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世子的崛起 > 第852章 铜钱危机+参林手段

世子的崛起 第852章 铜钱危机+参林手段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1-01 03:55:36 来源:书海阁

其实如何把袁家赶出去,还不让他们知道是自己所为,李星洲也觉得有些难度,不过他一股脑交个起芳了,自己完全悠哉和吴正清接着下棋。

第二天正午,李星洲又见起芳,把她带到幽静处问:“事情办得怎么样?要不要帮忙。”

起芳却奇怪看他一眼,随即道:“这有何难,跟成都府知府说我与袁家有过节,让他把袁家人赶出蜀中,不过此时不方便让你知道,要隐秘行事。”

李星洲许久才出声:“就着?”

“不然呢?”起芳反问,随后道:“昨天下午袁家人就让吴知府派人赶出城去了,我是你身边近城,还是你的情妇,怎么说也是有声威的,吴知府不敢不给我面子。”

李星洲顿时哑口无言,他以为会比较复杂的操作,砸起芳这里如此简单粗暴。

起芳看出他的惊讶:“殿下以为复杂无非爱惜羽翼,如果只想对付他们,直接让新军抓人杀了就是,谁敢说什么,无非在乎天下人心。

可我一个小女子不用在乎,既不用在乎声誉,也不用在乎天下人口舌。”

李星洲表面开玩笑:“等后人翻看历史,你大概又是一个祸国妖女。”

“那也不错,至少留名千古了。”

开玩笑归开玩笑,李星洲心里很感动,起芳为他做事,向来不顾自己处境,连这个时代人们最重视的名节也无所谓,特别是作为一个作为女子。

史书大多数都是文人写的,很容易就掺杂主观情感,所以对女人,对太监,对外戚是及其不客气的。

连卫青、霍去病这样的人物都要被人骂,因为他们是外戚。

何况女子。如果纵观史书就会发现,只要人主犯错,史官总是各种往女人,宦官身上去推。几千年来有那种情况不奇怪,可千篇一律就很可疑了。

史官的口吻就是反正不是君主的错,都是他身边的妖女祸国殃民。

如果按照这种逻辑,以后的史书里,起芳这样的人肯定也会被归为“妖妇”一类,李星洲干的那些烂事都归于她的教唆或是直接加到她头上去,把他撇得干净。

所以李星洲很感激,如果没有起芳,很多事情他会很难办,他毕竟是皇太孙了,不再是当初无权无势,无人在乎的世子,要开始注意自己的手段和名声了。

“辛苦你了,若没你,很多事都办不成。”

“殿下这是讨好我么?”起芳得意笑道。

“是是是,天下除了你起芳,谁还要我讨好。”李星洲笑道,不介意和她开玩笑。

“哼,殿下可别这么说,想想的羽妃吧(诗语)。”

李星洲连忙让她止住,不要再说,随后有和她商议接下来的布局。

随后李星洲准备接下来的事,随后几天,他在吴正清和成都府知府及一些官员陪同下游遍成都,主要目的就是时时监视吴正清,让沿海诸州大族么有与他接触的机会。

.......

......

成都城外,袁成望有些一脸懵逼,前几日知道皇太孙来了蜀中的,虽有些紧张,可并不在意。

皇太孙不知道他的计划,而且他想过,皇太孙在蜀中更好,如果说服吴家,让吴皇后帮忙说话,皇太孙越不在朝中,皇后话语权越大。

可好梦没醒,才到吴家,却明确被吴家家主拒绝接见,他们与吴家是有一些生意往来的,之前还见过好几次,谈不上多好,可也不至于如此不给情面啊!

何况他带来这么多钱帛珍宝,在他记忆中,吴正清是个贪财之人,理不该如此决绝,或许是门童没说清楚他带了几车珍宝的事?

袁成望一时想不通,只得找客栈暂时住下,安顿下来,准备再想其他办法。

结果令他往往没想到的是,当天下午,成都府来了衙役,说最近城里出来刑事大案,为保证皇太孙安全,同时方便搜捕罪犯,不能留外人,让他们收拾东西赶紧走!

