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锦衣镇山河 > 第572章 再会高拱

锦衣镇山河 第572章 再会高拱

作者:肥胖的可乐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3-12-31 01:12:08 来源:88小说

万历五年深秋,首辅张居正出京回乡奔丧。

走了半个多月,一行人来到河南新乡府地面。

河南的巡抚、布政使、按察使早就率通省官员,在新乡府城内恭候首辅大驾。

对于这些地方官的拜见,张居正不厌其烦。他交待贺六,绕开新乡府城,直奔开封。

贺六大惑不解:“首辅,咱们应该奔郑州府啊。去开封,会多绕一百多里路。”

张居正叹了声:“唉,好容易来一趟河南,我岂能不去看看老友?”

张居正所说的“老友”,明显是指失了势的高拱。

贺六闻言,不再说话。

又行了半日,众人来到慈海山下。慈海山是个有风景的地方。

张居正命如意斋停下。他对贺六说:“老六,咱们坐了一天的轿,下轿遛遛腿儿吧。”

贺六点点头。跟着张居正向东走去。力士、轿夫们远远的跟着他们。

深秋时节,黄叶已经落尽。慈海山宛若披上了一身金甲。

他们在山脚下,遇到了一个七十来岁的老头。

张居正道:“老人家,你刚从山上下来?”

老头见张居正与贺六都穿着官袍,俩忙跪下叩首道:“小老儿见过两位官老爷。”

张居正连忙扶起那老头:“老人家快快免礼。”

张居正扶着老头,在一块大石头边坐下,闲聊起来。

贺六则朝着身后的力士们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停下,不要打扰首辅跟当地百姓聊天。

张居正问:“老人家,今年的收成还好?”

老头咧着嘴:“托皇上的洪福嘞!今年是个丰收年。俺们一家六口人,总算能一天能吃上两顿干的了。”

张居正一阵沉默。他知道,老百姓没有什么奢求。只要顿顿能吃上干窝头,他们便会心满意足。

张居正又问:“你们当地官府收的赋税占收获的几成?”

老头道:“五六年前,能收到四成。那时候,乡正收皇粮,拿一斗二分的斛,当一斗的斛,那是吃我们的肉,喝我们的血啊!后来官府改了章程,不收粮了,只收铜钱。嘿,你猜怎么着?乡正收皇粮的时候没法耍猫腻儿了。赋税从四成,变成了不到两成。”

张居正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正是因为他在两京一十三省推行的一条鞭法,才杜绝了征税时淋尖踢斛的弊端。

张居正又问:“徭役又是如何?”

老头道:“原来官府征我们的徭役,我们要出力,完事儿还要出钱。现在是只出钱,不出力。轻省了不少。”

张居正道:“哦,我看老人家你这背篓里,净是些药材。”

老头点点头:“嗯,这些是我在慈海山上采的药。以前啊,收完了秋粮,整个十月,我们全家都要去黄河岸边修堤坝。现在不是可以只出钱,不出力了么?我上山采药,我儿子、儿媳他们呢,给富人家帮工,赚几百铜钱,贴补家用。”

张居正问道:“老人家,你们家的日子,这五年过的怎么样?”

老头道:“我刚才不是说了么?托皇上洪福,越过越好!我们河南是个多灾荒的地方。旱灾、涝灾、蝗灾。十年里,倒有五六年会闹灾荒。以前,一闹灾,我们村就得死几十号人。这五年,每回出了灾,官府都会放粮给老百姓。赶上好年景,老百姓还能存下些余粮。”

张居正道:“老人家,你放心。以后您家的日子啊,还会过的更红火呢!我还要赶路,告辞了。”

老头连忙道:“官老爷走好。”

张居正跟贺六回了如意斋上。贺六发现,张居正的脸上挂着微笑。

张居正在心里说:高拱,事实证明,我这个首辅做的比你要好!不然,我也没有脸面去开封见你。

一行人在开封城外停下。为了不惊扰当地官府,张居正命随行的力士、轿夫停在城外。他跟贺六换了一身便装,进了城。

一番打听,二人来到高府门前。

高府门前,站着一排身穿便服的精壮汉子。贺六知道,这些人都是锦衣卫的力士。他们名为在此“保护”高拱,实为软禁高拱。

张居正跟贺六正要进府,领头的精壮汉子拦住了他们:“你们是什么人?想进去找高拱,先留下姓名来。”

这领头的是北镇抚司的一个小旗,去年他刚进锦衣卫,就被派到了开封,故而不认识贺六。

贺六掏出了北镇抚使的腰牌。

领头的小旗连忙跪倒:“属下不知六爷驾到,还望恕罪。”

贺六倒是很大度:“不知者无罪。你也是在尽自己的本职嘛。起来吧。”

张居正在一旁问:“高老首辅天天都待在自己府中么?有没有人来拜访他?”

小旗答道:“高拱每日足不出户,或闭门读书,或在府邸后花园的水塘边钓鱼。这一年中,只会过一次客。”

张居正连忙问:“来客是谁?”

