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游龙戏唐 > 第585章 君臣唱和(一)

游龙戏唐 第585章 君臣唱和(一)

作者:凤鸣岐山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0 01:54:14 来源:88小说

去岁至今春,陈子明可谓是蛰伏了年余,回京之后,也自低调得很,就连其子入仕也不过方才区区一工部司主事而已,时人自不免都在揣测其何时会彻底失宠,却不曾想陈子明不鸣则已,一鸣竟是如此之惊人,赫然于不动声色间,将霍、韩二王尽皆拿下,更是以强势到无以复加之姿,硬生生地将三十余位王爷全都免去了本监诸职,弄进了个所谓的宗人府,这等惊天之举措一出,满朝文武尽皆为之震撼不已,有关其即将失宠的流言也就此不攻自破了去。

“启奏陛下,微臣有本要奏。”

永隆四年五月初九,又到了早朝时分,就在群臣们方才刚谢恩完毕,陈子明突然从旁闪了出来,朗声进言了一句道。

“嗡……”

见得陈子明如此早便站出言要上本,群臣们自不免便是好一通子的哄乱,没旁的,概因削藩一事虽已有了结果,可实际上尚不曾真正通过朝议这么一关,加之个中又夹杂着霍、韩、越三王的谋逆大案,目下还不晓得究竟会牵连到多少的官员,诸般朝臣们对此案极为的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的。

“爱卿有本只管奏来,朕听着便是了。”

饶是下头人等哄乱得够呛,然则李恪却并未出言喝止,但见其舒爽地往龙椅上一靠,脸色淡然地便准了陈子明之所请。

“谢陛下隆恩,微臣有二事要禀,其一,越王李贞素怀不轨之心,暗自与霍、韩二王并原扬州刺使李慎元私相勾连,意图谋逆,证据确凿,当须得及早拿下,以免生变;其二,我大唐开朝不过三十六载,都督及刺使谋逆大案竟已有三十四起之多,算上此番三王之谋逆,未遂者亦有二十三起,如此之密度,实是令人惊悸,究其根本,皆因我朝政体构架不当所致,窃以为已到了不改则危之地步,还请陛下明察。”

陈子明同样没在意文武百官们的骚动,但见其抖手间,便已从宽大的衣袖里取出了本折子,却并未急着摊开,就这么双手握着,语调淡然地进言了一番。

“嗯,八弟素来心野,早有不轨之企图,其既是要自取灭亡,朕也自难有宽恕之处,及早拿归京师,依法惩处了去也就是了,至于爱卿所言之政体构架有所缺陷么,朕亦有此同感,然,政体构架事关社稷安稳,若是变革不当,却恐多生事端,朕亦不得不慎之再慎,爱卿既是提出此议,想必已有定策,且就说来与朕听听好了。”

在政体架构之革新一事上,李恪虽与陈子明绸缪了多年,然则虑及此事干系重大,却是始终不曾在人前提起过,哪怕是现任的几位宰辅,也只是到了前几日削藩成功之后,方才从李恪处得知了此事之端倪,到如今,新军已具备强大之战力,而最有可能掣肘政体革新一事的诸王已然尽皆被关进了笼子里,革新的时机已然成熟,李恪自是乐得在大朝之际与陈子明好生演上一回双簧的。

“陛下所虑甚是,政体革新事关社稷安危,再如何谨慎小心都不为过,微臣有一策在此,或可解得此厄。”

虽说是在演双簧,可此际毕竟是大朝之时,终归不能出甚差池,要演自是须得演得真一些,而这,于陈子明来说,根本谈不上有甚难度可言。

“哦?子明一向大才,既言有策,朕自当洗耳恭听。”

陈子明的演技好,李恪也自同样不差,君臣这等奏对之格调一出,已然是在暗示群臣们不要在此事上胡乱唱反调,否则的话,后果自个儿掂量了去。

“陛下谬赞了,微臣因深感朝廷对地方之掌控力不足,苦思良久,终略有所得,谓之约:划省而治,具体架构如下……,如此,即可确保朝廷对地方之控制力,又可在省一级实现军、政、法、督察四权分立,以确保无割据之虞也,所虑者,唯调整之幅度不小,涉及朝廷之诸多方面,若欲实行,还须得谨慎而为也。”

陈子明口才极佳,一通子长篇大论下来,足足千余言,却愣是不带半点的磕巴,畅畅而谈之际,言语虽平缓,可内里却满是自信十足之意味。

“嗡……”

陈子明的话音未落,大殿里的诸般臣工们已是情不自禁地乱议了起来,没旁的,概因陈子明所提出的政体革新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了些,不少处与朝臣们都有着切身之厉害关系,为之欢欣鼓舞者有之,为之忧虑重重者也有之。

“嗯,子明所奏之法甚妙,朕看着应是可行,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啊?”

