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拂了一身满 > 拂了一身满 第57节

拂了一身满 拂了一身满 第57节

作者:桃籽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30 15:28:44 来源:免费小说

  如此山呼海啸般的陈冤景象实在触目惊心,洛阳一派阵脚大乱、便是中书令大人也难得冷汗涔涔面色惨白,阴平王狠狠瞪了同僚一眼、又兀自断喝一声“荒唐”,恨声骂道:“宋泊!先帝待你宋氏一族不薄,尔等却负君恩至此!本王赤胆忠心天地可鉴,为护社稷甘担天下骂名,却绝不可坐视外戚乱朝欺凌幼主!”

  “究竟是何人欺凌幼主!”

  宋泊被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比十年前苍老许多的一张脸已经涨得通红。

  “卫弼!你逆先帝之旨一意阻止迁都南渡、又拂陛下之意欲将白鹭台一介废妃推上太后之位,今又有何颜面在此堂而皇之大放厥词!”

  “先帝是受了尔等蛊惑!”卫弼寸步不让高声反驳,“君侯大胜还朝、坚昆覆灭敌寇已退,何须弃中原而南逃?董太妃乃陛下生母,迎入宫中重登太后尊位又有何不可!”

  “宋泊!你休想血口喷人污蔑本王——”

  你来我往争执不休,便是市井泼妇争执也不似这般胡搅蛮缠,眼看大殿之上又要失控乱成一锅粥、坐在御座之上的幼主又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下一刻却见方侯不发一言只回身冷冷一招手,随即明堂之门复开、竟有无数刀兵加身的甲士面无表情鱼贯而入。

  众人见之大惊、尤其那洛阳一派的文臣都骇得两腿发抖站立不稳,便是阴平王也后退一步亡魂丧胆,又拼命强压恐惧转头望向方献亭,沉声问:“敢问君侯……这是何意?”

  方献亭眉眼不动,大约早在战场之上见惯尸山血海的人总不会轻易色变,彼时只漠然道:“朝堂之上争辩无益,阴平王顾左右而言他,却对一事绝口不提……”

  说到此处他终于侧首看向他,冰冷的眼底戾气骤显,便似炼狱杀神一般可怖,又一字一句问:“尔等究竟,是否曾欲行刺太后?”

  ……在场侍奉三朝的老臣泰半都见过当年的晋国公世子。

  “恰似青霜穿玉楼,又如琼英酿雪风”……虽则一贯也是沉默寡言冷冷清清,却远不似如今这般沉郁狠戾喜怒无常——他实在变了很多,尤其自七年前如奇迹般生还归朝后,便……

  卫弼也被那锋利的一眼钉在原地,同时亦刚刚意识到自己与范玉成都料错了——他方献亭根本就不想同他们讲什么“进退取舍左右衡量”,他是当真要掘地三尺追根究底,也是当真要……百无禁忌大开杀戒。

  惊惧之感钻心刻骨、他也终于似半多月前的幼主与太后一般体会到了为人鱼肉的绝望滋味,困兽犹斗总是激烈、那时亦在刀剑之下劈手指向方献亭,骂道:“方献亭——你这是在做什么——”

  “本王乃是卫氏宗亲!更是先帝钦点辅政之臣!”

  “你敢杀本王?你便不怕天下人对你口诛笔伐、不怕颍川方氏名声尽毁吗!”

  声嘶力竭的质问如同沙尘没入沧海,群臣百官看得真切,那位君侯分明连眉头都不曾皱一下,只水静无波道:“谋逆犯上者论罪当诛,本侯依国法办事并无甚可惧——逆王亦是卫氏宗亲,他日却必被斩于阵前告慰我三军万千英灵。”

  这话已说得狠到了底,明堂之内那些一身戎装的甲士亦只听他一人号令,他们步步向卫弼范玉成紧逼而去、锋利的长剑闪着幽幽的冷光,下一刻一切便成定局、五辅相斗大张挞伐的流言亦将传遍天下——

  可——

  “……方侯。”

  一道清浅的声音自垂帘之后传出,便似雪中孤芳一般静雅飘摇,在那一片肃杀刚硬的朝堂上几乎轻不可闻,却依旧完完整整地落在了那个与她阔别已久的男子耳里。

  “大敛之乱其情曲折,是非长短非一朝可定……况阴平王与范相伴先帝久矣、于我大周社稷又有功勋,惩戒之事还当另作考量。”

  这……

  这分明是在替那二人开脱、有意息事宁人化干戈为玉帛,垂帘之前的幼帝已惊诧回身、眼底分明盈满不解与不甘;群臣亦未料这位太后能有如此气量眼界,只是如今君侯大权独揽说一不二、连同朝为官的两位辅臣都是说动就动,又怎会将她一介弱质女流的阻难放在眼里呢?

