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拂了一身满 > 拂了一身满 第50节

拂了一身满 拂了一身满 第50节

作者:桃籽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30 15:28:44 来源:免费小说

  不安之感在心底盘桓,事后想想一切却都有迹可循,那时她却暗暗自欺以为对方只是心怀高义为人刚强,也再未打听过别的了。

  姜氏也偶尔会来看她。

  尽管自己已瘦得有些病态、可每次见到宋疏妍却都还要说她瘦得太厉害,甚至不惜亲自捧起粥碗喂一个晚辈吃东西;宋疏妍既恸且愧、自然不敢劳烦姜氏亲自动手,便只好接过饭食逼自己一口口往下咽,姜氏瞧着终于浅浅露出一个笑,道:“就该如此……你在我这里留着,我总不能教你伤了身子。”

  这话实在太暖,实则那一刻宋疏妍已有些想唤她一声母亲,只是若如此叫了难免便会想起方献亭,那无论于她还是于她都是一种折磨;她便没开这个口,只转而道:“夫人也该多多珍重身体,若一直这般劳累,恐……”

  姜氏自明了她的好意,当时笑着摸摸她的小脸儿,说待忙到年后应当就会清闲下来,过一会儿又端详她一阵,说:“听人说你整日在房里闷着,这却也不利于将养身子,近几日雪后难得出了太阳,你也该多出去走动走动才是。”

  第82章

  ——她确该出去走走。

  此处是他一族故地, 当有许多与他相关的旧景,何况她那时总担忧姜氏是强颜欢笑故作从容,心中亦不愿见她左右无人。

  于是后来便常强撑病体陪同对方去城中各处抚问, 落雪之后颍川更似一座丧城、处处皆是雪白一片,丧夫丧子的女眷们总是泪眼朦胧, 每入一门皆能听到撕心裂肺的哭声。

  “夫人——”

  人人都对姜氏伸出手、向她陈情诉苦毫无保留, 宋疏妍在每一张流泪的脸孔上都看到困厄绝望、却从未目睹哪怕一丝恼恨怨尤,或许世人皆知方氏所失才是最重,而他们从不曾高高在上凌驾于人、却始终先于天下承受苦痛。

  半大的孩子也在哭、哭完又擦干眼泪去拿自己尚拿不起的沉重刀兵,扬言要为自己战死的父兄报仇雪恨;一代代人便这样出生、长大、征战、死亡……周而复始循环不休。

  她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江南之地总是莺歌燕舞小桥流水, 即便在这离乱飘摇的当下也尚且富庶安乐, 宋氏清流世家更不曾有过如此的壮烈与血性, 或许直到那一刻她才真正明白先国公当初为何执意舍身,平宁安定总是世上最为珍贵之物, 可惜明白这道理的人却总是太少太少。

  ……

  “……只要我向前走一步便会多许多人因这一步而受益, 是以不必计较得失衡量利弊,只要一意向前走。”

  ……

  那人的话再次回响于耳畔,只是眼前之景却由玉皇山下葱郁的山色变幻成颍川城中飘飞的大雪, 她心底亦渐渐徒留一片苍茫,却竟在他离去之后才真正读懂他的心。

  我好像的确由此越发爱你。

  ……可又深知这便是所谓谬误虚妄。

  年关将近时方氏故邸又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远客, 乘马车入城时悄然无息不声不响, 后来才知那竟是当今大周皇后、姜氏所出嫡女方冉君。

  宋疏妍过去只在元彰七年冬狩猎场和先国公灵堂之上见过对方两面,依稀记得当年那位太子妃同方献亭生得有六七分相像,如今数年一过竟已白发丛生,大好的年华也显得沧桑老态了;去岁她在江南时也曾有耳闻, 说当朝皇后身染怪疾、天子特下恩旨准允其至骊山行宫将养,仔细算来至今也有年余工夫, 如今她又归了颍川,莫非……

  她素来想得多,姜氏见到女儿时一颗心却是空的,大抵久别重逢总是悲喜交杂苦乐掺半,母女二人紧紧相拥时便连在一旁瞧着的奴婢们也都纷纷跟着红了眼眶。

  “冉儿……我的冉儿……”