时值陈子明长篇大论之际,李恪看似认真在听着,可实际上心神却是大半全都放在了观察诸般臣工的反应上,此无他,有关划省而治的构思以及其所代表的意义,早在龙潜之际,李恪便已不知跟陈子明私下深谈过几回了,根本无须再花心思去计较那么许多,他要做的就只有一条,那便是旗帜鲜明地亮出绝对支持之态度,当然了,为免落下个独断之恶名,在下决断前,终归是须得问一下臣工们的意见的,此乃题中应有之义,却也无甚可多言处。

“陛下明鉴,微臣以为陈大人所言极是,划省而治乃良策也,当得速行!”

李恪话音方才刚落,就见一紫袍官员已是昂然站了出来,高声地附议了一把,赫然竟是礼部尚书许敬宗!

“嗡……”

这一见素来与陈子明不睦的许敬宗居然第一个站出来高唱赞歌,群臣们的乱议之声顿时便更噪杂了几分,然则许敬宗却根本不为所动,没旁的,概因许敬宗自家事情自家清楚,他所赞同的不是陈子明之提议,而是要向李恪表忠心。

“陛下,微臣也以为划省而治确系良方,可解我大唐之隐忧,奠定我大唐社稷万世永固之基础,宜速行之。”

群臣们喧哗之声刚起,又一名紫袍大员站了出来,赫然是当今吏部尚书李恒。

“荒谬至极,此下下之策也,若行之,必致朝野大乱,老臣誓死不敢苟同!”

有了许、李两位大员的力挺,朝议倾向似乎已趋近明朗,诸般臣工中见及得快者也自蠢蠢欲动了起来,然则不等众人有所表示,却见一名紫袍大员昂然站了出来,满脸怒容地便怒叱了一嗓子,众人循声望去,这才发现站出来的竟然是前不久方才刚被调回京师任太仆寺卿的前吏部尚书杜楚客——杜楚客本是濮王李泰一党之中坚,虽不曾参与到李泰与长孙无忌的武装叛乱一事中去,却也不免因此受了牵连,被贬去了灵州任刺使,一去便是三年余,去岁年底,因击溃西突厥的一次挑衅而立了功,得以在今春调回了京师,出任太仆寺卿一职。

“哦?卿既以为不可行,那便说说不可行在何处好了,朕听着呢。”

对杜楚客这个曾经的宿敌,李恪自然是没啥好感可言的,可也知晓此老生性耿直,虽是李泰之故旧,却并非乱臣贼子,故而在清算时,并未对其加以重惩,仅仅只是贬去地方上了事,值其有功之时,也不吝赏赐,甚至给了其回朝为官之机会,然则这仅仅只是李恪向天下人表明自个儿博大胸襟的手段而已,并不意味着李恪便真的原谅了当初杜楚客给自己造成的那些麻烦事儿,而今,见得杜楚客又在这等紧要关头冒出来高唱反调,李恪的心中当真不爽到了极点,只不过碍于场合,不好发作出来罢了,可问话的语调里却已是不可避免地带上了三分的寒意。

“陛下明鉴,微臣以为不妥之处有三:其一,我大唐行的乃是汉制,以州治县,既可令地方发挥自主之优势,又可防地方尾大不掉,若以省而治州县,却恐地方势力膨胀过巨,以致太阿倒持,此不得不防也;其二,天下承平已久,百姓安居乐业,此正是我大唐行汉制之功也,骤然更易之,必有大乱,于社稷实有大不利焉;其三,微臣观此划省而治之策看似精巧,实则极易为野心者所利用,倘若诸省皆是奸佞之私人,倾覆之祸怕不远矣,岂可不防哉!”

杜楚客本性固执无比,身为汉制的坚定拥护者,哪怕明知李恪对自己别有看法,他也自不管不顾,慷慨激昂地便陈词了一番。

“嘿,卿倒是一派公心么,有趣,还有何人与杜卿是一样想法的,且都站出来好了。”

杜楚客倒是说得正气凛然不已,可李恪却是越听脸色越难看,不过么,倒是不曾急着发落杜楚客,而是冷然环视了一下群臣们,语调森然地发问了一句道。

死寂,一派的死寂!尽管有不少朝臣心里头赞成杜楚客之所言,可眼瞅着李恪神情不对,又有谁敢在此等时分冒出来力挺其的,保持缄默也就成了诸般臣工们的不二之选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