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江湖沙场枭雄志 > 第三章 西梁东齐 谁无算计?

江湖沙场枭雄志 第三章 西梁东齐 谁无算计?

作者:山蚯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07-29 18:09:52 来源:免费小说

  陈友谅和赵计元各自有着各的算盘,可惜这天下野心勃勃的人可不止他们两人。

  西梁一品康正被独孤一方打成重伤,敬帝萧洛疆龙颜震怒,在后宫之中一剑斩杀皇后独孤氏,连带着独孤氏所生的三个儿子无一幸免,其中就有太子萧方智。

  萧洛疆杀妻杀子之后,又连夜进行清洗,洛阳城中凡是与独孤家有牵连的人全部问罪,不必审问,就地处决。

  随后清洗独孤家的行动并未停下,以洛阳为中心向着四周扩散。

  洛阳道,兰州道,御金道,山南道,陇南道,北凉道都在三天之内收到消息,展开清洗。

  唯有陇西道未曾有动作,那是独孤家的大本营。

  独孤家的人读书是半吊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武道一途比起其余世家也差了许多,传承千年从未有人踏入真武,如今的独孤一方打的一手好算盘,身手当是一品绝顶,已经是独孤家千百年来离陆地神仙境界最近的一人,却始终没能踏出最后的一步,拨动兆位算珠。

  好在独孤家的人天生会做生意,千年敛财,说他独孤家是天下首富都不为过。

  朝代更迭,流通的货币换了好几种,独孤家依旧家财万万万贯。

  常言道,有钱能使鬼推磨。当年萧氏起兵,一切粮草军饷都是独孤家一手资助,所求不过是陇西一地的自治权。

  萧家人靠着卖祖地换来整个西梁,这买卖划算不划算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孤独家以陇西为根基,将生意做到西梁各地,赚整个西梁的钱,怎么看都不亏。

  独孤家是生意人,却也不仅仅是生意人,早年西梁的汉人叛乱,独孤家虽然不出人,但钱粮却是出的不少。

  西梁立国七十余年,大小叛乱四十余次,哪一次没有独孤家的影子。只是独孤家的人没有留下罪证,萧氏就算心有怀疑,却也无法问罪独孤。

  不得已之下,萧洛疆迎娶独孤一方的长女,立其为后,主动向独孤家示好,以此换来西梁十余年安宁。

  可惜这一次,独孤一方不打算再资助别人小打小闹,而是自己亲自下场,与萧家玩一把大的。

  早在去向武当之前,独孤一方就已经在暗中布局,只等着回来之后,再缓个一两年便动手。在武当打伤康正不过是为了试探萧洛疆的反应。

  按照独孤一方的设想,最后肯定还是破财消灾,那萧洛疆绝不敢与他独孤家撕破脸。

  可惜这一次,独孤一方失算了。

  萧洛疆杀妻杀子,清洗独孤家,看那架势完全是不死不休,拼着国家动荡也要剿除独孤氏。

  若是东西二金未曾开战,独孤一方也不会失算,萧洛疆也一定不会有这么大动作。

  东金帐与御金道接壤,这些年塞北的游牧民族虽然不曾南下,但那御金关的十万雄兵却是不敢有半点松懈,龙武大将军萧远山常年坐镇御金关,防的就是东金南下。

  西金帐与北凉道,兰州道接壤,西金国力虽然略弱于东金,却也弱不到哪里去。拒马关和嘉庸关共计十五万人马日夜防备,怕的就是耶律氏头脑发热,南下中原。

  眼下东金完颜氏西征,哪里还有力气南下。而那西金耶律氏能不能守住国土都还两说,更不敢大举入侵中原。关外打的火热,关内又岂会平静如水?

  萧洛疆怎会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今时今日,就算东齐与西蜀一道进兵,也无法阻止萧洛疆灭掉独孤家的决心。

  前有陈友谅剿灭裴宋两家,打破世家传承的神话,现在他萧洛疆想做第二个吃螃蟹的人,要将西梁打成一块铁板。

  陈友谅有的野心,他萧洛疆一样有。

  天下共主这四个字那家帝王不想?

  独孤一方要玩,萧洛疆没有不奉陪的道理。就是独孤一方不玩,萧洛疆都要主动找他玩。

  可惜萧洛疆不是陈友谅,独孤家也不是江河日下的裴家与宋家。

  陇西道不声不响的出现六万军马,陇南道清洗独孤家的人也被屠戮一空,陇南道节度使但骁尽起本部兵马,公然造反。

  继北周爆发战乱之后,西梁萧氏与独孤氏的争端浮出水面。

  五月十七,历下城。

  观气士火急火燎的禀报宣武帝,有一品高手自东海而来。

  宣武帝急忙召见姜城安,同时将六千禁卫军集结在皇宫严阵以待。

  可惜那位神秘的陆地神仙入城之后,并未来皇宫,反而在城中停住,没有移动。

  观气士大致确定方位之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位高人应该落脚在贤王府。

  闻听这个消息,宣武帝与姜城安相视一眼,从彼此的眼中看到几许不安。

  姜浩言请一品高手到历下城,要做什么?