  姜氏终于落了泪,那时既像痛得锥心刺骨又似终于了无遗憾,宋疏妍看着她们、恍惚间又像看到了自己的外祖母,心道倘若她们也终于能在这世间何处重逢,想来也会如这般泪流满面百感交集罢。

  她退出门去不再打搅人家骨肉团聚,入夜后却又见皇后身边侍女前来召她谒见;她依言去了,大冷的天却见皇后坐在廊下赏雪,枯瘦的侧影恰似她的母亲,原来方氏上下不单男子需为国赴死、便连女子也是一般茹苦含辛。

  “臣女拜见皇后娘娘。”

  她对她低眉下拜。

  夜雪纷飞寒意袭人,方冉君转头看向她时或曾淡淡一笑,道:“我既归家便只是母亲的女儿,不再是什么皇后娘娘——宋小姐不必拘礼,请坐吧。”

  她言辞恳切,一个“我”字说得尤其随和,宋疏妍看着她与那人十分相似的眉眼,终于还是从命起身坐于对方身侧。

  “我与贻之生得很像么?”她像是看出她所想,一双疲惫的眼睛显得比过去更黯淡,“你一直在看我。”

  “贻之”……

  熟悉的旧称仍然伤人,原来她至今还是听不得他的名字,当时声音也有些哑了,只答:“臣女惶恐……确有几分神似。”

  方冉君又寡淡一笑,这次便显出几分怅然了,俄而伸手接住几片飘落的雪瓣,声音一并显得空灵:“只有皮囊相近罢了,我总是不如他的。”

  这话很难接,幸而她也不需要她接,说起故人总难免思及往事,时过境迁后更平添几多慨叹。

  “他比我成器,也比我有韧性……父亲生前对我二人皆有诸多教诲,我百无一成蹉跎至今、他却日日恪守从无懒怠——他与父亲很像,可终归,不是父亲……”

  说到这里她摇了摇头,似乎也在嫌弃自己语无伦次,片刻后再次侧首看向宋疏妍,神情更柔和了些。

  “他与我提起过你。”

  啊……

  潇潇夜雪徐徐落在心上,宋疏妍已感到手心是一片凉,方冉君的声音却还残存几分暖意,又说:“他说遇到了一个心仪的女子,待战事一了便要与她成婚……他说你很好,他很喜欢你。”

  即便数月间对那人的怀缅从未间断,此刻再听人提及却仍轻易潸然泪下——其实她与他之间真的只差一点点,只要再多一毫一厘的缘分,便……

  “宋小姐……”

  方冉君叹了一口气,看着她的眼神终于渐渐显得悲凉怜悯。

  “贻之生前并不曾有过多少舒心畅意的日子,幸而终是与你去过钱塘,也算了却一桩遗憾,”她缓缓伸手为她拭泪,手心间是冰凉一片,“母亲说你重情,心里还是放不下他……我知情浓如许骤然分离总是残忍,只是世间之事多是注定,早一日放下才能早一日解脱。”

  话至此处微微一顿,她的唇角似乎染上几分苦笑。

  “我亦曾爱过一个男子,不惜为他做了许多傻事……”

  “幼时本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入东宫后便相隔宫墙从此陌路……父亲百般申斥责罚逼我放手,贻之亦曾疾言厉色劝我回头,我都不肯听,最后终于铸成大错。”

  “我害了我父亲,令他受先帝折辱而死,方氏本有‘无一事不可对天下言’的美名,也因我一人之过再不复存……如今想想情爱又是什么?所谓嗔痴爱恨也不过都是空无幻梦罢了。”

  她絮絮说着,一张不施粉黛的脸已渐生几许方外之色,宋疏妍心中一片空茫,不知对方何以对几乎陌生的自己坦白如斯,同时又竟感到与一个度外之人休戚与共。

  “……那你放下了么?”