  大殿之内气氛僵滞,一切生死治乱都在那人一念之间,他却只微微抬头向御阶之上看去、目光穿过微微摇动的珠帘与那双既熟悉又陌生的眼睛相遇;短暂的一眼既确凿又飘渺,她虽深知一切不过出于君臣之义、却仍难免心神震动未能自已,下一刻他再次低下头去,在群臣百官不可置信的目光中对她俯首,答:“臣谨遵太后懿旨。”

  ……竟就这般容易地应了。

  御阶之下一片哗然,垂帘之后却是默然无声,没人看得见那位太后眼底起伏的波澜,只听到她以平静得没有一丝破绽的声音应了一句“善”;随后他又对她一拜,转而看向卫弼范玉成的目光显得更加漠然,沉吟片刻又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犯上之责不可无人担待。”

  语罢又一挥手,明堂外便再次走进若干甲士,其中两人一左一右架着一个年纪尚轻的男子,仔细看赫然正是当日欲持箭行凶的阴平王世子卫麟。

  “父王——”

  “父王救我——”

  他被毫不顾念地用力扔到地上、接着又体面尽失地向自己的父亲呼救求援,阴平王脸色大变急怒攻心,转头质问方献亭时连嘴唇都在剧烈地发抖:“方献亭——你、你究竟要干什么——”

  君侯却连看都不肯再看向他们父子一眼,峻峭的背影果然如同青霜雪风一般萧寒,只冷冷落下一个字:“打。”

  其麾下之人令行禁止、皆将主君所言奉若神旨,当下立即取来军中刑棍、一下下毫不含糊地狠狠落在阴平王世子的血肉之躯上,沉闷的声响到骨到肉、伴上他和他父亲此起彼伏的哭嚎怒骂就更显得触目惊心,朝堂之上所有人都在那一刻看得清清楚楚,今时今日究竟谁才是这大周生杀予夺的无名之主。

  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已经到来了。

  第94章

  “母后方才究竟为何要出言阻止——”

  朝会散后百官退去, 折回积善宫时宋疏妍已身心俱疲,卫熹却是难得的精神亢奋,此前病中萎靡一扫而空、更显出几分抱恨激愤。

  “那阴平王父子居心叵测罪大恶极、便是千刀万剐也不足泄儿臣心头之恨!——方侯只差一步便要杀了他们, 从此朝中便再无人敢对母后不敬了!”

  他追着她说了一路、甚至入了内殿还要孜孜不怠地拉扯她的衣袖,一旁的王穆始终眉眼低垂、此刻又亲自捧来香茶为幼主败火, 缓声劝:“陛下且先喝口茶……”

  卫熹才不理会他、只要在宋疏妍身边眼中便全装不下旁人, 后者则只轻轻叹了口气,注视他的目光一半专注一半游离。

  “治大国若烹小鲜,先帝与陈少师应当都教过你,”她平平整整地回答, 语气像是好整以暇, “你父皇当初何以要那五人并立?其一自是为安抚朝中不同势力, 其二更是为护陛下周全。”

  “护朕……?”卫熹似懂非懂。

  “自古人心善变情随事迁,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 ”她耐心解答, 神情泰然八风不动,“如今卫弼范玉成虽因南渡之事与孤为难、他日却未必不能再成陛下助力——同理,方侯眼下固然千好万好, 可若果真放任其一家独大无人制衡、却也难保日后不会生出乱子。”

  卫熹听言微微睁大眼睛,神情却是不敢置信, 又问:“母后的意思是……方侯可能会反?”

  ——怎么会呢?

  他绝不会那样做, 她也绝不会那样想……只是倘若他二人间毫无旧情此刻她便应当对他怀有戒备,全心信任毫不生疑只会暴露她对他不能见光的种种私心。

  “多提防些总是没错的,”她半垂下眼睛淡淡地答,一切照旧滴水不漏, “……他手中握着的东西毕竟太多了。”

  卫熹点头似懂非懂,沉思片刻后语气又更轻快了些, 说:“可朕觉得方侯不会……他若要反当初便不必命宋将军回兵救驾,眼下更不必与阴平王范相他们交恶——父皇是信他的,朕……也愿意信他。”

  宋疏妍淡淡一笑、伸手拍了拍幼主单薄的肩膀,在被这座帝宫磨砺了整整七年之后她已拥有了这世上最会做戏的一双眼睛,平平静静好似泰然自若,任谁都不能透过若干伪饰看出她心底真正的想法。

  ——她为什么要阻止他杀卫弼范玉成?

