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汉光武 > 第87章 又是一年朔风起

大汉光武 第87章 又是一年朔风起

作者:酒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1 07:16:56 来源:书海阁

长安距离南阳郡颇为遥远,往来一次极为耗时。刘秀、邓奉、朱佑、严光四个,也都不是出于什么富裕人家。因此,第二年冬休,四人又留在了太学当中,谁也没有提回去探亲的茬儿。只期待能早日完成学业,然后披锦而还,让各自身后的家族,摆脱任人宰割的命运。让长辈和关心自己的人脸上,早日出现骄傲的笑容!

倒是四人各自的授业恩师,不忍心看到自家得意门生读书太辛苦熬坏了身体。在除夕后,陆续派人将四学子叫回家中,打了好几顿牙祭。

朱佑的老师刘龚性子在四鸿儒里头,最为随和。见刘秀等人个个长得玉树临风,便在酒席间开起了玩笑。说皇上正在给其二女儿,建宁公主王嬅择婿,长安城内未婚世家子弟,无不踊跃自荐。然而,王嬅虽然生为女儿身,却继承皇帝陛下大部分才气和眼光。对送上来的备选名单,都不屑一顾。直到被皇帝催急了,才借着与其长姐黄皇室主出门赏雪的机会,邀请了求婚者们一道赴宴,当场出了三道题目,考校众人的学问。

结果,竟无一人能全部答对。宾主双方,都失望而归。论本事,“书楼四俊”肯定不在那些世家子弟之下,不如也把题目找来做做,一旦全答对了,说不定就能娶个公主回家,同时瞬间名满天下!

“弟子,弟子一直视文叔为兄。兄长亲事未定,弟子不敢争先!”随着年龄增长,朱佑的性子越来越活波,无法直接拒绝其恩师的提议,干脆就推刘秀出来当挡箭牌。

刘秀闻听,立刻窘得面红耳赤。举着酒盏嚅嗫了半晌,才讪讪答道:“刘师有所不知,学生家境甚贫,太学一行,几乎将兄长的积蓄花了个精光。所以学生在入学第一天就早已发下宏愿,卒业之前,不敢心生旁骛!”

“学生在老家,已经定亲!”

“学生,学生生性跳脱,恐怕难入公主之眼!”

严光和邓奉两个,也赶紧放下酒盏摆手。唯恐拒绝得慢了,被老好人刘龚当作候选驸马给上报皇家。

并非他们对皇家有什么成见,也非那建宁公主王嬅生得奇丑无比。事实上,能娶公主为妻,乃是众多少年读书郎的美梦之一,刘秀等人也不能例外。而建宁公主王嬅,非但天资聪慧,相貌据说也不输给其姐姐黄皇室主分毫。只可惜,建宁公主的年纪,比四人略长略一些,早在十二年前就已经及笄。其前任夫婿也与黄皇室主的夫婿一样命薄,没等来得及理解男女之别,就急匆匆地“跨凤而去”。

此际奉行早婚,大户人家的女儿虽然十六岁才及笄待嫁,平民百姓家的女儿,十二岁成亲,十四五岁作娘的比比皆是。刘秀、邓奉、朱佑、严光四人虽然都想出人头地,但是也不愿娶一个比自己大了整整一轮的公主,借此平步青云。那样,功名富贵虽然来的容易,恐怕永远会被太学的同窗们不齿!百年之后,在史册上可能也会留下笑柄!

他们这些心思,当然不能明说,所以只能胡乱找借口搪塞。好在鸿儒刘龚,也只是随口一说,并未认真。饶是如此,少年们在酒宴过后,依旧心有余悸。相约誓今后这样的酒席,一定能推就推,千万别再自投罗网。

然而,一天之后,许子威派阿福带来马车来接,四人依旧欣然前往。酒宴间,许子威也未能免俗,笑呵呵地说起了建宁公主出题择婿的掌故。但是重点却没有落在四人是否应该前去碰碰运气上,而是兴致勃勃地点评起了题目本身。

“淮阴领兵一千五,战罢归来六成余。三人一排多出二,五人一队末为四;若是七人各成列,最后一列尾缺一!”带着几分考校意味,许子威笑着将题目如实背出,“问战殁者几?实归者几?”

“一千另四十九!”说来也怪,四人当中学业最好的朱佑尚在抓耳挠腮,答案居然从严光嘴里脱口而出。

“善!”许子威稍稍一愣神儿,立刻大笑者抚掌。“这第一题,当日用时最短者,据说也算了足足一柱香功夫。如果子陵在,根本无须再考第二题,此题过后,高下已分!”

“学生只是喜欢算术,熟能生巧尔!”严光被夸的脸色发红,笑着起身行礼。

“坐,子陵且坐,今日乃是家宴,无需顾忌那么多礼节!”许子威从来不在自己看好的晚辈面前摆架子,叫着严光刚刚取的表字轻轻挥手。

“谢恩师!”严光红着脸跪坐于矮几之后,目光炯炯,殷切盼着第二道题的出现。

“下一题,考的东西就多了。穆公有女弄玉,善奏笙。其婿善奏萧。子知笙、箫何为而作?始于何时?今箫古箫,有何异同?”直到少年人争强好胜,许子威也不让四人多等,笑了笑,继续将第二道题如实转述。

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和女婿箫史因为音乐而相知相恋,最后双双成仙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但民间只流传这段恋情的神奇,却从未涉及到二人所持乐器的具体细节。建宁公主以此典故为题,很显然,一是以弄玉和箫史的婚姻为例子,申明未来的夫婿,必须跟自己志同道合。二则,想要考校求婚者知识的广度,免得嫁给了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或者白首穷经的书呆子,后半生过得索然无味。

“笙者,生也;相传为女娲氏所作,义取发生,律应太簇。箫者,肃也;相传为伏羲氏所作,义取肃清,律应仲吕。古有’雅箫’,编二十三管,长尺有四寸;又有’颂箫’,编十六管,长尺有二寸。总谓之箫管。其无底者,谓之’洞箫’。后世厌箫管之繁,专用一管而竖吹之。又以长者名箫,短者名管。今之箫,非古之箫矣!然其所奏之乐,却毫厘不差。盖去繁就简,人之本欲也!若弃一管而重回二十三编,则非但奏者不胜其力,闻着亦难免头晕脑胀!何苦来哉?!”这回,却是刘秀抢了先。面带笑容,侃侃而谈。

话音落下,许子威竟忘记了抚掌。愣愣半晌,才喟然长叹:“善,大善。非但前面答得毫厘不差,最后两句,更是切中时弊,令为师耳目一新。只可惜,当日公主出题之时,你不在场。否则,此言能经公主之口,传入陛下之耳,明年冬天时,也许就可以少冻死许多人!可惜,真是可惜!”

喜欢大汉光武请大家收藏:(wuxia.one)大汉光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