这理由袁成望一听就知道是瞎编的,专门针对他的,他不明白哪里得罪了人,只好退而求其次要求见成都府知府一面,说清缘由。

成都府知府他是认知的,还给人家送过礼,为的就是有朝一日有事能说上话。

可在这时候却不管用了,衙役们纷纷催促他们离开,不走就要来硬的。

袁成望可明白得很,他要是自己走,身份加上他认识知府,那还能全身而退,如果敢做出什么愈矩之事,只怕他的几车珍宝也会被人扣下,到那时知府可不会跟他讲什么道理,犯错再先,东西就都充公了!

这就是官与商的不同,最终只能咬牙退出成都府,在城外风餐露宿一夜,随后往南,可一路州县,态度都跟成都差不多,一路没法落脚,只能愤愤不平的往回退。

袁成望不是傻子,他明白很可能是哪里出了疏漏,各地官员那疏远的态度,把他当扫把星一样的对待,让他觉得自己是不是漏了什么?在哪出了差错,以至于性命不保,而且是天大的事!

他越想越急,越想越害怕,最后居然在回家的路上病倒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其实他哪知道,只是因为蜀中官员圈子里都在传袁成望得罪了皇太孙的情妇起芳,吴家又闭门不见,做了一个示范,皇太孙就住在吴家呢,吴家的动作就等于皇太孙的态度,这才导致官员们都不敢收留他,不给他面子。

毕竟枕头风可比奏折厉害多了,官员说一千道一万,说不定还不及枕边人一句话。

不过也因此事,以及有人私下开始议论起芳是乱政妖妇,迟早会害了皇太孙之类的。

.....

就在袁成望病卧不起,停留在江边无法东进时,皇上正式下令祭拜天地,改元彰武!

彰武元年二月底,狄至、耶律大石率领新军骑兵四个营,护送夏国使者回国,同时回礼。

魏朝仁、杨文广、折惟忠、固立川等人离京城回自己防地。

另外一边,怀化大将军,新军海军副司令参林,奉诏率领新军海军第一师东出,往沿海地区剿灭匪寇,朝廷要求沿海诸州配合行事,为大军开放港口,供给补给。

随后,浩浩荡荡大军从开元往东出海,消失在人们视野之中。

接下来,新军的再次招募开始。

随着金国的石墨供给恢复,王府全面恢复生产,新式枪炮开始大批量产出,新军扩军再无阻碍。

而无论是景国百战百胜的新军开始扩招,还是景国皇帝改元“彰武”,种种迹象都表面景国还准备打仗,而且是打大仗!

这点令许多来朝见的小国使者都瑟瑟发抖。

周边很多国家都开始表示担忧,特别是高丽,夏国,交趾,大理等国又纷纷派人加赠贡品。

很多人都开始意识到,天下再不是往日天下,太平的日子可能会越来越少,景国极有可能又要走回强汉的老路上去。

而户部司下的造币司也遇到麻烦,随着景国商贸越来越繁华,百姓越来越富庶,朝廷每年发的铜钱开始不够用了!

除去百姓富庶起来后,民间储备量大之外,随着对周边国家的贸易不断发展,贸易顺差越来越大,很多国家百姓甚至把景国货币当成官方货币。

道理很简单,他们国家发行的货币不一定买得到东西,但景国的货币大多数时候可以!因为景国的货物大量小王各国,又低价收购各国特产到国内卖。

所以许多周边国家百姓都有囤积景国货币的习惯,因为景国货币有价值。

这其中以金国、蒙古、倭国、大理四处最为严重。

因为这四个国家,都大量依赖景国商品。

北面新建立的蒙古国不用说,草原缺乏盐铁,缺乏粮食,缺乏锦缎,几乎景国大多数商品到了草原都好卖。

金国本来可以自给自足,但自从去年一仗被打得半死不活,丢失沿海全部富庶土地之后,也开始非常依赖景国。

大理则是后世七彩云南地界,但此时就是山高林密,难以开发,部族林立,物资匮乏,名族矛盾尖锐,依赖景国商品。

而倭国其实是更严重的,早在几十年前,倭国的通用货币就是景国的铜钱,因为倭国此时也是各方林立,互相攻伐,没有统一的政府,一些地方性小政府发行的货币根本没什么信用。

倭国百姓也发现,只有景国的货币能够保证从跨海而来的景国商人那里买到东西,自然而然,景国货币就成民间流通的货币。

以四个国家为代表,加上其他一些国家,比如夏国、吐蕃诸部、西域、高丽等等都不同程度存在用使用景国货币的问题,导致朝廷铸造的大量货币根本不够用,甚至到了铜不够的地步。

