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 > 大唐风后 > 第八十章 决战于坚城之下 完

大唐风后 第八十章 决战于坚城之下 完

作者:离诡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2-26 06:20:35 来源:书海阁

至少在这个时候,阴世师还是有着几分底气的,可是,被他倚为长城的李靖,心中却并没有阴世师所想的那般有底气。阴世师或许无法从他的脸上看出什么,可是绝不会瞒过一心系于李靖身上的红拂女,刚刚从阴世师的议事堂中退了出来,红拂女便立即向李靖询问。是什么缘由使他如此的担忧。

“如论如何用兵,关中兵力不足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事实。”李靖小声的对红拂女说,同时避免让其他人听到。

李靖所说的,其实与李世民在霍邑关城下对李渊所说的话大同小异。其中心思想便是李渊所部大多是招募义士及招降义军而来,战事顺利的时候则勇不可挡,而一旦战事陷入旷日持久的境地,那么士气便会离散,说实话,霍邑如此轻易的被攻破着实的出乎了李靖的意料,也因此,对于阴世师是否能够抵挡的住李渊南下,也由此不再看好。

“李渊守成有余而进取不足,不是个争霸天下的料子,我原本以为他一定会折戟于霍邑之下的,结果却并未如此,如今看来,他是听取了李世民的意见。”说到李世民,李靖的语气也不在淡定:“他真是一个天生的少年英雄,如果能够早生十年,那么定鼎中原的人非其莫属,可惜,如今的他太年轻,又并非是李渊的嫡长子,若想问鼎天下,却是困难重重。若非如此,我又如何会在此地挡拒李渊父子,既然李渊没有问鼎天下的能力,那么让他们得不到关中,从而少造些杀孽吧。”

李靖的话语中慢慢的透出了一股悲怆的苍凉,杨玄感还未谋反之时,他曾经去见过杨玄感一面,随后足迹遍布天下已增强自己的学识,在山西,在河北,在江南,在江淮各地,李靖亲眼目睹了各式各样的兵火战乱,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不知不觉的,想要将这个乱世安定下来的念头便不知不觉的在心中越加的根深蒂固,之所以会来到长安守城,并不是对于隋王室有多么的忠心,只是,他想要做些什么,至少,阻挡一个注定不可能平定天下的李家得到关中,让李渊不至于最后兵败的同时将整个关中大地也被战火打个稀巴烂,就是李靖现在所想要做的事情了。

“靖哥,你如此的心怀天下,这个天下今后必定会留有你的一段传说。”李靖的心思,与他形影不离的红拂女自然知晓,红拂女望向李靖那略显疲惫的面庞,一网深情的说道。“也许如此吧!”李靖长吁了一口气,说道:“如今关中兵力不足,只有驻扎于潼关一线的屈突通部能够对李渊起到牵制作用,就怕李渊会再用李世民的计策,直逼长安而来,那么我们便也只能依靠着长安城防的坚固,与他们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吗?亦或是,去决死……李靖也只能希望,一切都不会如他所想的那样糟糕。然而,李世民,永远的会打破他的妄想。

“兵贵神速,我军凭着连获胜仗的兵威,指挥着士气高涨的各路归顺义师,一鼓作气,勇往而进。长安守军,望风惊惧,谋士未及出谋划策,兵将未及决定迎战,我大军已到城下。拿下长安,就如摇落枯枝叶一样容易。如果逗留在此,久攻不下,为其所弊,等到长安城筹划防备停当,以逸待劳,对付我军,那时为攻长安城,坐费时日,众民涣散,我军先机尽失,大势必去。况且关中各路诸侯,我无所属,我军不可不招安为我所用。屈突通不过一介作茧自守的虏囚,根本不足为虑!”

这是在决定急速攻向长安的作战会议上时,李世民反驳裴寂先攻河东的计划所说的话,如今李渊既然已经决定分兵,李世民便自请为前部,率先向长安进发,将兵贵神速这一战术用到了极致,短短一月的时间就已经攻到了长安城下,并且,沿途收拢投靠的义士,起义的义军,使得自己的队伍很快的壮大,单以数量已经超过了城内的守城士兵人数,加上李世民本身的军事素养,即便长安城中精锐尽数出城野战,李世民也是毫无惧色。

