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开国女帝记事 > 开国女帝记事 第10节

开国女帝记事 开国女帝记事 第10节

作者:水心清湄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9 19:22:40 来源:免费小说

  姚静转身从一个包袱中拿出一包银子。

  这是姚静兑换金子后还剩下的银子,大概有五六十两,已经可以在郡城买下房子,是一笔巨款。

  “阿姐,给你做零花。”

  姚燕原本还以为是什么东西,等到看到里面装着是雪花银,顿时失色。

  “你……你怎么有这么多……”她没能说得下去。

  姚静看在心里点点头,若是个心不纯的,定然会被这些银子给晃花了眼,而不是惊疑为何会有这么多银子。

  这下子,姚静完全放下了心。

  这回来的二姐虽然性子还不完全得知,但是这么试探一二,她就了解到她并非不省心之人。

  第15章 .屯粮准备晋江

  “以后……家里头有我!”姚静笑眯眯地道。

  随后声音低沉道:“阿姐若是有心,保护好家里即可。”

  姚燕一直小心翼翼,但是在大户人家见识了不少,怎么会听不出姚静的言外之意。

  说是保护家里,其实也在告诉她,要她和家里和睦相处!

  姚静透过姚燕的眼神,知晓她听明白了去,她微微一笑:“家里很想阿姐,阿母有了身孕,逼着阿父瞒着大母南下来接阿姐回家!”

  姚燕精神一震,却在触及姚静眼神又低下头去。

  “阿妹放心,我……我也一直想阿母,以后会全心孝敬阿母阿父的。”

  先说阿母再说阿父,这个二姐给了姚静很大惊喜。

  一开始的小心翼翼其实不过因为初来乍到,等到适应了,其本性自然会慢慢流露出来,这次在她为姚静所引导,才流露出些许本性。

  不过这本性在姚静看来并不坏!

  “刚刚朝堂邸报发来,说是天子驾崩了。”姚父回来就急急忙忙说道。

  天子离平民百姓很远,当今天子又不是什么明君,让普通老百姓过得丰衣足食,所以天子驾崩,老百姓该如何过日子,还是继续如此过。

  姚父之所以这么急忙,不过是因为天子是出身石涧郡,当初消息传到村里,因为同为一郡,家家户户幸有荣焉。

  “那是哪位皇子即位?”

  姚静问道。

  姚父摇头:“天子唯一子嗣哀伤过度而亡,邸报上召各地藩王和宗室进京!”

  姚静目光深沉,选帝根本用不着召所以藩王进京!就像逝去的天子,是直接由朝堂选定,然后派仪仗队恭迎新帝入京。

  这会儿召藩王进京,又是因为什么?是否出了事!

  “对了,还有一位老爷说冀州有贼乱安,新任州牧都被杀了!冀州和我们钦州相邻,那贼兵会不会去……”姚父紧张地问道。

  姚静见姚父坐不住了,安慰道:“我们钦州离冀州最远,贼兵破不了钦州……”她的话还未说完,姚静突然想到一件事。

  冀州东南与钦州接壤,但是西南接壤的是中州,而京城就在中州!

  真有造反者,夺了冀州,难保不会乘着龙椅上无人冒险一搏!

  如果将藩地的宗室杀光,朝廷也算灭亡了,到时各自为政,谁还会去理他是否造反?

  难道是那贼首谋划的?即将大旱时起兵,百姓无粮生存,贼首的兵源就会源源不断!

  起兵之日,天子驾崩!难道会是巧合?

  还有京城召各地藩王宗室进京,也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

  “阿父,那贼首的名字叫什么?”

  姚父摇摇头。

  姚静有些失望,不过却也理解,毕竟这是南边,北边的消息怎么可能尽知。更何况,姚父不是什么有文化人,能关注到天子驾崩和冀州有贼兵,还是靠了自身所在钦州之故!

  姚静不知她的想法是对还是错,但是不妨碍她知道一点东西,那就是,北边很快发生战乱。

  “阿父,你和阿姐在湖阳买田地住下吧!我去见了师父后和师父一起将娘和大姐她们都接过来!”

  姚父大惊:“小丫,为什么要这样?怎么了……”连阿静都不叫了,显然是惊讶到了极点。

  姚燕却没什么异议,很听话的样子。

  姚静说道:“师父说今年大旱,大旱起北方必会战乱,今天阿父说起冀州有贼兵一事,我担心钦州也会如师父……”

  姚父颤抖着嘴唇:“小丫……仙长真这么说?”

  姚静沉重地点了点头。

  “我也要回去接……”

  姚静慎重道:“阿父,师父不会见你,你若去,师父就未必愿意带我去,师父本事大,他和我去比阿父去要好!”

  姚父这一听,干巴巴说道:“我不和你们走一路……就是!”

  姚静严肃地说道道:“北边战乱,阿父一个如何能让女儿放心!再说,在这边湖阳要定居下来,还需要当家做主,怎么可以留阿姐一个人在这里?”说道后来,有了些许警告之意。

  姚燕这会儿很配合地拉住姚父的袖子,乞求地看姚父!

