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世子的崛起 > 第848章 对策+蜀中吴家

世子的崛起 第848章 对策+蜀中吴家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1-01 03:55:36 来源:书海阁

正月十二,狄至迎娶永明郡主。

狄至此时贵为枢密副使、新军海军司令,既有尊贵身份,手中又有实权,还是皇太孙最信任的大将,功勋卓着,自然备受关注。

连德公都亲自到场祝贺,而不是派家中小辈来,足见狄至此时地位。

这也不难理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以后以狄至为代表的这些人肯定会是朝中重臣。

大婚当日格外热闹,是京城一桩盛事。

.....

婚后,很快就是上元节,今年阿娇很高兴,想办一个诗会。

不过她一个人不好出面,李星洲干脆陪她,当座上宾,王府有的是钱,办个诗会哄哄媳妇开心小菜一碟。

随着李星洲名气越来越大,他当初抄的那些诗文也越发受人追捧,将他的文采提到一个新高度,他作为诗会座上宾,自然引来众多追捧。

府中许多人都去凑热闹,特别是蒲察伶,她还没见过这样的盛况呢。

.......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到正月十六,一大早李星洲被小院外的吵闹惊醒,怀里的阿娇也很快醒了。

他气冲冲的跑出去,光着脚丫子站在二楼大骂。

外面的人被吓着,连忙进来汇报,说有人一定要见他,但又没预约过,也没听说过来路,偏偏还不让人转达,要亲自见。

李星洲顿时恼火,大清早的打扰睡觉,差点叫人轰出去,阿娇穿戴好出来安抚两句他火气才慢慢消下来,亲了阿娇一口,弄得她满脸通红,心情也好起来。

“让他外面等着,我待会就来。”说着回去换了衣服,在阿娇服侍下洗漱,随后才去见人。

到了前面待客前厅,对方是一个风尘仆仆的年轻男子,见他就下跪。

李星洲没什么好脸色,打扰他大好事,“一日之计在于晨”,他还准备和阿娇干点勤劳的事再起来呢。

“你是何人,来干嘛,说简单点。”李星洲坐下,端起茶水喝起来。

“某是明州知州吴大人家仆,奉命带信北上,家主交代只能殿下亲启,有绝密大事,不可外传。”年轻人恭敬的说。

李星洲听他此话,眉头微皱,随即让旁边侍从把信呈上,打开看起来。

慢慢的,眉头紧皱,气得差点跳起来,不过深吸口气,还是装作什么都没发生,随后将信小心收起来:“你辛苦了。”

随即让侍从找来严昆,给送信的年轻人赏赐五十贯,并招待他在王府的酒楼暂时住下。

吴惠生,这个名字李星洲并不是第一次见到,之前德公就告诉过他,还给他列个一个清单,沿海诸州支持和反对新政的官员名单,好让他有准备,有对策。

因为德公是政事堂首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各地折子都会经过他的审批,是绕不过的,所以他知道的一清二楚。

当初他在外征战的时候这些人趁他不在朝中无暇顾及就蠢蠢欲动,沿海诸州县只有少数是站在他这边的。

吴惠生就是其中一个,明州知州。

李星洲之所以想率先解决南方沿海,是想带动沿海诸州发展,越早改制,越早享受红利。

战略布局上有两个考虑。

一是经济重心南移。

这是从五代十国开的头,以前北方一直是经济文化重心,但五代十国很乱,特别北方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军阀割据,乱战不停,百姓凋零,十室九空。

那还不是汉末三国那种军阀割据,五代十国的乱是毫无道德底线的乱,是掌兵军阀没有脑子的乱。

杀人充当军粮的记载比比皆是,朝三暮四,随意二五子的操作层出不穷。

相比之下三国都算好时代,三国再乱还能被津津乐道,因为主要大军阀都是有头脑的,懂得趋利避害,互相制约;基础道德体系总体没有崩溃,即便乱世也有忠肝义胆,荡气回肠的事。

五代十国就不一样,多数军阀是没脑子的,做事凭一时好恶,喜怒无常;基础道德崩坏,什么是道德?不知道啊!所以什么样灭绝人性的事都干得出来。

这种大环境下,相对稳定的南方就成为避祸好去处,南方百姓总体能安稳度日,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而到南宋,只有半壁江山,经济大规模开始南移。

