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武侠 > 地府探案,坏妖骗钱 > 地府探案,坏妖骗钱 第26节

地府探案,坏妖骗钱 地府探案,坏妖骗钱 第26节

作者:三红七绿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02 15:08:35 来源:免费小说

  早在县衙查验第一个钱箱时,他们便发现箱身上,刻了一个很小的“周”字。

  料想是为了防人偷去,特意做的记号。

  正巧,他们昨日在周家书房找到的那个钱箱,在同样的位置,也刻有一个“周”字。

  眼见孟厌向围观的百姓展示钱箱上的记号,周饶故作疑惑问道:“即便是周某之物又如何,祝大人是因偷钱愧对百姓自尽,周某好心借钱箱给他,难道有错?。”

  “你承认是你的便好,”孟厌露出欣喜之色,转身向李柘走去,“李大人,请将祝大人当日所开的钱箱拿来。且看看祝大人,到底是因何而死!”

  捕役依令取出另一个钱箱,公堂之中,两只钱箱并排放在一起。

  人群中发出一声惊呼,这两个钱箱不仅一模一样,连封条的位置都分毫不差。

  孟厌:“李大人,请来认一认,到底哪一个钱箱是你与祝大人亲手所封。”

  李柘抱起两个钱箱看了半晌,最终指着未开封的那个钱箱说道:“本官敢立誓,是这个钱箱!”

  他与祝融共事五年,祝融的字和他的人一样端正。

  面前这两张封条,看似一样,但实则一个横如列阵排云,纵如行云流水,一撇一捺,方正笔直。而另一个已竭尽全力模仿,却始终不得要领,字像而形不似。

  “好,既然李大人已确定,”孟厌转身看向周饶,“周老爷,我有一事不明,为何祝大人封好的钱箱会在你的书房?”

  周饶摊手,“姑娘,此箱虽是周某之物,但我并未见过。管家,你往日在书房见过这个钱箱吗?”

  周家管家在一旁低头接话,“老爷,不曾。”

  几人争执间,温僖哄骗周大少爷来到县衙。

  孟厌抱着钱箱走向周大少爷,“大少爷,这是你家的钱箱吗?”

  周大少爷不明所以,见这钱箱贴着封条。想起前几日去书房时,好似见到过,便随口回了一句,“这是我爹的。”

  周饶的脸憋得通红,嘴开开合合良久,最后只憋出两个字:“逆子!”

  围观的百姓中有人不明,“这箱子即使在周老爷家出现,又与祝大人偷钱自尽一事有何干系?”

  “那就请李大人与诸位做个见证,看此钱箱是否有一千两的银票?”孟厌将钱箱举到高处。温僖上前撕开封条,李柘取下挂在腰间的钥匙打开上面的锁。

  在众人的屏息等待中,钱箱打开,一叠银票放在箱中。不多不少,正好十张。李柘清点查验之后,大声高喊,“这十张银票,才是本官与祝大人放进钱箱中的银票!”

  话音刚落,百姓们窃窃私语。

  “周老爷,钱箱已开。”

  孟厌抱着打开的钱箱走到周饶面前。

  见他不说话,孟厌也不追问,回身去找李柘,“李大人,既找到了一千两,祝大人在天有灵,定愿意将银子用在救灾之事上。依我看,不如立马去商号兑换银子,如何?”

  李柘喊来一捕役,“你快去把银票兑了。”

  不曾想一炷香后,捕役拿着十张银票无功而返,“大人,商号说这十张银票全是假的……”

  李柘大惊失色,颤巍巍指着周饶,“周老爷,这十张银票是你给本官与祝大人的!”他与祝融起初本来收的是银子,是周饶一再说银子容易失窃,不如换成银票,随身带着。

  他们以为他是好心,今日才知是包藏祸心。

  孟厌讥讽他,“你可真是小气,连一千两都不肯出。”

  良久未曾开口的周饶抬头,“我的银子,又不是大风刮来的。凭什么要多出这一千两?”

  孟厌指着公堂外的对联,“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你明知祝大人严以律己,最重廉洁,却偏偏在善银上大做文章,活生生用流言逼死他,真是小人!”[1]

  周饶瞥了她一眼,语气平淡:“断人财路,甚于弑人父母。”

  自祝融上任县令后,便不准任何人放印子钱。他大好的来钱生意,只能被迫转入地下。

  他收敛了四年,可祝融得寸进尺,又在去年冬月,暗中查到他在城外开的地下钱庄和赌坊。

  为了保命,他只能逼死祝融。

  周饶因诬陷朝廷命官与银票造假两桩罪收押入狱,李柘捏着十张假银票,自嘲说道:“没想到老祝这条命,居然只值一百两。”

  围观的百姓知晓真相,四散离开县衙,七嘴八舌说要去祝家上香拜祭。

  等孟厌再回头时,县衙外已无一人。

  月浮玉在县衙外等他们,身后跟着祝融的魂魄。他身形清瘦,身上穿的衣衫已泛白,见到他们不停道谢。

  顾一歧走在最后,祝融见到他,语气中透着惊喜:“正道?”

  “是我,”顾一歧走到他面前。当年同日面圣的同僚与同门师兄弟,十年前各自春风得意马蹄疾,如今再见,物是人非,“师兄。”

  两人十年未见,自有说不完的话,并肩相偕离开。

  孟厌去找月浮玉加绩效,虽加了六分,却被告知因前夜未告假未回地府,要另扣两分。

  “温僖!”

