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锦衣镇山河 > 第3章 清明上河

锦衣镇山河 第3章 清明上河

作者:肥胖的可乐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3-12-31 01:12:08 来源:88小说

城南,万府。

万安良是钦犯。五城兵马司和刑部的人不敢怠慢,早就各自派人把万府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起来。只等锦衣卫派人来查抄。

贺六领着老胡和五十名力士来到万府门前。

所谓的万府,只不过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四合院。与万安良正三品大员的显赫身份相比,这座四合院实在是寒酸的很。

老胡对贺六说:“百户大人啊,看来万安良真如别人说的那样,是个。。。清官。可惜这人脑子一根筋,得罪了皇上,得罪了严首辅。”

嘉靖帝今年年初动用国帑修建朝天观。这朝天观一修就是大半年,耗费了国库六十万两银子。

万安良在朝天观完工、嘉靖帝敬天祈福那天上奏疏劝谏。这大大的触了嘉靖帝的霉头。

他的那道奏疏里,竟然有一句“君道不正,臣道不明。”这不是在骂皇上是昏君,内阁的辅臣们都是小人么?

嘉靖帝勃然大怒。首辅严嵩是何等聪明的人?他知道,皇上现在缺一个处置万安良的理由。

严嵩让自己的党羽联名上书,参万安良纳贿,导致香火税损失巨万。

礼部右侍郎管着天下庙宇、道观的香火税。

大明税制,道观、庙宇所受捐赠的香火银,十中取一作为香火税上交礼部。

泰山脚下的那些大道观、五台山下的那些大庙宇,哪家一年不收个成百上千笔富商士绅的捐赠?

具体收了多少捐赠,谁也说不清。

那些大庙宇的主持,大道观的道长,有些是看破功名利禄的得道高人,有些却如视财如命的商贾一般。

向主管香火税的礼部官员行一些好处,譬如把十万两捐赠大笔一挥改成一万两,主持、道长们就能将九千两银子放进自家荷包。

香火税,一向是一笔糊涂账。既然上几任礼部右侍郎可以因为这个赚的盆满钵满,严党自然也可以污蔑万安良受贿,导致香火税损失巨万。

反正是糊涂账,香火税是真损失还是假损失,只不过是上奏折的人上嘴皮一磕,下嘴皮一碰的事儿。

嘉靖帝本就对万安良不满,顺手推舟准了严党的奏折,将万安良打入诏狱。

万安良是公认的清官,下狱的罪名却是纳贿。这真是莫名其妙。

朝廷最近几年就是这样,自从严阁老掌了权,就总是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儿。

贺六进入万府,先把这四合院的十二间房子粗粗转了一遍。

老胡则坐在四合院中央的石凳子上,从怀里掏出一个锡酒壶,喝了一口酒。

旁边垂手侍立的一个五城兵马司指挥拍上了老胡的马屁:“上差好兴致。今儿查抄罪官万安良的府邸,看来没个一天功夫是完不了事。中午我去福仙楼给您弄一桌好菜,再弄上两壶上等的醉八仙老酒,您看如何?”

五城兵马司下设十个指挥。指挥是正七品,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老胡这个锦衣卫小旗却是从八品。

从品级上说,五成兵马司指挥比老胡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可老胡身上穿着锦衣卫的虎皮,五成兵马司的这个指挥只能对他毕恭毕敬。

老胡并不吃这指挥的马屁。他抬手指了指四合院的堂屋:“你瞅瞅这寒酸的四合院。抄这么屁大点地方,用得着一天么?我看两个时辰就够了。就不劳指挥大人费心准备我们的午饭了。”

贺六在堂屋里朝着老胡喊:“老胡,把罪官的家眷们带过来。”

老胡领着罪官家眷来到贺六面前。

万安良这位正三品大员的家眷,一共就五个人。

京城其他的六部侍郎、尚书,谁家没有个几十口子仆人、丫鬟?

七十老母,四十的糟糠妻,十六的儿子,十四的胖丫鬟,六十岁的贴身老仆人。这就是万安良的所有家眷了。

贺六对五个人说道:“罪官的财产都藏匿在了哪里,告诉我,省的受皮肉之苦。”

老仆人叹了口气答道:“唉,我们老爷的财产,全在他卧房床后那个大箱子里放着呢。”

贺六和老胡来到万安良的卧房。

卧房的床后果然有一个大箱子。这大箱子上挂着一只破烂的铜锁。

贺六对老胡说:“请清白箱。”

老胡将清白箱从院子里背到卧房中。

贺六打开清白箱,里面是玲琅满目的各种精巧器具。

贺六拿出一把黄铜制的样式古怪的钥匙,插进那把破烂铜锁的锁眼里。

“咔!”铜锁弹开了。

f//首q发u*

老胡上手,将床后大木箱子里的东西一一放在床上。

两件挂着补丁的长衫,一双破官靴、七八吊铜钱、还有一个用布包着的画轴。这便是正三品大员万安良的所有家财。

老胡和贺六对视一眼。老胡说:“娘的,万安良这官当的也忒不明白了!一个正三品大员,就用这么几件破玩意压箱底?”

贺六展开那画轴。

刘镇抚使之前所言不虚,果真是那卷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贺六仔细的看着这图。

老胡不懂书画:“一卷破画而已,有什么好看的?”

贺六大笑:“一卷破画?老胡你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这画如果是真的,拿到城东端古斋去,能换十万两银子!”

老胡糊涂了:“不是说万安良是个清官么?怎么会有值十万两银子的画?”

贺六说:“把他那仆人叫来,问问他。”

老仆人来到卧房。

贺六指了指《清明上河图》,问那老仆人:“那画的来历你知道么?”

仆人答道:“知道。”

仆人竹筒倒豆子般的讲述着这卷《清明上河图》的来历:万安良的父亲万庸,本是江南的书香大族出身。家里颇有些资产。

万庸酷爱书画,人称画痴。他的一大半家财,都用来搜罗名家字画了。

弘治年间,有人找到了万庸,说要卖给他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张口就是四万两银子。

万庸见了此画茶饭不思。他变卖了家里一千亩良田、祖传宅院、数十年积攒的几十幅名家字画,这才凑够了四万之数,将《清明上河图》买下。

万庸死后,《清明上河图》传给了儿子万安良。

贺六听后点了点头:“哦,若是真的清明上河图,还真是见可以传代的宝物,可惜,这画是假的。”

“什么?假的?我们家老太爷是江南的书画大家!怎么可能花四万银子买一幅假画?”仆人失声喊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