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世子的崛起 > 第835章 思念+论功

世子的崛起 第835章 思念+论功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1-01 03:55:36 来源:书海阁

十月初,天空阴郁,阴森森冷得人发抖,天空灰蒙蒙一片,开元依旧热闹,人来人往。

此间又多了许多讨论,宫里已经流出一些消息,还有人见到看到大批加急快马带着朱色旗往宫里跑。

几十面朱色旗,都不知道什什么样的捷报才至于此。

随后几天,小道消息就流传开了,有说皇太孙大军打到金国都城,有的说打到锦州,还有的说大军没有北上,而是去打辽阳了。

总之众说纷纭,皇宫里也没给确切消息,不管哪种说法都振奋人心,令人激动不已。街头巷尾早讨论得热火朝天。

而这次宫里反而不急了,以往不管大捷小捷,宫里都会马上出告示诏书昭告天下,这次几十加急快马进城,背上都是朱旗,宫里却没着急发任何消息,把人们等得心急火燎。

而许多小道消息大多是朝中重臣家仆下人传出的,只言片语信息很多,可真假难辨,人人心痒痒的。

不同于百姓,知道确切消息的人家虽不多,但此时却是另一番景象。

一些朝中重臣自不用说,最高兴的还有康亲王。

府邸上下一片喜气洋洋,甚至这几天就开始摆宴,邀约亲朋好友,倒不是为什么大事,也不为联络情感,当纯就像吹嘘他的眼光,找了个好女婿。

这倒让永明郡主闹了大红脸,她还没过门的,父亲就这么不靠谱的到处说什么女婿女婿......

不过一颗吊了数个月的心终于放下了。

第一次战报进京时没有狄至的份,她倒不担心狄至不能立功,只担心他的安危却没只言片语。

父亲则是忧心狄至身为皇太孙最器重之人,居然寸功未立,难不成作战不利?

这种担忧一直持续好几个月,她晚上会时时难以入眠,有时甚至做噩梦。而父亲则利用人脉四处打听,狄至到底在做什么,为何没他消息,大军连战连捷,也没他立功的情报。

关心点不同,但人是相同的,整个王府半年里都围着北方的大战在转,不过正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数千里的距离,还是战场上,要得到消息何其困难。

就着么心绪不宁,提心吊胆的过了半年,三天前半夜,她迷迷糊糊被外院响动吵醒,找来丫鬟一问,说是父王被皇上急召入宫。

当时是深更半夜,她就猜测必有大事,甚至隐隐觉得会与北方战事有光。

果然,第二天府里鸡打鸣之时,旭日初升,父王红光满面从宫里回来,还激动的找她说话,一开口就是“你那夫君果然不错,为父早想料到如此!”

永明郡主闹了个大红脸,她还没过门呢!况且此前他可不是这样的,焦躁不安,有几次还骂狄至了。

看过战报之后,连她也震惊的无以复加。

本以为攻下大同府,攻克山海关,打到宁远已经是大功一件,景国立国百余年,除了冢道虞老将军,已无人能比肩此功。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打山海关,攻宁远只是“声东”,而许久没消息的狄至和参林的东路军竟才是“击西”的狠招。

狄至跨海从兵力空虚的辽东登陆,一举连克沿海数十州,还拿下辽东第一重镇辽阳!

随后又靠战舰上的大炮支援,引诱金国主力大军,利用埋伏好的战舰一举击溃。

本来在宁远僵持数个月的战局突然瞬间逆转,金军一溃千里,一败再败,甚至接连丢失锦州、中兴府及其周边十几州,皇太孙前锋猛将刘季甚至直接杀到金国首都上京城下!

永明并不知兵事,但她懂史,熟读史书。

知道景国立国百年来在北方战争中的艰难,现在光是看战报上罗列的整整好几页被大军攻克大小地名,就觉得有些喘不过气。

她不知兵,但也觉得皇太孙这手声东击西太漂亮,瞬间让原本稳步对峙的金国大军失去方寸,进退两难。

更令她开心的是狄至的功劳,李星洲身为主帅,自然是首功,可主帅之下,就属狄至和参林率领的东路军功劳最大,而狄至又是东路军主帅!

一时间她竟有些恍惚,当初那个说话笨头笨脑,老惹她发火,气得她睡不着觉的行伍武夫,居然走到如今的地步。

......

