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锦衣镇山河 > 第584章 王阳明

锦衣镇山河 第584章 王阳明

作者:肥胖的可乐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3-12-31 01:12:08 来源:88小说

江西,南昌,文成公王阳明祠堂。

贺六和儿子贺世忠,恭恭敬敬的给阳明先生的神牌上了香。

贺六凝视着阳明先生的塑像。他仿佛看到了六十年前的那一幕。

六十年前,宁王叛乱。十几万叛军兵锋所指,所向披靡。明军节节败退。江西当地的官员们,要么放弃抵抗,逃往外省。要么直接投降宁王,做了叛臣。

在江西丰城县,没有一兵一卒的王阳明,手持一把利剑,拦住了成千上万的明军溃兵!

溃兵们朝着王阳明大喊:“宁王的叛军马上就要打到丰城了!大人,您跟我们一起跑吧!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王阳明坚定的对这些士气全无的残兵败将说道:“不!停止这羞耻的逃跑吧!留下,跟我一起,挡住宁王的叛军,收复丢失的城池,一直打到南昌去,彻底平定这次叛乱。”

溃兵们哄然大笑:“挡住宁王的叛军?你凭什么?”

王阳明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就凭我是王阳明!”

溃兵们凝望着眼前这个看似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他们隐约觉得,或许,这个人真的能够帮他们重整旗鼓,击败叛军。

于是,溃兵们留下了。

王阳明依靠几千散兵游勇,巧施计策,竟然挡住了宁王的十几万叛军。他又协调各省派入江西平叛的客军,绕开叛军主力,直取宁王大本营南昌,仅仅用了四十三天,便平定了自建文朝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藩王叛乱。

六十年过去了。或许只有贺六眼前的这座泥塑像,还记得一介书生王阳明当年在千军万马中的威风。

贺六问贺世忠:“咱们带来的拿三百锦衣卫弟兄,都撒出去了么?”

贺世忠点点头:“爹,弟兄们已经在祠堂周围铺成了一张网。只要何心隐进了阳明先生的祠堂,定然插翅难逃。”

贺六道:“让弟兄们招子都放亮些!切勿掉以轻心。”

贺世忠道:“爹,那何心隐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难道你还怕他拒捕不成?”

贺六摇摇头:“世忠,你记住,有时候,脑子比拳头更难对付。何心隐神龙见首不见尾,滑的像泥鳅一样。稍有不慎,他就会逃之夭夭。”

贺六父子是以钦差身份来的江西南昌。按照规矩,钦差行辕应该设在江西巡抚衙门内。贺六却没有依照旧例。他知会了江西巡抚,将行辕设在了江西兵备道衙门里。

因为江西兵备道任国章,是徐阶的学生、贺六的老相识。

要说这任国章,也算是一号猛人。他在江西兵备道的位子上,一干就是十四年。江西民风剽悍,盗匪成群。只有任国章做兵备道,才能镇的住当地匪患。

其他省份的兵备道,都是正四品官儿。因为任国章资历老,朝廷特旨赐他领兵部右侍郎衔,职正三品。

贺六跟儿子在祠堂周围四处巡查了一番。

贺六道:“让弟兄们在这儿盯着。咱们先回兵备道衙门,见见你任伯父。”

贺世忠点点头:“我小时候听您说过。您当初去广西途经江西遇险。幸好找到了任伯父,他带兵一路将您护送到了广西。”

贺六道:“是啊。我跟他算是老朋友了。”

贺六父子来到了兵备道衙门。任国章在衙门口迎接二人。

任国章拱手道:“六爷,自隆庆五年一别,咱们足有七年未见了!您这一向可好啊?”

贺六指了指自己的两鬓:“你瞧瞧,我的鬓角都白了!五十八的人了啊,眼见就要到耳顺之年了。”

任国章摘下自己的乌纱帽:“您瞧六爷,我的头发也都白了!唉,岁月不饶人啊。走,里面请,我给你备好了一桌接风宴!”

三人进了后衙饭厅,依次坐定。

任国章给贺六斟上酒:“六爷,您这一趟来南昌,是办什么差事?”

贺六微微一笑:“任兄,有些事儿,我不方便说。”

任国章道:“倒是我失言了。谁不知道,锦衣卫专办秘密差事。既然是秘密差事,我就不该瞎打听。不管您办的什么差,要用兵马,直接跟我说。整个江西的兵马,都是我在统辖。”

贺六道:“成。任兄,你做江西兵宪,也有十四年了吧。唉,真可谓是鞠躬尽瘁。朝廷也没说升您做个巡抚或者布政使。”

任国章道:“吏部那边,倒是几次打算把我调到外省去做布政使。我没同意。江西地面离开我,恐怕要乱成一锅粥。吏部的人也算仗义。见我如此决绝,便不再提给我调职的事儿。他们上书内阁,赐了我个兵部右侍郎衔,又给我晋职正三品。”

贺六转头对贺世忠说道:“世忠,看见没,什么叫一心为国?你任伯父就是一心为国的最好榜样。”

任国章道:“不敢不敢。我当了十四年的兵宪,不懂民政。真要是做了布政使,恐怕要辜负了朝廷的厚望。”

贺六随口问道:“任兄是带兵的文官,又是徐阁老的高徒。写的一手锦绣文章。可谓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我听说南昌有个立仁书院。立仁书院那边,没请任兄过去讲讲学?”

任国章眉头一皱:“六爷,你怎么突然问起书院的事儿来了?立仁书院?我是不会去的!里面的掌院、教授,天天借古讽今,指桑骂槐的抨击朝政,嘲讽张首辅。我才不去凑那个热闹。”

贺六问:“这么说,立仁书院的人抨击朝政,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你们当地的巡抚衙门、知府衙门为何不管一管?”

任国章摇头:“没法管!读书人的嘴,比刀剑都要厉害。要真封了立仁书院,抓了书院里的学子,江南那些酸文人的唾沫星子,还不得把巡抚衙门给淹了?横竖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他们在书院里骂骂人,逞逞口舌之快,无碍大局。当地官府,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贺六问:“任兄可听说过江南名士何心隐?”

任国章道:“当然听说过。他的名声很大,号称当世大儒。不过此人又很神秘。很少公开露面。您怎么突然提起他来了?”

贺六笑而不答。

贺六父子跟任国章喝完了酒,各自回房睡去。第二天清晨,他们再次来到阳明先生祠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