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锦衣镇山河 > 第176章 杨炼的勇气

锦衣镇山河 第176章 杨炼的勇气

作者:肥胖的可乐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3-12-31 01:12:08 来源:88小说

朝廷再次从户部调拨了赈粮,发放给了灾民。又从江南筹集了一笔银子,安抚灾民回乡春耕。

贪墨赈粮案的“罪魁”薛扬也已斩首示众。清官杨炼由七品知县高升四品佥都御史。

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果。

在世人看来,贪墨赈粮案就此尘埃落定。

就连裕王党的徐阶、高拱、张居正都认为:虽然没有惩处严嵩父子。可他们手下的得力干将薛扬被枭首,让严嵩父子在朝堂之上丢尽了脸面。这已经算是个不错的结果了。毕竟搬倒严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李妃告诉裕王:这案子让严嵩父子丢了脸面只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严嵩父子与锦衣卫中的两位太保撕破了脸皮。贺六、胡三是陆炳的人,就等于是陆炳与严嵩父子撕破了脸皮。

嘉靖四十一年春的这场贪墨赈粮案似乎已经结束,只是似乎。

因为有一个人,不想让这个案子草草了事。这个人,就是杨炼!

贺六赶在严世藩对杨炼动刑前,到了刑部提牢司,宣了旨意。

无罪获释且高升了的杨炼,跟贺六客套了几句,便走出了大牢。

杨炼去了一趟都察院。刚挂了牌子,点了卯,就跟左都御史告了七天病假。

接下来的两天,杨炼回了自己家,将自己锁到了书房里,不吃不喝。

他在思考:为什么都说是嘉靖盛世,天下太平。他为官二十多年来却只见到满地饿殍?

大明拥有两京一十三省的广阔土地,物产丰饶,国库却为何空虚至此?

堂堂天朝,万国来拜,如今为何像一艘破船一样,四处漏水?

洪武爷以廉治官,曾设剥皮萱草的酷刑对付贪官。为什么如今的官员们,却个个前腐后继。将百姓视作自家砧板上的鱼肉?

杨炼在书房中整整思考的两天。

他自认为找到了答案:这一切的原因,是因为严嵩父子当权。以贪狞治国,把捞银子当成了为官的第一要务。内阁首辅尚且如此,下面的官员怎能不上行下效?

杨炼心中清楚,严嵩父子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即便是朝中那些有良知的官员,也畏惧他们的淫威,只能做到洁身自好,却不敢正面与严嵩父子为敌。

因为参劾严嵩父子,就好比是飞蛾扑火!

杨炼想起了少年时母亲给他讲的一个故事:东周时候,小邦莒国来了一个裁缝。这裁缝自称能做出世上最华美的衣袍。莒君闻之大喜,给了他整整一百锭铜金,让他为自己做世上最华美的衣袍。

三日后,裁缝给莒君带来了一个华丽的锦盒。锦盒之中,却空无一物。

裁缝双手做取衣状,在锦盒里拿了一件“衣服”,给莒君披上,道:“国君,这是世间最华丽的衣袍。然而,蠢人是看不到的。”

莒君的近侍们闻言,纷纷夸赞这件衣袍实在是华丽无比。

莒君亦夸赞:此袍轻若丝,又尽显雍容华贵,实乃巧夺天工。

于是乎,莒君整天光着屁股,穿着这件并不存在的衣袍,四处巡查。

百姓们见了,也个个交口称赞:也只有这样华贵的衣袍,才配得上咱们的国君。

直到有一天,莒君巡查莒都西市。一个五岁的娃娃问大人:咱们的国君怎么光着屁股吖?

周围所有的百姓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这孩子。

莒君的近侍亦听到了这句话。于是,五岁的孩子被车裂,五马分尸。

杨炼十岁时,听母亲讲了这个故事。他不明白,莒国国君、众臣、数万百姓,难道都是大蠢蛋?不知道被裁缝骗了么?

现在,杨炼已经五十岁了。他明白了,不是莒国的臣子、百姓们蠢。是因为他们畏惧国君的权势。

好吧,就让我杨炼做那个说出真相的孩子!

想到此,杨炼下定了决心。

已是傍晚。他打开书房的们,径直去了城南福禄街。

福禄街,有为数众多的棺材铺。因为已经是傍晚了,许多棺材铺已经关门上板。唯独街西一家棺材铺还开着。

他走了进去,问掌柜:“有便宜点的棺材么?”

掌柜见来了客人,殷勤的说道:“敢问贵府哪位老寿星仙去?”

杨炼笑了笑,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我自己用。”

掌柜的惊讶,看眼前这人神采奕奕,虽然五十多岁了,却不像是要作古的病人。闲着没事儿给自己买棺材玩?这人莫不是个疯子吧?

杨炼从怀中摸索出两锭五两的银子,还有二两的碎银块:“我就十二两银子,能买口什么样的棺材?”

掌柜的心忖:横竖他是带着银子来的,管他疯不疯的,卖他就是。

掌柜的答道:“这点银子,只够买一副柳木薄板棺。看您打扮,像是个老爷。我可得先给您说下,这柳木薄板的棺材不经使。下葬三五年就会被虫子蛀烂。尸首要受虫噬之苦呢!只有下苦力的穷人才要这种棺材。我看您还是多拿些银子,买一副上好的楠木。。。”

杨炼摆摆手:“对不住,掌柜。我只有这些银子。就来一副柳木薄板棺吧!送到羊尾巴胡同第二个院,那儿是我的家。”

杨炼说完回了家。不多时,棺材铺的伙计赶着大车送来了棺材。

杨炼让伙计将棺材摆在了正屋正厅里。

而后,杨炼让自己的糟糠老妻为自己烧了一大木桶热水,沐浴、焚香、更衣。

做完这一切,他回了自己的书房,提起笔,开始给皇上写折子。

折子的表头上写着五个大字《请诛贼臣疏》。

杨炼是进士出身,文采非凡。他挥毫泼墨,不多时便将奏疏写好。里面历数了严嵩父子“五奸十大罪”。

杨炼从头看了一遍奏疏,他自己很满意。而后他将奏折摆上桌,又在奏折前摆上香炉,焚了三柱香。

猛然间,他想起了什么事。

他找来自己的老管家:“山东青州兵备道王世贞大人现在京中述职,你去他府上,请他过来,就说我有急事。”

嘉靖十七年会试,杨炼是二甲第十三名,胡宗宪是二甲第十四名,王世贞则是第二甲第十五名。当年这三个人金榜宴是坐同一桌的。他们曾是至交好友。

二十四年过去了,胡宗宪成了朝廷派驻东南的最高官员,身属严党。王世贞成了山东的四品兵备道,身属裕王党。杨炼则成了都察院佥都御史,无党无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杨炼打算用“死谏”这种方式上疏皇上。他还有些后顾之忧——他的家人。

王世贞在山东做兵备道,山东远离京城。杨炼打算托付王世贞,将他的家人带离这是非之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