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长风万里尽汉歌 > 第八百五十五章 赵氏的希望,赵氏的未来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根本不能理解银行之作用的赵不试,根本不知道东海金银岛的赵不试,完全想不明白陆齐的财政是如何之健康发展的。

那可根本不是在吃老本。

摇摇头,赵不试看着大艺术家,“陆氏要官家亲笔罪己诏,且要以帝王之心态,坦诚祖宗筹谋之心意……”赵不试脸皮涨的通红,羞耻,很羞耻啊。可卖祖宗就要这么卖,因为人买家就这样个姿势来买。

陆谦让赵福金给大艺术家传的家书里都写了甚个要求?就是如此。

拢共就这一个要求。

让大艺术家以艺术的手笔来自爆其短,来揭示自己老祖宗的“龌龊之心”。

什么文华盛世,什么天子门生,说穿了只是皇帝要压制武将的手段罢了,是皇帝巩固自身利益的一种方式。把这层皮给扒掉,以文驭武的神圣性便就没有了。那不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了,而只是天子的一念之私心。

配合着大艺术家的罪己诏,报纸上再频频爆出些老赵家吃过的败仗,和因为以文驭武而栽的跟头……

这可能仍不能一举把‘文贵武贱’的思想给踩翻在地,也不能一举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给粉碎,但绝对能在老百姓心中造成巨大的影响。

任何事情都需要慢慢发酵的,便是老赵家善待士人,也是百多年养出的口碑,就是那烂泥一样不堪一提的禁军,也是澶渊之盟后的百年光景里一点点腐朽的。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陆谦现在就是要挖个大口子,而后期望着有一天这堤坝总会彻底倒塌。

而且想想十年后的陆齐,想想二十年后的陆齐吧?

一个又一个封国的建立,大批‘贫困’人口的向外迁移,国内人口不说增长了,能保持眼下的水准不下降都很难很难。

那时候日本已经覆灭,新福【吕宋】的铜矿会得到更大规模的开发。有了日本的金银、吕宋的铜矿,以陆齐财政之富裕,完全可以在运转国事的同时大肆的普及中小学堂和各类技校。

而且那时候的中国已经对天方、对天竺,甚至是对万里之外的欧洲、非洲和美洲都有了涉及……

那时候中国的商业会是何等的繁荣?

贸易商船航行到哪里,中国的商品就抵达到哪里,财富会源源不断地汇聚到中国。

别以为万里之外的美洲、非洲、欧洲是多么遥远。

此刻的宋人已经涉及了天方和非洲,而蒙古人能靠着几万的骑兵,西征欧洲大陆,陆皇帝没理由在更优越的条件下做不到啊?

再有那美洲。

横穿太平洋自然是一困难的事儿,但沿着日本北边的阿留申群岛,船只能一路顺着岛链行到美洲的最西北角,或者直接就乘着北太平洋暖流抵到北美的西海岸。然后进入加利福尼亚寒流南下,怕都能有抵到中美的墨西哥了。

十年二十年后,中国的财政只会更加富裕。

工商业发达,税赋无有变化,百姓们也只会越发的富裕。

那个时候他们就会发现,知识真的就是财富,而读书也真的能使人进步。

只是那些‘书’并非是四书五经。

中国仍旧会是一个官本位时代,但‘秀才’、‘举人’所开启的公差时代,以及进士高中也要从基层做起,也是八品官儿的现实,必会很大程度上抵消科举的影响力。

不经过任何的过渡,只要一举高中便可以直上云霄。赵家果然是善待士人,人老朱家都还有“观政”这一说呢。

而现在,科举虽依旧是官场之人进步的阶梯,却远没有赵宋来的直接。陆齐朝的八品官那是在县堂官之下啊,县一级的父母官都是正从七品,与赵宋朝从八品的诸州县令是全然不同的新制度。且士子们读书有几人是真为了读书?不都是为了科举扬名,为的是做官么。所以,读四书五经对他们言只是一种手段,实则是为了做官。而为了有官做,上头考什么他们学什么。这点,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已给出答案了。

那种死抱着经典不撒手的人,改朝换代时候自然有,但经过十几二十年的熏陶后,这世上还会有很多“遗老遗少”么?尤其是闻焕章封国之后?

一切都需要时间来发酵,来衍化啊。

后来事谁人能看的清楚?

大艺术家看不起的,赵不试也看不透的,他们放下纠结后,目光所触之处,也与此毫无相干。

“新福气候湿润,土地肥美,地藏夺矿,又有南洋水师开垦征讨,若陆氏真能将此地赐予九皇子立国开疆,那当再好不过。”

让大艺术家把祖宗卖掉,陆谦也是给出了大回报的。他允诺日后要将新福赐予赵福金之子做海外立国之所在。这就像是一根诱人的胡萝卜,瞬间吸引去了赵福金全部的注意力。

她虽然是后宫妇人,不止前朝政事,但海外风情陆皇帝给从来不对她们隐瞒,相反很多是前朝的一些大臣还不如她们透彻呢。因为陆谦觉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他因为身份缘故,陪孩子的时候自不如嫔妃们时长。若是这些后宫娘们整日里给孩子灌输些海外皆不毛荒蛮之地,都是鸟不拉屎鬼不下蛋的鸟地方,让孩子们潜意识里就对海外生出惧意或是蔑视,那可就不美了。

事实上,内务办下属的着书局,在写小说话本给陆皇帝、后宫嫔妃解闷的同时,还有一个人物就是编撰《海外风情》这套科普书籍。

日后陆皇帝还想着把这套书刊发天下,送进各处学堂,开阔学生视野呢。

新福那地方对于南洋而言,也是一好去处了。

虽然大平原不很多,可气候、矿产,着实不少。更重要的是,彼处年年也有巨风扫荡,但却不比更南面的爪洼岛和苏门答腊,那里年年巨风方是浩大呢。

若是按照地舆图言,爪洼岛和苏门答腊就俨然是新福的一条防护线,虽然新福本身也是东南沿海区域的挡风墙,但这点上总是要好过方腊的。

“大宋是完了,但公主之子还在。”只要有后者,赵氏就落不到烂泥堆里去。

一个国家的创立那需要多少各种各类的人才。现下的赵氏就必然会成为赵福金之子最大的后盾,就如耶律氏与答里孛之子一样,二者都是一个道理。

总数高达几千人的赵宋宗室,好好利用,那将会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他们每个人可都识文断字,能写会画,甚至不少人小算盘打的一流。这都是能用得到的人才。

而且还都不用担忧后者变得尾大不掉,因为陆氏皇子们的靠山更牛逼!

“故而,现下官家之用,当是倾尽全力满足陆氏之需,勿要舍不得颜面,今日事败若此,只能忍辱负重也,官家一切以大局为重。”赵不试这话说的干巴巴的。因为他知道眼前的大艺术家那就是个没脸没皮没节操的。

赵佶闻言是好不感动,“不试知我,不试知我,……”仿佛是背负了巨大的委屈,终于被人理解了,直要热泪盈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