  事情的最后,姚父还是答应了姚静在湖阳置办产业。

  姚静又留下了百两银子,看到姚燕在她的嘱咐下去寻袁家交好的同事,花费了一些打点费,再次建立和袁家下人间的交情,她才完全放心离开湖阳。

  姚家未起,又初来乍到,袁家身为郡城最大的世家,其家仆已经能给小小的姚家作为靠山了。

  ***

  黄昏,姚静终于在端阳郡城关闭时进了郡城。

  她在城里打探粮商不过两天,两月前的安排的仆人终于来寻。

  五人是一块来的,到这里的时候风尘仆仆不说,衣裳也有些破烂。

  等到其中一人交上一个布包,布包上裹着二十来两银子,以前姚静没把他们当做一回事,只想用完就放掉他们,这会还真有些动容。

  姚静给了他们一人留了八两,算来也就刚好他们的赶路和吃食费用,可是他们竟然还给省下了二十多两,现在又全部交回来,不管怎么说,这几人是知道感恩的人。

  “李石,既然是你们省下来的,便会为你们所用,我不需要。”

  李石领着其他四人跪了下来:“公子于小人和家人等有活命之恩,只想为公子出力,岂敢贪念?”

  姚静微微眯眼,她突然笑了一声,然后将布包拿在手上。

  却注视这些人的目光,都有不舍,可最后都克制住了。

  “也罢,都起来。”

  李石五人慢慢站起来,姚静又将布包抛下去。

  “你们衣衫褴褛,且去置办得体家仆衣衫,莫丢了脸面!”

  这次李石不敢再拒绝,他握紧了布包,其他四位都没有异议。看来,其他四个在这一路上已经以这李石为主。

  是个人才,她若是没记错,李石的年纪在这五人中排行第四,之前他们五户中互不认识,可小年纪的李石竟然能让几个年长他的汉子以他为主,要么他本身有一点领袖潜质,要么就是一个小有心计的人。无论哪一样,对于不准备将他们带在身边的姚静来说,都无伤大雅。

  第16章 .买粮晋江

  翻看着朝廷邸报,姚静琢磨着北方局势,又常常出入消息密集地的茶舍酒舍。

  现在已经有藩王宗室开始进京,从邸报和世人谈论来说,没有人当冀州刘赦这个贼首为一回事,他们都认为之所以让他占据冀州大半州郡,不过是州郡刺史无能,待到大军将领,刘赦和其叛军会立刻飞灰湮灭。

  姚静到是希望刘赦并非自己之前所想那样,早就计划好,甚至能够将手伸向了朝廷。

  毕竟,姚静猜想若是真切了,那么天下真的乱了。

  姚静想闯一番天地,握住自己的命运,还真不希望这个天下陷入军阀混战之中。

  另一方面,由北向南购粮的,前来端阳的不多,因为大部分前往了吴、徐两州。

  而到了荆州的,几乎都去了荆州州城。

  可以说,端阳的米粮充足。

  李石跟着姚静身后向端阳粮商钟氏前进。

  姚静早就递过了邀约,早上也请粮商背后的士族家少主钟奎于酒舍一聚,钟奎早就开始打理家族庶务,为人甚是长袖善舞,所以这聚会也算得上宾主尽欢。

  如今姚静一到,钟奎亲自带着粮店管事过来寒暄。

  将下人都挥下去,姚静打开一个玉盒。

  赫然是七颗价值连城的月明珠。原来当初姚静带出来的盒子中是这样一盒月明珠。

  月明珠在现代不如古代值钱,也没多少研究意义,姚静便带了出来。

  金叶子和金饼,姚静是准备用来发家致富的,而月明珠,她埋在了树下,是准备用来救命的。

  有财无权,搞不好哪天要救命,用月明珠去打点或许有机会。

  这次出门在外,姚静还是带了出来。

  钟奎眼睛一亮,这可是不可多得的宝贝。

  “这是定金,钟兄,北地缺粮,我金家急需屯粮以备不时之需,请兄长按市价折我粮食,小弟感激不尽。”

  钟奎显然有些吃惊,北边今年可能干旱的事其实传到了南方,但是影响并不大,因为南边雨水充足,有个好收成,所以粮食虽然因为北边购粮一事虽然上涨了一些,但是幅度却很微小,尤其是端阳这地还未来什么北边士族。

  这里的粮食市价是一石五百五十文,这里的月明珠一颗就至少值千金,换上银钱有万两多,也就说可以买上两万多石粮食。

  作为端阳最大的粮商,两万石粮食自然有的,可是姚静说的事定金,按照交易惯例,定金最多只是交易的两成而已。

  这样算,他们钟家至少要准备十五万石。

  这是笔大生意。

  作为士族,占据田地极多,因为门下佃户和护卫已越千数作为自保之力,家族也会常常囤积几万粮草作为储备。这样不管遇到什么战乱或旱涝之年,士族可以过安稳日子。

  而这些粮食从哪里来,自然是剥削农户佃户,到了灾年战乱,士族一旦断了供给,他们也就只有两条路,一是成为流民,二便是一点点熬过去,吃树根草皮,熬过去回到太平年间,就可以继续过以前被剥削的日子,熬不过去就是饿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