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江湖沙场枭雄志 > 第六十五章 先登麴义 重立营名

江湖沙场枭雄志 第六十五章 先登麴义 重立营名

作者:山蚯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07-29 18:09:52 来源:免费小说

  行军路漫长,枯燥且无味。

  距离通州还有三日路程,徐子东已经可以离开担架上马。

  马背上的颠簸远没有担架来的舒服,但徐子东喜欢,喜欢手握缰绳,策马挥鞭的快意。

  可供六马同奔的大道上,两万人马排作四路,紧靠着大路右侧行进。

  这是张盼提出来的规矩,以后只要是徐子东麾下的军马行军,就只能靠右行进,空出左边的路,留给对向而来的人使用。

  一开始徐子东对于这种规矩不置可否,走路走哪边都要立个规矩,这算哪门子道理?天底下的路想怎么走不都是看心情?哪有人走路都得靠右边的?

  但张盼一再坚持,甚至以不讲故事来要挟他。

  一想到三国水浒西游封神这些精彩的故事要被张盼埋在肚子里,徐子东就十分不忍,只能答应这无理的要求。

  只是渐渐的,徐子东发现这条规矩的好处。

  命令下达之后,甲卒大多不以为意,行军之时我行我素,根本就没把这规矩当一回事,想走右边就走右边,想走左边就走左边。

  这其中骑军的人倒是不多,更多的是李钊的幽州甲卒。

  单凭这一点,徐子东也算看出来,幽州的人马根本就没拿他当回事,要不然也不会公然不把徐子东的命令放在眼中。

  上命不行,那还了得?

  直到这时,徐子东才明白张盼推行这条规矩的目的。

  不动声色之间,就试探出幽州甲卒和李钊的态度,周武陵直接对张盼竖起一根大拇指。

  规矩立下,违者必罚。

  徐子东倒也没有直接拿幽州的兵马开刀,反而在骑军之中挑出几个没眼力劲的卒子,当着李钊和幽州甲卒的面重打十鞭子。

  牛皮抽打出的血痕让骑军人马噤若寒蝉,再也不敢造次,老老实实的走右边。

  而那次之后,幽州的兵马也收敛不少,偶有几个违规的人,也不用徐子东亲自上刑,幽州将军李钊便自行解决,事后也都会与徐子东知会一声。

  三五日之后,两万人都老老实实的靠右行进。

  大道之上,徐子东一马在中,周武陵和张盼分立两侧,扛着大纛的杜从文跟在徐子东马屁股后面。

  望着大道上一眼看不到头,目力所及之处又都规规矩矩走在右边的甲卒,徐子东偏头对着张盼道:“目前看来,李钊倒是还算懂事,最少面子上没和我过不去,就是不知道心理面是否真的服气。

  出来日久,手下的人马越来越多,事情也越来越多,有时候心里都堵得慌。要是能练出个陆地神仙,也不至于来遭这份罪,脑袋不稳当不说,还有七七八八的弯弯门道要学,想想都累。”

  张盼把屁话一般的抱怨晾在一边,理都不想理。

  对于这般不给面子的行为,徐子东很是能忍,急忙赔笑道:“张大圣人,以后你说啥咱就听啥,你说往右走,咱就绝对不往左边。你说上山,咱绝对不下海。”

  “呵!这下不觉得老子瞎定规矩了?这下不吹鼻子瞪眼说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了?老板,你不是能耐?你倒是自己去问问李钊服气不服气啊?”胸中一口怨气出尽,张盼得势不饶人,不留情面的数落。

  丑脸书生肆无忌惮的笑出声,又想起几日前二人的争吵,更觉好笑。

  犹记得当时张盼提出走右边的时候,徐子东那不明所以的表情。

  犹记得当时徐子东高喊着“大路在脚下,左右我高兴。”的嚣张气焰。

  犹记得嚣张的徐子东在张盼扬言再也不说故事之后立马偃旗息鼓,捏着鼻子推行靠右行的瞎规矩。

  真是没什么骨气。

  恼羞成怒的徐子东一回头,怒骂道:“你笑个屁,当时也没见你赞成。”

  遭受无妄之灾的周武陵索性看向远方。

  怒骂之后,徐子东急忙换上一副掐媚的嘴脸,讨好道:“张家圣人,自家兄弟没有隔夜的仇。等到通州之后,咱自掏腰包,请你喝最好的酒,逛最好的窑子,你看如何?”

  张盼很是赞同的点头道:“这还差不多。”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张盼小声道:“骑军与幽州军马合在一处,名义上归你节制,但底子里还是各成一家。李钊若是真心服你,也不会自己动手,而是应该将违反规矩的人交给你处置。这样看来,幽州将军对于你没面上那般服气,最少心底里没把我们当自己人。”

  徐子东仔细一想,也压低声音道:“的确是这么回事,这些天下来,除开公事公办的打招呼,私底下他也没来找我说过什么。好歹我也是总领两万人马的主将,不说歪门邪道的孝敬,吹一次牛,交一次心总该要有的。可他李钊连个屁都不放,难不成还要我亲自去找他?”