他父王干别的不行,看人眼光却是厉害的。

父王也曾跟她说过,不要学她大娘那些女人,老持有门第之见,那是目光短浅,妇人之见。

真正厉害的大族少有门第之见,几乎每年一放榜都守着去找人,专门出钱资助那些有不错潜力的寒门子弟。

如果实在觉得有潜力的,甚至不管别人出生混得好不好,先把家中女眷下嫁过去。

对方往往感恩戴德,日后有了成就之后也会报恩提携家族里的后辈。

这样即便自家没能人,也能拉一些有能力的自己人,往后外面也有许多人帮衬。

而那些总持有门第之见,目光短浅的家族,往往都走不长远。

一代出能人,不能保证代代出能人,即便有能人,也有可能陷入孤苦无助的境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就是他们这些豪门勋贵生存之道的一种。

.......

自那日之后,永明便天天盼着大军凯旋,时不时会去大河边上看看,因为消息说狄至是新军海军的主帅,舰队要从大河回来。

.......

皇宫里则是另一场讨论,大军凯旋,在此之前很多事要确定下来,比如功劳和封赏。

“........及其漂亮,新军那些船离京时走得静悄悄的,臣还以为他们是和殿下大军为侧应,走的是渤海湾南岸,水陆并进。

没想到殿智计过人,胆略绝伦,水军走的居然是渤海,过渤海直接从辽阳那面登陆......”

长春大殿侧厅,众多大臣汇聚在此,皇上也在,围坐一圈,侧面檀木架上,挂着一面细致的大地图,超过半人高,给众人讲解的正是枢密副使温道离。

送到枢密院的的战报很多,又杂一乱,而且都是以战报方式写的,每支军队各写各的,而主帅李星洲写的总报又太过简略。

看下来能知大概,却又无法知道详细作战过程,而众人早就迫不及待想知道,这仗到底怎么打的,竟然能打成这样!

于是身为枢密副使的温道离自然义不容辞,为众人整理战报,对战事发展做了详细的研究,再说给众人听。

“登陆之后狄至、参林两位将军用兵很聪明,张弛有度。

其中又有声东击西的味道。参将军率船队在沿海攻击各州,给人金国人一种敌主力在沿海的错觉。

其实新军水军主力在狄将军率领下疾驰翻山,直插辽阳,此时如果没有案边吸引,辽阳即便再空虚,周边州县可以放弃城防,把守军集中到辽阳去。

可他们大概没想到,我水军主力能如此神速直到辽阳城下........”

众人纷纷点头,皇上开口夸赞了狄至两句,皇上一开口,众人也明白,往后这狄至肯定是朝堂上的一方巨头了,他缺的只是时间。

而坐在一旁的何昭则看得更深一层,他明白皇上不只是赏识其能征善战,还因狄至救过驾。

另一边,温道离还在继续说着,越听众人越有些不可思议。

这是大手笔,大操作,对整个宏观战场的把控,有些人听了就像天方夜谭,有些人听了自叹不如,也有些人听了觉得没什么,我上我也行。

“现在看来殿下是早有准备,把两厢禁军留在燕山府,是想防上京敌人从居庸关一带南下,威胁大军后侧。

虽从头到尾金军被步步紧逼,无力分兵,但这是万全之策.......”

“至此,西面是我景军主力,北面乌沙堡一带有鞑靼人袭扰,辽东又新军水军,短短半月,局势从对峙急转直下,金国三面受敌,东西奔走,殿下这纵横捭阖的大手笔让金国晕头转向,左右为难。

无论救哪一面,都会腹背受敌......”

“辽东一战也是垫底胜局,给金军致命一击的关键,参将军配合狄将军,先将大船侧摆抛锚,在渡口海上环形布阵,随后趁夜色引诱敌军主力往辰州方向追击......

夜里看不远,金军主力追到海滩前还不知他们前面尽是新军大船,直到两百多门炮和早等候在滩头的新军士兵同时开火.......”

