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江湖沙场枭雄志 > 第十八章 定计北周 假道伐赵 十六

江湖沙场枭雄志 第十八章 定计北周 假道伐赵 十六

作者:山蚯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07-29 18:09:52 来源:免费小说

  李正欢细细品味话中深意,心念急转间,脑中好似打开一扇门,压着喜悦道:“你是想控制住这些人,让他们误导赵计元,处处抢占先机,待到拿下高平后,再让他们做内应,以最小的代价夺得这两道。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得来两道地盘,还能让损失减少到最小。”

  徐子东一笑置之,“想是这么想,成不成得看天意,我那几个弟兄还在城中,既要领着百姓逼迫程再幸,又要一个一个的去找出这些钉子,这次要是能得偿所愿,他们该记首功。眼下万事俱备,只等李大人点头,咱们就可以把这大半粮食送出去收买人心。如能让襄平的百姓感恩戴德,来日入城所受阻力必会小很多,说不定百姓还会出手相助,那样损失会更小。”

  笑意收敛,徐子东郑重其事的一抱拳,“李大人,钱,粮食,刀兵,说来说去都是身外之物,送了就送了,只要有人在,迟早都能拿回来,怕只怕人没了,那就一切都没了。我徐子东打这几仗,关于算本钱一直都吃不透,现在想想,其实就是算人,人就是本钱,其他的都是虚的,能少死几个弟兄最好,能多出几个弟兄更好,大军北来,抢地盘只在其次,关键是抢人。让北周的百姓记着这份情,以后补充兵员也好,需要百姓送粮送物也好,都不再话下。我手下人说过一句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话我半懂不懂,大概就是现在这情况。”

  李正欢轻轻一叹,“唉,徐将军说到这份上,我要是还想不明白,那我这几十年就算白瞎了。只要北周答应借路,这粮送就送了,反正高平有的是粮,饿急了抢就是。”

  指指跪地的麴义,李正欢笑道:“这麴义说话虽不好听,不过有句话倒是没错,裴苳浒能在南楚抢来抢去,你们要在北周横行无忌,确实不难。”

  徐子东微笑纠正道:“李大人,应该是我们。”

  “对,我们。”

  见得李正欢松口,麴义膝行两步,喜道:“李大人既然同意咱们将军的计策,那麴义这顿大,能不能免了?”

  “哼。”李正欢低哼一声,为难道:“徐将军,此事本就可大可小,只是李某身为一方节度使,就这么揭过,总归说不过去,下面好几万兄弟看着,不做点什么,以后怕是不好带兵。”

  “明白,明白。”徐子东连连点头,“过来就是给李大人消气的,他皮糙肉厚的,打几百下不妨事,刚好我那些弟兄嘴巴没个把门的,什么话都敢说,眼睛也长在头顶上,什么都看不见。这次正好请李大人给他们长点记性,免得一天到晚给我惹麻烦,李大人尽管打就是。

  “如此,便得罪了。徐将军什么时候要粮,直管说便是,李某再无二话。”

  “眼下唯有等,我那两个狗头军师说最快今晚,最迟明早,北周就会派人来。”徐子东信心十足,继而转开话题道:“现在还请李大人让民夫先行赶着牲口回上马关,秋天将至,没有牲口和壮劳力,两辽道大片的粮食怕得烂在田里。”

  李正欢提出异议,“离着襄平还有十里地,没有民夫,手下儿郎哪里搬的过来?”

  “这个不必担心,襄平城里有的是百姓,运粮的事交给他们就行。既可以让两辽道百姓早点回家,还能让北周百姓自己亲眼看到粮食。还不用担心北周得到粮食后不分给百姓,全都留作军用。”徐子东耐心解释。

  “可是……”

  李正欢还有疑问,徐子东却抢道:“更重要的是,粮食就这么多,襄平城加起来二十几万人,这些粮食撑不了多久。北周会面临两难的选择,要么把粮食留给军队,保持战力,那时百姓还是会饿肚子。明明有粮食,不分给百姓,那百姓与北周的关系只会越来越僵。要么把粮食均分给百姓和军队,这样甲卒吃不饱,士气必会低落,弄不好军心还会涣散,战斗力会大减。”

  徐子东举起左手,“军心。”接着举起右手,“民心。”