  她开口问她,在那一刻也放下了俗世之中的尊卑礼节,方冉君静静平视于她,同似业已脱出樊笼。

  “也许吧,”她回答她,“总归……不像过去那样执拗了。”

  ——谁说不是呢?

  自去岁离宫后她便避居骊山,元彰七年末尚未落成的道观那时也已收拾停当,她躲在其中跟随道长清修,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身外诸般纷扰好似一瞬便远了,她才知道自己过去那些悲喜忧乐本不过是滚滚红尘之中一粒流沙。

  苏瑾亦曾来寻过她。

  卫钦终是仁厚之君,即便与她恩恩怨怨纠缠多年也终还是饶了苏瑾一条性命,他被罢官成了白身,那段日子便时时在骊山脚下等待与她相见。

  人间之事何等可笑?当初冬狩时拼死也要见上一面、便是人人阻拦也不肯回头,如今障碍皆消却反而再没了厮守的力气,或许她心知自己身上背着先父一条性命和方氏一族荣辱,终究还是与他有缘无份。

  他们便一个山上一个山下地终日相对,似乎彼此互不相干又似已然白头偕老,原来所谓阴阳道法便是这般玄妙,道为太极心为大极,一物两体混沌为一。

  “便就快些忘了他吧……”

  方冉君最后这样说着,那双与方献亭十分相似的眼睛像正跨越死生万里望进宋疏妍心底。

  “倘若贻之还在……必也不忍见你久困伤心的。”

  月余过后除夕将至,颍川城中却仍无半分欢庆颜色。

  中原大祸临头,当初若非方献亭率神略军一战反歼突厥五万兵令胡人元气大伤、恐怕眼下西都早成敌寇囊中之物;只是他死后军中便无人可再独挑大梁,以致战场之上形势依然万分严峻,据说天子已在筹备东迁洛阳,而若北方谢氏再挡不住东突厥,那便……

  姜氏却似不再陷于这些惨淡愁云,抚恤过军中将士家眷后便亲自在方氏故邸张罗起筹备新岁之事;宋疏妍自接到了金陵来信、是叔父代父亲催她早日归家,她并未理会只随手将信烧了,却又不知自己久久忝居方府究竟是否妥当。

  “你可不要想这些,只管随心住下去,”姜氏知晓她之所虑,果然立刻便来开解,“今岁难得你与冉儿都在我身边,便让我像有了一双女儿似的……”

  她笑得颇为开怀,像是果真渐渐从丧子之痛中走了出来,甚而转头还令仆役去备了花炮,预备在家中好生热闹一番。

  “继往开来除旧迎新,既是要贺新岁便合该有一番新气象,”她坦然说着,言语间未曾暴露一丝软弱,“便让不好的事都留在今年吧,待除夕一过……便日日都是好事了。”

  众人亦都是苦怕了,便皆依主母的令卖力操办了一场除夕家宴,身在颍川的方氏族人皆一同欢聚守岁,人人都企盼既往之失再不复来,一国一家皆能时来运转柳暗花明;他们一同驱疫祭祖扫尘洒茶,又一同推杯换盏默然祈福,每一张脸孔上的笑意都是那么小心谨慎,仿佛皆知眼前安谧薄若蝉翼不堪一击,未来终要一同经历更为惨痛暴烈的风雨。

  “送寒余雪尽,迎岁早梅新……”

  姜氏像是有些醉了,一双眼倒映着火树银花万家灯火,隐隐又泛起几点泪光。

  “只愿你们……都岁岁平安啊。”

  第83章

  太清三年正月初一, 方氏主母于颍川故邸悬梁自尽。

  婢女察觉有异时她的尸身已然僵冷,身边连半纸遗书绝笔都不曾留下,仔细想来一切正与三年前先国公自戕的光景别无二致, 同样时值寒冬大雪纷飞,同样孤身一人默然无声。

  新岁之喜只一瞬便土崩瓦解, 宋疏妍接到消息更如遇当头棒喝, 可后来想想她那时其实也并没有多么震惊,或许心底里亦深知世人皆难承此重创,姜氏的选择也不过只是一种必然罢了。