  东齐贤王,宣武帝第三子姜浩言明白,王千阳的到来会让皇宫震动。姜浩言不怕这震动,相反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姜浩言想要以这种方式告诉宣武帝,他姜浩言不想做一个闲散王爷。

  这一夜,宣武帝连夜宣姜浩言入宫。六千禁卫全部守卫在宫外。

  金銮殿上,文武百官不曾到场,宣武帝姜城渊坐在龙椅之上,年近五十的姜城渊,头顶金冠,黑发披在背上,一身金色龙袍尽显人间贵气。

  东齐一品姜城安站在一旁,秋叶剑悬在腰间,面容肃穆。

  姜浩言不急不缓的走入大殿,说来可笑,这还是姜浩言二十多年来第一次踏上金銮殿,他这个贤王当的可真闲啊!

  同姜浩言一起进殿的还有一人,二人并驾齐驱。

  黑夜的金銮殿金光闪闪,烛火的微光映射在金碧辉煌的大殿,继而照亮四方。

  曾在武当与谢燮有过一战的姜城安看到姜浩言身旁的人,豁然变色。顾不得礼数的姜城安失声问道:“王千阳,你怎么会在这里?”

  王千阳,天下第一王千阳。

  曾经钦赐张绣为北地枪王的宣武帝,对于江湖很是关注,对于江湖绝顶更是十分推崇,不然也不会那般对待张绣。听到姜城安惶恐的声音,宣武帝想起近日在江湖风生水起的一人,那个划分神仙三境的江湖第一人。

  宣武帝看着麻衣草履的王千阳,淡然笑道:“今日宫中那帮人说有一品高手进城,朕还在猜是哪位高手,没想到会是天下第一来了。王千阳,能够与你一见,朕很是开心。”

  腰悬酒壶的王千阳抱拳一礼,算是答复,半点开口的意思都没有。比起当日见到蜀皇苏言,如今的王千阳开口不开口全看心情。

  姜城渊也算好脾气,知道这些江湖人性子古怪,也不生气,转而看向姜浩言微笑道:“浩言,倒是没想到你这一趟江湖能认识这般高人,当时你说要去走一趟江湖,父皇还想着要不要让你皇叔与你一道。如今想来却是父皇多虑了。”

  与徐子东等人分别以后,一直在等王千阳的姜浩言,这一段时间从不出府。日日与丁甲乙商量着夺位之事,只等着王千阳到来,便好动手。

  没想到的是,王千阳才进城,宫中太监便宣姜浩言入宫。

  “多谢父皇关心。”喜好卖弄文采的姜浩言这一次却是没有多话,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高声道谢,还冲着姜城安微微一笑。

  站在一旁的姜城安看着自己最喜欢的侄子,突然觉得有些陌生。往日的姜浩言见到他如同老鼠见到猫一般,躲躲闪闪。可是武当相见,竟然主动与自己打招呼,如今在这里看到自己,居然不再躲避,还主动冲自己微笑,笑容之中再也不见往日的讨好。

  胸无大志的宣武帝独坐龙椅,手抚着雕刻成金龙的椅子,几番想要开口,都是没有出声。宣武帝知道自己的儿子想要什么,但他不想给。

  长子姜浩彬,次子姜浩存,三子姜浩言,三个儿子当中要说他姜城渊最喜欢的,还是姜浩言。

  可是喜欢归喜欢有些规矩不能坏。古来废长立幼皆是大动乱,于国不利。

  当初他姜城渊也不是老皇帝最聪明的儿子,只不过凭着长子的身份坐上帝位。

  最聪明的六弟姜城寰也曾有过谋逆之意,却是被老皇帝亲手鸩杀。

  其余兄弟也都死在争夺大位的过程之中,唯有对龙椅没兴趣的姜城安一直站在大哥身后,活到现在。

  面有忧色的姜城渊叹气道:“浩言,你可知道父皇为何封你做贤王?”

  心如明镜的姜浩言看着父皇,温和道:“父皇可是想要浩言做一个闲散王爷?”