  朝局安稳固然重要,可她更在意的却还是他的安危和名誉——洛阳一派占据朝堂半壁有余,杀其党首不过扬汤止沸、甚至可能招致更猛烈的反扑,她不能让他成为那些人攻讦的靶子、更不能让他落天下人以口实,有些责任本就应由天家去担,而她或许又比他更加爱惜方氏羽翼。

  他不能有事。

  至少在她目之所及力之所逮……绝不能有事。

  “……贻之今日竟果真要动阴平王?”

  宫墙内外风雨同天,同一时刻颍川侯府内也颇有一番议论,先国公方贺之兄、前兵部尚书方廉今已乞骸骨颐养天年,听儿孙返家后说及今日明堂之上发生的种种却仍难免眉头微锁目露隐忧。

  “他是动了真火,”其长子方云崇如今升任正三品十六卫大将军,将近不惑的年纪也比过去更显沉稳,答父亲问时微微一叹、却是感慨多过忧虑,“卫弼毕竟做得太过,竟妄动刺杀太后之念——贻之与那位,毕竟……”

  十年前方宋两姓那桩虚无未成的婚约如今虽不为天下所知、可在方氏族内却是一桩公开的秘密——主君曾对宋氏女十分爱重、更曾请先国公夫人亲至钱塘代为议亲,若非当时仍受三年孝期所限恐怕出征前便会与之完婚,后来也就不会再生出那许多周折遗憾了。

  “要我说这也都是卫弼那老匹夫自找的!”方四公子方云诲时年二十有八,说起话来倒还似少年时般血气方刚,“谋逆犯上本就是株连九族的大罪!三哥脾气算好了,若换作我必当场抹了那混账的脖子!”

  这话其实也在理,以方氏主君如今在朝中的权位要杀个罪有应得之人的确并无不可,只是……

  方廉眉头皱得更紧,心下却难免对自己这个侄儿感到些许陌生——他是亲眼看着他长大的,深知其过去进退有度行止有节、即便大权在握也不会轻易断人生死,如今却性情大变异常冷厉、比他父亲掌权时更加……

  他一时难以形容,心底却知一切都是从七年前上枭谷一败后开始发生转变的——没人愿意回想那段往事,前方兵连祸结生灵涂炭、族内风雨飘摇青黄不接,贻之好不容易重回军中扭转乾坤、将返东都时却知母亲自缢姐姐被废,而那只差一步便要成为他妻子的宋氏女亦成了母仪天下的一国之后……

  “贻之处事自有他的道理,可有时却也应当有所顾忌……”

  方廉沉沉一叹,看向自己两个儿子的目光亦是十分复杂;话到一半又停住不说,或许那时也不知如何做才是最好,终了只有一声“也罢”,怅然道:“或许为父的确是老了……方氏未来的路,还是要由年轻人去走。”

  至夜洛阳城中华灯高照、颍川侯府门前尤其车马喧嚣,各府贵人纷纷携重礼前来拜望君侯,一为贺其大战得胜之喜,二来也为再烧一把五辅之首的热灶。

  说来今岁也是不巧,先帝丧礼刚过宫中不便大兴宴饮,于是连为君侯专设的接风宴也要同两日后的除夕宴合二为一,令朝中百官无端少了若干奉迎讨好的机会;如今巴巴地捧着千金万金上门、顶着东都腊月的寒风等待良久,君侯却一不收礼二不露面、遣族人代为称谢后又将他们客客气气地送走,真是清清白白来又清清白白去,连人家一丝衣角都无缘碰到。

  方大公子亲自在外周旋良久,直等到宵禁前后才终于送走了最后一波执意求见君侯的访客,折身回到内院、却见主君房中烛火尤明,斟酌过后招来仆役相询、才知贻之自宫中回府后还不曾用过晚膳,遂打发后厨做了热乎的胡麻粥、预备亲自端进他房中。