  她跌跌撞撞向对方房中奔去,却见方冉君已先一步到了, 此刻所谓一国之后也不过就是一个平凡的女儿, 只是麻木的眼中再也流不出泪、更不会像当初在先父灵堂上一般尖锐激动;接踵而至的重重惨祸终于耗尽了这一族人的心力, 或许他们日后还会像过去一样站立着抵挡凄风苦雨,却也终归只会是不知痛痒的人偶傀儡罢了。

  “母亲生前与先父情深意重, 身后亦当不舍分离……”

  方冉君面无表情地字字说着, 唯独手还紧紧抓着母亲不放。

  “……便请双亲同穴合葬吧。”

  左右仆役纷纷跪地称是,转头便又要着手去办另一场突如其来的丧事,不祥的素白再次铺满整个故邸, 置身其中不仅深感悲哀且还难免感到几分荒诞——宋疏妍已有些恍惚出离了,自太清二年八月始纷至沓来的桩桩噩耗已将她砸得天旋地转头昏眼花, 外祖母、他、姜氏……好像爱她的和她爱的人都在一一离她远去, 无论她如何拼尽全力最终也还是两手空空。

  ……什么都留不住。

  “小姐……”

  坠儿和崔妈妈如今都不知该怎么劝了,只是轮流终日陪在她身边、夜里入睡也要在床侧守着,或许都怕她想不开也要去寻短见;而实际她连那样的心力都丧却了,原来悲哀到极致剩下的便只有疲倦, 此外最多还残存一点困惑——他们究竟是做错了什么才会被如此对待呢?明明都是心存善念毫无保留的人……何以却竟要一个接一个地被逼入死地?

  她想不通,命运也同样不给她机会去想, 二月上旬刚过颍川便又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赫然正是她的长兄宋明卓。

  “四妹妹……”

  对方居高临下地看着她,或许是因至今仍还记恨着太清元年在家中的那一场争执,投向她的目光冷漠中又夹杂几许狰狞。

  “家中长辈已多次致书要你南归金陵,而你始终置若罔闻视若无睹,却不知是哪般缘故?”

  宋疏妍并无兴致与之纠缠,彼时只淡淡道:“去岁以来诸事纷扰,兄长也当知我无心归家,还请早些离开吧。”

  宋明卓闻言不怒反笑,神情间更添几分残忍讥诮,又道:“你因外祖母故去而心中伤情、父亲也是体恤的,是以自八月至今从未对你责问催促——可你却变本加一意赖在方氏不走,情理之外更伤及宋氏声誉,这却是族内不得不管的了。”

  他高高在上字字强横,仿佛正拿准了过去那些爱护关照她的人都已一一故去,于是便再不肯对这异母的妹妹留有余地;她虽自幼便深知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如今却更清楚地看见伪善之下最真切的凶残,暴戾恣睢面目可憎,竟连半点遮掩的假面都懒得再戴。

  “我已说了不会回去,兄长又何必勉强于人,”她心中已无恨无怒,只在满目丧白中感到绵延不绝的悲戚,“何况眼下方夫人尸骨未寒……你我又岂可惊扰逝者清净?”

  “笑话!”

  宋明卓听言又是一声冷笑,语气越发冰冷轻蔑。

  “你与方氏婚约未成,如今彼此自然再无瓜葛!方夫人新丧虽当致意,却也绝无终日盘桓迟迟不归的道理——今日你说什么都要随我回家,也劝你莫要一意孤行自讨苦吃!”

  说着便要挥手命同来的家丁强行将人绑走,坠儿和崔妈妈吓得白了脸、赶紧双双拼命去拦,坠儿更“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大声哀求:“大公子请行行好吧——我家小姐病得厉害,着实再受不得这些折腾了——”

  此等舍身护主的忠义落在宋大公子眼中却是万般讨嫌,他冷冷皱眉避开坠儿的求告、此后见甩不脱又干脆狠狠一脚将人踹翻在地,厉声喝:“放肆!如此目无尊卑肆无忌惮,便是你家小姐教你的规矩不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