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五零大杂院替嫁小媳妇 > 五零大杂院替嫁小媳妇[穿书] 第10节

  眼瞅着姐弟俩又要拌嘴,林瑶赶紧拿出路上买的白糖糍粑给顾时东解馋。

  白糖糍粑算是云水县的特产之一,路上的国营饭店、供销社都有的卖,打好的糍粑裹上白糖、红豆跟绿豆馅儿,热腾腾吃一口,软绵绵透着沙沙的甜。

  顾时东很喜欢吃,他两只眼睛笑成一条缝儿,一激动就想伸爪子吃。

  顾春梅拍了他一下,“爪子脏不脏,洗了手再吃!”

  本来就病了,还不洗手吃东西,找揍呢。

  顾时东委屈的哇哇叫,“我打吊瓶呢,怎么洗手。”

  他肚子都饿了,女人真是麻烦!

  林瑶给臭小子拿了张包点心的牛皮纸,让他抓着吃。

  这会儿到吃饭的点儿了,卫生院里人来人往,一般人脸皮薄,不好意思在走廊上吃饭。

  顾时东不是一般人,臭小子脸皮贼厚,抓着糍粑一口一口吃的吧唧吧唧,就跟啃送西瓜的松鼠一样,自在的很。

  他吃的香,就连路过的大夫也停下来看两眼。

  兔崽子还自来熟跟人大夫打招呼。

  顾春梅捂着脸,实在不想承认这是她亲弟弟。

  臭小子吃完糍粑,肚子还没饱,人家也不说就这么可怜巴巴抱着肚子看过来。

  林瑶心一软,转头跟顾春梅打商量,“姐,咱们再给东子打碗面去吧。”

  顾时东继续眼巴巴望过来。

  顾春梅深吸一口气,气哼哼去食堂给弟弟打面去了。

  卫生院食堂伙食好,大师傅手艺也地道,就是一碗面也分荤素,素面只有豆芽菜,七分钱一碗加□□票。

  荤面可丰盛多了,有肉丝儿、豆芽、小青菜还有荷包蛋,油汪汪的看着就好吃,价格也贵,一碗就要一毛二,还要三两肉票、□□票。

  老顾家一家人,一个月才供应半斤肉票。

  顾春梅手里的肉票攥了攥,最后还是打了份荤面回去。

  那么一大海碗荤面往跟前一放。

  就是林瑶也跟着呆了呆,顾时东一口一口吃到一半,都要吃哭了,真想放下筷子不吃了,可是他不敢。

  ——二姐在边上瞪着他呢。

  他要是敢不吃,二姐一准儿收拾他。

  最后还是顾满仓给小儿子解了围,把剩下的面吃了。

  不管到什么时候,粮食对顾满仓这老一辈人来说,那都是珍贵无比,一粒粮食也舍不得浪费,剩下的汤面,连汤带水满仓叔全给喝了。

  吃了面,满仓叔回了轧钢厂。

  顾春梅婚期临近,好不容易休个假,下午跟大头哥一起去准备结婚用品,顺便来场甜蜜约会。

  晌午,张翠兰来看老儿子,顺带接林瑶,娘俩儿一块回大杂院。

  下午街道上还要人帮忙呢。

  林瑶给臭小子留了半斤桃酥,留了两本小人书,又把从家里带来的绿水壶灌满白开水,有吃有喝,手上有书,顾时东半点也不寂寞。

  张翠兰回头,狗儿子还吊着吊针瓶子,咧着嘴在那笑。

  大杂院这边儿,公社葛主任带着社员们忙了好几天,公社食堂就要开张了。

  食堂就在设在街道办事处的院子里,这是所老式天井宅院,原本是资本家住的宅子,雕梁画栋,一水儿金丝楠木家具,可比大杂院气派多了。

  公社食堂的厨房也是以前的老厨房,地方宽敞,灶台都是用砖头新砌的,一口上头放着大蒸笼,用来蒸馒头,一口上头架着刚打的铁锅,用来炒菜,还有口小灶台,上面放着大砂锅,平时炖肉熬汤都用它,靠墙摆着一张长桌,上头柴米油盐,刀具勺子、切菜的砧板一应俱全,柴火也准备的足足的,垒的高高一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葛主任又开始动员社员们,每家每户往食堂送米面。

  这也是上头的规定,家家户户不烧饭,吃大食堂。

  老百姓家里的米面送到食堂来,一家一户送十斤米,或者五斤面,家里没有白米白面的,用高粱米、玉米面、地瓜面抵也行。

  大杂院所在的第二生产队,百十口子人呢,一日三顿在食堂吃,单靠社员拿的这些米面可吃不饱,剩下的国家给补上。

  这样算起来,国家政策也是可以了。

  这年头家里人口多,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葛主任说大食堂那都是敞开肚子吃,不仅吃得饱还吃得好,让社员们放心。

  有精明的婆娘就在心里算了一笔账,每家每户每个月往食堂送十斤米,剩下的吃喝就不用愁了,别的不说,现在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单是米面就要吃掉二十来斤白米,这还是馋着粗粮吃的,往多了说可不好说,有的胃口大的,还有家里七八,十来口子一大家子的。吃不饱只能往肚子里灌水。

  大家伙儿算了帐,脸上挂着笑,三五成群都拎着米袋子往食堂送。

  公社会计一手账本,一手算盘,忙的满头大汗。

  不过也有那不情不愿送粮食的,比如前院的王胜才家,王胜才媳妇儿,跟王家老太太,婆媳俩就嘟嘟囔囔,说什么家里穷,日子光景不好,没有白米白面,也没有玉米面,高粱米,问公社会计,“用麦麸抵粮食中不?”

