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锦衣镇山河 > 第560章 辽王案番外新政的威力(二)

锦衣镇山河 第560章 辽王案番外新政的威力(二)

作者:肥胖的可乐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3-12-31 01:12:08 来源:88小说

贺六和王锡爵进了城,原来,灾民们都被宛平县令放进了城中。

历代大灾,地方官都会下严令,不准灾民进城。因为地方官怕灾民们在城中闹事,抢士绅富户家的粮食。

宛平县令却反其道而行之,放灾民入城。贺六心忖:看来宛平的县令,是个心怀穷苦百姓的好官儿。

二人来到县衙门口。门口围着一群人。

贺六和王锡爵挤过去一看。只见一个身穿七品服色的官员,正抱着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妪。老妪衣衫褴褛,气息奄奄,一看就是到县城里躲灾的饥民。

那个七品官儿,是宛平县令,林茂泉。

林县令边抱着老妪,边歇斯底里的朝着衙役喊:“让你拿米汤!谁让你拿厚粥了!厚粥能给这大娘灌下去?”

衙役一脸无奈的说道:“县尊,这几天,您不是一直让我们熬插筷子不倒的厚粥么?这一时片刻的,熬稀米汤也来不及啊!”

林县令火了:“你脑子是不是缺根弦?弄点开水,泡点厚粥,不就是稀米汤!快去!要是这位大娘死在了咱们县衙门口,仔细我扒了你的皮!”

衙役领命而去,不多时,他从县衙内端出一碗米汤。林县令以七品之尊的身份,亲自掰开了老妪的嘴,将米汤一滴一滴的灌到了老妪的嘴里。

半碗米汤下肚,吊住了老妪的命。老妪虚弱的睁开双眼。

林县令连忙道:“大娘,别在这儿受冻了!进县衙烤烤火。等暖和过来,再美美的吃上一碗厚粥!来人,将大娘搀入县衙。”

衙役搀扶着那老妪,进了县衙。

林县令起身,一抬头,看到了贺六和王锡爵。

贺六身穿飞鱼服,王锡爵身穿从四品绯色官服。林县令知道,这是钦差到了!他连忙叩首:“臣,宛平县令林茂泉,恭请圣安。”

贺六道:“圣躬安!林县令快快请起。”

林县令起身:“二位钦差到此,下官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贺六颇为大度的说道:“免了那套虚礼吧!你刚刚救了一个灾民的命,顶的上出城恭迎我们十回、一百回。”

王锡爵在一旁问:“到县城躲灾的灾民,共有多少?”

林县令道:“共有六万两千八百多人。大约就是这个数字,上差下差,不会差出一百。”

贺六惊讶道:“这么多灾民,你全安置到县城内了?宛平县城装得下这么多人么?”

林县令朗声答道:“回上差的话!装不下也得装!下官身为一县父母,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灾民们在城外冻死!我把县衙里的大堂、后衙、六房、三班衙役值房全都腾出来了,一律给灾民居住。”

贺六问:“那恐怕还是不够六万多灾民住的啊。”

林县令道:“不光是县衙。县学、富户们的祠堂、乡绅们的府邸,全让我征用了!一律让灾民们住进去。”

贺六道:“你这么干,那些乡绅富户们能乐意么?”

林县令道:“肯定不乐意啊。但是下官已经贴出了告示。你们不让灾民住进你们家,我就让你们住进县衙大牢。告示一出,乡绅富户们只能听命。”

王锡爵问:“户部调拨的粮米运到你们县了么?”

林县令道:“全都运到了。”

贺六连忙问:“你的上司衙门可有克扣情事?”

林县令摇头:“咳,上差。谁敢克扣啊!皇上下了旨,谁克扣赈灾粮款,只要够六十两就要杀头!各府有阁老们盯着,各县又有锦衣卫和户部、吏部的上官们盯着。没人敢从灾民嘴里抠粮食!户部批给宛平二十万担粮,一担不差,全都运到了我们县。”

王锡爵问道:“你的赈灾粥场设在了哪里?”

林县令道:“本县一共设了九十六个粥场。就近设在灾民居住的地方。譬如我这县衙里,一共有三处粥场。后衙一个,三班值房外一个,六房外一个。”

贺六道:“哦?好,那你领我们进县衙。我们看看你的粥场开的怎么样。”

林县令领着贺六、王锡爵进了县衙后衙。

后衙的四十几间房子里,满满当当的住满了灾民。后衙院中,摆着一口大锅。大锅热气腾腾的,正煮着粥。几百名百姓正排着队,等着领粥。几名衙役在队伍旁边,维持着秩序。

三人信步走到大锅旁边。

林县令拿起一把筷子,递给贺六:“上差,大明粥场赈灾的规矩。粥要厚可插筷子,筷子倒了,粥场官员人头落地!请您检查赈粥吧!”