  丑脸书生插嘴道:“亲自找也无妨,张盼不说过一个三顾茅庐的故事,礼贤下士历来都不少。怕只怕就算你亲自去,人家也不一定给面子。到时候撕开脸皮,弄不好就是大将军和胡三归那般局面,连貌合神离都做不到。”

  左右都觉有理,徐子东气愤道:“难不成就干等着?军心不聚,去到御金之后相互防着一手,那不与独孤一方和西蜀两家一样。眼看着肥肉在前,却生怕别人吃得多自己吃得少,到最后谁也吃不着。”

  周武陵双手一摊道:“那能怎么办?怪只怪你太年轻,资历太浅。别人都是循序渐进,你倒好,一上来立下的功劳比别人十多年的军功还高,才半年不到就骑到别人头上,任谁都会有些怨气。”

  徐子东不解道:“拿命换回来的东西,又不是天上掉的,凭啥有怨气?”

  十八从军,二十三才来到这陌生世界的张盼对于军中的那些门道还算清楚,回想起往日的世界,只觉按资历循序渐进都还算好的,能不走后门,靠送钱送礼送女人上位就算不错了。

  抛开往日的回忆,张盼开解道:“不打仗的时候论资排辈,打起仗来就凭本事说话,别人怎么怨气都是别人的事,咱管不着,揪着这些也没有意义。”

  徐子东点头道:“是这么个道理,可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张盼笑道:“又不是什么大事,犯得着怄气?我倒是有个法子,能让李钊服气,就算不服他也翻不起波浪。”

  徐子东一喜,迫切道:“说来听听。”

  计策在手的张盼坐地起价道:“那你得请我逛两次窑子。”

  心急的徐子东豪气道:“你倒是先说说是什么办法,要真有用,别说两次,三次都行。”

  “那就三次。”张盼胸有成竹道。

  “周武陵也说过,李钊为人低调,做事中规中矩,这样的人只要留他一条活路,就不会跟人鱼死网破。”张盼低声道:“既然这样,只要我们弱化李钊在幽州军中的影响,又不把他逼得太狠,那就可以慢慢将幽州军融入我们之中。我也不知是巧合还是怎么回事,李钊手下有个叫麴义的,你们可知道麴义是谁?”

  周武陵埋头苦思,半晌没想起在哪里听过麴义的名字,倒是徐子东率先想到:“你是说先登死士?”

  张盼点头道:“没错,就是他。”

  徐子东面露不喜道:“让你想办法,你说故事里的人干嘛?”

  张盼不悦道:“你听着就是。”

  徐子东急忙闭嘴,张盼继续道:“大齐军中建制极为混乱,这一点你们也知道。谭植三百人是宣节校尉,你带着六百人也是宣节校尉。杨象升是大将军领着钩镰军三万人,谭山岳是镇东将军也领着将近三万人。幽州将军李钊才一万多人,云州将军羊沽却有将近两万人,人数混乱不说,连番号都很随意,幽州来的叫幽州军,云州来的叫云州军。本来这也没什么,可这一万多幽州军总得细化才是。遍观天下,也只有南楚的稍微合理。”

  周武陵皱眉道:“你是想改革军制?”

  张盼不置可否,接着道:“如果我们将这两万人分做六营,将原本的建制统统打散。骑军分作两营,一个叫铁浮屠,一个叫虎豹骑,再把两营人数各限制在三千人,交给陆道圣和闫振山分别掌管。以后不管领军之人怎么换,营名都不改,就如同杨象升的钩镰军一样,你说会有什么效果?”

  徐子东答道:“你是想把钩镰军那一套搬过来,让甲卒都有归属感?”

  张盼轻轻点头。

  “可这和弱化李钊在幽州军的影响有什么关系?”徐子东疑惑道。

  张盼老神在在道:“你别急啊!不只是骑军要分营,我还说过这两万人都要分。而且不只要分营,营以下也要分。五人为伍,十人为队,十队为行,十行为旌,三旌为营,三营为军……”

  周武陵被张盼的想法震惊,打断道:“你哪里是在改军制,你连官制都在改。”

  张盼不屑道:“破成旧习,改之何妨?”

  周武陵摇头道:“事情没你想的那般简单,这样做没有姜浩言点头,那就不合规矩,到时候被人弹劾,很可能是杀头之罪。而且,你这样一改,军中那些大权在握的将军还不得恨你入骨,就是杨象升也不会站在我们这一边。”

  张盼不以为然道:“我又不改他杨象升的钩镰军,要他站什么队,我要改的是眼前的两万人。”

  周武陵低吼道:“你改两万人,没姜浩言点头,你改得了?姜浩言倒是不会反对你这样做,甚至还会大力支持。可这样做的后果你想过没有?你要让东齐所有的军马都视我们为眼中钉,肉中刺?”

  张盼漠然低头,他知道周武陵说的没错。

  徐子东不明所以,想不通其中道理,疑惑道:“怎么回事?”

