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的邻居是皇帝 > 第445章 士绅一体纳粮

我的邻居是皇帝 第445章 士绅一体纳粮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10 08:32:00 来源:88小说

通常情况下,堡垒都是从内部先崩溃的,对此叶华是深信不疑,而李肆呢,是冯道调教出来,留给叶华的一个宝贝。 .

此人第一次出手,来了一个惊天动地!

李肆以布衣之身,站在叶华和柴荣面前,侃侃而谈,血脉里的高傲,让他并不畏惧柴荣这个天子,你现在不过占据原而已,我的祖可是尊贵的天可汗!

李肆以大唐为荣,可也任何人都清楚大唐的弊端在哪里。

他要给柴荣和叶华讲解科举的关键,大唐是绕不开的时间……最初发明科举的是隋朝,以科举选官的目的很简单,是打破九品正制,是打破世家对官僚体系的掌控。

隋朝灭亡之后,大唐继续坚持这个策略。

尤其是唐朝前期,李二不遗余力,打击世家,压制世家的地位,发挥科举作用,大力提拔寒门。

李二甚至发出了天下英才,入我瓮的感叹!

坦白讲,李二的努力是成功的,接下来,他的儿子,儿媳,两代皇帝,继续打压士族,如果能持之以恒,所谓的五姓七宗,或许会提前消失。

不过问题出在了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帝国的权威当然无存,不得不重新组建枢,改弦更张。皇家不够强,要拉拢帮手,借助其他的力量。

所以世家大族重新迎来了发展的机会。

在这个时候,世家也做了调整。

原来的世家子弟是瞧不起科举的,不屑于跟寒门一起竞争抢夺。

但在安史之『乱』以后,世家大族放下身段,进入科举,并且顺利掌握了科举,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如荥阳郑氏,盛唐时为宰相者难寻身影,而自唐开始,连续出现了十多位宰相和重臣,遂有“郑半朝”之说。

又如清河崔氏,有唐一代,其支房南祖房、清河大房、清河小房、青州房共10人出任宰相,“安史之『乱』”前任宰相的仅有2人,事变后进入唐,则陆续有8人为宰相。

再如范阳卢氏,有唐一代尤其是自唐起,进士者超过百人,这一数量令人惊异。要知道,唐朝时科举考试的进士考试是最难的,录取人数又少,卢氏能有此成绩,简直是匪夷所思!

作为世家子弟,他们为自己的成感到自豪,沾沾自喜之余,到处吹嘘,说他们家风纯正,知识渊博。千年积累,采风流,远不是寒门能相提并论的。

这种说辞,也仅仅是骗骗外人而已。

世家大族能有如此傲人成绩,直接的原因是他们适应掌握了科举的规律!

在所有科举当,以进士科最为重要,而进士科则是靠策论选材,一篇章定命运。

稍微受点教育的人都明白,章这个东西,是很主观的。

有人偏好辛辣,有人偏好含蓄,有人觉得要汪洋恣肆,有人觉得要溪水潺潺……同样的一篇章,在不同考官那里,也会得到不同的评分。

叶华记得,辈子的时候,不管是考,还是高考,老师反复提醒,是告诉学生,要写容易得分的作。

放到科举场,也是如此,甚至更加重要!

首先,字迹要漂亮。

其次呢,采要飞扬。

再次,说理也规矩,不能让人挑出『毛』病。

还有,要把握考官的喜好,写考官意的章……

世家大族为官者众多,甚至主考是世家的人。他们手财力雄厚,又能掌握舆论,引导风……拥有这么多优势,只要不是猪,有机会考。

更何况,面这些都是堂堂正正的手段,其他的作弊啊,替考啊,……这些还都没拿出来呢!

所谓世家子弟考进士,跟有钱人家进名校一样,普通人穷尽几辈子未必能做成的事情,人家只是挥手之间而已!

当然了,凡事有利有弊。

一味迎合考官,一味投机取巧,到了最后,写出来的章,一定是空洞乏味,言之无物。虽然能过科举的那一关,却没法打动要锐意进取的皇帝陛下。

相反,柴荣震怒了,朝廷四年一次,花费巨资,开科取士,结果选出了一帮废物!这不是白白浪费资源吗?

