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游龙戏唐 > 第418章 投名状(四)

游龙戏唐 第418章 投名状(四)

作者:凤鸣岐山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0 01:54:14 来源:88小说

“此社稷大事也,实非儿臣可妄言者,自当由父皇乾坤独断才是。”

太宗这么句问话里试探的意味实在是太浓了些,李恪又不傻,怎可能会听不出来,又怎敢胡乱信口开河,紧着便表态了一番。

“无妨,朕让尔说,尔怎么想便怎么说好了,朕自有分寸。”

见得李恪如此克己自守,太宗原本紧绷着的脸色当即便柔和了下来,嘉许地看了李恪一眼,而后一摆手,语调温和地鼓励了其一句道。

“父皇明鉴,据儿臣所知,太常卿年事已高,时常告病在家,恐难视事,此职虽是清耀,然,事关礼乐,却也轻忽不得,故,儿臣以为调杨师道就任太常卿,或可发挥其知礼擅乐之能也,此儿臣之浅见耳,还请父皇圣裁。”

若说太宗先前的试探是想看看李恪办事是否浑然出自公心的话,此番问难就是在考校李恪的用人之能了,两者间可谓是天与地的区别——前一问若是答不好,那后果须不是好耍的,纵使不会当场吃挂落,也少不得要被太宗在心中记上一笔,将来指不定便会坏了夺嫡之大事,至于后一问么,答得不妥其实也自无妨,当然了,答得合太宗之口味么,那就是锦上添花之作,对此,李恪自是心中有数得很,但见其略作沉吟之后,便即畅然给出了答案。

“嗯,不错,恪儿看来是用了心思了的,师道性行纯善,自无愆过,任户部尚书虽差些能为,任太常卿却是大佳,此事便这么定了也好,只是如此一来,户部尚书却须得紧着绸缪才是,恪儿可有甚人选要荐么?”

太宗本来就没打算重处杨师道,只是一时间尚不曾想好该如何安置此老罢了,此际听得李恪所言甚是有理,龙颜自是为之大悦,好生嘉许了李恪一番之后,顺势便又问起了户部尚书之人选。

“父皇明鉴,户部乃朝堂要地也,非大贤大能者,难以为之,儿臣对此并无太多了解,自不敢妄言,还请父皇见谅则个。”

一听太宗征询自己的意见,李恪之心意顿时便大动了起来,险险些便将脱口举荐自家心腹,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妥,没旁的,概因他眼下已是实际上的储君,位置极其敏感,真若是稍稍露出一星半点要跟太宗争权之意图,立马便是倾巢之祸,这等蠢事,自然是做不得的。

“嗯,恪儿言之有理,此要职也,不单事关社稷安泰,朕欲再度亲征高句丽,也须得有干才为朕多方绸缪才是,赵如海!”

自昨日接到李贞的弹章后,太宗考虑的都是如何处置杨师道一事,还真就不曾想过换掉了杨师道之后,该让谁来接掌户部,这会儿听得李恪这般说法,对户部的要紧性也自起了重视之心,紧着便点了赵如海的名。

“奴婢在!”

赵如海就侍立在一旁,这一听太宗点了名,自是不敢稍有耽搁,紧着便从旁闪了出来,高声地应了诺。

“去,传朕口谕,着政事堂诸般人等即刻到此议事。”

最感棘手的安置杨师道一事既已顺利解决了去,太宗心情正好,这就打算索性连同户部尚书人选也一并议定了去。

“奴婢遵旨。”

太宗金口既开,赵如海自是不敢稍有迁延,紧着应了一声,急匆匆便退出了书房,不多会,便又已陪着房玄龄等宰辅们从外头转了回来。

“臣等叩见陛下!”

众宰辅们一从屏风处转了出来,入眼便见太宗与李恪正自笑谈无忌着,各自的心中都不免起了些微澜,只是这当口上,不管心中到底是何想法,却是无人敢在礼数上有所闪失的。

“免了,众爱卿且自平身罢。”

太宗心情正好,叫起的言语自也就格外的和煦。

“臣等谢陛下隆恩。”

太宗既已叫了起,谢恩乃是题中应有之意,却也无甚可多言处。

“卿等想必都已是知晓了的,昨日贞儿上了一本章,弹劾户部尚书杨师道餐位素食,处事错漏百出,实有误国之嫌,然,依朕看,师道本性纯善,做事尚属谨慎,之所以错漏颇多,非关忠心,实是能力不足所限,朕意已决,着将之调太常卿任用,原任太常卿唐俭年老体衰,且就致仕好了,众爱卿以为如何啊?”