随着黄河泛滥,南方长江流域越发更加适合发展。

如今正是大好机会,如果等南方沿海诸州发展到北方和蜀中的程度,动他们国家也要伤筋动骨,还不好撼动。

如今他们还没发展起来,还在起步阶段,难度小,还能为往后发展打基础。

其次,以后对外战争主要在北方。

李星洲如今才二十一,他还有很多时间。

以后几十年里,北方还要面对夏国,面对吐蕃诸部,面对蒙古国的崛起,战争少不了,动乱难以避免。

只有南方,只有淮河以南的地区,能在很长时间内维持稳定发展,安心发展,成为整个国家大后方,支持对外军事活动,稳定国力。

所以这些地方要先动手,先稳定,越早越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吴惠生送来的信帮了他大忙!

上面说他发现明州大族联合周边一些豪族准备向蜀中求救。

李星洲一下就明白,所谓“向蜀中求救”,说的就是蜀中吴家。

他倒是吓了一跳,之前他确实没想到这些大族还会玩这招!

........

“请皇后说话.......”诗语沉吟,歪着头不不知道在想什么。

李星洲拿到信后,第一时间找诗语商量。

“这些王八蛋!前年我想收拾吴正清,结果他们先找人进京,走了皇后的路子,才没法拿他怎么办。”李星洲有些气愤。

“这次呢?毕竟不是皇后娘家的事,皇后会不会管?”诗语问,李星洲伸手,示意她坐在自己大腿上,他喜欢这么跟她讨论问题,习惯了。

诗语犹豫一下,还是照做。

“如果他们先说服吴家,无非是怎么说话的问题,吴家如果帮忙,就算和吴家没关系也能轻易说得有关系,我要对付的是地方豪族,吴家也是。”

诗语蹙眉:“这么说只要皇后开口,事情又会难办了。”

李星洲肯定点头“之前我没想这方面的事,毕竟太远,只认为除了皇上没人能构成阻碍,而皇上是和我站一起的,也不信他们有本事敢去说服皇上。

却想漏了皇后!

皇后开口一样可行,虽说后宫不得干政,可她是我奶奶!

这就难办,亲缘血脉摆在那,她真开口了事情就不能做绝,做得干净利落,可我要的就是干净利落,一次性做到底。”

诗语想了一会儿,随后开口:“那就先下手为强,让他们说不上话!”

“嘿嘿,英雄所见略同!”李星洲笑起来,“嘴长在他们身上,可说不说得出话由不得他们。”

“这次去蜀中我准备带四营人马,六艘定南级战舰,若情况不对,直接拿人,让他们开不了口。”李星洲冷峻的说。

此事他可能背上骂名,但骂就骂吧,他被骂的够多,不能让那些人破坏他的战略布局。

诗语却笑起来:“哪有你这么霸道的!”

随后她往后靠了靠,把李星洲当成椅子,认真的说:“我倒觉得不用那么多人,不过要快,而且不能再像你之前打算的那样沿途低调的去。

你要抢在那些人之前到蜀中,然后大张旗鼓,布告天下你去了,到时候各家大族豪门,地方官吏肯定都会往成都跑。”

诗语眼里闪光:“到那时候,那些人就算到蜀中也无用,蜀中官员大族在你身边,他们敢往上凑,拿捏他们轻而易举!”

李星洲一愣,仔细想想似乎也是这么个道理。

等他到了蜀中,只要高调行事,各方势力、官吏都会主动靠过来,到时候他们若还敢入境,那拿捏的理由多了去了。

“那我明天就动身!”李星洲火急火燎。

“不着急一两天,只要你人到,吴家也不敢轻举妄动,反倒是要设个后手才行。”诗语说。

李星洲看着聪明的小媳妇,看她有些戏谑看着自己,顿时恼羞成怒,挠她咯吱窝,“还敢不敢卖弄聪明,调戏你夫君,晚上看我怎么收拾你!”

诗语羞红脸,连忙阻止他胡闹,气喘吁吁的说:“即便走到最后一步,吴家派人进宫,那总要能见到皇后才算数。

京城到蜀中数千里之地,他们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可终归是要进皇城的.......”

李星洲瞬间明白:“你是说......武德司!”

诗语点头:“只要进不了皇城,万事皆休,这就是最后的保障。”

武德司负责戍守皇城外城和内外城交接处,保卫宫中安全,皇后在后宫,如果吴家人想见皇后,必须通过武德司通报放行。

而如今以他身份想买通武德司轻而易举。

只是......

