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锦衣镇山河 > 第880章 折担

锦衣镇山河 第880章 折担

作者:肥胖的可乐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3-12-31 01:12:08 来源:88小说

外孙和孙子的对话,提醒了贺六。

贺六心中暗想:对啊。叛匪金印可不是什么能够夹带在身上的银票。那是实打实的一大坨金子!内阁值房深处宫中。若要在南镇抚司禁军的眼皮子底下偷偷带出宫,就必须有一个绝佳的掩护方式。这种掩护方式,显然只有一种!

贺六问李汉骄:“汉骄,你现在已经是从四品的署理知府了。朝廷的各项制度,你应该是烂熟于心的。我考考你。朝廷的奏折制度中,各部、各地方官员的奏折,是如何交到皇上手中的?”

李汉骄答道:“各部、各地方官员的奏折,要先交到尚宝司汇总。每天辰时,内阁行走,会来到尚宝司衙门,用‘折担’将一封封奏折抬到内阁值房去。内阁诸阁老,会审阅所有奏折。根据奏折的重要程度,选择一部分交给司礼监。再由司礼监转呈皇上。”

贺六猛然起身,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汉骄,你再给我解释解释,何谓‘折担’?”

李汉骄答道:“折担嘛,顾名思义,就是挑折子的扁担。扁担两头各有一个大木箱。《大诰》中,还对木箱的形式做了明规。木箱必三尺见方,柳木红漆,上雕麒麟瑞兽。。。内阁从六部抽调主事、员外郎做行走,必挑壮年之人,原因就在于,内阁行走每天早上都是要挑折担的!”

贺六又问:“折担每天早晨将奏折卸下。晚上呢?空了的折担该放在哪里?”

李汉骄答道:“我在苏松任职时,跟松江的赵丹赵知府交好。他以前就做过内阁行走。据他说,折担都是傍晚下差的时候,内阁行走挑着出宫。出了宫,再交给自己在宫门口等待的长随带回家。”

贺六对一旁伺候的侍女子妍说道:“你去把你夫君叫到饭厅里来。”

不多时,洪朗进得饭厅。

贺六问:“你明日去找北镇抚司稽查千户徐大鸿。跟他要三百耳目。再跟内阁的赵首辅要一份详细的内阁行走名单。这些天,你带着三百耳目,看牢那六十一名内阁行走。他们见了什么人,干了什么事,吃了什么饭,我都要一清二楚!”

徐大鸿,乃是徐七徐胖子的独子。徐胖子隆庆三年死于蛇灵案后,贺六便让徐大鸿在锦衣卫挂了名。如今,徐大鸿已经承袭了父亲以前的千户职位。

洪朗拱手:“是,六爷。”

贺六从腰间解下一枚东西,递给了洪朗。此物竟然是锦衣卫历代影子指挥使代代相传的锦衣令!

嘉靖年间,锦衣令的拥有者是老胡。隆庆元年,隆庆帝将锦衣令给了贺六以示信任。

贺六道:“指挥使王之祯、北镇抚使骆思恭为了避嫌,已经退出了金印被盗案的调查。从今天起,到金印被盗案真相大白那一天,你可以持此令牌,调动锦衣卫诸千户、百户。”

洪朗吃惊的说:“六爷,如此重任。我一个小小百户似乎承担不起。卫中同僚们,恐怕会有非议的。”

贺六道:“你是替我贺六办事,谁敢有非议?来,洪朗,坐。子妍,你给洪朗加一副碗筷,咱们边吃边说。”

洪朗坐下,李汉骄知道,外公要跟他讨论钦案案情。他识趣的起身道:“外公,我跟桂儿、泽贞吃饱了。你们慢用。”

说完,李汉骄领着夫人、表弟退出了饭厅。侍女子妍亦走出饭厅,关上了饭厅的门。

贺六对洪朗说道:“叛匪金印是一坨重达十斤的黄金。要想偷走带出宫,只有傍晚时分,将其藏在折担中这一个法子。”

洪朗道:“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咱们南镇抚司负责皇宫卫戍的力士,通常是不会检查折担的。也就是说,偷金印的人,是六十一名内阁行走中的一个?跟三位阁老无关?要知道,三位阁老可不会亲自挑折担回家。”

贺六摇头:“不一定,也可能三阁老中的一人,指使某位内阁行走将金印用折担夹带出宫。横竖咱们有了这条线索,盯死那些内阁行走就是了。谁有异动,你要立即告诉我。”

第二天,贺六刚到锦衣卫衙门,王安便来传旨,宣贺六永寿宫见驾。

永寿宫大殿。

万历帝正坐在龙案上批阅一份奏折。王安进殿道:“启禀皇上,贺六已在殿外候旨!”

万历帝闻言,竟然以万乘之尊,亲自来到宫门口迎接贺六这个家奴!这足矣显示出万历帝对三朝老臣贺六的尊重。

君臣二人进得大殿之中。万历帝给贺六赐了座。

万历帝道:“贺爱卿,朕今天找你来,有两件事。这第一件事嘛。言官们参劾你的亲家,辽东总兵李成梁奢靡无度、嚣张跋扈、虚报战功。将辽东的土地、兵马视作一家一姓之私产。朕知道,李成梁还是忠心的。奈何朝议如此,朕不能再用他了。朕打算赐他告老还乡。”

三十四岁的万历帝,如今已是玩弄权术的高手。李家一门三大帅,掌握着蓟、辽、宣、大四镇二十万兵马。这让万历帝不得不加以防范。

言官集团虽然是万历帝的敌人。可有时候,万历帝又乐得将言官集团视作一个可以利用的工具。这次言官集团参劾李成梁,其实就是被万历帝所利用。

中肯的说,李成梁经营辽东三十年,的确有恃功而骄,不拘小节的地方。譬如,他将辽东土地视作私产,随意赏赐给自己的手下将士。言官们参他,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贺六道:“启禀皇上,边镇大帅之任免,乃是军国大事。老臣不敢妄言。”

万历帝道:“你不仅是锦衣卫的左都督,还是大明的太子少保,位列三公。朝廷中事,有什么是你说不得的呢?朕虽免了李成梁,却深知他这些年为朝廷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朕不便下明折表彰,你就以他亲家的身份,给他写一封信。你要在信中言明,朕知道他是受了言官集团的污蔑。朕让他回乡养老,也是无奈之举。”

万历帝这么做,明显是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借贺六的口,好言安抚李成梁。要知道,李成梁虽然罢职,他的三个儿子,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梅还都在边镇领兵呢!

贺六道:“是,皇上。老臣回家就给亲家翁写这封信。”

万历帝笑道:“不劳贺爱卿动笔,朕已经代你写好了这封信。你只需署上自己的名字就是了。”

说完,万历帝从龙案上拿了一封信,递给了王安。王安又将信给了贺六。

贺六心忖:亲家翁李成梁已经七十一岁。卸去官职,回家颐养天年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归宿。

贺六哪里能够想到。五年后,辽东兵备废弛。万历帝再次启用已经七十六岁高龄的李成梁为辽东总兵官。他在辽东总兵任上一直干到了八十四岁。一直到万历四十三年,九十岁的李成梁才在京城无疾而终。

嘉、隆、万三朝的忠臣良将之中,谁功劳第一,历代史家说法不一。可要说谁最长寿,李成梁第一无人非议!李如松、李如柏这两个儿子,都没能活过李成梁这个当父亲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