温道离讲得绘声绘色,因为他是上过战场的人,很多东西他比皇上和一班文臣要懂,在加上添油加醋,自然吸引人。

别看战打了半年多,金国打丢了三分之一的肥沃土地,但温道离是老油条了,从战报他就看得出,真正决定性的大战只有四场,其它都是小打小闹,而这四场大战,他再怎么添油加醋都不过分,他说得越夸张,皇上越高兴。

一场是杨文广、折惟忠率西路军收复大同府,攻克一个重镇,同时保证大军后方安全。

第二场是皇太孙率中路军破山海关,打通北上道路,击溃金军前军精锐上百营人马,让金军伤筋动骨。

第三场是皇太孙率中路军在宁远城外临危不乱,不动如山,击溃完颜宗弼金军主力的最后反扑,此战之后,金军已经完全无法在正面战场抵抗景军了。

第四场也是最后一场,就是狄至和参林在辽阳利用大船上的火炮设伏,诱敌深入,一举打垮最后的金军主力,此战之后金国主力军已溃不成军,只能向北逃窜。

这四场大战是决定性的大战,彻底决定整个战场的全盘胜利,至于其他胜利也是胜利,但都属于小打小闹,对战局有推动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

温道离作为枢密副使,这点眼光还是有的,所以他说战况就会给人脉络清晰,条理清楚,一听就明白整个战争过程的感觉。

而如果让众人自己去看一大堆战报,无论是皇上还是德公亦或何昭、薛芳、汤舟为等等重臣,看得出来到处写的都是捷报,但是惊讶归惊讶,激动归激动,很难把战场战争理解透彻,看得清楚。

因为他们不懂战争的具体过程,也没有亲自指挥或经历过大规模的战争,这就叫术业有专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听温道离说完,皇上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照温卿此言,次战首功是星洲,随后便是狄至、杨文广、参林、折惟忠?”

温道离点头:“杨文广、折惟忠的西路军攻破大同府是有义军接应,听起来会给他们减功,但他们攻下大同府,就是保证大军后方安稳,从全局看意义重大。”

皇上点头。

“而狄至、参林的东路军不止攻城略地,让金军腹背受敌,还因地制宜,给予金军主力最后一击,是盖世之功,臣觉得只在殿下之下。”

见皇上再次同意,温道离接着说:“皇太孙把控全局运筹帷幄,安排三路大军战略部署,又是主帅,首功是必然的。

但其手下如杨洪昭老成持重,屡有战功;魏雨白独当一面,多次领军作战,成绩斐然。

燕山府知府魏朝仁为大军筹措粮草,保护粮道,征发徭役,总理后勤补给,也是劳苦功高。

而刘季、严申则是当世猛将,杀敌奋不顾身,攻城拔寨,屡立战功,都是不多得的良材。

刘季还率二十营骑兵在上京城外数次大败金国国主的亲卫禁卫军,打得上京城内人心惶惶,真猛将也!”

说到这,皇上和众大臣都高兴的露出笑意,不只是刘季把上京人吓得瑟瑟发抖,还因为“国主”二字!

此战之后,金国自去皇帝头衔,向景国称臣,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激动高兴的!皇上的笑意更是藏都藏不住,从今往后,北方霸主,不可一世的金国国主也是他的臣子了!

“还有平州守将固立川,此人守城攻城均有战功,殿下也夸赞过他.......”皇上点点头,随后又让众人多研究研究,要在大军回京之前,拟出一个合适的封赏奖励方案来。

大军凯旋当天,皇上要祭拜天地祖宗,亲自出城迎接。

在此之前,奖励的章程要确定了。

.......

李星洲等在宁江府期间,到处都在传颂关于他的故事,官员之间也在吹捧传扬。

大多都是说他运筹帷幄,千里之外操控全局之类的。

他听了好笑,战略部署他确实有,但要说千里之外运筹帷幄操控全局那就是扯淡的。

即便现代的通信侦查手段也很难做到这点,因为敌人总有战场迷雾的。

而现在的条件更难,他既不知道敌人位置,也不知道自己人的位置,怎么操控?

狄至和他事先约定的时间其实已经晚了,他差点以为作战失败,好在最后赶上了,这其中有很多运气成分,还有很多将领的战场临时判断。

按照他事先预料走的部分大约三成左右,但这已经是非常高的水准了,纵横千里里的战线,从大同到辽阳,十几万人的大军,复杂多变的敌我情况,他还能事先预料了大约三成。

“劳资真他娘的是个天才。”李星忍不住自恋。

到明天,杨文广,折惟忠也要到了,到时候就要进京。

喜欢世子的崛起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世子的崛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