贺六拿起那把筷子,扔到锅中,筷子全都在厚粥上立住了,一根没倒。

贺六满意的点点头:“好!也只有这样的粥,才能救灾民的命!林县令,你干得不错。”

这时候,王锡爵发现了一件怪事。每有一名灾民,领了一碗粥。大锅旁边便有一个书吏打扮的人,在一个册子上画上一笔。那册子上,满满当当都是“正”字。

王锡爵指了指书吏,问林县令:“林县令,这是?”

林县令解释道:“朝廷拨给我们宛平的粮米,每一粒都要送到灾民的嘴里!百姓每领一碗粥,我都要让人记账。省得灾情过去,赈灾粮款的账目不清!”

贺六情不自禁的拍了拍林县令的肩膀:“林县令!你可真有办法!”

林县令又道:“张首辅在太后面前立下了军令状。饿死三百人,内阁五阁老集体免职。我让我手下的人,也给我立了军令状。宛平要是饿死一个人,县丞、主簿、教谕、巡检、三班班头,全都滚回家抱孩子!”

v?“

贺六和王锡爵赶了一上晌的路,水米没打牙。二人的肚子竟不争气的“咕咕咕”响了起来。

林县令见状,连忙道:“快晌午了,属下略备薄酒,给二位上差接风。”

贺六皱了皱眉头:“接风?饥民们嗷嗷待哺。你可不要铺张奢侈!”

林县令微笑着答道:“上差放心。下官纵然有一万个胆子,也不敢在这个时候铺张。”

说完,林县令领着贺六、王锡爵进了县衙大堂。大堂之中,横七竖八躺着不少妇孺老人。

大堂的问案桌上,果然摆着一桌“薄酒”!

稀粥三碗,白馒头三个,黄窝头三个,青菜一碟,豆腐一碟。再加上一壶水酒。这就是林县令给两位钦差准备的接风宴。

三人坐定。林县令抱歉的说道:“正值大灾。我让人寻遍整个县衙后厨,也没找出一块儿肉来。只有这豆腐青菜下饭。还请二位上差海涵。”

贺六举杯道:“大灾之年,能有青菜豆腐吃,已经算不错了!林县令,请!”

三人边吃饭,林县令边向贺六、王锡爵汇报着救灾事宜:“二位上差。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我已调拨银两,到县城内的各家药行采买药材。熬制之后,分发给灾民。绝不能让一人病死。”

“明年开春的种子粮,我也已经备下了。等过了这个难挨的冬天,就分发给灾民们,让他们回乡播种。”

林县令一连说了七八件事,事事他都办的妥帖。

喝完这顿“薄酒”,下晌,贺六又跟王锡爵到县城里的各处粥场转了转。

夜幕降临。贺六和王锡爵始终是钦差,身份尊贵。总不能到县衙大堂去,跟衙役、书吏、灾民们睡通铺。林县令专门腾出了一个房间,又在房间里摆了个炭盆,供给两位钦差过夜。

长夜漫漫,贺六和王锡爵睡不着,聊起了天。

贺六道:“这个林县令啊,当得上‘好官’二字!这么大的一场雪灾,他能把一县六万多灾民们安排的如此妥帖,着实难得。”

王锡爵笑道:“六爷,我在吏部任职五六年了。隆庆五年,那时候我还是文选清吏司的主事。那年年末,我到这宛平县城考察县令林茂泉的政绩。那时候,林茂泉是个浑浑噩噩、碌碌无为的庸官。他虽说没有贪墨情事,却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遇见事儿能推诿就推诿。”

贺六道:“不应该啊,今天我见他办事精明强干。完全不是什么庸官的样子。”

王锡爵道:“六爷明鉴!林县令之所以从碌碌无为,变成了精明强干,全靠张首辅在两京一十三省推行的考成法!读书人十年寒窗,一朝高中,为的不就是头顶上的乌纱帽么?要是他们继续做庸官、昏官甚至是贪官,考成法这把刀,就会毫不犹豫的砍掉他们头上的乌纱帽!为了官位,他们也要踏踏实实为朝廷,为百姓办事!”

贺六叹道:“嘉靖四十四年冬,北直隶雪灾时,我便来过宛平监督赈灾。那时候跟现在是两个情形。官员们视百姓的命如草芥。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者不下三四千人。我整天教导锦衣卫的袍泽弟兄,要为新政保驾护航。今日,我方真真切切的看到了新政的好处!”

王锡爵道:“六爷,我敢断言,新政只要能推行上十年。咱们大明,就会出现贞观之治时的盛世太平景象!”

贺六心道:为了新政,我整治了一个藩王,一个驸马。得罪了全天下的皇亲贵戚。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