其余诸路将士也纷纷赶至长安城下,与李世民遥相呼应,隐隐的对长安形成了包围的形势。李靖无法,也只能协助阴世师加强长安的城墙防御,等待着李渊大军的前来攻城……

怪不得李世民此时攻城掠地势不可挡,回想起数年之前,这个家伙可不是在情场上连番的栽跟头么!嗯,都说是情场失意,战场方能得意,看来此言不虚……此时的石青衣正坐在一个官道旁的小店之中,听着左右的行路客商们谈论着天下的形势,而客商们谈论的最多的,毫无疑问的便是最近李阀突然起兵,势不可挡的向长安推进一事,其崛起的势头之迅猛,甚至还要在此时义军之中如日中天的瓦岗军之上,也因此,虽然此时的瓦岗军又一次的获得了巨大的胜利,夺去了天下第一的洛口粮仓,也在造成的轰动上黯然失色,输给了李渊父子。

杨花落,李花开。而随着李渊的部队在关中的顺利展开,这首曾经在大隋的天空引起过一场非凡的政治风暴的童谣再次的被人们所谈论起来,此时的天下,究竟会不会如童谣中所预言的那样,将天下归李呢,而且,究竟是那个李呢?是东边的李密?还是西边的李渊?人们莫衷一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石青衣听了一会客商们的谈论的内容便不再继续的听下去,心中却在想着那位雄才大略的杨广,这首童谣的原创作者。可怜的杨二,最初的他制作这条童谣不过是为了干掉朝廷重臣,同时也是自己大哥的铁杆支持者李浑罢了,杨花落,李花开,将苗头隐隐指向天下李姓,而又结合当时在位的隋文帝杨坚所作的“洪水滔天,淹没城墙”的噩梦,将李浑拉下了马,全家处死。从而干掉了自己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后来终于登基为帝,成就了一段隋朝大业万国来朝的辉煌盛世。

按说,事情就已经到此为止了,一条为了陷害政敌而创作的谣言,用过了便是用过了,杨广也不会再次的关注于它,至于民间的传诵,就由得他去吧,却没有想到,二十年以后,这条早已尘封已久的童谣,却隐约的符合了此时的天下大势,倒是让他的作者杨广始料未及。

要不怎么说是天意弄人呢?先是李密在河南连败诸路官军,连一代猛人张须陀都战败身死,而杨花落,李花开的童谣又流传太广,以至于许多人都将李密与这条童谣联系了起来,认为这是李密能够成功的夺得天下的预言,等到李渊在太原起兵,天下哗然的同时却也将这条预言与李渊联系了起来,因为相比于李密,李渊更加的符合情况,毕竟,当时流传下来的不光只是这条话,还有那个“洪水滔天,淹没坚城”的隋文帝杨坚的噩梦,与李浑的“浑”字一样,李渊的“渊”也有三水旁,只不过李渊一向以来太过老实,杨坚杨广父子都没有太过于提防于他,尤其是杨广,在此天下大乱期间,委任李渊为太原守备重任,却没有想到,此时的李渊会猛然发动,背叛朝廷,并且直下关中,倒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而如果不出意料的话,那么李渊占据关中,应该已成定局。

“还真是巧合呢?”石青衣低声自语着,所有的谶言都是人为制造的,比如这首“杨花落,李花开”比如此时事业正如日中天的李密所做的“桃李子”,比如三国前期东汉末年洛阳流传的“东边一个汉,西边一个汉……”又比如后世明末的那句“十八子主神器”谶言之中许多不乏大手笔,大制作,然而他们却都无法与这首“杨花落”相比,原因无他,再也没有任何一条语言能够如同这首一般的那样巧合了。“十八子主神器”中的李自成最终战败身亡;而董卓虽然如谶言中所说,西迁都城到了长安,到底是被人杀死,全家无一幸免;桃李子李密最后失败,也被乱箭射死。而李渊首先并不是“杨花落”的制造者,又完全的符合了其中的预言登上了帝位,只能说,他实在是太幸运了。

日头西斜,随着午食时间的过去,行人们一个个的离开小店,往各自的目的地行去,石青衣也放下饭钱,走了出去。就在李渊父子忙着在关中攻城略地的时候,石青衣却从河东出发,横跨太行山,进入了河北地界。

此时的河北依然是豪杰并起,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官军与义军相互攻战不休,窦建德虽然已经自义军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其中最大的一股势力,但就短时间来说,他还没有一统河北的实力。在河北大地上,官军的实力还是非常的强大的,窦建德最终分别击破,招降他们,还要等到江都兵变隋炀帝被杀之后,到了那时,河北诸路官军各部对于前程无望,才纷纷投降窦建德,使之最终据有河北的。而现在,窦建德不过是河北的一只比较有实力的反王而已。

既然石青衣已经亲眼看到了河北的情况,她便也不在河北多做停留,石青衣便转过方向南下,如今已经进入到了河南一带,而就在她所行走的这条官道的前方的不远处,也正有着一座大城矗立于此,而这座城池,便是荥阳城。

喜欢大唐风后请大家收藏:(wuxia.one)大唐风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