  公社会计都给气笑了。

  你婆媳俩在这开玩笑呢,麦麸那是喂猪喂鸡的,你拿来给人吃,就问问你家用麦麸蒸锅窝头,能下嘴不?

  你们婆媳俩要是能吃下嘴,咱公社食堂就能用麦麸折粮食。

  周围的社员听了哄堂大笑。

  王家老太太只能骂骂咧咧回家拿粮食去了。

  王胜才媳妇眼珠子一转,回头来敲老顾家的门了。

  张翠兰去公社食堂送粮食了,这会儿就林瑶一个人在家睡午觉。

  她一睡起觉来,外头打雷也吵不醒。

  王胜才媳妇挨个敲顾家的厢房门,敲的手都酸了,硬是没人出来搭理她。

  王胜才媳妇甩着发酸的胳膊,败兴而归。

  她奶奶的,本来想来老顾家“借”上几斤粮食的,这一家子鬼心眼子多的,就是不给她开门,害她白跑了一趟!

  城里办食堂办的红红火火,乡下公社更是办的热热闹闹。

  林家庄……不对,现在应该叫东方红生产队了。

  东方红生产队大食堂也开展的如火如荼,生产队长带着人在木头搭的顶棚下砌了灶台,一口煮汤,一口煮饭。

  跟云水县一样,生产队队长举着铁喇叭,在村里吆喝,让社员们往食堂送粮食。

  林大国两口子一看有便宜占,拎着家里口粮袋子跑的比谁都快。

  反正林家三天有两天,都是吃杂面窝窝头,喝碴子粥。

  村里食堂吃白面馒头红烧肉!

  两口子赶紧去大队长跟前表现表现。

  林红娜不屑去表现,邻家院子里乱糟糟的,她全当看不见,径直去灶房,冲了一一缸子红糖水咕咚下肚。

  她放下手里的搪瓷缸子,两只眼睛却紧盯着家里空空如也的面缸,若有所思。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上辈子顾时安就是这时候复员回来的。

  第10章

  林红娜才没心思管顾时安的破事儿。

  她想的是另一件事。

  谁也不会想到,这场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会把百废待兴的国家拖入另一个无底的深渊。

  如今距离建国也不过十年光景,甭管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城里人还好,每家每户都有一两个吃商品粮的,国家供应粮食油票,放在乡下,乡下老农民只能下地挣工分,每天起早摸黑,一年到头累的跟生产队拉磨的驴一样,到头来分的粮食赚的能够一家人嚼口就算不错了。

  其实这样下去,老百姓日子也不算难熬,日子不好过,等孩子们长大了不就好了?

  偏偏上头搞了个什么公社食堂,让家家户户把铁锅砸了炼钢铁,全都去吃大锅饭。

  刚开始公社食堂搞的还是风生水起,政府手里有粮食嘛,三个菜一汤,白面馒头管够,社员吃的满嘴流油,馒头吃不下揣怀里回家吃,剩下的剩饭生菜直接倒在泔水桶里,运到养猪场喂猪去!

  这么废了没几个月,59年国家手里没余粮了,60年北方大旱,南方洪灾,61年全国又遇上百年不遇的大洪灾,黄河、松花江洪水泛滥,沿途百万公顷农田颗粒无收,加上苏联的挤兑,三年粮荒,饿殍遍地。

  上辈子,林红娜给赶出顾家,娘家埋怨她伤风败俗,给老林家面上抹黑,连家门都没让她进。

  林红娜攥着顾满仓塞的一百块钱,跟了个没用的发电厂临时工,过了三年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刚开始还有上头发的救济粮,后来救济粮吃光了,喂牲口的豆饼、发硬的杂菜窝窝头,榆树皮,地瓜秧,野草野果,树皮草根,只要能吃的,不论多难以下咽,都会嚼碎呑下,实在没吃的就用绳子勒住肚子硬扛。

  那三年日子有多苦,她现在想起了还发颤。

  而林瑶,因为嫁到了孙家,三年灾害年居然没饿过肚子!

  就因为孙家良姐夫是县粮站的站长。

  不管在哪个年代,再饿也不会饿着粮站的人。

  一想到这些,林红娜的眼神就冷了下来。

  不过,想起这辈子代替自己嫁到大杂院的堂妹。

  林红娜又笑了。

  是啊,她已经把林瑶的好运抢过来了,不是吗?

  林瑶嫁给了顾时安,而她跟孙家良谈对象。

  男人都是偷腥的猫,林红娜给了一点甜头,孙家良前面已经松口了,说过段时间找个机会,就给林红武转正。

  林红娜可不是为了什么兄妹情深那一套虚伪的话,她就是为了钱!

  林红武可答应了,只要能给他转成正式工,一个月的工资要分一半给自己的。

  跟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比起来,再没有什么比钱更实惠的了。

  林红娜想,她手里有钱,等找个机会,乔装打扮去黑市几趟,一次买回几斤粗粮米面,能屯多少就屯多少,还有家里的土豆、地瓜、高粱米,也分批次藏到后山的废弃山洞里,靠人不如靠己,这年头,谁也顾不的谁,她自己先填饱肚子是正事。

  至于家里父母大哥,是死是活,全凭天意。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