  入内后才见族兄方兴也在,对方几年前代父亲坐上兵部尚书之位、如今已是族内中流砥柱;方献亭正与之议事,见长兄入内便眼神示意他稍坐,等待的工夫方云崇听到两人在论时下粮饷周济之困,当下心底也跟着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

  自太清元年二月算起这场浩劫般的战事已持续整整十年之久,突厥、坚昆、吐蕃、西南部族陆续参战,一场夺嫡之乱早已步步演变为八方混战天下倾轧;看似繁荣的睿宗朝其实不过金玉其外空中楼阁,及至先帝登位才暴露出国库空虚等一干积弊,此后战事一起十年不止、任凭多强盛的国力都要被折腾得散了架子,于是只好拆了东墙补西墙,举国上下皆筋疲力尽不堪重负。

  眼下坚昆虽灭、东突厥却将卷土重来,北边谢氏已经抵挡不住、送到东都的折子句句不离讨要粮饷,可朝廷又不是变戏法的、哪来的本事凭空变出银钱给他?兵部上下焦头烂额,方兴这个一部之长不出两年头发便白了大半。

  如今怎么办?先帝驾崩幼主孤弱,这里里外外的大事还是只能全靠方献亭拿主意,可叹他一个武将在外要领兵打仗安邦定国、归朝后又要为度支岁计耗费心神,除此之外更要安抚各方节度使,实在心力交瘁万般不易。

  方云崇暗暗叹气,等方兴离开后陶碗中的胡麻粥已凉了个彻底,方献亭也无暇去用、还要尽快给两镇节度使谢辞去信,独坐灯下的身影依然那么肃穆稳健,却又依稀……显出几分寥落冷清。

  “贻之……”

  他唤了他一声,要开口时却又语塞,斟酌过后还是说起今日侯府外来拜访的诸多贵客,又叹:“今日我是都代你打发了,可其中一些人过几日还是该见见——尤其洛阳派那些大臣,他们……”

  今日阴平王父子在朝堂之上当众受责,其一干党羽自然战战兢兢惶恐难安,如今上赶着来给君侯送礼分明是在示弱讨饶,为防日后彼此交恶还是应当……

  方献亭闻言却笔下不停,低头书写的模样亦显得漠然冷硬,先匆匆接一声“不必”,又道:“往后他们若再来,也劳烦兄长代我一并打发了吧。”

  这……

  方云崇又是一叹,眉头更不自觉地越皱越紧,只是规劝之言未及出口方献亭已眉目微抬向他看来,那一眼正同少年时一般清晰透彻,又分明比过去更为深邃沉郁。

  “洛阳一派所求与大势相逆,若其本旨不改则纷争避无可避。”

  他声息内敛低沉,隐约又夹杂几许不惹眼的倦意。

  “若我族不与他们相争……为难的便会是陛下了。”

  方云崇闻言一愣,却是直到此刻才明白自家三弟的真意:原来今日朝堂之上那场纷争并非出自一时意气,而是他在代天家与洛阳一派对峙——自古政斗皆是凶险、流血牺牲亦不鲜见,天子小小年纪如何能与占据朝堂半壁的洛阳一派抗衡?一旦情势失控被逼宫刺杀都是寻常……未若由方氏承担洛阳一派的怒火,他们毕竟有兵权在手,总比他一个稚子来得余裕多些。

  可……

  “可如此一来他们都会冲着你去……”

  方云崇再次感到一阵酸辛,仿佛亲眼见到七年前的一切再次重演。

  “我族毕竟是臣不是君……你如此代天家出头,日后……”

  声名损毁已是小节,只怕成了众矢之的……终而招致杀身之祸。

  这次方献亭没有答话,大约有些话是不必讲的,总有些深意会在无声处不言自明。

  “连日行军殊为不易,兄长当也乏累了,”他终于还是顾左右而言他,低垂的眉眼沉静又克制,唯独右眼尾处那一点眼泪般的小痣还和过去一般漂亮,“……早些回去休息吧。”

  这是明白的逐客令、方云崇自不会听不懂,而实际与他相比他的“乏累”又算得上什么呢?太仓稊米九牛一毫……轻飘得根本不值一提。

  无奈之下只有转身离去,推门之际诸事皆明、唯独一问犹在心底盘桓不去——

  你如此公尔忘私奋不顾身,果真是只为保先帝托付的那位幼主?

  还是……依然难忘垂帘之后那场曾令你神迷的年少一梦?

  第95章

  又两日后至于除夕, 宫门大开百官朝贺,却是难得显出了几分新岁向荣的气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