太宗并未虚言寒暄,待得众宰辅们各自站定之后,便即开宗明义地道出了对李贞弹劾杨师道一事的处置方略。

“ 陛下圣明,臣等别无异议。”

如何?还能如何,太宗都已将话说到了这么个份上,谁又敢在此际说甚不同之意见的,也就只能是齐齐称颂上一句了事。

“嗯,既如此,那此事便这么定了,只是如此一来,户部尚书便已是出了缺,此朝廷之要职也,断不可久旷,朕召尔等前来,为的便是议定此事,众爱卿有甚人选要荐,且就说来与朕听听好了。”

见得诸般臣工对自己的决定都无甚异议,太宗也就没再多费唇舌,紧着便进入了下一个议题。

“陛下圣明,户部确是朝廷要紧之地,须得大贤大能而又心细谨慎者,方可保得诸般事宜顺遂无虞,从此一条虑之,老臣以为刑部侍郎张行成或相适宜焉。”

眼瞅着拿杨师道之事来为难陈子明与李恪已然行不通了,长孙无忌心中虽是深恨李泰的轻举妄动,可事到如今,他也已是没了旁的法子好想,只能是将心思放在了户部尚书之缺的争夺上,因着自忖在朝中根基不及陈子明之故,自是不敢让陈子明抢了先手去,这便紧着第一个站了出来,高调地提出了自个儿心目中的候选之人。

“嗯,德立(张行成的字)其人,朕是知晓的,才具倒也算是出众,品性操守也自不差,晋户部尚书一职说来也是够格的,卿等有甚看法,且就都说说好了。”

太宗往昔是极为宠信长孙无忌的,可随着长孙皇后逝去日久,以及长孙无忌在立储一事上的诸多行为大不合太宗之心意,太宗对其之宠信早已大不如前了,可不管怎么说,看在多年相处的情分上,太宗还是不曾驳了长孙无忌的面子,虽不曾就此同意其之提议,可言语间却是好生夸奖了张行成一番,暗示之意味着实浓得很。

“陛下明鉴,微臣以为张侍郎虽也算是干才,然,终归少了些历练,于地方上任职过短,且皆是主薄、县尉之低品,少有主政一地之经验,以其之能,纠错纲常或许能得相宜,主掌户部要职,却恐非其力所能及也,故,微臣以为长孙大人所荐颇有不妥。”

面对着太宗如此明显的暗示,诸般宰辅们尽自心中有着不同的看法,也不愿在此际出面唱反调,然则陈子明却是无此顾虑,没旁的,只因张行成早年任过晋王李治之属官,算是李治一系的官员,能得晋升为刑部侍郎,则全是出自长孙无忌的力挺,乃是长孙一系中得力干将之一,陈子明又岂能真让这等人物上了位,那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么。

“唔……,子明所言也是有理,那依子明看,何人可为此要职哉?”

户部乃是陈子明之该管,他的话,太宗自是不能无视了去,略一沉吟之下,也觉得张行成的履历上有所欠缺,遂改了主意,虽不曾直接否决长孙无忌的提议,可征询陈子明的话语间,却已是明显透露出了这么个意思在内。

“回陛下的话,户部侍郎韩瑗既主政过一州之政,又在户部任过一任侍郎,于户部诸般事务皆堪称精熟,博学多才,兼之心细如发,为人谦逊谨慎,当是执掌户部之最佳人选。”

陈子明并未推举自己的亲信去担纲户部,而是将素来在夺嫡之争中保持中立的户部侍郎韩瑗推了出来,言语间毫不掩饰对此人才干的欣赏。

“伯玉多才,操守出众,又善能克己,朕亦甚是欣赏,卿等看其任户部尚书可相宜耶?”

韩瑗乃名门之后,其父韩仲良曾任过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诸多显要之职,受封为颍川县开国公,,功勋虽比不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可也属大唐开国功臣之一,于贞观十三年病故,并未能给韩瑗的仕途有太多的照顾之可能,实际上,韩瑗之所以能从县尉干起,一路经历县令、中州司马、中州刺史,以至到如今的户部侍郎,完全是靠着真本事干出来的,对于其人,太宗也自颇为的欣赏,加之念及其父早年之功,以及考虑到韩瑗从不参与诸皇子间的倾轧之事实,太宗还真有心成全于其,言语中接连几个好评,足可见太宗对其之宠信。

“陛下圣明,老臣以为韩瑗确是户部尚书之最佳人选也。”

这一见陈子明与长孙无忌当场开战了,诸般臣工们自是都不愿轻易卷入其中,唯有萧瑀却是毫无顾忌,紧着便站出来表了态。

“嗯,玄龄之意如何啊?”

萧瑀虽不算是李恪的坚定支持者,可其与长孙无忌之间本有旧怨,此一条,太宗心中自是有数得很,对其支持陈子明之立场么,也自不以为奇,并不曾有甚置评,仅仅只是不置可否地轻吭了一声,转而问起了房玄龄的意见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