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锦衣镇山河 > 第330章 国策之争

锦衣镇山河 第330章 国策之争

作者:肥胖的可乐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3-12-31 01:12:08 来源:88小说

缇娜说自己有一样宝物,能让大明百姓不再受饥荒之苦。贺六等人闻言大笑。

贺六笑道:“呵,缇,缇娜女勋爵。你知不知道我们大明有句谚语,叫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从商周到唐宋明,从未有人敢夸下海口,能让华夏百姓再也不受饥荒之苦!你的这样宝物,莫不是什么聚宝盆?那东西只是民间传说。洪武年间的奇商沈万三据说有一个。其实,真正的聚宝盆是沈万三的脑子!”

缇娜十分认真的答道:“我带来的这样宝物,是拉丁美洲特产的一种农作物。我给它起了个明国名字,叫红薯。这红薯只需小小的一块藤茎,遇水遇土就能活。不消数月,指头大的一块藤茎,便能结出几斤重的果实!按照你们的明国的说法,一亩可以产两三千斤!而且红薯继易储存,几个月时间也不会腐烂。”

贺六听的咋舌:“一亩生两三千斤?我江南最好的稻种,一亩也只能产个三五百斤。你说的那玩意儿,种出来能吃么?”

缇娜道:“我的格罗宁根号商船上,栽了一千多斤红薯。你们可以搬下一些来尝一尝。”

孙春斌赶忙令亲兵,去格罗宁根号上,取了一些红薯到指挥使大堂。

缇娜借了贺六的绣春刀,割下一块红薯,扔到嘴里“咔哧咔哧”大嚼。

贺六等人有样学样,亦各自切了一块红薯,扔进了嘴里。

贺六吃完后,说道:“甘甜无比,回味无穷。”

李高在一旁道:“好吃好吃!直接把我嘴里的大粪味儿压下去了!”

孙春斌道:“这东西是挺好吃的。不过世子爷啊,咱能不能别提大粪的事儿了?事情过去就过去了,让人中黄和人中白成为过眼云烟,随风飘散吧!”

只有老胡面露难色:“这东西甜归甜,只是太硬了,我老了,牙口不好,嚼不动啊!”

缇娜解释道:“红薯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着吃。煮过之后,软糯无比。”

贺六吩咐亲兵:“去,烧一锅热水,煮两个,给我们拿来。”

亲兵领命下去,几柱香功夫后,端上来两只煮好了的红薯。

贺六和老胡等人分食,果然甘甜爽口、软糯无比。

李高在一旁道:“真特娘软!就像是宜春楼里姑娘们的胸脯!”

老胡亦道:“呵,我上了年纪,牙口不甚好!这东西正对我的牙口。甜,香!”

贺六笑道:“红薯之名,似乎有些拗口。我看这玩意儿像是地里长出来的瓜,就叫地瓜吧!”

众人饱餐了地瓜。贺六道:“缇娜女勋爵,看来的确是我们冤枉了你。你带来的这些东西,都是异域奇宝,并不是什么毒物。只不过,你贿赂天津卫当地官员,依旧犯了我们大明的律法。”

缇娜无奈的耸了耸肩膀:“你们明国的将军、官员们只认银子。不给他们银子,我的货就上不了岸啊。”

贺六道:“朝廷在数十年前就开放了杭州、广州、福州三个通商口岸。你为何不再这三地靠岸?”

缇娜答道:“天津卫是最靠近你们的首都的港口。如果我的货物能直接从天津卫登陆,卖到你们的首都去,就能省去许多运费,赚到更多的利润。”

贺六看了看大堂外,夜幕已经降临。他吩咐孙春斌:“在后衙收拾出一间上房,供缇娜女勋爵居住。明日,我们跟她去她的几艘商船上看看。”

入夜,贺六进到了老胡的房间。老胡正拿着一柄飞刀比比划划,教傻世子李高《葵花宝典》上的飞刀功夫呢。

贺六道:“老胡,我找你有些正事儿要说。”

老胡点点头,对李高道:“院子东边有棵大杨树,杨树上有个老鸦窝。你拿着飞刀去大杨树下练功吧。什么时候飞刀扔到老鸦窝上,我再教你下一招。”

李高喜滋滋的拿着飞刀走出了房间。

老胡支开李高,贺六道:“老胡,我看孙春斌这回还真是办了件冤案。那个缇娜,不像是安了什么坏心眼。她带来的货物,的确是些异域的奇宝。”

老胡惊讶道:“你别是想判缇娜无罪吧?”

贺六点点头:“我不但要判她无罪,还要带着她和她的那些货物,到京城去。将她引荐给户部的那些官员们。”

老胡喝了口茶,道:“我劝你,别这么做。”

贺六问:“为何?”

老胡侃侃而谈:“这人啊,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皇上登基。以前裕王党的那些人,免不了要形成各自对立的势力。就说高拱和张居正吧,一个是守旧派,一个是革新派。皇上登基没几天,这两人在朝堂上便开始出现了分歧。张居正早就主张废除海禁,高拱呢,却怂恿皇上遵循祖制,依旧实行封关禁海。你要是把个西夷女商人带到京城去,自然成了支持张居正的一派。未免会卷入高、张党争之中!”

贺六道:“你说高、张之间现在已经出现了党争?不至于吧?”

老胡笑了笑:“不至于?看着吧,高、张之间,迟早必有一战。老胡我冷眼旁观,首辅徐阶想要和稀泥。可惜,有些稀泥,是和不成的。”

贺六道:“照你这么说,我若带缇娜女勋爵回京城,就等于是在跟高拱为敌。”

老胡道:“胡宗宪有句话说的透彻。要做事,就要得罪人。”

贺六叹了声:“唉,既然做事必要得罪人,只要做的事是有益于朝廷和老百姓的,那就不必怕得罪人。要说得罪高拱,数年前查办大同通敌案时,咱们已经得罪过他了!”

老胡点点头:“嗯,其实我也觉得,闭关锁国这项国策,已经不合时宜了。当初太祖爷闭关锁国,是因为怕沿岸奸商将补给卖给倭寇和海盗。如今东南倭寇、海盗已被戚继光剿了个干干净净。此一时彼一时嘛,国策是应该改改了。”

贺六道:“闭关锁国与开关通商,涉及到咱大明的国本之争——是重农抑商,还是农商并重?朝堂上的那些人,有的吵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