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锦衣镇山河 > 第485章 袁可立与贺世忠

锦衣镇山河 第485章 袁可立与贺世忠

作者:肥胖的可乐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3-12-31 01:12:08 来源:88小说

礼部会同馆初选的题目,果然是背诵《幼学琼林》卷三《岁时篇》。

小忠儿提前将《岁时篇》背的滚瓜烂熟,通过初选自然如探囊取物一般。

初选过后,一千幼童,只剩下了三百人参加国子监的甄选。

国子监祭酒徐显卿的夫人,是白笑嫣的麻吊搭子。小忠儿过国子监的甄选,自然不在话下。

甄选完毕,三百人,剩下了五十人。

太子少傅张居正的决选关,是五十人取两人。贺六心想,这下只能看忠儿的真本事了。

贺六拉不下脸来为这种事儿去求张居正。这种事说好听的叫上下打点,说不好听的,其实就是作弊。

贺六没有想到,倒是张居正主动派人找到了他。

决选前一天,张居正的学生,翰林院检讨赵用贤来到了贺六府上。

一番客套,赵用贤道:“六爷,贵公子能否熟练背诵唐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贺六一怔,随后道:“会的!”

贺六没有想到,张居正竟主动给小忠儿开了后门。

赵用贤起身,拱手道:“六爷,您后日便要出京办差。张阁老祝您此行一帆风顺。好了,下官告辞。”

赵用贤走后,贺六叫来小忠儿。

贺六问:“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你背得下了么?”

小忠儿眨巴眨巴眼睛,道:“哈,爹,我会背。会背。。。两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随波。。随波。。。”

贺六连忙让白笑嫣拿来一本《唐诗拾遗》,找出《春江花月夜》。

贺六对小忠儿说道:“今晚就是不睡觉,你也得把它通篇背下来。”

小忠儿面露难色:“辣么长,全背下来吖。好难哦。”

知子莫如父,贺六道:“只要你今晚把这首诗背下来。等明日东宫决选完毕,爹让你娘给你做烤全羊!”

小忠儿跟自己的姐姐香香幼年时一个脾性:一听见肉就两眼放光。

小忠儿忽闪着一双大眼睛问贺六:“真哒?”

贺六捏了捏忠儿的小脸蛋:“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小忠儿一提到吃,比猴子还精。他伸出自己的小手:“口说无凭哇爹,拉钩上吊为证!”

贺六哭笑不得,跟儿子拉了勾。

有烤全羊做诱饵,小忠儿果然用功的很。花了整整两个时辰,将《春江花月夜》背的滚瓜烂熟。

第二天,五十名幼童来到翰林院。

太子少傅张居正端坐在翰林院大堂中。司礼监掌印孟冲则坐在他的下首。

张居正开口问道:“你们哪个能背诵李白的《蜀道难》?”

《蜀道难》对于一群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正好比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唯独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袁宸家的小公子袁可立朗声道:“大人,我会背。”

张居正连忙道:“背来听听。”

袁可立摇头晃脑的背诵道:“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侧身西望长咨嗟!”

张居正笑道:“嗯。小小年纪,便能通背《蜀道难》。不易不易。”

转头,张居正对孟冲说道:“孟公公,我看此子可取为东宫伴读。”

孟冲阴声阴气的说道:“张阁老是主考官。我只是来给您打杂的。您说能取,取之便是。”

张居正道:“好!取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袁宸之子袁可立,为东宫伴读。”

张居正绝对想不到,数十年后,袁可立成为了大明的兵部尚书。在兵部尚书任上,他提拔了一个名叫袁崇焕的人戍守辽东。袁可立、袁崇焕、袁应泰,被后世之人并称为明末“武三袁”。

两个名额,已决其一。张居正又问道:“你们谁能背诵唐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小忠儿连忙举起了小手:“大人,我能背。”

张居正点点头:“哦,背来听听。”

小忠儿将两只小手背在身后,朗声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居正满意的点点头,转头对孟冲道:“孟公公,我看此子亦可入东宫,与皇长子为伴。”

孟冲道:“全凭张阁老做主。”

张居正点头,高声道:“好!取锦衣卫北镇抚使贺六之子贺世忠,为东宫伴读。”

孟冲闻言,连忙放下茶盅:“这孩子是贺六的儿子?”

张居正点头:“是啊。怎么了?”

孟冲怎会眼睁睁的看着政敌的儿子做东宫伴读?他道:“张阁老,锦衣卫专办秘密差事。锦衣卫的人,身上戾气太重。你就不怕这个孩子,将他父亲身上的戾气带入东宫,冲撞了皇长子?”

张居正微笑道:“孟公公此言差矣。要说贺世忠之名,还是先皇御赐。取得是‘一门忠烈,世代簪缨’之意。先皇赐给他一个如此正气凛然的名字,自然能消了他身上的戾气。”

张居正为了成全贺六,直接搬出了先皇嘉靖帝。孟冲不好再多说什么。他道:“既如此,张阁老您就做主吧。”

张居正起身,屏退其他四十八个学童,仅留下贺世忠、袁可立。

张居正道:“你们两个听了。读书人,要以天下为己任。上报皇恩,下爱百姓。此次你们入选东宫,做皇长子的伴读。待你们成年后,定能够官袍加身。你们一定要牢记我所说的话。”

贺世忠和袁可立齐声道:“记住啦张大人。读书人,要以天下为己任。上报皇恩,下爱百姓。”

贺世忠、袁可立在他们今后漫长的人生中,从未忘记张居正的这两句话。他们二人,一个终成一代名臣。一个则接过了父亲的绣春刀,在锦衣卫中,为大明效力一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