  金冠微微晃动,姜城渊勉强笑道:“闲散王爷?浩言,你倒是会想,可惜父皇不是这个意思。

  贤本多财,又为多才。自你八岁起,父皇就知道你聪明,会精打细算,会量入为出,这一点也与贤字相符。父皇给你一个贤字是希望你量力而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贤还有良善之意,身在皇家,兄弟倪墙的事司空见惯,就是父皇也是在争斗之中才坐上这个位置。父皇知道其中酸楚,所以不希望你们三兄弟走父皇的老路。浩言,你就不能善良一些,不去与你哥哥争?”

  金冠下的姜城渊满脸期待的看着姜浩言,不像一个皇帝,只是一个父亲。

  姜城渊的话与姜浩言心中所想南辕北辙,本以为贤王就是闲王,没想到会是这么一个意思。姜浩言微微有些触动,却是很快稳住心神,道:“父皇,你也说儿臣会量入而出,精打细算。儿臣也有一句差不多的话,是听一个走江湖的兄弟说的,他叫徐子东,是南楚镇南王徐飞将的孙子,父皇愿不愿意听一听?”

  姜城渊背靠龙椅,轻轻点头。

  姜浩言开门见山道:“我那兄弟说‘有多大锅下多少米’,想来和父皇说的差不多是一个意思。父皇,儿臣知道自己的能耐,也知道大哥二哥的本事,大齐要是交给大哥,守成有余,开疆不足。要是交给二哥,怕是守成都办不到。大哥二哥这两口锅可装不下大齐这碗米。

  若是往日,浩言做个贤王也不算什么,不争就不争。可是父皇,如今的天下,你让大哥去守成,他姜浩彬守得住?不说大哥二哥,就是父皇你,你能守得住大齐?”

  “放肆,姜浩言,你敢这般与皇兄说话?”一直不动声色的姜城安勃然大怒,高声喝斥姜浩言。

  胸有成竹的姜浩言浑然不惧,双目迎上姜城安,傲然道:“皇叔,北周靠山王身死的消息,想必你也听说了,浩言不怕告诉你,那是真的,还是浩言亲眼所见。北周大乱在即,大齐就算不去分一杯羹,最少也要保证边关安宁。

  北周或许还可以不放在眼中,西蜀西梁也可以不当一回事。但那南楚又该如何?皇叔,你又没有想过,来日陈友谅若是举兵北上,我大齐拿什么去抵挡陈友谅的十万重戟?”

  姜城安面有不快,气笑道:“你就抵得住?”

  姜浩言微微摇头,道:“我也敌不住。”

  诚实的姜浩言让姜城渊与姜城安双目一愣,龙椅上的姜城渊不解的问道:“既然抵不住,你为何要这般做,国家内耗岂不是让陈友谅坐收渔利?”

  “浩言敢抢,就会有办法让陈友谅先不攻齐。等到浩言拿下西梁,到时候有中原做做后盾,自然就会有和陈友谅一较高下的资本。”二十来岁的姜浩言满脸自信。

  偏好无为不争的姜城安陡然一惊,不信道:“拿下西梁?你凭什么?凭你身旁的天下第一?”

  一直看着姜家三人你来我往的王千阳,咧嘴一笑道:“我只保他不死,打仗的事与我无关。”

  龙椅上的姜城渊悠然一叹道:“难怪浩言这般底气十足,原来有天下第一这道护身符。既然如此,有些话朕也不再多说,浩言,父皇只希望,你那大哥二哥,能不死便不死。这张椅子,你想坐就坐,想什么时候来坐,就什么时候来坐,父皇不管了。皇弟,叫禁卫军散了吧。”

  夜风起,摇曳的烛火晃动着四人的身影,疲惫不堪的姜城渊,满眼无奈。

  姜城安向着殿外走去,准备去下达宣武帝最后一条皇命。

  目的达成的姜浩言再度发声,再一次跪在地上道:“父皇,儿臣非是想要逼父皇退位,儿臣只想请父皇立儿臣为太子,来日天下大乱之际,再由儿臣登位,去背千古骂名,好保我齐家万世基业。”

  作者山蚯说:这一章中想讽刺某些东。以前读书的时候,语文试卷总会有阅读题,让学生写出对文章的理解。说的简单些就是猜作者的想法,然后由阅卷老师给分。我一直讨厌这样的题。我想说的是每一个写东西的人的确有自己的想法,但就是写手自己许多年后再去看自己的文章都不一定会有当时的心情与想法。阅卷的老师又怎么可能知道作者真正想表达什么?既然不知道,那文字这种东西,不管怎么理解都不该有错,因为每个人就该有每个人的想法。譬如我写这本书可能是想表达这个,但有人却从中看出了那个?我们谁错了?我们都没错。文章这种东西,不管载多少道,只要看文章的人理解出自己的道就行了,那有对错之分?没有对错,阅卷的人凭什么扣分?除非答题的人回答的实在与文章无关,就像读三国却写宋江娶林黛玉这种答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