让他们为官,只会结党营私,贪图私利,残害百姓,这样的官,要他们有什么用?

“这四个废物,立刻免去进士功名,革去官职,听候发落!”

一道旨意,以李覃为首的四个人,全都待下去了。

这里面剩下冯家兄弟,他们两个没有参加科举,是靠着恩荫入仕,叶华把这俩人揪来陪绑,是想给他们当头一棒。

事实冯家兄弟也的确被震撼了,两个人跪在地,浑身颤抖,不停哆嗦。

柴荣怒气不息,“你们两个虽然没有参加科举,但是写出来的东西,一样味同嚼蜡,空乏说教,连冯太师的一成本事都没有学到,妄为人子!”

被臭骂了一顿,两兄弟只剩下磕头请罪。

柴荣缓了缓,又道:“你们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这书法不错,那四个东西强多了……你们先留在翰林院,替朕草拟圣旨,记住了,以后要多跟令尊学,要把书读活泛了。”

这也是看着冯道的面子,当然了,叶华的作用也不小,两个人才能因祸得福,不但没有被罢官,还成了天子近臣,冯平和冯吉乖乖退到一边,偷着擦汗去了。

现在只剩下柴荣,叶华,李肆三个人。

柴荣怒道:“世家官吏靠着把持科举,将自家的子弟送入官场,朝廷的论才大典已经变成了他们私相授受的工具!这几个人不堪用,其他人也未必如何,朕,朕要废了科举!”

“不可!”

叶华急忙拦阻。

要说科举制的弊端,那是说也说不清。

可是要废了科举,总要拿出替代的办法吧?

叶华自问,哪怕到了一千多年之后,那么多国家,那么多聪明人,依旧延续着科举的传统,采用考试选官。好像高考一样,骂的人不计其数,可要是废了高考,却找不出更公平合理的方法。

不凭成绩说话,难道靠血统,或者靠金钱?

显然,都行不通!

“陛下,科举不可废,只宜调整。”

“怎么调整?”柴荣道:“眼下世家大族的子弟,占了科举的六成以,难道朕要降旨,不许世家子弟参与考试吗?”

叶华道:“陛下,臣以为应当调整考试内容,还有,要增加录取人数!”

第一个改进,柴荣很轻松接受了,内容一定要改,他再也不想看到空洞无味的玩意了。可增加录取人数,这让他殊为不解了。

“叶卿,你是不是说反了?录取人数越多,岂不是让更多的世家子弟进入官场?他们结党营私,把持朝政,你让朕何以自处?”

叶华摇头,“陛下,臣以为增加录取率之后,情况会迥然不同的。”

柴荣还是不信。

这时候李肆突然站出来,“陛下,请容草民说几句,冠军侯所言,其实颇有道理!”

柴荣哼了一声,“你跟他都是一师之徒,当然替他说话了!”

李肆没敢还嘴,只是道:“陛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其实自从唐开始,科举录取的人数已经不断增加了。”

“哦?那结果如何?你方才不是说,世家大族靠着科举重新兴起吗?”

“启奏,陛下,草民所言,只是事情的一方面,还有另外一方面。”

“讲!”

“是这样的,世家子弟越来越多走科举的路子,使得科举的地位越发尊崇,成为入仕的正途,其他的方法都是偏门。渐渐的,进士成了身份的代表,而世家大族,血统尊崇,反而不为人们所承认了。”

李肆笑道:“在世家大族当,也有人看出了这一点,如以荫入仕的宰相赵郡李德裕和荥阳郑覃,他们支持恩荫,反对科举入仕,李德裕耻与诸生从乡赋,不喜科试,尤恶进士,荥阳郑覃更是建议废除进士制度。只不过这些人无力回天,五姓七宗的衰败,不只是靠着朱温的屠杀而已。事实,那时候的豪门大族,已经远不能和唐初相提并论了。”

叶华惊叹李肆的眼光,他总结道:“陛下,扩大科举的录取范围,是以寒门取代豪门!以小士人取代大族高第!这么做,对朝廷是有利的。”

柴荣思量半晌,缓缓道:“这个办法不错,只是寒门愿意承担田赋徭役吗?朕总不能杀了几只老虎,换来几群恶狼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