这导致民间货币的价值不断增长,这是十分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好在就在朝廷为铜焦头烂额的时候,皇太孙妃子羽氏进宫见了皇后和皇上,问题遂得以解决。

大臣们纷纷称赞皇太孙深谋远虑,料事如神,早在几年前就想到这些。皇上和皇后很高兴。

当初李星洲敲诈勒索夏国国主李继的时不要贵重的金银,而是大量搜刮铜就是为了这天准备的。

历史上宋朝就遇到过这个问题,而李星洲估计随着景国商贸越来越繁荣,百姓越来越富庶,这个问题迟早会出现。

他当时做了一长一短两个打算,短期内,通过敲诈勒索,要求上贡等各种方式从周边国家获得铜。

这既能解决钱币危机,又能进一步减少周边国家铜储量,让景国钱币进一步推广。

长期打算就是等将来大陆稳定,四方臣服,就带领舰队去倭国取,倭国别的物资匮乏,可金银储量着实不少,只是这个时代人们还没发现。

........

彰武元年三月中旬,原本去“打海盗”的怀化大将军参林率领浩浩荡荡的新军舰队停靠杭州,随后浩浩荡荡想明州一带进发。

一开始沿途百姓惧怕,尽皆避让,几日后发现新军军纪严明,不扰民,不劫掠,百姓这才心安。

到三月底,参林与明州知州会面,随后两人谈了一夜,两天后参林召集沿海诸州官吏,随后公开身份,乃是朝廷钦使,还带皇上圣旨,来此推行新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此话一出,顿时南方震动,当时不只有官员,许多地方豪强大族瞬间跳起来了。

不过所谓前杠子里出政权,攻灭辽国,击败金国的新军大军一个师随时听从参林调遣,而为防止官员和大族勾结,谎报数据,参林以排为单位派出新军,每个排武装前进,负责统计每个村的田亩数。

而遇到县城就派一个连,要求各地官员协同,吴惠生作参谋为参林提供信息,方新为谋主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

方新主要负责宣传,他手下有从京城带多来的一百多人得力助手,又从当地花钱超募一些口齿伶俐之人。

他指挥这些人不断用百姓看得懂的话写下布告粘贴,同时派人去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到处宣传皇太孙此举是为分地给普通百姓,调动大家热情,减少民间阻碍。

此种种策略之下,加上新军的军纪和效率,事情推进得很快。

到四月初,明州及其三个县已经完全统计完毕,随后向旁边地区进发。

而明州最大的反对者袁家主居然不在家中,还在路上......

其它大族一盘散沙,大多心里有数的,赶忙把多余良田分给亲戚,分不掉的就低价售卖一些给普通人。

而有一家准备死扛的,新军上门统计家中田亩,结果他们紧闭家门,煽动家里长工聚集在大寨周围,不让新军士兵进去。

参林听到后亲自去视察。

参林平时一副读书人样,年纪比新军中其他人较大,说话也自带读书人的儒雅,可他是实实在在的行伍出身,历经血战,手下的人命数都数不过来。

他立即从周边调来五个连士兵,一共八百余人,将整个寨子团团围定,随后开始喊话劝说,让里面的人出来领罪,可免一死。

最终陆陆续续有四十多长工出来投降,参林都不问罪,验明身份后便让他们走。

围到傍晚,寨子里的大族负隅顽抗,参林直接下令开火,随后新军轻重火器一起开火,零四炮一炮就把他们自以为坚固的大门送上天,随后一家上下八十余口,无论男女老幼全死在炮火中。

五个连的新军火力,就是千军万马也未必顶得住,何况是一座大院,半个多小时的火力准备,大院直接被夷为平地。

之后新军进去时,已经没有能喘气的东西了。

如此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恐怖手段,也彻底镇住其它蠢蠢欲动的大族,自此再无人敢软磨硬泡,不配合,不主动了。

人们也终于想起来,这参林像是书生,却是个常年打仗的主,他来做这事,是绝不怕杀人的!

喜欢世子的崛起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世子的崛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