  然后两手同时伸向李正欢道:“这两颗心,北周只能得其一,很难两者兼顾,不管北周要哪一颗,对于我们都是有利。而这前提便是要百姓看到,并且知道粮食的具体数目,不给北周那些当官的隐瞒粮食数目的机会。”

  “哦。”李正欢恍然大悟,“想让北周百姓知道,让他们亲自来运粮最为直接。”

  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李正欢赞道:“徐将军做事滴水不漏,李某自愧不如。”

  “哪里,哪里。”徐子东谦虚两句,伸手拔出木棍,“来,李大人,先来出出气。”

  “好。”李正欢接过棍子,“回头出襄平,徐将军要是不介意,李某倒想见见那几个在襄平城中做事的兄弟,能办成这样的大事,想来不是什么寻常人。”

  “都是手下兄弟,机灵是机灵,要说不寻常那倒不至于。若是这次事了他们还能活着,一定叫他们敬大人几杯,谢谢大人借粮之恩。”徐子东稍显失落道。

  还算愉快的聊天突然低沉,李正欢微微奇怪,转瞬又想明白,该是襄平城中危险重重,徐子东口中的弟兄怕是没命回来。

  不再多言,李正欢手起棍落,打的麴义后背炸开血花。

  —————

  襄平城内,见手下人不肯动手,程再幸怒气冲冲拔刀向前,照着郑二的脑袋,就要劈下。

  生死瞬间,一声住手救下他一命。

  百姓寻声望去,蟒袍加身的姬存源映入眼帘。

  姬存源盯着程再幸,眼角余光却是看着百姓动静。

  大周境内,高祖姬长发威名最盛,其次便是程再幸和靠山王姬玄典。靠山王死在武当山下,大周几乎成为程再幸的一言堂。

  很多时候,姬存源做事都得看程再幸脸色。

  不过大周半壁江山都是程再幸拿下来的,他有这般权势倒也不是说不过去,但姬存源却心有不甘,尤其是知道程再幸要和赵计元妥协,这是他最不能接受的事。

  姬存源知道自己懦弱,胆小,怕死,可他还是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其中和赵计元合谋,便是最不能做的事之一。

  今日在皇宫他就打算答应徐子东的要求,却被程再幸压住,开不得口,现在所有的百姓相逼,正中他下怀。

  你不仁我不义,天下事就这么个道理,百姓眼中那越来越深的恨意是他发声的底气,也是他要扳倒程再幸最有力的武器,姬存源不想放过这机会,大喝之后,又高声道:“这二人说的半点不假,东齐此来,便是为送粮借路而来。不过这粮不是白送的,以后我大周年年都要给东齐上贡,完完全全就是属国身份。这般欺人之举本不该答应,只是陛下与本王念着满城百姓疾苦,早已点头答应,奈何程将军兵权在手,硬是不许,陛下也无可奈何。”

  望着眼色不断变化的百姓,姬存源顺势而上,“程将军,今日满城百姓求一个交代,本王也愿与满城百姓站在一起,想问一问程老将军,为何不管百姓死活?”

  长刀在头的郑二极懂随机应变,借此机会呼应道:“王爷说的好,我们也想问问程将军为何不管我等死活?”

  接着怪笑一声,挑拨离间道:“陛下都已答应,你有何资格拒绝,这大周难道是姓程?”

  也许是因为句句说在心坎,也许是因为有姬存源发声,原本还跪着的人终于站起来,为了自己的性命发出最有力的质问,“程将军,你为何不管我们死活?”

  上万手无寸铁的百姓质问,问的程再幸心口作痛,九十余年的岁月,他还从未体会到这种割心之痛。哪怕当年打天下时面对手持利器的千军万马,他都没有此刻这般害怕过。

  沙场里你死我活的厮杀不可怕,可怕的是守护一生的百姓不再相信自己,反而在质问,反而投来充满恨意的目光,再也找不到半点崇敬。

  举目四望,就是那些倚为心腹的儿郎,此时眼中都是怀疑多过相信。

  九十高龄的老人体会到往日从未体会过的感觉。

  “这就是众叛亲离么?”老将军缓缓放下刀,回身看着姬存源。

  到得现在,望着密密麻麻的百姓,他想起姬长发说过,这天下很多道理是没办法说,也没办法去解释的,尤其是对那些自作聪明,又从来都没聪明过的百姓。

  他们眼里只有一日三餐,只有吃饱穿暖,什么得小利而失大节,根本不是百姓在意的事。

  “人间最单纯的就是百姓,可单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傻。”程再幸苦涩一笑,抬头看着天空,突然吼道:“陛下,你说的这些话,怎么都他娘的这么对啊?”

