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游龙戏唐 > 第392章 太宗的执拗(一)

游龙戏唐 第392章 太宗的执拗(一)

作者:凤鸣岐山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0 01:54:14 来源:88小说

贞观二十年四月十六日,太宗率文武百官离开鱼渠岭,一路向京师急赶而回,至此,一场规模浩大的会盟草原诸部之盛事算是就此落下了帷幕,尽管朝廷对外宣布阿史那明利谋逆一案已然告破,诸般涉案人等尽皆伏法,然则不管从何等角度来说,这么场会盟盛事都不免有着虎头蛇尾之嫌,好在如今薛延陀已灭,眼下的草原诸部已然是一盘散沙,倒也不虞形势有变。

贞观二十年五月十四日,帝驾抵京,以房玄龄为首的留守官员率城中百姓郊迎,太宗当众嘉许房玄龄留守之功,以当世萧何誉之,回宫后,第一道旨意便是着房玄龄总揽朝务,至此,尽管不曾公然宣示,可吴王李恪的监国之权已被取消,而陈子明主持朝廷大局的权力同样被收回,皇权再次高度集中在了太宗的手上。

越是圣明之君主就越是恋权,此乃千古不易之真理,太宗自然也不会例外,早先不管是放权给李恪,还是将主持朝务大局的权力交给陈子明,那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局势既定,太宗收权乃是题中应有之意,实是无甚稀罕可言,对此,早在太原之际,陈子明便已然料到了的,自是不会有甚抱怨之心思,反倒是乐得趁着这么个无甚大责任在身的空档,好生陪陪阔别了两年之久的妻妾儿女们,乐此不疲地享受了番天伦之乐。

“子明,小王刚得知的消息,父皇有意将八弟、十弟一并召回京师,如此,朝局怕是不免又要乱了,子明看此事当何如之才好?”

陈子明似乎天生就是一劳碌命,这不,天伦之乐都还没享受上几天呢,李恪那头就着人传了话来,说是有要事要议,对此,陈子明自是不敢稍有懈怠,下班回府之后,匆匆用过了晚膳,便即领着陈重等几名心腹手下乔装赶到了往常与李恪密议的庭院,卜一落了座,就见李恪已是满脸愁容地道出了相召的缘由之所在。

“哦?”

李恪此言一出,陈子明的眉头当即便是微微一扬,但却并未急着言事,仅仅只是轻咦了一声,望向李恪的眼神里满是探询之意味,无他,陈子明这些日子以来,虽是在享受着天伦之乐,可对情报工作的重视却是不曾放下,如此重大的消息,陈子明身为朝廷排名第二的宰辅都不知道,而“新欣商号”那头也不曾有风声传来,偏偏如今已是无职责在身的李恪率先知道了,这其中显然有不对味之处,自是由不得陈子明不心怀疑惑了的。

“小王可担保此事断然无虚,诏书或许明日便会下了的。”

面对着陈子明的探询目光之凝视,李恪明显是心虚了,脸一红,赶忙出言解释了一句,却硬是不肯提消息之来源。

“陛下用心良苦,之所以召回二王,实是为了保护殿下之周全耶。”

陈子明多精明的个人,哪怕李恪坚持不说,只一瞧其的脸色,陈子明便知此事十有**是从刚被晋封为容华(嫔妃等级之一,从三品)的武媚娘处传出来的,心中虽是极为的不满,但却并未带到脸上来,反倒是略带一丝激动之色地感慨了一句道。

“嗯?此话怎讲?”

一听陈子明此言蹊跷,李恪不由地便是一愣,皱着眉头想了片刻,还是不得其要,不得不出言求教道。

“道理很简单,这年余来殿下的表现如何,诸般臣工可都是看在眼里的,但消无异心者,应是皆已视殿下为储君,然,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鱼渠岭一事便是前车之鉴,故而,陛下不得不多引些皇子进京,以此来分散不轨者之注意,保殿下之周全。”

与太宗相处如此多年,陈子明对圣心的把握,自非常人可比,几句话便点透了太宗召越、纪二王回京的出发点之所在,当然了,有一句话陈子明却是没说,那便是太宗用心虽是良苦,可惜却是在做无用功,此举不但不能有效地减少李泰那头置李恪于死地的决心,反倒会令朝局进一步陷入纷争状态,这等情形自然不是啥好事,然则唯恐李恪忧心过甚之下出昏招,陈子明索性装起了糊涂,左右船到桥头自然直,再乱也不过就是三年多的时间罢了,但消小心应付了去,却也不怕会有倾覆之危,这么个自信,陈子明还是不缺的。

“原来如此,父皇待儿臣实厚矣!”