  周武陵叹道:“他想把大部分实权在握的将军往死里得罪。”

  徐子东还是不明白,好奇的看着周武陵。

  丑脸书生解释道:“幽州姓杨,冀州姓胡,青州姓左,徐州姓陶。不止李钊的幽州军叫幽州军,包括钩镰军,云州军等等在内,都可以称为幽州军,都是他杨象升的家底。就是你徐子东领着的两万人,烙上的也是杨象升的记号。若是按照他的改法,军以上肯定还有其他编制,可再多的编制,只要基础定下,就会限制住人数。人数一被限制,谁都没办法拥兵自重。到时候那些雄踞一方的大员会甘心?且不说别人,就是杨象升会甘心?他幽州军两倍于徐州军,却在改制之后和陶家平起平坐,他会认?”

  徐子东依旧没弄懂,张盼却道:“若是让杨象升总领天下兵马,你觉得他还会反对?”

  “你……”周武陵瞳孔放大,竟是无言以对。

  张盼趁热打铁道:“军以上不再设编制,各州各道有多少人就给多少军的名额,四品将军统领一军,三品将军统领三军,二品将军统领六军,一品大将军总领全军。周武陵,你觉得还会有人反对?”

  周武陵眉头一松,道:“这样的话阻力会少许多,可朝中会平白无故多出许多将军。如今大齐的四品武将不过三十余人,若是换做你的设想,岂不是那多出十来人。而那实权征字头的将军莫不是要被抹去,或者换成一种名誉头衔?”

  张盼回道:“那有怎样?多出来的四品将军大齐又不是养不起,四征将军变成荣誉称号又有何不妥?你若是还想说三品将军不够,那四平之外再加四安,四定总该够了。”

  周武陵找不到话反驳只得愤愤道:“你果然要改官职。”

  直到此刻,徐子东才慢慢想明白二人在争什么,虽然还有不甚理解的地方,却总好过最开始的摸不着头脑。

  制止还要争辩的张盼,徐子东轻声道:“我不怕得罪人,天塌下来有姜浩言顶着。到时候他姜浩言要是敢卖我,我就去找爷爷主持公道便是。我只关心你所谓的改制到底怎样才能弱化李钊的影响,让我掌控这两万人。”

  周武陵还待要劝,却被徐子东的眼神止住,只得耸耸肩,静静等着张盼解释。

  张盼郑重道:“改骑军为两营现在就可以做,但要改幽州军却要等到姜浩言同意才行。只要姜浩言同意,我们就把吃下来的冀州军和幽州军混在一起,再从骑军中抽出一千人加入其中。

  适才我提到过麴义,既然他叫麴义,那我们就顺水推舟,再送他一个先登营,这一营全都是幽州人马。

  然后将骑军一千人和幽州军两千人混为一营,其他的幽州军和冀州军打散分为两营。

  骑军抽调的一千人从幽州军中要一千人补齐。幽州军还剩下的两千人跟李钊要过来编为独立营,只当是你的亲卫营。”

  徐子东低头沉思,半晌才道:“这样的确能削弱李钊的影响,问题是他李钊会同意?”

  张盼嬉笑道:“同不同意可容不得他,只要姜浩言同意就行,到时候圣旨一到,李钊总不敢抗命不遵。再说我们也没把他往死里逼,只要他接受改编,以后两军之一的主将必定是他,手下人马虽然少去一些,到底四品的帽子没变。”

  笑意一冷,嬉笑化作冷笑:“若他李钊真的看不清局势,你随便找个由头除去他就是,胡镇西的头你都敢要,一个四品的脑袋你还不敢取?”

  手抚着下巴,徐子东连连点头,调笑道:“胡镇西可不是我杀的,是他周武陵动的手。”

  沉默的周武陵勃然大怒,吼道:“徐子东,你他娘的过河拆桥?”

  声音极大,惹来前后甲卒注目。

  徐子东尴尬的冲着甲卒解释道:“我不想带周军师逛窑子,这读书人生气了!”

  注目甲卒瞬间释然,颇有深意的看了周武陵一眼。丑成这副样子,哪家姑娘敢接他这样的客,也难怪将军不带他。

  连续吃亏的周武陵马鞭一抽,不再与二人同行。

  目送着周武陵远去,徐子东笑道:“事不宜迟,我们先给老姜写封奏折,他应该不会拒绝吧?”

  张盼坚定道:“回头写奏折的时候写的详细些,这种收拢军权的改制,只要他姜浩言有点脑子,就没有拒绝的道理。”

  “也对,这奏折……“

  刚说起奏折,徐子东突然发现一件了不得事,惊叫道:“不好。”

  看到徐子东一惊一乍,张盼奇怪道:“咋了?”

  徐子东小心翼翼道:“你会写奏折么?”

  只会写简体字的张盼终于明白徐子东为何一惊一乍,干脆道:“不认字儿!”

  脸色一苦,徐子东担忧道:“武陵没生气吧!”

  张盼投来一个自求多福的眼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