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历史同人] 被附身后得罪全三国 > 第190章

[历史同人] 被附身后得罪全三国 第190章

作者:鱿不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9 15:17:31 来源:免费小说

  给皇帝的御用之物,要么就是单品,一对烧制出这样的低级错误是绝对不会呈现到皇帝面前的。

  一群收藏家和专家叽叽喳喳争论起来,关于这两个瓶子到底是明代就造的赝品,还是现代还原古法的高仿赝品。

  而无论是哪种可能,价格都要砍掉一个零,不说是千万级别难到,百万级别都算是天价了。

  李老头缓缓移过来目光,故作失望道:“那我岂不是损失了一千万,买了一个赝品?小吕啊,这可怎么办?”

  话音落地,所有人的视线也都从瓷器上又移到了这个可怜的女学生身上。

  吕思彤看向朱元璋,朱元璋十分确信地点头。

  有了底气,吕思彤说:“我确定这个是真品,而且就是上贡给朱元璋的宫廷用品。”

  那么多专家和搞收藏的都下了结论,她还能有什么反驳的论证吗?苏馆长小声劝说,其实从鉴定年份上来说还是偏向于明朝的,整体方向并没有错,只要认下有所疏忽,也不一定能追究她全责。

  苏馆长的好意心领了,但就事论事,老朱都说是了,当然要据理力争。

  这时荀攸在边上和老朱说了些什么话,老朱点头表示认可。朱元璋对吕思彤说:“我一句你一句太费时间,我自己说。”

  吕思彤应下后,朱元璋附身成为朱思彤。

  李老头还在故作好心,安慰道:“小吕,我自然是相信你的……但这么多专家都说是赝品了,唉,我也体量你是个学生不容易,你给我好好道个歉,就不必全责,对半也行。”

  朱思彤笑了笑,眼神带着几分凌厉,突如其来的气势让人有一种畏惧感。

  朱思彤笑呵呵地问:“你们刚才说,如果是赝品就砸掉?可若是误被鉴定为赝品,其损失又该如何呢?我无辜被冤枉,又该如何翻案呢?”

  李老头叹息一声,说:“这,也不是我冤枉你,大家都是摆事实讲道理的。”

  朱思彤故作挫败,说:“我可以被冤枉,但不要把瓷瓶砸了,洪武皇帝特供的瓷器绝对不会有错。”

  李老头当然不会答应,瓶子完好无损的话她还能去找拍卖行扯皮,而拍卖行那边虽是对外匿名,认真查还是能查到是他提供的,自产自销左右手倒换,可不算小事。

  他瞧瞧给送礼的宾客使了个眼色,对方很是配合,说:“好,既然只是个高仿,就不能让赝品继续流通。”对方举起瓶子,摔在地上怦然破碎。

  几名专家想要阻止还是晚了一步,就算不是宫廷贡品,那也还是有研究价值的呀!

  朱思彤皱眉故作为难,劝解道:“别摔了,肯定是真品!”

  李老头不为所动,说:“我们这些珍视古董的人,不能成为假货贩子的帮凶,我也愿意销毁赝品。”

  “砰”地一声,这一个瓷器也落地破碎。

  朱元璋分离结束附身,把装x的机会留给小吕。

  吕思彤目瞪口呆,老朱在搞什么啊!!激将他们把自己的瓷器摔了是什么操作,这可都是珍贵的历史瑰宝啊!

  朱元璋走到右边李老头摔碎的瓷器前,指导吕思彤下一步行为。

  吕思彤很是痛心地蹲下去查看,捡起其中一片碎片,照着朱元璋的话说:“这个洪武十四年进贡,置于文华殿,是宫廷特供的孤品。内刻年份、出品窑及当时窑主、工匠等。”

  一众收藏家专家大骇,抢步上前从她手里接过碎片查看。

  内胎的刻痕非常浅,大多数情况为了不破坏瓶身的结构,刻痕只会在外部或者底部。刻内部的话,烧制的时候容易碎裂,而且技术难度也更高。

  朱元璋继续解释,吕思彤说:“当时官吏都畏惧朱元璋的脾气,哪怕只是个瓷器也要把自己责任摘干净,因此下令景德镇精确到每个工匠。”原本这事朱元璋自己也不知晓,皇后去世后他心情非常差摔了两个,才知道还有这种规矩。

  而对这种行为他感到愤怒,所以查办官员的同时也废除了内胎刻字的行为,因此从洪武十五年八月往后的瓷器,就都没有刻痕了。

  内胎刻字还要保证瓷瓶外观的完美,这个技术不是一般难,单从工艺上来说就能加不少价值。

  意识到出了大问题,众人又看向边上的那个,也从中发现一片有刻痕的碎片,上面的年份姓名都一模一样。

  吕思彤继续复述,道:“按照当时规矩,数炉百余只取其一进贡,其他尽数销毁填埋。因不确定烧制成果,所以同一批的内胎都有铭刻。而这一个瓶子,应当是工匠冒着风险留下来的。”

  “胡扯谁不会,你是说在朱元璋那种动不动就诛九族的皇帝眼皮底子下,工匠保留了一个没销毁?”立刻就有人反驳。

  朱元璋恼火道:“说谁动不动就诛九族呢?朕又不是暴君,如此毁谤!诛九族!诛九族!”

  那人自然是听不见朱元璋的怒吼,只是觉得脖子很冷。

  吕思彤不是很确定,看向苏馆长问:“我记得刻痕也能鉴定大概的年代?”

  苏馆长点头,说:“但范围并不精确,如果是烧制时就形成的,只能确定为明朝物品。”

  其实说到这,大多数的收藏家和专家已经信了工匠私藏的可能,这样费时费力的内刻工艺,民间仿造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一个个目光都看向了李老头和那个宾客。

  略有慌神的李老头找回一些思路,呵呵说:“能留一个,就能留好几个,这又该怎么判断哪一个才是送进皇宫的,哪一个是外面的?古董的价值取决于年份和主人,经过朱元璋手的东西和在外偷摸留下的,可不是一个价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