“恐怕引起猜忌.......”武德司毕竟是戍守皇城的武装部队,对皇上负责,如果他随便插手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猜疑。

诗语道:“所以说是最后的保障,殿下能先到蜀中让吴家不开口固然好,如果晚了就让武德司拦人截信。”

李星洲点头,好媳妇果然聪明,考虑周全,本来挺急的一件事,被她一说反而不那么急了。

因为有好几道保险,他可以到蜀中调动地方官府阻止袁家人入境,如果慢了还能阻止他们见到吴家人;

即便没有来得及阻止可以对吴家人施压退一万步,吴家派人来见皇后,或者送信,他可以用釜底抽薪的一招,调动武德司截住人或信。

是啊,无论他们再怎么挣扎,最后不都要往京城跑,往皇宫跑。

李星洲被小媳妇说得豁然开朗,晚上准备搞点运动量,被诗语叫停,让他好好休息,明天要认真应对武德司之事。

武德司还是比较敏感的,即便他是皇太孙,说话也要注意分寸。

第二天,李星洲宴请武德司武德使,并提出希望他帮助的事宜,不过用词很小心,怕刺激到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不过站队谁都会,得罪皇后还是得罪将来的皇帝,武德使很快有了权衡,答应帮忙。

保险上好,随后李星洲开始准备去蜀中的事,争取早日出发,早日到达。

........

蜀中号称天府之国,四面环山,中间沃野千里,自古都是富庶之地。

秦国一统天下就是靠着蜀中这个大后方支撑。

刘邦还定三秦争霸天下,靠的也是蜀地汉中,到后来经过漫长发展,有段时间蜀地的赋税几乎快到景国全国赋税一半,足见蜀中富庶。

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最开始也是在蜀中富商之间流通的。

但又因为其封闭的地理位置,导致其有一定封闭性,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的说法。

成都府,作为天府之国的首府,万家灯火通明,密密麻麻的楼阁亭台鳞次栉比,夜里也格外热闹。

吴家作为当今皇后母族,又是蜀中最大豪族,地位超然,成都府知府到任,都要先拜会吴家。

吴家大宅位于城东,占据整整两条街,周边建筑群落密密麻麻,长长围墙也有数里,往来之人络绎不绝,进进出出都是贵胄。

府中大宅里,灯火明亮,家主吴正清高坐上位,下方两边坐着男男女女,年纪偏大,男多女少,大约有十四五人,很多都白发苍苍,年纪最小的也是中年模样。

此时众人脸上都洋溢激动神色,他们都是吴家各房掌事之人,对吴家现状最了解。

家虽然已成蜀中最大豪族,有皇后为靠山,官府也要给三分面子。

可到这步,想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难上加难,偏偏家中年轻子弟过惯富贵荣华的享乐日子,上进的不多,培养大批子弟读书,没一人高中,长此以往前途堪忧。

可这时却有转机。

“皇后来了家书,说皇太孙要来蜀中游玩些时日,按理说皇太孙也有我们吴家血脉,此事是我吴家的大好机会!

皇太孙如今声名天下皆知,又年轻有为,将来继承大统,登上至尊之位是板上钉钉的事!

话说到这,想必诸位叔伯、兄弟姐妹都明白我什么意思!此事一定要办好,倾尽全力办好!”吴正清作为家主,严肃的说。

众人都点头,小声议论起来。

关于当朝皇太孙,那都不用吴正清说,他们听到的可太多了,百姓之间,官员之间,到处都在传他的事迹,没听过反而可能被嘲笑孤陋寡闻了。

“既然知道,在此期间,希望大家能同心合力,把皇太孙接待好,若他高兴,我们吴家前途可保!

都有些什么意见想法,说出来一起琢磨琢磨吧。”

下首老太太率先开口:“听闻皇太孙好美色,打到草原抢了大金国皇后,我看到时要把各房长得标志的年轻后辈小娘们都叫过来,要是能被看上一个两个,比什么都好。”

“可行!”

“不错,我也这么想的。”

“皇太孙诗词写得极好,必是有文史底蕴之人,那首推我成都诸葛丞相祠.......”

“还有百姓给皇太孙设的祠,出钱修缮修缮,再扩一扩,到时看了定然开心.......”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起来,吴家对此事十分重视。

喜欢世子的崛起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世子的崛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