  姬存源闻言大怒,“程再幸,你还敢说这等杀头之言?”

  “杀头?谁敢杀我的头?”老将军傲然一笑,“姬存源,我和高祖皇帝策马扬鞭的时候,你还在你娘肚子里没出来。我在高祖皇帝面前骂爹骂娘的时候,你大哥才刚刚吃奶。大周有谁敢杀我的头?是你姬存源,还是那只会抓蛐蛐的姬文?”

  一声喝问,姬存源竟是后退半步,“程再幸,你竟敢直呼陛下名讳?”

  “有何不敢?”老人腰杆笔直,“姬家几代人,也就你大哥成器,可惜死的早。遥想高祖皇帝何等微风,何等不可一世,没想到后辈子孙如此不争气。”

  “姬存源啊姬存源,道理我已经说的很明白,这些不长脑子的百姓不懂我不奇怪,你明明懂却还要跟着他们胡来,到底为什么?”

  “东齐送粮借路,不出一年,哦,不对,说一年那是抬举你,要我看,最多三个月,这襄平就要改姓姜,这大周也将不复存在,你姬家也会成为历史。”

  “本有一条路让你活的更久,你却不要,非要自寻死路,那我无话可说,程再幸守护大周数十年,也算对得起陛下,地上遇见也能问心无愧。怕只怕你们这些姬家子孙,死后都不敢与陛下打招呼。”

  “因为你们怕,你们怕他问一句,大周何在?”

  新罗王面红耳赤,咬牙道:“你那条路能活多久?你敢不敢当着这无数百姓的面说出来,问问他们,看看他们同意不同意?真要这样做,你就对得起高祖?”

  “有些事,等你见了高祖自己去问吧!我程再幸没时间跟你瞎扯,你们不是要吃的,你们不是要引狼入室,那你们去啊!程再幸守了大周这么多年,守死了爱妻,守死了儿子,我这一生,无愧高祖,无愧大周。”老人说的动情,快要泣不成声。

  姬存源刚要反驳,人群中走出一个老妪,年纪八十往上,拄着拐杖摇摇晃晃的牵着一个风一吹便要倒的孩童,哭诉道:“程将军,为我大周,你死了妻子,死了儿子,何等壮烈。可你想过没有,我们这些个小老百姓又死过什么人,失去过什么人?”

  这一问,问起万千百姓伤心事,这么些年来,谁家没有为大周死过人?

  老婆婆撑着拐杖,大哭道:“老身八十有五,十五岁家父死在高平,是将军手下校尉,二十三岁丈夫死在百济,是将军身边亲卫,八十三岁,孙子死在襄平,还是将军麾下小卒。到如今家中只有这重孙与老身在世,老身只想问问将军,为我大周,老身满门可算忠烈?”

  程再幸止住哭声,想要说些什么,发现什么都说不出来。

  老妪踱步向前,边走边道:“程将军,忠烈且不论,如今我田家就剩这一棵独苗,老的老,小的小,就是官府施粥都抢不到一口吃的,肚子吃不饱,要这大周又有何用?”

  “没有吃的,便是一个死,城中百姓,同样也是死,没有百姓的大周,还是大周么?”老妪连连跺拐杖,质问道:“程将军。”

  程再幸似在努力回忆老妪说的那些人,在想高平战死的田姓校尉到底是谁,但记忆太过久远,他这一生中,手下战死的校尉数都数不过来,他如何记得住?

  老妪走的极慢,每走一步都要停上好久,终于在距离程再幸十步外停下,将那小孩推上前,“程将军,老身活到八十多,本就是该死之人。可我这重孙还小,还没为田家留后,不该饿死在这里。要是再没有吃的,我怕他熬不过两天。”

  扑通一声,老妪跪倒在地,嘶哑道:“请老将军给田家后代一条活路,请老将军让他填饱肚子。”

  仇恨的目光在消逝,万千百姓又一次弯下膝盖,高喊道:

  “请老将军给我们一条活路。”

  “请老将军让我们填饱肚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