  孟厌扭头,捏紧双拳,横眉竖眼,“你前夜没去找土地神告假吗?”

  温僖眼睛乱瞟,支支吾吾解释:“你答应跟我成亲,我一时开心便忘了……”实则是他出门遇见顾一歧,一时吃醋,全然忘了告假一事。

  事到如今,为防孟厌生气,他嬉皮笑脸凑上前,“我错了。你前日不是说想买一支簪子吗?不如我送你吧。”

  “我要金簪子。”

  “行。”

  “两支。”

  “行!”

  地府内,顾一歧带着祝融登上望乡台时,祝家已挤满了来拜祭的百姓。

  人人交口称赞,说祝融是难得的好官。

  祝融看了一会,便叹气离开,“我并非他们口中难得的好官。”

  顾一歧追上他,“师兄何出此言?你若不是好官,怎会招致祸端?”

  “正道,”祝融回头,看向来时路,那里黄沙茫茫,空寂悲凉,“可恨我自己,有一次真对那些银子动了心。”

  他穷困潦倒时,对富商们送来的银子也动过心,心里有一个声音告诉他:“拿吧,十两而已,不会被人发现的。”

  这个一时冒出的贪念,困了他一辈子。

  “师兄,人有贪念是本能,克制贪念才是本事。”顾一歧拍怕他的肩,拉着他一起往前走。

  顾一歧生在富贵之家,自小吃穿用度不愁。生前年少中举,风光无限,死后还能被酆都大帝赏识,入了地府又去了天庭。此生唯一有过的贪念,是明知她身边已有良人,上天入地仍痴心妄想寻回她。

  所以,他敬佩祝融,一生自孤直。

  两人行至奈何桥,今日值守之人是泰媪,笑盈盈为祝融递上孟婆汤。

  祝融一碗入口酣然畅饮,放下碗时甚至夸了一句好喝。

  “去吧,忘了这浮生。”泰媪收回碗,与顾一歧一起目送祝融涉过忘川河。

  人间忽有啼声堕地,一个婴孩的哭声穿过地府,来到奈何桥。

  “三品大官的独子,是个好胎。”

  第二日,孟厌头上插着两支金簪出现在查案司。

  崔子玉诚心夸赞,“孟厌,这簪子瞧着真好看。”

  孟厌凑近她,边说边往她手里递东西,“崔大人,我已想好,为我和温僖画一本春画。这簪子送你,你多费点心……”

  崔子玉眼睛发亮,“你若无事做,可来房中找我。”

  “行行行!”

  两人躲在角落交头接耳,温僖见孟厌频频红着脸点头偷偷看他,心觉没好事。

  正闹着,顾一歧进来告诉几人,“此案还未完。”

  昨日投胎前,祝融告诉他,周饶的大半家财,全送给了朝中一位大臣。

  祝融去年去城外,无意间发现一个偏僻的村中,有不少人来来往往。

  其中一人,是高陵县出了名的赌徒。

  他暗访多月,才发现村中有地下钱庄与赌坊。钱庄放印,博取暴利,无数乡民因借钱走上不归路,倾家荡产卖儿女已算常事。他不忍百姓跳入深不见底的火坑,又疑心高陵县还有更大的地下钱庄。

  气愤之下,他一纸奏折便告到了京州,请求朝廷派官员前来追查此事。然而,他接连写了十封奏折,在高陵县等了好几个月,却无一位官员来此调查。

  正欲去京州面见天子,他等来了周饶的一个死局。

  四人再回高陵县,径直去了县衙。

  谁知,门口的捕役见到他们,一言不发,直接关门跑走。

  县衙进不去,他们只好去街上问百姓,才知昨日他们前脚刚走,后脚周饶便被放走,“还是李大人亲自送他回府,我们都看见了。”

  四人诧异道:“周饶不是有罪吗?怎会被放出?”

  一百姓悄悄与他们说:“我们问过李大人,说是太傅丰卿侯已重新审理此案,认为祝融乃是自尽,与旁人无关。”

  孟厌:“假银票之事呢?”

  百姓:“周老爷捐了五千两给县衙。”

  权势果然呼风唤雨,纵使他们铁证如山,依旧不能定周饶之罪。

  四人正欲离开时,遥遥走来一行人,是周家人和一个七十上下的白发老者。

  周饶搀扶着老者,极尽谄媚。

  孟厌:“太傅丰卿侯?”

  顾一歧:“嗯。当今天子最倚重的大臣,丰卿侯。”

  回去的路上,孟厌好奇问道:“顾一歧,你和丰卿侯很熟吗?”

  顾一歧想了想,侧头应了一句:“我差点成了他的孙女婿,应该算熟吧?”

  当年,他一朝金榜题名,成了陈留王朝最年轻的状元。丰卿侯想把他的孙女嫁给他,还使了太子陈留葴来当说客。

  不过,被他婉拒了。

  孟厌歪着头看他:“你为什么拒绝啊,他孙女难道长的像他,不好看?”

  顾一歧笑着看她:“花容月貌,但我不喜欢,我喜欢的姑娘该是……”

  他的话未说完,孟厌已被一把拉走。温僖一路听过来,就知这顾一歧没安好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