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锦衣镇山河 > 第138章 黑话

锦衣镇山河 第138章 黑话

作者:肥胖的可乐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3-12-31 01:12:08 来源:88小说

台州知府衙门。

一头白发的知府范诚,正在衙门口恭候钦差贺六。

“臣恭请圣安!”范诚在衙役的搀扶下,向着贺六跪倒。

“圣躬安。平身吧。”贺六道。

贺六上下打量了范诚一番,微微蹙起了眉头。看着范诚足有七十开外快八十了。贺六疑惑,台州是抗击倭寇的最前线。台州知府这个位置万分重要。胡宗宪怎会让这么个老态龙钟的家伙担任知府。

大明的读书人想做官,有两种晋身之法。

一是童生、秀才、举人、进士一路考上去,混个两榜出身。有了进士的功名,便能进入官场。

大明的读书人千千万,每科的两榜进士才有多少?

许多读书人,考到举人功名,便停滞不前了。

举人可以到吏部挂名排号。外放各地做九品、八品的芝麻官。举人出身,是做不了封疆大吏的。有些人混了二三十年,至多也只能做到七品县令。

这位范诚范大人,二十五岁中举人,在吏部挂了五年名,三十岁外放做了个正九品的县衙主簿。宦海沉浮四十五年,才做了一任知县。

四十五年宦海生涯,范诚也算得上是三朝老臣。

dy¤●/

这些年台州倭患猖,成了大凶之地。官员们绞尽脑汁、费尽心机来江南是为了发财,可不是为了惹上兵祸的。没人愿意做台州知府。

前两年吏部委派给台州三任知府,竟然纷纷告了病,推诿不来赴任。

范诚活了快八十,心忖:我做了四十五年的官儿,不过是个正七品的知县。反正算命的说我寿源八十一,里外这两年差不多就要驾鹤西游了。不如主动去台州,混个知府的官职,也不枉这四十五年宦海沉浮。

于是乎,范诚主动给吏部递了条陈,请求担任台州知府。

监管吏部的严嵩正为没人敢去台州发愁呢。恰好看到范诚的条陈。

严嵩手下的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劝谏:“这范诚只是个正七品县令,升任正四品知府不和规矩。大明朝只有连升三级的先例,哪里有连升六级的?况且,这范诚已经整整八十岁了,老态龙钟,日薄西山,命不久矣。。。。”

文选司郎中不经意间的一句话,范了严嵩的大忌!严嵩也已快八十岁了。你说范诚老态龙钟,日薄西山,命不久矣,不等于是在说严嵩老态龙钟,日薄西山,命不久矣么?

这文选司郎中是翰林学官出身,是个酸腐的学究,不会说话,惹得严嵩心中暴怒。

严嵩冷笑一声:“我倒要开这个连升六级的先例!立即挂牌子开引票,升任范诚为台州知府!”

于是乎,年逾八旬的范诚捡了个台州知府。

当然,那位文选司郎中也没吃什么好果子。半个月后,稀里糊涂被远调云南做了个知府。

贺六问范诚:“戚将军上月押来了二十名私贩火器给倭寇的通倭重犯。范知府可曾审问过?”

范诚为官四十五年,是整个大明资历最深的老州县,自然是头老狐狸:“此等通倭重犯,下官怎么敢轻易审问?下官想,既涉及通倭,横竖锦衣卫是会派人来提审的。故而下官只是对他们严加看管。”

贺六笑了笑:“范知府不愧是为官近五十年的人。办事果然缜密。”

贺六跟范诚来到府衙大堂。

范诚问:“上差,要不要下官命人带人犯到大堂上,您好严加审问?”

贺六道:“真是隔行如隔山啊。范知府,你们地方官提审犯人,都是在大堂上。我们锦衣卫审讯犯人,却都是在牢房里。带我们去一趟牢房便是!”

进得府衙大牢,甲字牢房里,关押着二十多个精壮汉子。

贺六命衙役打开牢门,进到牢房内。

“你们这二十人,谁是领头的?”贺六质问道。

无一人回话。

老胡突然发现,其中一个汉子裤角破了,露出半条小腿。他的小腿上,刺着一条船。

老胡看那刺青,便知道了这伙人的身份。他对范知府说道:“你先下去吧。”

牢房之中,只剩下老胡、贺六和二十多个案犯。

老胡对着他们,双手交叉比了个十字形的手势。而后高声道:“吃什么水,烧什么柴?什么所名?粮有多少担?何地卸粮?有什么记号?几只太平?几只停修?共计多少粮船?初一十五打什么旗号?旗上形式?可有飘带?”

贺六有些惊讶的看着老胡,心忖:这老家伙瞎问什么呢?莫不是喝多了我夫人送他的西凉葡萄酒?

哪曾想,一名留着胡子的黑壮汉子朗声回答道:“旗红镶边,玉色飘带,红黑亮月芽儿,初一十五打龙凤旗,玉色飘带。进京无色龙凤旗,出京杏黄旗,过黄河,打红孩儿。兑粮船五十一只。装白粮六千六百六十六担。三只太平,两只停修。在吴淞江领票,烧燕山的柴,吃梢后的水。”

老胡又问:“贵帮头?”

黑壮汉子答道:“淞沪泗”。

老胡再问:“贵字派?”

黑壮汉子答道:“大字。”

老胡道:“在下烧三顶三炉香,礼字。”

而后,黑壮汉子压低声音,对一众同伙道:“这是咱们漕帮的老前辈,是自己人!”

老胡大笑道:“弟兄们,帮里派我来救你们。”

贺六在一旁瞠目结舌。怎么老胡头儿胡言乱语几句,这些案犯就拿他当作了自己人?

贺六不知道,老胡说的是漕帮的黑话切口。

自隋朝开凿大运河以来,运河便成为了连接神州南北的一条纽带。成千上万的劳力靠着运河吃饭。

到了本朝,永乐年间,那些卖苦力的运河劳力为了摆脱官府、富商的欺压,结成“漕帮”。

近百年来,漕帮已成为江湖上的第一大帮派。即便是那位靠杀人吃饭的北五省阴帅赵飞虎,亦要让漕帮三分。

朝廷对于漕帮的态度,是既用,又防。

漕帮有一套自己的黑话切口。对的上切口来,便是帮中的自家人。对不上来,便是外人。

老胡在跟随贺六父亲之前,被锦衣卫派到江南漕帮做过两年的内应。故而会说漕帮的黑话。漕帮香主以上,右小腿上皆刺着一条船,他认出了刺青,断定这二十多名案犯都是漕帮中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