小旗道:“那人自称是什么泰州学派的何心隐。”

张居正闻言,皱起了眉头。他自言道:“何心隐?怎么又是他?哪儿都少不了他!”

说完,张居正跟贺六大步走进府中。

高拱正在后花园水塘边钓鱼呢。见到张居正跟贺六,他万分惊讶:“太岳兄?老六?你们怎么来了?”

张居正笑了笑:“怎么,我就不能来看看你肃卿兄了么?”

高拱苦笑一声:“我现在宛若一坨人见人恶的臭狗屎。原来的那些同僚、下属,躲我还来不及呢。也只有你张首辅有这样的胆量,进我的府邸。”

张居正道:“世态炎凉,官场之中向来如此。肃卿兄不必在意。”

高拱道:“走,咱们去客厅喝茶。”

张居正却道:“不进客厅了吧。今天天气不错,你这小水塘雅致的很。不如我跟老六陪你在这儿钓鱼,如何?”

高拱笑道:“好啊。”

转头,他吩咐下人,拿来了两根鱼竿。

高拱道:“太岳,隆庆六年冬王大臣案,你保了我。我该好好谢你。”

张居正开诚布公的说道:“惭愧。当时有人想借王大臣案杀你。我选择了袖手旁观。保你的人不是我,是老六跟杨博老部堂。怎么,杨老部堂没写信告诉你?”

高拱苦笑一声:“自从老六的锦衣卫派人来开封软禁,不对,保护我。所有写给我的信件,就都被门外那些锦衣卫力士扣押了。杨博即便来信,我也收不到。”

贺六尴尬的一笑:“高老首辅不要见怪。我让人扣你的信,是怕有些心怀叵测的官员利用你,在朝堂上兴风作浪。”

高拱道:“我不怪你。我知道,你也是奉了李太后的命这么做的。王大臣案那件事,我谢你了。”

三人正说着话,高拱的鱼竿弯下去了。

张居正惊喜的说道:“肃卿兄,有鱼!”

高拱一提杆,鱼钩上,挂着的不是什么鱼,而是一只蛤蟆!

高拱轻笑道:“瞧见没?这人啊,要是失了势,连鱼都躲着你走。只有傻蛤蟆才上你的钩。”

张居正叹道:“肃卿,这五年来,你受委屈了。有些事,我的确对不起你。”

高拱道:“没什么对不起的。咱们俩没有私怨,只是政见不同罢了。你可知当初我为何反对你的新政方略?”

张居正道:“愿闻其详。”

高拱侃侃而谈:“新政利国利民,我又不是傻子,能不清楚这道理么?可是,自古变则生乱。推行新政,会让天下的皇族、士族利益受损。你断他们的财路,难保他们会不会铤而走险。说不准会再发生正德朝宁王叛乱那样的事。不过,我没想到,你的确有着雷霆手腕。竟然压住了全天下的藩王、贵戚、士绅豪强们。”

张居正指了指贺六:“我有什么手腕?多亏了贺六。他手底下的锦衣卫,是一把锋利的匕首。是这把匕首,唬住了那些居心叵测的人。新政这才能得以顺利施行。”

贺六谦卑的说道:“我只是循礼循法办差罢了。”

高拱叹了声:“我知道,老百姓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这里面,八成功劳是你张太岳的,两成功劳是老六的。”

张居正话锋一转:“肃卿兄,我听说,泰州学派的何心隐最近见了你一面?那是个野心极大的人。你可不要被他利用了。”

贺六在一旁道:“张先生,高老首辅。隆庆四年,我受命下江南监视苏州文会,曾见过何心隐一面。此人是个狂生。他的那些言论,简直就是耸人听闻。”

张居正道:“狂生?他不但是个狂生,还以布衣之身干预过朝政。你还记的,嘉靖四十一年,嘉靖爷扶乩问卦,蓝道行为何倒向我们这一方,在扶乩时动手脚,暗示严嵩是奸臣么?”

贺六道:“记的。因为我们锦衣卫找到了蓝道行的女儿,梁上红。”

张居正笑了笑:“这只是一部分原因而已。有件事你不知道,何心隐跟蓝道行同样信奉阳明心学。在嘉靖爷扶乩问卦之前,何心隐找到了蓝道行,彻夜长谈。。。所以我说,他以布衣之身,干预过朝政。”

高拱连忙替何心隐说起了好话:“他来找我,只是切磋学问。这个人狂虽狂,却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

张居正道:“不是大奸大恶之人,却有大大的野心!”

高拱面露不悦:“太岳兄,咱们在朝堂上吵了快十年。好容易再会,你又要跟我吵么?”

张居正尴尬的一笑:“好吧,不提他了。钓鱼,钓鱼。”

张居正话音刚落,他手上的鱼竿弯了!

贺六提醒张居正:“张先生,鱼儿上钩了。”

高拱在一旁道:“别太高兴。说不定咬钩的又是只傻蛤蟆。”

张居正一提鱼竿,鱼钩上挂着的不是蛤蟆,而是一条鲤鱼。

高拱叹了声:“唉。太岳,你这个首辅,干的比我强啊。连鱼儿都愿意咬你的钩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