李恪虽也是聪慧之人,可在智算之道上,却明显远不及陈子明,自是算计不到朝局最可能之变化,加之对陈子明之能有着绝对的信任,此际听得陈子明的分析头头是道,也自不疑有他,心情大好之下,竟自感慨了起来。

厚么?当真不见得,太宗对李泰才真的是厚爱到无以复加之地步,哪怕明知李泰暗杀了李治,此番又企图下黑手暗杀李恪,却愣是装着糊涂,怎么都不肯下重手处置于其,实际上,若不是因着担心陈子明等重臣的坚决反对,太宗闹不好便会再次提议将李泰立为太子,这等溺爱之情着实令人侧目,反倒是在对待李恪上,太宗仅仅只是出自社稷永续的考虑,这才会最终选择李恪为储君,此乃公义,于感情根本无甚瓜葛可言。

“哦,对了,还有一事,父皇这几日得闲之际,都在精研高句丽地势沙盘,不日恐将再提亲征一事,子明以为此事当如何应对方好?”

李恪光顾着激动,自是没注意到陈子明的若有所思,感慨完了之后,突然又想起了一事,但见其一拍脑门,紧着便转开了话题。

“此事殿下不宜插手其中,一切交由下官来应对便好。”

对于太宗打算再度亲征一事,陈子明其实早有预料,没旁的,太宗征战一生,大军过处,所向披靡,还从不曾吃过似此番这等大亏,就其那等执拗的性子,无论如何也不肯就这么认栽了事的,更别说军方中嚷嚷着要再战的可不再少数,兵部尚书李积、大将军程咬金、薛万彻等都是主战最烈者,这等情形下,谁要是敢说不战,得罪的可就不止是太宗了,怕是那些将军们都会群起而攻,问题是眼下正值青黄不接之际,各地粮仓又因去岁的征战几尽枯竭,若无两、三年的休养生息,根本不适合再战,只是无论是谁敢将此事挑破,都不免要得罪军方,很显然,从此一条来说,身为预备储君,李恪是断然不适合干这等勾当的。

“子明之意是……”

李恪监国年余,自是清楚如今国内的粮食储量之情况,本来还想着就此事进谏太宗一番,也好表现一下忠心,却不曾想陈子明会是这般说法,自不免便为之一愣。

“陛下性子坚毅,加之一生征战从无败绩,此番吃亏不小,又岂肯善罢甘休,再,李积等军中重将也都一致要战,此军心所向也,挡者必伤自身,故,殿下断不可为也,然,国中粮秣不足,强自要战,社稷必有动荡,势不能急战,下官身为宰辅,却是不能不谏,虽不可力阻,引导却是无妨,唯控制规模,方可战之。”

陈子明对李恪从来都是很有耐心的,不吝唇舌地便为其讲明了个中之蹊跷,当然了,陈子明没说的是他此时站出来唱反调,同样会得罪军中主战派,无他,挡了他人捞取战功的机会,不过么,陈子明本人却并不在意,左右他本人也是军中出身,于军中的根基之雄厚并不比李积等人差多少,有着足够的资历来承受军方的压力。

“唔……,如此一来,怕是得苦了子明你了。”

一想到将面对着诸多军中重将的责难,李恪的心头自不免便是一沉,只是见陈子明主义已定,他也自不好再劝,只能是无奈地同意了陈子明的提议。

“此下官分内之事耳,苟利社稷,生死以之。”

左右不过就是朝争而已,陈子明自不怎么放在心上,当然了,趁此机会表表忠心还是要的,不管有用没用,刷刷好感终归是好的,毕竟不出意外的话,面前这主儿可是将来的大唐皇帝来着。

“子明真社稷臣也,天赐子明于孤,幸甚!幸甚!”

李恪与太宗一般,都是性情中人,这一见陈子明为社稷之重不惜面对千夫所指之危境,自不免便被感动得无以复加。

“殿下过誉了,此番军议之际,下官自当据理力争,虽小有碍难,却也无甚大碍,唯殿下能沉得住气便好。”

陈子明口中虽是安慰李恪说没啥大事,可其实么,他心中却是清楚事情怕是没那么简单,不说诸将们的群情激奋,便是太宗的不悦都不是件容易应付之事,为防李恪到时候冲动起来乱插手,陈子明自是须得先给其再打上一记预防针。

“子明放心,小王知道该如何做了。”

听得陈子明将话说到了这么个份上,李恪感动之余,也自不会再有甚旁的想法,慎重其事地便同意了陈子明的安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