十有一。在各地的县令任上,干了能有四十年啦!”

张鲸扑哧一声乐了:“这么说,你也算是个三朝老臣了!怎么做了四十多年官儿,才是个正七品?”

李县令解释道:“下官是举人出身。大明官制,举人出身的官员,做到正七品就已经到头啦。”

张鲸道:“李县令啊,我看你白发苍苍,似乎该回家养老了。”

李县令慌了神:“不不不。下官老当益壮,老而弥坚。还能为朝廷出一把子力。”

说完,李县令将一份礼单交给了张鲸。

不得不说,这李老头当了四十多年县令,的确刮了不少地皮。礼单中的银票,赫然是八万两!

张鲸一见银票,立马改口:“是啊。姜子牙八十拜相。你七十一,的确还能为朝廷再效些力。你想当什么官儿啊?”

李县令道:“嘿嘿,下官做了四十年的正七品。到老怎么也得混个正六品才甘心哇。下官想做工科给事中。”

张鲸笑道:“成啊。你老兄有替朝廷出力的心,我自该成全。明日,你就去吏部领工科给事中的委札。”

李县令大喜过望:“下官永生难报张公公的恩典!”

张鲸笑道:“这是说哪的话,你做工科给事中是为朝廷效力。我为国举贤也是为朝廷效力嘛!为朝廷效力是做官的本份,何谈什么恩典?”

李县令走后,又有一个满嘴苏杭口音的官员走了进来。

这官员倒是很年轻,二十来岁。他用苏杭话说道:“下官于承业。是上一科殿试的三甲同进士出身。因为名次考的太靠后,故而一年来都未放实缺儿。在吏部挂了牌子备选。”

张鲸有些奇怪,这官员的苏杭话说的很蹩脚,似乎带着一股山东大茬子味儿。

张鲸问:“原来是新科进士,国之栋梁。于大人,你是哪里人啊?”

于进士闻言,连忙道:“下官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听闻张公公亦是杭州人。一查族谱不要紧,原来张公公是我六叔公的三舅的表兄弟!按照辈分,我该喊您一声‘太爷爷’。”

说完,于进士亦递上了自己的礼单。他毕竟是新科进士,没放过实缺,没刮过地皮。银子不多,只有八千两而已。

张鲸心中思忖:我不能只把官儿卖给无能的老朽。怎么也得提拔几个有前途、能干事的年轻人。这人能考进殿试三甲,想来也是有几分真才学的。呵,多一个有才学的重孙子,总不是坏事。不如成全了他。

张鲸笑道:“既是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了。你是候选的进士。按规矩,只能做个七品官儿。我推举你做都察院署理御史,正七品职衔,如何?你要是干得好,我会给你从署理转成正职。到时候你就是正六品啦!”

于进士大喜过望:“那下官,不,重孙子就谢过太爷爷啦!太爷爷,要是没别的事儿,重孙子就不打扰您了。”

张鲸叫住了于进士:“且慢。我问你,你真是杭州人?”

于进士尴尬的一笑:“啊,重孙子我祖籍是杭州,自小却随父亲在山东长大。故而这苏杭话嘛,说的不甚流利。”

张鲸笑道:“还真是难为重孙子你了。既然是亲戚,咱们以后就该长长走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